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棉铃虫块状食诱剂田间诱捕效果的影响,2018年7月-9月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和原阳县的棉花、大豆、玉米、花生田,利用蛾类诱捕器和三角形诱捕器比较了块状食诱剂对棉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食诱剂分别与2种诱捕器结合,在4种作物田对棉铃虫成虫均具有明显的诱捕作用;蛾类诱捕器诱集到的棉铃虫成虫数量是三角形诱捕器的1.2~6.5倍。因此,蛾类诱捕器与棉铃虫块状食诱剂结合使用可以更有效诱捕田间棉铃虫成虫。  相似文献   

2.
1997年在南疆棉区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的诱捕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伽师县2乡和铁日木乡两地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捕器的18.6倍和11.9倍。经统计分析 ,诱蛾量随季节推移有下降趋势。根据笼罩诱蛾效果及其相对稳定性 ,作者希望在我国尽快用笼罩诱捕器取代水盆诱捕器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性诱监测工具是一种无毒、无残留、绿色高效的测报工具,2009年进行棉铃虫性诱监测工具的试验,通过对新洲区第2~5代棉铃虫诱蛾量及大田实际卵量调查比较,水盆式诱捕器明显优于干式蛾类诱捕器,与大田实发情况十分吻合,适合棉铃虫监测工具,但作为大田防治工具,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橘小实蝇诱剂与诱捕器的最佳组合,发挥诱剂与诱捕器的最大诱捕潜能,2019年在灌阳县月柿果园中开展了不同诱剂和诱捕器组合对橘小实蝇诱捕数量的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发现,瓶形诱捕器对雄虫诱捕效果好,雌虫占比仅为6.22%,桶形诱捕器对雌、雄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雌虫占比可达33.96%,但对雄虫(捕获量352头)不如瓶形诱捕器(捕获量467头);甲基丁香酚诱剂对雄虫诱捕数量大、专一性好,果实蝇饵剂和蛋白诱剂对雌、雄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果实蝇饵剂以雄虫为主(雌虫占比为5.25%),蛋白诱剂则以雌虫为主(雌虫占比88.29%);蛋白诱剂和甲基丁香酚2种诱剂混用,在桶形诱捕器中有叠加效果,在瓶形诱捕器中则相互抑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亚洲玉米螟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的诱捕效果, 于2019年和2020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开展不同品牌诱芯、不同类型诱捕器及不同诱芯悬挂高度处理的亚洲玉米螟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 3种诱芯处理对田间亚洲玉米螟雄蛾表现出不同的诱虫活性, 诱芯A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诱芯B和诱芯C, 是诱芯B诱蛾量的1.38倍, 诱芯C诱蛾量的1.62倍; 水盆式诱捕器对玉米螟雄蛾诱捕效率明显高于倒漏斗式诱捕器, 诱捕到玉米螟雄蛾数量是倒漏斗式诱捕器的1.94倍。2019年和2020年诱芯不同悬挂高度处理诱捕到玉米螟雄蛾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0.8、0.4、1.3、1.8 m和0 m, 悬挂高度0.8 m处理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结果, 使用水盆式诱捕器, 将诱芯A悬挂至0.8 m高度更适合哈尔滨地区田间玉米螟的防治和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6.
就不同诱捕器、不同诱芯制作方法对南瓜实蝇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自制诱捕器诱捕南瓜实蝇比厂家生产的Steiner诱捕器效果好,在巩义市和新密市2个监测点,自制诱捕器的总诱捕量分别是Steiner诱捕器总诱捕量的1.8倍和1.5倍。用棉花诱芯诱捕南瓜实蝇效果比用诱蝇酮包装瓶直接当作诱芯使用效果好,在巩义和新密两个监测点,使用棉花诱芯的诱捕器总诱捕量分别是使用诱蝇酮包装瓶诱芯的诱捕器诱捕总量的约1.7倍和2.2倍。  相似文献   

7.
三种诱蛾工具诱集棉铃虫效果比较湖北省枝江市植保站赵瑗玲项海兰施昌年棉铃虫是我市棉花生产上的大敌,为了寻求有效、经济、安全的防治方法,测报手段,今年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部署下,比较高压汞灯、杨树枝把、性引诱剂等3种诱蛾工具诱集棉铃虫成蛾、控制田间产卵、减轻...  相似文献   

8.
采用诱捕率指标,评价了田间不同成虫密度下,性诱剂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对小菜蛾种群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在放置性诱剂后的前6 d内诱捕作用较小,其后诱蛾效果不断增强,第10-15 d出现诱蛾高峰,20 d后显著下降.在田间小菜蛾成虫不同密度下,诱蛾效果随诱捕器数量的增加而加强.当诱捕器放置密度相同时,诱蛾量随菜蛾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诱蛾率在高密度下反而下降.同时,性诱剂可有效地减少小菜蛾的田间落卵量,第6-12 d开始卵量下降.15~21 d后落卵量降至最低.与对照菜田相比,其落卵量可减少17.85%~72.19%.  相似文献   

9.
在陆地种植的番茄的结果期,使用船型粘胶诱捕器配合13种性引诱剂诱芯进行番茄潜叶蛾诱捕试验,筛选最佳诱捕器悬挂高度和诱捕效果最佳诱芯。试验结果表明:船型诱捕器悬挂于离地面约0.8~1.2 m处,诱蛾效果最好;配合船型诱捕器的13种不同诱芯对番茄潜叶蛾均有一定诱集效果;以TA20188C诱芯为对照,TA20207D1、TA20207D2两个诱芯综合诱集效果较佳,日均诱蛾量最高可达126.00头、114.00头,诱捕器连续放置4周,平均诱蛾总量可达2 167.00头、1 804.33头;TA2021885E和作为对照的TA20188C在试验中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日均诱蛾量最高可达87.33头、84.33头,连续放置4周,平均诱蛾总量可达1 606.67头、1 593.67头。综合分析,在番茄结果期,在离地面约0.8~1.2 m处悬挂船型诱捕器配合TA20207D1、TA20207D2、TA2021885E、TA20188C 4种番茄潜叶蛾性诱芯在田间中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较好,建议在番茄潜叶蛾的监测和防治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诱捕器及其自动计数系统在棉铃虫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诱捕器及其自动计数系统在新疆沙湾县棉田进行了诱测棉铃虫试验。诱测结果证明,新型诱捕器诱虫量高、虫峰明显、自动计数准确,满足了害虫测报的技术要求;供电设备锂电池和太阳能充电电池能保证一定时间的用电量,设备达到了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总体性能要求;分析了温度和诱捕器放置位置对诱测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完善和稳定诱捕器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片法HSG显带技术,对棉铃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其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同 时通过C-带处理表明棉铃虫染色体单倍数目为n=31,染色体长度从2.05μm至6.20μm不等。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发挥性诱捕器对棉花主要害虫绿盲蝽 Apolygus lucorum 、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和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的监控及诱杀作用, 进一步优化性诱捕器田间设置技术, 笔者研究了不同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性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的诱集效果均存在显著影响, 绿盲蝽性诱捕器悬挂高度高于棉株顶尖40 cm时效果最好, 与顶尖持平和高于顶尖20 cm的诱集效果略低, 三者差异不显著; 棉铃虫性诱捕器悬挂高度0~40 cm时诱集效果均较好, 诱捕器处于顶尖以下时诱集效果显著降低; 甜菜夜蛾性诱捕器悬挂高度在高于顶尖20 cm和40 cm时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 高于顶尖40 cm时诱集效果最好。棉花打顶前, 绿盲蝽和棉铃虫性诱捕器随着棉花株高变化可适当减少调整频次, 但低于棉花顶尖时应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不同波长光对棉铃虫飞翔活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模拟城镇周围光照环境,在室内设置3种光:505 nm绿光、589 nm黄光、380~780 nm白光,光照强度为2~11 lx,对棉铃虫的飞翔活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白光对棉铃虫飞翔的主要参数有显著影响,如:飞行次数、累计飞行距离、累计飞行时间、最长持续飞行时间明显缩短,最长持续停飞时间明显延长等;绿光和黄光对棉铃虫的飞翔活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宽缨酮(EN)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采用浸渍叶碟法和饲料混毒法, 以印楝素为对照, 检测宽缨酮对棉铃虫的拒食及抑制生长发育活性。结果表明, 宽缨酮和印楝素的拒食中浓度分别为12.04 μg/mL和21.62 μg/mL, 宽缨酮的拒食活性优于印楝素。以含10 μg/g宽缨酮的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 在第10~12天幼虫体重相比对照分别下降87.90%、88.04%和80.74%, 并推迟5 d化蛹, 蛹重降低。化蛹率、羽化率和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6.00、37.39和14.98百分点, 蛹和成虫的畸形率分别是对照的2.89倍和3.33倍。综上所述, 宽缨酮对棉铃虫具有明显拒食和抑制生长发育活性, 具有开发成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棉铃虫在甘肃省河西地区重度发生,严重阻碍了玉米生产。为有效防治棉铃虫,保障玉米生产安全,本研究调查了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介绍了两种高效施药器械的应用,并测定了两种生物农药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棉铃虫在河西地区1年可发生3代。越冬蛹主要分布在0~5cm土层中,占总越冬蛹量的55.56%,2016年玉米连作田平均蛹量200.10头/667m2。越冬蛹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为5月中下旬,1代棉铃虫羽化高峰为7月下旬,2代棉铃虫羽化高峰为8月中旬。棉铃虫成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的产卵习性不同,玉米雌穗吐丝后87.86%的卵着落在花丝上。29℃下,棉铃虫卵期4.53d,幼虫平均历期24.60d,蛹期9.93d,成虫寿命为10.07d,完成一个世代需49.13d。田间防治效果显示,高架喷雾防治效果优于无人机喷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效果较Bt高,且速效性好。综上所述,河西地区棉铃虫越冬基数大,以2代棉铃虫为害最重,玉米吐丝期为防治的关键时期,喷雾防治时可优先选用高架喷雾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RNAi技术对GSTs基因进行沉默处理,明确了沉默棉铃虫GSTs基因可以影响其对甲氧虫酰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通过饲喂siRNA在1d内就可以有效干扰GSTs基因表达,进而降低了GSTs酶活性;停止饲喂siRNA后,RNA干扰效果并不会立刻消失;沉默GSTs基因后,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敏感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Helicoverpa armigera is a serious pest of Cajanus cajan in many parts of world. Rapid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against number of insecticides and cry toxin-based biocontrol agents has led to search for biocontrol agents with alternative mode of action. The ability of chitinolytic bacteria to degrade vital chitinous structure in insects suggests their potential in insect control.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insect control potential of a high chitinase producing bacterium, Paenibacillus sp. D1. Biocontrol studies with Helicoverpa larvae showed Paenibacillus sp. D1 and its chitinase to be potent antifeedant that reduced the feeding rate and body weight of the larvae. The decreased body weight was attributed to hydrolysis of the chitinous structures of the larvae. This was evident from decrease in the total chitin content and increased mortality of the larvae fed on the leaves treated with Paenibacillus sp. D1 and chitinase as compared to untreated controls. A combined dose of Paenibacillus sp. D1 or its chitinase with an organophosphate insecticide, acephate, was found to be more lethal than their individual treatments suggesting integrated insect control potential of the bacterium.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测定了棉铃虫对 30种氨基酸、10种糖类和 4种棉花次生物质的取食选择性。结果显示初孵幼虫对0.1g/ml的L-苏氨酸、DL-2-氨基-n-丁酸、L-亮氨酸、L-缬氨酸、DL-瓜氨酸、L-丙氨酸、D-海藻糖、D-果糖以及棉花次生物质儿茶精、棉酚、槲皮素表现出较强的趋性反应 ,但将L-苏氨酸、L-亮氨酸、D-瓜氨酸、L-缬氨酸、L-苯丙氨酸以0.009g/ml的浓度、槲皮素和10种糖物质以0.025g/ml的浓度分别掺入人工饲料中,5日龄幼虫仅对D-海藻糖表现出高的取食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吴思雨  #  梁赫#  刘秀  路伟  邵雪花 《植物保护》2023,49(1):118-125
为明确没食子酸(GA)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用叶碟法对比了没食子酸等21个酚类化合物对棉铃虫幼虫的拒食活性,并从中选择了没食子酸等3种化合物测定了其对棉铃虫1龄末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随后采用饲料混毒法检测了没食子酸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测定了2龄幼虫中肠病理变化和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所测21种酚类化合物中,没食子酸对1龄末幼虫的拒食活性最显著,拒食中浓度为50.21 mg/L。以含10μg/g没食子酸的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后发现其显著抑制幼虫体重、化蛹率、羽化率和卵孵化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到没食子酸可诱导中肠细胞大量凋亡、杯状细胞和消化细胞膨大并呈现空泡化、围食膜消失等病理变化;qPCR分析发现没食子酸可诱导InR、p53、Atg8和G6Pase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综上,没食子酸可显著抑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同时损伤中肠,导致营养代谢紊乱,具备开发成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