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洞庭湖生态区域推广双季稻机插秧,筛选适合机插的新品种,2015~2017年进行了双季机插品种筛选试验,主要根据农艺性状分析了早稻和晚稻筛选情况。结果表明:早稻在7月12日前可成熟品种为湘早籼32号;7月16日前可成熟品种为湘早籼45号和湘早籼42号;7月20日后成熟的生育期过迟品种机插不利于晚稻早插增产,不建议机插;可作晚稻机插早插批次品种组合有盛泰优018、隆香优130、盛泰优352、万象优377、深优星占和湘丰优100等6个;可作晚稻机插中插批次品种组合有湘丰优100、鹏优1127、深优9582、盛泰优352和沅1504等5个;晚稻迟插批次目前不建议推广应用。并讨论了早晚稻机插技术路径选择和品种分类搭配,提出了问题与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H优518是湖南省农业大学与衡阳市农科所联合选育,湖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的超级晚稻新品种。2013~2015年,连续3年在湘南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牛角坝、黄阳司、上岭桥、竹山桥等7个乡镇推广超级晚稻H优518机插栽培高产技术,克服了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技术上的"瓶颈",取得了双季晚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成功。文章介绍双季超级晚稻H优518在湘南推广机插栽培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选择双季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各8个品种,采用等行和宽窄行2种机插方式,探讨了2种机插方式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性状表现,旨在为双季稻机插的品种选择和适宜机插方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宽窄行机插处理较等行机插处理,早晚稻产量各提高2.90%和2.73%;宽窄行机插处理叶面积指数高于行机处理;宽窄行机插处理平均光合势高于等行机插处理,从分蘖盛期到成熟期各生育阶段,早稻分别提高了0.92%、3.99%、5.64%,晚稻分别提高了3.46%、7.09%、6.79%;宽窄行机插处的叶绿素 SPAD值、根系活力高于等行机插处理;宽窄行机插处的单穗枝梗和颖花分化数较高、退化率较低。同等机插条件下,早稻品种株两优819和晚稻品种丰源优299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此类品种可作为江西等双季稻区机插品种首选。  相似文献   

4.
双季稻栽培搭配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稻金早47和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旱育移栽、半旱育移栽、直播、抛秧和机插),研究早晚稻种植最佳的栽培搭配方式。结果表明,金早47产量表现,旱育秧抛秧直播机插,天优华占产量表现,半旱育秧旱育秧抛秧机插;不同栽培方式之间搭配,以早稻旱育秧+晚稻半旱育秧产量水平最高,早稻旱育+秧晚稻旱育秧排在第2位,早稻机插+晚稻机插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H 优518 是湖南省农业大学与衡阳市农科所联合选育,湖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的超级晚稻新品种。2013~2015 年,连续3 年在湘南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牛角坝、黄阳司、上岭桥、竹山桥等7 个乡镇推广超级晚稻H 优518 机插栽培高产技术,克服了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技术上的“瓶颈”,取得了双季晚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成功。文章介绍双季超级晚稻H 优518 在湘南推广机插栽培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选择双季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各8个品种,采用等行和宽窄行2种机插方式,探讨了2种机插方式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性状表现,旨在为双季稻机插的品种选择和适宜机插方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宽窄行机插处理较等行机插处理,早晚稻产量各提高2.90%和2.73%;宽窄行机插处理叶面积指数高于行机处理;宽窄行机插处理平均光合势高于等行机插处理,从分蘖盛期到成熟期各生育阶段,早稻分别提高了0.92%、3.99%、5.64%,晚稻分别提高了3.46%、7.09%、6.79%;宽窄行机插处的叶绿素SPAD值、根系活力高于等行机插处理;宽窄行机插处的单穗枝梗和颖花分化数较高、退化率较低。同等机插条件下,早稻品种株两优819和晚稻品种丰源优299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此类品种可作为江西等双季稻区机插品种首选。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季晚稻机插栽培与直播栽培产量、成本、效益的调查比较,得出单季晚稻机插产量增加明显,尤其是杂交稻机插产量更高,效益较好,但机插也存在服务能力有限、操作环节多、成本有所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类型的晚稻品种为材料,观察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晚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选晚稻品种均能满足双季机插生育期要求,相同田间管理水平下粳稻机插分蘖能力较弱,有效穗数较少,产量较低。秧龄应控制在15 d左右,长秧龄秧苗不仅不利于机插,而且田间产量也较低。机插晚籼稻分蘖力较强,应加强水分管理,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子粒充实度;粳稻机插应培育壮秧,增加机插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9.
单季晚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机插秧培育技术、单季晚稻机插技术和大田栽培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单季晚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关键环节,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品种各8个,研究宽窄行和等行机插秧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缓苗期的长短与插秧机的性能有关;机插对早稻分蘖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比晚稻分蘖起始慢、分蘖期长,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差异较大;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宽窄行机插处理水稻在缓苗期后分蘖发生快、消亡慢,宽窄行机插有利增加水稻分蘖、有效穗数以及提高水稻产量;不同品种的机插适应性有差异,生育期短、单株分蘖力强和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适合机插;机插对水稻缓苗的影响应该可以通过提高插秧机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季晚稻机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晚稻的最适机插规格为行株距30cm×22cm,每丛插1.5株左右;粳稻的最适机插规格为行株距30cm×16cm,每丛插4.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品种各8个,研究宽窄行和等行机插秧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缓苗期的长短与插秧机的性能有关;机插对早稻分蘖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比晚稻分蘖起始慢、分蘖期长,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差异较大;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宽窄行机插处理水稻在缓苗期后分蘖发生快、消亡慢,宽窄行机插有利增加水稻分蘖、有效穗数以及提高水稻产量;不同品种的机插适应性有差异,生育期短、单株分蘖力强和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适合机插;机插对水稻缓苗的影响应该可以通过提高插秧机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平原区是湖南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针对该区域水稻机插农机农艺融合低的关键问题,设置了轻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1 d机插晚稻(T1-S1)、轻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2 d机插晚稻(T1-S2)、重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1 d机插晚稻(T2-S1)和重型旋耕机+耕作后沉实2 d机插晚稻(T2-S2)4个处理,开展了不同耕作方式与沉浆时间对机插晚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浆是减少漏兜及促进机插晚稻返青发苗的重要农艺措施,沉浆2 d的平均漏兜率较沉浆1 d降低45.7%,返青期缩短2 d,而不同旋耕机型间无显著差异。耕作方式与沉浆互作对机插晚稻的前期及后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达显著(P0.05)差异,T2-S2对机插晚稻后期干物质积累的贡献最大,较T1-S1、T1-S2、T2-S1分别增加22.6%、9.1%和21.9%。同时,T2-S2的叶面积,净光合速率,作物生长率及生育后期的净同化率均最大,达显著水平。因此,洞庭湖平原区的旋耕机型与沉浆时间的最佳组合为T2-S2。  相似文献   

14.
为给机插单季晚稻生产实践提供合理依据,特开展了播期对机插单季晚稻秧苗素质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7"与"甬优538"在平阳县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适宜的播期均在5月底至6月初。  相似文献   

15.
水稻双季机插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早晚稻机插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探索和大田生产实践,总结双季稻机插在品种搭配、播种期、插秧密度、施肥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湖州市2011年开始引进杂交晚稻新品种"甬优538"试种,表现出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壮秆大穗、具有超高产潜力等特点,适宜在湖州市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为促进该品种在湖州市进一步推广种植,总结了"甬优5 3 8"在湖州市机插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提出了该品种在湖州市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机插连作晚稻品种筛选及其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机插技术的连作晚稻主栽品种,推广连作晚稻机插技术,选择代表不同熟期和类型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大田机插筛选试验,考察了秧苗素质、生育期、茎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甬优538的产量最高,其次为甬优2640,台早733产量最低;甬优538、甬优2640全生育期均较对照甬优9号缩短2 d,齐穗期提早6 d,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均较高,可作为该地区连作晚稻机插品种。  相似文献   

18.
大苗插秧机对杂交晚稻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索大苗插秧机提升杂交晚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效果,确定不同插秧机对大苗机插的适应性.[方法]以杂交晚稻天优华9为供试品种,开展不同大苗插秧机机插田间试验,并以普通插秧机机插常规秧苗为对照,分析不同大苗插秧机对杂交晚稻秧苗栽插的机插质量、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普通插秧机机插常规秧苗相比,大苗插秧机有利于增强杂交稻的秧苗分蘖能力和根系生长能力,提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杂交稻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并提高产量.手扶式大苗插秧机机插大苗平均增产514.17 kg/hm2,平均增产率为6.63%,高速式大苗插秧机机插大苗处理平均增产381.74 kg/hm2,平均增产率为4.92%,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手扶式对群体构建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高速式.[结论]在适宜的大苗机插条件下,大苗机插对杂交晚稻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有利于构建良好的高产群体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机插秧的推广应用,以“宁8 8”为试验材料,在奉化地区研究了机插、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对连作晚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抛秧和手插两种栽培方式,机插连作晚稻表现最差,表现为秧苗素质差、生育进程滞后、分蘖发生迟、分蘖期长、有效穗数低、产量低等.因此,连作晚稻采用机插方式,在栽培管理上要严格控制秧龄,减少基肥比例,增加追肥比例,分2次施用分蘖肥,增施穗肥,并适当推迟分蘖肥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机插条件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干物质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不同生育期早、晚稻品种各8个,探讨机插秧条件下生育期表现、以及产量和物质生产力,为双季机插稻适宜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插秧机型对生育期没有影响。早稻品种生育进程差异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营养生长期较长,幼穗分化较晚;不同品种穗分化和发育期、籽粒灌浆期差异小。晚稻品种生育进程的差异表现在营养生长阶段和抽穗后的灌浆结实期。晚稻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较短,灌浆结实期较长。早稻生育期112 d以下、晚稻120 d左右的品种为机插宜栽品种。机插稻谷产量、干物质总产量与生育期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早稻分别为0.573 0**和0.668 0**,晚稻分别为0.737 8***和0.582 8**。相同生育期品种,稻谷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存在差异。稻谷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日生产能力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随着生育进程推进提高。要获取双季稻机插高产,在选择适宜生育期品种的前提下,早稻品种应前期和全生育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晚稻品种应后期干物质日生产力和全生育期干物质日生产力高。双季稻宽窄行机插优于等行机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