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穴播及际条播均能有效地促进大豆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使地膜大豆的株高、分枝数及主茎节数显著地高于露地条播对照 ,各项产量性状也明显优于对照 ,从而使覆膜穴播大豆比对照增产 31 .3% ,增收 1 8.9%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 .1 6kg/ (mm-1·hm-2 ;膜际条播大豆比对照增产 2 3.3% ,增收 1 5 .0 %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0 .92kg/ (mm-1·hm-2 )。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省泾川县对引进的8个夏播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承豆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3971.03kg/hm2,较对照增产36.53%;其次是9835、1015、吉育47,每 hm2产量分别为3316.83kg、3220.99kg、3137.66kg,较对照分别增产14.04%、10.74%、7.88%,且田间表现生长整齐、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可在泾川及相同生态区域夏播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针对甘肃东部旱作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及大豆生产春季干旱严重等问题造成大豆产量不高、水分利用率低等生产实际,以露地平播为对照,研究全膜覆盖沟播、半膜覆盖沟播、半膜覆盖平播、膜侧播种等4种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沟播使大豆提前出苗5天,生育期缩短12天,促进了大...  相似文献   

4.
干旱对陇东及陇东南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灾害是影响陇东南及陇东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气候灾害。评估其对该地粮食生产的影响及粮食作物种植的风险程度,是干旱研究工作的目的之一。根据陇东南及陇东4市1981-2006年粮食产量及各地同期历年降水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4市的干旱灾害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该地冬小麦和玉米受干旱影响的减产程度,构造了评价冬小麦及玉米种植风险系数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陇东地区比陇东南地区更容易发生旱灾,春旱以陇东地区的庆阳最易发生且程度严重,初夏旱以陇东地区的平凉最易发生,伏旱以陇东南地区的天水最易发生。冬小麦的种植比玉米的种植风险大,陇东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的风险比陇东南地区大。冬小麦种植风险最大的地方为平凉,其次为庆阳,最小的为陇南。玉米种植风险最大的地方是庆阳,其次为平凉,最小为陇南。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3种不同栽培模式,配以适宜的品种,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植穴播栽培模式个体发育很好,但群体生育前期表现较差,生育后期较好,故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栽培模式;45 cm小垄栽培模式个体发育最差,群体表现生育前期较好,生育后期较差,产量最低;垄三栽培模式居中.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覆膜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的种植方式和覆膜时期为处理,研究半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马铃薯使得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其他种植模式分别提高9.0%~46.8%和9.20%~59.62%。  相似文献   

7.
研究旱地马铃薯覆膜时期与种植方式对土壤湿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覆膜时期的沟侧栽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均高于垄侧栽培;同一位置种植的秋覆膜栽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均高于顶凌覆膜和播前覆膜;秋覆膜沟侧栽培较秋覆膜垄侧栽培、顶凌覆膜沟侧栽培分别增产7.0%、20.6%。  相似文献   

8.
王贺 《中国种业》2020,(12):60-63
为了构建大豆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单产,对沈阳地区26个大豆品种在穴播和条播两种种植模式下的农艺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个参试大豆品种在条播模式下株高更高;铁豆62等4个品种在穴播模式下产量较高,而铁豆59等2个品种在条播模式下产量较高,其余20个品种在两种模式下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大豆产量与茎粗、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春季经常干旱,全年无霜期短。在大豆生产中以地膜覆盖、土壤深松、侧深施肥和精量点播4项技术为核心,重点研究用农膜在大豆苗带间覆盖地面,解决春旱问题,起到增温保墒作用,促进种子提早萌发、出苗整齐,实现大豆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旱地采用脱毒马铃薯品种米如与本地高产优质杂交玉米品种毕单10号套种。再分别与食用菌品种平菇、磨菇、木耳、香菇等间种,以传统模式玉米间大豆作对照,进行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平菇、磨菇、香菇等3种模式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单位面积纯收入达2200元/667m^2以上,产投比2.11以上,同时废料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生态效益良好,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几种覆膜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比,探讨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种植相比,不同覆膜方式均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加盖小土堆或小土条不利产量提高。先后覆膜及不同类型地膜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本技术针对以一四八团为代表的北疆棉区,采用以机械化铺设滴灌带、膜上精量点播,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突出特点是具有匀苗、增温、节水、保墒、促早熟、防止终霜对中晚熟大豆品种的冻害作用,是旱区灌溉、施肥一项创新性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新技术。是北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化控对覆膜菜用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以新鲜豆1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化控剂量对菜用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始花期用450g/hm2豆歌+120g/hm2豆歌伴侣化控1次,植株明显矮化,增加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延缓后期叶片衰老,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单株荚数、粒数和粒重,鲜荚产量增加9.54%。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白膜全膜覆盖、黑膜全膜覆盖、白膜全膜覆盖+膜上盖土、黑膜全膜覆盖+膜上盖土、侧膜覆盖、稻草覆盖后盖白膜6种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膜上盖土能促进出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马铃薯的干物质含量、商品薯率及产量,是适合黔中地区马铃薯栽培的最佳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15.
滨海旱碱地微沟覆膜植棉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棉花品种沧198为材料,以常规植棉为对照,在旱碱地条件下研究了微沟覆膜植棉(开15 cm深的浅沟,地膜覆盖,膜上打孔种植)对棉花根际土壤水分、电导率,对出苗、成苗、棉苗素质及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植棉相比,微沟覆膜棉花苗期根际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微沟覆膜的出苗率提高了12%,现蕾期棉株株高、茎粗、干物质质量分别提高了10.5%、6.9%、8.9%,主茎功能叶SOD、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3.7%、18.0%、11.7%;微沟覆膜棉花的单铃重与产量分别提高了7.3%、8.1%;微沟覆膜通过集雨压盐,改善了棉花根际环境,增强了棉苗素质,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李继刚 《种子》2002,(2):48-48
河西走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于加工番茄的种植。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雨量少,空气干燥,灌溉农业可以进行无支架栽培。但是由于品种单一、栽培方式落后、亩产量低、原料采摘期集中,从而造成严重浪费。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对单行、双行以及覆膜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7.
晋西旱地冬小麦模式化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旱地冬小麦亩产200公斤以上的主要栽培因素的最佳组合和定量化栽培技术调控方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1987~1988年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了组装试验,对产量与因素的定量关系及其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计设方法试验在山西省汾阳县旱垣丘陵区张乡村基点进行。土质为轻壤,平旱地,播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增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晋麦43号为材料,对3种覆膜条件下,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下其产量为地膜穴播〉条播盖苗〉膜侧条播〉露地条播(对照)。覆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高峰期比对照提前,前膜穴播和膜侧条播小麦增产潜力大,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慢,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灌浆速度等生理指标都显著高于条播盖苗和对照。  相似文献   

19.
覆膜栽培对土壤温度及当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覆膜栽培当归,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归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覆膜栽培与露地栽培,每处理重复3次,测定不同观测时刻、不同土层的露地温度(CK)、膜上温度(A)、膜侧温度(B)、膜间温度(C)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当归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定位置和不同土层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膜上温度高于露地温度;不同土层土壤温度的月变化为:膜上土壤温度(A)膜侧土壤温度(B)膜间土壤温度(C)露地土壤温度(CK)。膜上、膜侧、膜间和露地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膜上温度最高,膜上土层温度下降最快。覆膜栽培能增加当归的产量,覆膜栽培产量为2975.80 kg/hm2,平均高于露地栽培16.53%。当归覆膜栽培对土壤地温有显著的影响,膜间土层温度适宜当归的增产。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覆膜栽培技术,可使山区烂湖田的中稻-再生稻生育进程明显加快,头季稻,再生稻的成熟期分别提早3-5d,2d;能显著提高有产穗数,从而提高产量,同时结合采用旱育培育壮秧,增产效果最好,是浙西南山区烂糊田的中稻-再生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