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明确豫中地区大豆施肥中氮磷肥最佳用量,设置氮水平(0、60、120、180 kg/hm2)和磷水平(0、45、90、135 kg/hm2)大田试验,在大豆收获期,通过在每个小区取3个l m2进行测产,在大豆关键生育期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3株,通过杀青、烘干测定干物重。结果表明,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着生育期不断增加,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大豆产量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9.01%~11.86%,不同磷肥用量较不磷施肥处理增产2.8%~12.0%;其中氮肥用量为120 kg/hm2、磷肥用量为90 kg/hm2时,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此时经济效益最佳。当氮肥用量超过120 kg/hm2时,会出现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产量下降,当磷肥用量超过90 kg/hm2时,磷肥利用率和增产效益都会出现下降。本研究表明,豫中地区氮肥用量120 kg/hm2、磷肥90 kg/hm2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北疆滴灌小麦平衡施用氮磷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滴灌冬小麦产量,降低氮磷肥料的浪费,采用两因素不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北疆中高产田氮磷对滴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施氮磷肥能够促进滴灌冬小麦增产,且二元二次拟合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冬小麦的最高产量区间为氮水平200~360kg/hm2,磷水平为0~100kg/hm2。因此,北疆中高产田滴灌冬小麦生产中应适量施用氮肥,控施磷肥,配施锌等微量元素肥料,以保证获得高产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稻田种植秋大豆不同施肥试验 ,指出稻田种植秋大豆氮磷及氮磷钾配施比单施氮的产量效益高 ,以施纯N 75kg/hm2 、纯P2 O53 6kg/hm2 和纯K2 O 37.5kg/hm2 为最佳经济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微生物菌肥与氮磷肥配施对半干旱地区覆膜马铃薯抗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微生物菌肥与氮磷肥配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入微生物菌肥可以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和根系活力,降低马铃薯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处理T_1(尿素37.5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微生物菌肥750kg/hm~2)是最优处理,较CK(尿素37.5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增产21.05%。菌肥与氮磷肥配施可缓解干旱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含硫复合肥(SEF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含硫复合肥(SEF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进行马铃薯平衡施肥,N、P2O5、K2O和S的养分用量分别为225kg/hm2、150kg/hm2、100kg/hm2、43kg/h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可达到26574kg/hm2;在相同氮、钾肥水平下,磷、硫肥配施可增加马铃薯产量2.2%~20.3%,等养分(706)处理马铃薯增产幅度最大,马铃薯粗淀粉、全氮、粗蛋白、全磷含量增加趋势明显;在相同氮、磷、钾肥水平下,增施硫肥可增加马铃薯产量4.4%~6.0%,有利于促进马铃薯N素积累和组成蛋白质的含硫氨基酸合成,增加马铃薯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小麦-玉米两熟区长期秸秆还田模式下氮肥的适宜用量,采取秸秆不还田、秸秆全量还田为主因素,氮肥用量(设0、90、180、270、360 kg/hm2 5 个水平)为辅因素的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麦玉两熟秸秆长期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氮肥水平秸秆还田处理能够增大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地上干物质量,增加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呈增长趋势,但叶面积、地上干物质量、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过量施用氮肥(270、360 kg/hm2),产生盐害,会抑制小麦生长,导致减产。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处理能明显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经模拟分析,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小麦最高产量的推荐施氮肥量为216.11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和细化啤酒大麦专用肥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施用技术,降低因过量施肥对啤酒大麦品质和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点大田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啤酒大麦专用肥施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啤酒大麦专用肥和新动力配施的处理D和处理E增产和改善品质效果最明显,其中处理D平均产量最高为8056.8 kg/hm2,比对照增产194.3 kg/hm2,增加收益426.6元/hm2,其次为处理E平均产量为8024.2 kg/hm2,比对照(处理G)增产161.6 kg/hm2,增加收益364.6元/hm2。根据试验结果,制定出啤酒大麦专用肥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施用技术,关外荒漠化和沿山海拔2000 m以上地区的玉门、民乐、山丹基施啤酒大麦专用肥600 kg/hm2,苗期追施新动力120~150 kg/hm2,玉门、永登等属砂质土壤和土层较薄地区,还应配施有机肥;中部和河西绿洲灌区的金昌、武威、景泰施啤酒大麦专用肥600 kg/hm2左右,同时基施或追施75~100 kg/hm2新动力;南部高寒阴湿区施300~450 kg/hm2专用肥即可,不提倡追肥和配施其他肥料。  相似文献   

8.
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伊农20号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伊农20号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的施肥水平。设置氮肥和磷肥各3个水平,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对伊农20号群体性状及产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氮磷肥的增加先增后降,不同氮磷处理对子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并且磷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氮肥;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在伊农20号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8.4和干物质重17 252.6kg/hm2左右时,子粒产量可以突破8 000kg/hm2,相对应的适宜氮磷施用量分别为N300kg/hm2和P2O5150kg/hm2。  相似文献   

9.
为给秸秆全部还田条件下豫北麦玉两熟高产地区冬小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周麦18和济麦22为试材,于2011-2013年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小麦全生育期不施氮肥,及底施纯氮120 kg/hm2基础上拔节期分别追施0,60,100,140,180,210 kg/hm2)下麦田土壤和植株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追氮量对植株氮素吸收、麦田氮肥利用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植株氮素吸收积累和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周麦18和济麦22分别在220,260 kg/hm2和120,180 kg/hm2施氮量下植株氮素吸收积累达到峰值,籽粒产量较高。麦田氮流失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秸秆还田配施适量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持续增加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降低。综合来看,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兼顾氮肥效率和籽粒产量,豫北麦玉两熟区周麦18适宜的氮肥配施量为220~260 kg/hm2,种植济麦22适宜的氮肥配施量为120~180 kg/hm2。  相似文献   

10.
缓/控释肥料对芝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氮磷肥配施以及缓/控释肥料对国芝二号和郑芝95-8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芝麻产量,使国芝二号增产9.90%~41.97%,郑芝98-3增产16.00%~42.03%;施用缓/控释肥料处理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695.20kg/hm2和1394.40kg/hm2。施肥使芝麻的千粒重增率分别为13.10%~31.80%和25.47%~29.59%。施用氮肥平均增产12.95%,磷肥平均增产5.86%,缓/控释肥料与等养分量的常规化肥相比平均增产18.90%。施肥能使芝麻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株蒴数、蒴粒数和干物质积累增加,促进了芝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钾肥对油菜的影响及经济施用量,进行在氮磷硼肥配合施用下,10个不同钾肥施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钾肥能显著增加产量,促进油菜生长发育,降低一级分枝部位、增加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施钾比对照增产油菜籽60~720kg/hm2,增产幅度在3%~32%,平均增产率14%,平均增纯利润667元/hm2,产投比平均达1.85,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9.2kg/kg和2.17kg/kg。钾肥施用量165kg/hm2可以达到产量、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钾镁肥料配合施用对烤烟产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和英  黄建庭 《耕作与栽培》2002,(1):52-53,F003,F004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表明,烟地每公顷增施钾肥(K2O)312kg,可使烤烟增产900kg/hm^2左右,产值增加5400元/hm^2左右,在NPK的基础上适当配施镁肥,对产量增加不明显,但对烟叶质量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速效硫肥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速效硫肥在华北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山东泰安和河北沧州进行田间试验,研究速效硫肥(Rapid Release Sulphur,RRS)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含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硫对照(0 kg/hm2)、低量硫磺粉(30 kg/hm2),高量硫磺粉(60 kg/hm2)、低量速效硫肥(30 kg/hm2)和高量速效硫肥(60 kg/hm2)5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有效硫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施硫可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并受到硫肥种类和施用量的影响;速效硫肥增产幅度高于普通硫磺粉处理,高量速效硫肥处理增产最为显著,在泰安和沧州试验点分别增产8.3%和10.1%。小麦籽粒含硫量随硫肥施用有增加趋势,但只有沧州试验点的高量施硫处理表现显著,不同硫肥种类间无显著差异。速效硫肥施用能显著提高泰安点小麦的籽粒蛋白含量,低量速效硫肥处理显著高于低量硫磺粉处理,但在沧州点表现不明显。施用硫肥提高了小麦的生产效益,两试验点均以速效硫肥增效优于普通硫磺;综合比较,泰安点小麦以高量速效硫肥处理增效最高(增加收入1369元/hm2,产投比为10.5),沧州点小麦以低量速效硫肥增效最高(增加收入1111元/hm2,产投比为16.4)。合理施用速效硫肥能实现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稳定或提高小麦籽粒品质,增加小麦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适宜的氮磷硼肥配施基础上,连续3年进行了油菜钾肥不同用量试验,对油菜产量结构、籽产量、经济效益、钾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氮磷硼肥配施下增施钾肥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对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显著提高,施钾90kg/hm2时产量和效益最高,增产26%,产投比达4.73。增施钾肥对油菜肥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钾肥表观利用率和钾肥偏生产力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生理利用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肥农学利用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变幅分别为30.1-66.84%、8.95-20.09 kg/kg、3.97-6.59 kg/kg、21.02-55.3kg/kg。增施钾肥可明显提土壤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上述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油菜生产中钾肥适用量为90 kg /hm2。  相似文献   

15.
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肥水平(CK为常规化肥;A为化肥+8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B为化肥+11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C为化肥+15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D为化肥+20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2种施肥方式(拌肥和拌种肥),研究了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及其营养器官(叶片、主茎和根系)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污泥生物有机肥后,大豆产量及其营养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C>B>A>D>CK)。且拌种肥处理均高于拌肥处理,其中拌种肥的C处理大豆产量最高,为1 898.5kg/hm2,增产8.18%。说明污泥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并对氮、磷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氮硅互作对水稻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氮硅合理配施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硅互作对水稻营养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可明显增加穗实粒数与千粒重,而施氮可明显增加有效穗数,氮硅配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增施硅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而施氮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效硅含量。施氮对水稻各时期氮磷钾含量提高有促进作用,而施硅则影响不显著。说明氮硅配施具有相互平衡作用,中氮水平下(180 kg/hm2)配施SiO2 30 kg/hm2水稻营养较为均衡,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作物产量和品质对钾镁肥增效配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氮、磷化肥施肥量的逐渐增加,化肥使用已明显不平衡,为此,适当调整氮、磷比例,配施一定量的钾镁肥势在必行。钾镁肥是一种以含硅镁钾钙为主,兼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枸溶性长效缓释长效肥料,能协调土壤养分比例,增产效果比较显著。本文围绕高强度利用农田的肥料配施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这一核心,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微域钾镁肥不同配施对西北粮食作物、蔬菜以及果树产量的影响,分析了钾镁肥在西北不同作物的施用效果及最佳施肥量。大田试验结果发现,钾镁肥对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增施钾镁肥每亩25 kg、50 kg、75 kg后小麦增产幅度分别为9.8%、22.6%和13.1%;每亩增施钾镁肥75 kg和100 kg后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3.1%和19.2%。钾镁肥对黄瓜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每亩增施钾镁肥100 kg、同当量钾的硫酸钾和硫酸镁混合肥、单质硫酸钾和单质硫酸镁均有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分别为41.0%、23.2%、10.8%和6.5%。根据对黄瓜整个生育期的观察,施钾镁肥后,黄瓜叶色深绿、叶片大而厚且生育期延长,结瓜早且瓜直无畸形瓜。猕猴桃施用钾镁肥后,棵树叶片基本转绿,果实无黄化,每棵施钾镁肥2.0 kg可增产13.8%。本文试验结果为集约化栽培区钾镁肥配施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相似文献   

19.
通过精确控灌开展无机肥和复合肥配施试验,明确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叶片 SPAD、植株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灌溉(500m3/667m2,W1)和节水灌溉(400m3/667m2,W2)两种灌溉方式下,无机肥和复合肥配施(T1 处理)更有利于灌浆结实期水稻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其产量分别为 8611.1kg/hm2 和 8796.3kg/hm2,与单一施用无机肥(CK)相比增产比例分别为 6.3% 和 8.0%。单一施用复合肥(T2 处理)产量虽低于 T1 处理,但其稻米品质略优于 T1处理,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两种灌溉方式下分别为 18.54% 和 18.92%,食味评分达到 87~89 分。单一施用无机肥(CK)在水稻产量和品质方面均低于无机肥和复合肥配施(T1 处理)和单一施用复合肥(T2 处理)。无机肥和复合肥合理配施是水稻获得高产和改善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稻田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南省改部分双季稻田为春玉米—杂交晚稻的种植制度 ,作者对稻田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稻田种植春玉米的产量在 6 0 0 0kg/hm2 的施肥技术为 :施N180kg/hm2 ,P2 O56 0kg/hm2 ,K2 O 12 0kg/hm2 ,并以基肥和穗肥二次施用 ,即全部P ,K肥及 1/ 2N作基肥 ,1/2N作穗肥 ,穗肥施用时期 ,中、早熟种 (叶片数在 16~ 17片叶 ) ,在 9叶全展施用增产效果较好 ;迟熟品种则在 10~ 11叶施用增产效果较好。产量在 75 0 0kg/hm2 以上的施肥技术为 :施肥水平应以施N2 2 5~ 30 0kg/hm2 ,P2 O570~ 10 0kg/hm2 ,K2 O15 0~ 2 0 0kg/hm2 ,N素按基肥∶攻秆肥∶穗肥 =1∶1∶2的比例施用为宜 ,攻秆肥在 4~ 5叶全展施用 ,穗肥中、中熟种在 9叶全展施用 ,迟熟品种则在 10~ 11叶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