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蚕桑是桐乡农民的主要产业,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万多农户栽桑养蚕,2001年饲养蚕种54.9万张,生产蚕茧2.416万t,蚕茧总收入4.11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蚕种生产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品质的好坏一直是桐乡蚕农关心的敏感热点,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疫病,也是蚕业生产的重要检疫对象,蚕种场遭受微粒子病的危害,不仅蚕种场经济损失巨大,外地劣质蚕种也乘机流入,蚕农收入下降,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蚕种经营管理体制无锡县锡东蚕种场周成伟,徐锦平蚕种是茧丝绸生产的基础。建国后,我国政府对蚕种生产十分重视,五十年代初期,江苏、浙江、四川等蚕茧主产省区先后成立了省级蚕种专门管理机构─—省蚕种公司。并对私营蚕种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  相似文献   

3.
为了总结交流蚕种生产经验,研究提高蚕种质量,搞好蚕种供应,广东省丝绸公司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二至二十六日,在中山县小榄镇召开了全省蚕种生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五个原种场、十八个普通种场、九个社办蚕种站,以及省、地、县有关部门主管蚕种生产的代表共九十二人。会上省蚕种繁殖试验场、省伦教蚕种场、顺德县大晚蚕种场、英德县蚕种场、罗定县蚕种场、南海县南庄蚕种站和高州县长坡蚕种站等七个单位介绍了经验;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副主任毛铿祖同志传达了全国提高蚕茧  相似文献   

4.
冯家新 《蚕桑通报》2021,52(1):27-30
1 浙江省原蚕饲育区的建立 1949年浙江省有蚕种场49家,其中公营4家,私营45家,这些蚕种场共同的特点是生产规模较小,设施设备落后,蚕种生产基础薄弱.当时每年的蚕种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蚕茧生产的需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所缺蚕种依靠江苏、云南等兄弟省供应.根据《浙江省蚕桑志》所载资料统计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5.
由华农大蚕桑系和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蚕茧分公司、省蚕种繁殖试验所、顺德市均安蚕种站共同研制并组织生产的直接加温的浸酸缸已在我省蚕种场推广应用,为了评议这套设备的性能,“蚕种浸酸设备的研制及生产使用评议会”于1994年1月22日在华农大专家楼召开,参加评议会的有省丝绸(集团)公司蚕茧分公司、华农大蚕桑系、省蚕种所及有关市县蚕种场及应邀从事蚕种工作的专家、教授共19个单位28人。  相似文献   

6.
不同杂交率蚕种对家蚕饲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蚕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杂交率又是评价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蚕种生产的总体质量还不容乐观,一些蚕种场由于基础设施差或片面地追求利润等原因,致使一代杂交种杂交不彻底.这部分蚕种发放给蚕农饲养,往往造成蚕茧产量低、质量差等经济损失.当然,不切实际地要求蚕种杂交率的绝对高指标,又会给蚕种场造成负面影响.鉴此,我们对不同杂交率蚕种对产茧量和茧质、健康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蚕种生产和蚕种质量检测过程中,为科学、合理制定杂交率控制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明海 《蚕学通讯》2005,25(2):32-34
蚕种是生产资料,是具有生命特殊商品,其质量的好坏是蚕茧丰收的基础.目前蚕种市场一直供大于求,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住脚跟,必须强化质量管理,把蚕种质量作为蚕种场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8.
<正> 品质优良的蚕种是丰产优质的先天性基础。加速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增加蚕茧产量,提高出丝率,这是当前蚕种生产的紧迫任务。安康地区蚕种场担负着为全区培育母种、原原种、原种、普种的四级蚕种生产任务,其产、质量对全区的蚕业生产有很大影响。从1958年投产到1988年共  相似文献   

9.
<正> 发展蚕种生产的几个问题/胡元恺我省“六五”期间蚕茧产量增长到7万吨,蚕种需要量也相应地增加。为克服蚕种场生产能量的不足,逐年开发了农村原蚕饲养。由于面广量大,质量问题,急需解决。对我省蚕种生产提出下面几个问题:1.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我省蚕种生产网点,因历  相似文献   

10.
《广西蚕业》2008,45(3):F0002-F0002
近期,韦祖汉副厅长经作处谭明处长等陪同下,先后到河池市蚕种场,宜州市蚕种场,崇左市蚕种场检查指导工作,韦祖汉副厅长在检查指导中指出:蚕种是决定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蚕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蚕种质量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正> 蚕种生产是蚕丝生产的基础产业,保证供给品质优良、适时对路的蚕种,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促进茧丝绸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亦是蚕种场宗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八七年全省秋蚕种生产会议最近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十六个市(地、州)主管蚕种生产的同志和省属场场长、生产科长共33人。这次会议重点汇报交流了春季蚕种生产和散卵使用经验、问题,调整了秋季蚕种生产计划,研究了提高蚕种质量,全面完成秋季生产任务的措施及蚕种场基础建设规划;讨论了今年原蚕茧价外补贴办法和蚕种繁育质量检验的修改意见;颁发了蚕种生产许可证。省丝绸公司李志明副总经理在会上就我省丝绸行业形势和春蚕生产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3.
<正>宿迁蚕种场是始建于1957年的蚕桑场,1990年开始蚕种生产,沧桑数十载,经历了蚕桑(种)业的辉煌,也目堵了蚕茧大战给蚕桑业带来的疮痍。十余年的蚕种生产历程,既有深刻的教训也有宝贵的经验。回顾我场蚕种生产的曲折历程,深感今天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没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措施就没有宿迁蚕种场的今天。  相似文献   

14.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1,21(1):37-38,48
随着我国沿海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蚕茧生产区域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国家茧丝办拟定 ,在中西部地区 ,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种草”的政策 ,有规划、分步骤建立一批优质蚕茧基地 ,稳定我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这一政策 ,再次调动了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农民发展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发种量必将迅猛增长。养蚕业要发展 ,蚕种必先行 ,是众所周知的 ,但如何使蚕种适应养蚕用种的需要 ,特别是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立足之本 ,而蚕种的质量与成本又是蚕种场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筹码 ,笔者为使蚕种能适应我市养蚕用种之需要 ,对我市蚕种生产的现…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形势下,有些人便认为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开经营,特别是在我省蚕茧生产管理、经销方法转轨后,在少数地区,有些人便不顾省市蚕业主管部门关于蚕种统一供应的规定,私自采购销售蚕种,甚至出现了个体户经销蚕种的现象。由于这种蚕种缺乏质量保障,购种蚕农屡屡上当,影响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了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私自经销蚕种有下列几种情况:一种是蚕种生产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蚕种场为减少损失,便大力推销自己的蚕种,特别是外省有的蚕种场即使在正常年份也有  相似文献   

16.
1990年是省政府提出实施“蚕桑工程”的第二年,蚕桑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全省桑园面积由1989年的53592亩增加到89839亩,增长67.64%;蚕茧产量由1989年的1350吨增加到2639吨,增长95.5%。蚕种生产与供应是蚕桑生产发展的基础。在1990年中,全省各蚕种场和蚕种供应部门,积极配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蚕种生产量逐年增加,原蚕区面积迅速扩大,而蚕种质量有下降的趋势.自从省蚕种公司提出了以“四率”作为检验蚕种质量的标准(包括几十年来一直延用的“种茧调查项目”审查标准),“四率”不及格的批次直接影响蚕种场的经济利益,因此蚕种场的各部门都对“四率”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而杂交彻底率是蚕农关注的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其蚕茧产量,从而影响其经济收入.几年来,我从实际生产中体会到提高杂交彻底率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玉君 《中国蚕业》2004,25(1):44-45
蚕种是蚕种场的主要产品,但随着近年蚕茧形势的持续低迷,农村蚕种饲养量的剧减,蚕种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海盐县蚕种场在进一步搞好场内改革,理顺管理制度,开展增收节支的同时,既抓好常规性的蚕种收入,又广开门路抓好特殊的增收方法,努力培育好新的增收增长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20.
杨培 《蚕学通讯》2004,24(4):36-37
原蚕区收茧制种,其单位质量蚕茧制种量和微粒子毒率的高低是衡量蚕种生产质量和蚕种场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在相同的投入下,依靠科学管理,规范技术操作,从而提高千克茧制种量,降低微粒子病毒率,是蚕种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