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21世纪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发 展趋势,开展了农业高效用水技术集成与示范,探索该类型 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及发展模式。通过组装、集成近几年来 研究开发的适应于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新技术, 提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方案、抗冻胀防渗渠道 的结构设计、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及相应的灌区管理技术,形 成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综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清晰地把握用水户对加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态度,以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灌区295个用水户的调查数据为支撑,研究用水户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加入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表明:灌区用水户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较低,加入意愿不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水户身体状况、灌溉面积、灌溉支出在农业生产支出比重、对用水合作组织了解程度、水事纠纷发生频率5个因素对其加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要从规范现有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行,建立、发展新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个方面来提高用水户加入意愿,促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方灌区节水农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是中国的用水大户,主要消耗于灌溉,约占总用水量的90%。发展灌区节水农业是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状况的必由之路。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对水资源短缺状况及灌溉和灌溉水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中国北方灌区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北方灌区节水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注重农艺节水技术研究;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水型种植结构研究;设施条件下的节水理论与技术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地研究确立;开展生物节水技术地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属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农业区划从南到北可分为旱作雨养农业区、沿黄灌区和高扬程灌区三种。旱作农业区包括会宁县全境,靖远县南部、西南部与平川区东南部,该区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高原立体气候和温带季风性气候明显,给燕麦等杂粮作物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燕麦既是食用的特色杂粮,也是生产燕麦片等保健食品的重要原粮,同时秸秆饲草又是发展草食  相似文献   

5.
宁夏灌区主要包括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扬水灌区和南部山区库井灌区。在引、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要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  相似文献   

6.
开展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关键技术评价,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中部粮食主产区土地整理技术水平和粮食产能及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在评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划分了土地整理关键技术评价的四个阶段,勾绘了研究的框架:运用“3S”技术,对中部粮食主产区进行土地整理分区;结合不同分区的技术需求,分阶段进行土地整理关键技术的评价、优选和组配,构建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关键技术集成体系,为编制《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建议性行业规范》,进行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灌溉用水管理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实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达到节水增产目的,使有限的水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灌溉用水管理,难以及时提供水资源利用最优化方案,因此急需研制出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可视化操作界面的灌溉信息管理系统,为灌区水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等工作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GIS不仅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还具有丰富的多元地学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直观的图形显示效果,因此利用GIS进行灌区的管理与建设将会有效提高灌区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笔者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灌溉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规划及结构设计,利用MapX组件工具开发了陕西省冯家山灌区灌溉信息系统,对提高灌溉用水的管理效率进行了实例尝试,并着重对下列关键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实践与思考:(1)阐述了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结合数据库管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组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2)着重介绍了基于MapX组件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关联技术、灌溉管理信息的网络通信实现技术;(3)最后对在灌溉管理工作中运用GIS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统计手段,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及三产用水、生态用水等几个方面进行用水量计算,结合河道来水情况及流域的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对流域的水资源现状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年在P=75%的保证率下,流域总缺水量为0.7871亿m3;在P=50%的保证率下,仍然缺水O.3919亿m3。因此,该流域的现状年总的情况是缺水的,而且缺水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需要灌区继续完善配套灌区内的工程,提高水的利用系数,同时提高田间灌溉管理水平,保持水土平衡。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春小麦银春10号在甘肃中部灌区的适宜播期和最佳播量,通过设置4个播期和5个播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利用新复极差法对产量结果进行多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银春10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期间、播量间、播期播量互作间对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甘肃中部灌区银春10号的最佳播期为3月8日,适宜播期为3月8-13日;最佳播量基本苗为550.5万/hm~2,适宜播量基本苗为510万~570万/hm~2之间。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研究克里雅河流域生态恶化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土壤次生盐渍化、风沙危害严重、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草场退化等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农业,调整大农业比例结构,改善灌区生态保护体系,加大地下水的开采量,扩建、新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增加调蓄能力,保证向下游绿色走廊下放生态用水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研究克里雅河流域生态恶化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土壤次生盐渍化、风沙危害严重、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草场退化等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农业,调整大农业比例结构,改善灌区生态保护体系,加大地下水的开采量,扩建、新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增加调蓄能力,保证向下游绿色走廊下放生态用水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进行土地规模经营模式设计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对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岔口小流域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情况2次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流域存在劳动力数量偏少、素质不高;耕地细碎程度高、面积悬殊;农业科技需求大、产品单一;耕地流转意愿低、形式简单;水土保持措施差、环境受损;扶持政策种类少、资金不足6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按土地利用类型和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对流域进行分区,设计出流域北部反租倒包、农民合作社,中部精准生产和东南部家庭农场、服务型品牌经营5种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以解决存在问题,促进流域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分析邯郸市土地空间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异规律,采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生物丰度指数及植被覆盖指数,从土地利用景观及生态结构2方面着手,借助1 km×1 km网格进行空间表达,阐述了2006年邯郸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邯郸市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呈现从中部及东南部向四周辐射状降低的趋势;邯郸市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出林地聚集分布于西部山区,耕地呈环绕状分布于东南部地区,城镇住宅用地呈饼状分布,农村住宅用地呈现星罗点状分布,交通用地呈现条带及换代分布等特征;邯郸地区生物丰度指数及植被覆盖指数分布具有空间一致性,同时呈现出从中部城镇聚集区向四周边缘地区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宁夏银川灌区在七十年代种稻一般是在4月底5月上旬育秧,由于冷害频繁,造成产量低而不稳。1980年以来,推广4月22日以前育秧,产量增加较快。但此时大渠尚未放水,育秧用水缺乏,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1982~1984年连续三年进行了保墒旱育秧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其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宁夏引、扬黄灌区2007~2011年间出现的27块玉米高产田(≥15000kg/hm2)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宁夏引、扬黄灌区玉米高产田平均产量16692kg/hm2,收获穗数89331穗/hm2,穗粒数568.2粒,千粒重350.6g,平均单穗粒重193.4g。高产田在宁夏引、扬黄灌区均有分布,但大面积生产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周边地区及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新灌区,这些地区光热资源更为丰富,单种玉米集中连片,土壤以沙壤土较多,以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决定产量的优先序为区域光热资源、灌溉条件、地理条件与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品种、播种质量与田间管理等;增加种植密度是实现15000kg/hm2高产的有效途径,但要加强肥水调控,合理栽培管理,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单穗粒重。  相似文献   

16.
奎屯垦区钾肥投入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钾是作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钾对作物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品质方面,更多的还是表现在对产量的贡献上。一三○团地处奎屯垦区的中部,天山北麓、奎屯河上游冲积洪积平原,南部紧靠扇缘地下水溢出带,为绿洲灌区。2008年,全团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382mg/kg,比1998年的452mg/kg下  相似文献   

17.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属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份间冬季气温差异大,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祁连山积雪融化后的黑河水。针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在小麦、胡麻、早熟马铃薯等夏作物收获后至土壤封冻前以及翌年春季玉米播种前,有大量0℃以上积温未被利用,冬春季耕地闲置,秋冬季自然降水不能充分利用等实际,有效提高光、热、土地、降水等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解决粮油争地争水的矛盾。自2005年以来,结合本区农业生产实际和自然气候条件,开展了冬油菜北移探索和栽培技术研究,并进行生产试验和推广。通过2005-2009年的试验研究,冬油菜每667m2平均产量在200kg以上,与传统油料作物胡麻和春油菜相比,新增油菜子30kg以上,增产30%以上,含油率较胡麻和春油菜高3%~4%。冬油菜  相似文献   

18.
生产上杂交长茄以其产量高、抗病强、易栽培、适应性广、市场消费量大等优点得以大面积应用,因而用种量大.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因其优越的光照、土地、灌溉条件和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是杂交长茄制种的最佳地域之一.根据近年来制种工作实践,将杂交长茄制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玛河流域灌区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加之工程配套的老化,设计落后,而且年久失修,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用水需求,弊端日益暴露。渠道在运行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笔者从灌区内各类渠道存在的问题入手,浅谈渠道运行管理中的维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1 灌区灌溉渠系改建的必要性 灌区灌溉系统主要包括:渠首取水建筑物,各级输配水渠道,渠系建筑物和田间渠系工程等,各级输水渠道是灌区工程的骨架.新疆的大中型灌区大都始建于五六十年代,各级输配水渠道大都已到设计使用期限,难以适应灌区现代农业生产和抗旱节水要求.如渠系建设标准低,渗漏损失大,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渠系建筑物老化,管理设施简陋等.1999年国家提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为老灌区改造工程提供一个良好锲机,而灌区灌溉输水渠系改建即是灌区续建配套的必要也是灌区节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