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药是蚕桑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蚕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茧的产量与质量,甚至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成败.我市虽然是蚕桑的零星产区,但各种蚕病都有发生,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危害严重,如2001年中秋,我市的重点蚕区棠溪乡就有50%以上养蚕户的蚕发生蚕病,造成蚕茧减产15%,有些养蚕户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和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蚕病的流行与蚕农的消毒防病,天气环境,蚕品种等因素有关,但蚕药的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蚕农反映现在的蚕药质量差,有的根本就无效,蚕药市场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2.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血液型脓病在生产常称为脓病,属病毒病,在蚕区经常发生。近几年东台市许河镇的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发病严重的年份部分区域期损失率达10%,少数农户损失超过20%,个别农户损失过半,给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对蚕桑生产危害最严重的疾病,近年来家蚕血液型脓病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发生面均较广,2008年如城镇春秋季发生面达60%以上,发病严重的农户甚至颗粒无收,教训实在惨重。为杜绝或尽量减轻该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现提出以下识别方法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金湖县蚕桑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虽然居全市第一、全省上游水平,蚕桑比较效益明显,但近两年蚕病的发生率有上升之势,特别是秋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面较大.2007年县蚕业部门针对该病联合开展了专项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在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湖南滨湖,秋蚕期中肠型脓病普遍发生,造成大幅度减产.如澧县澹阳蚕桑大队824亩桑园,年产茧600-700担.春蚕较稳定,平均张产茧75斤左右,秋蚕中肠型脓病严重,一般张产茧20-30斤.1982年着重消毒防病,蚕前消毒2次:先用石灰浆淋洗,再用漂白粉1%有效氯喷射.蚕期不断新鲜石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涟水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呈抬头趋势,特别是秋蚕发生较为严重.各蚕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少数发病较重的农户损失达25%以上,影响全县蚕桑生产发展和蚕农养蚕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就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防治最难的一类病害,按病原不同可分血液型脓病(核型多角体病)、中肠型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四种,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在开化蚕区统俗称空头病。近年来,我县养蚕生产上以血液型脓病和空头病发生最为常见,严重时粒茧无收,不仅给蚕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为了科学防治家蚕病毒病,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巩固蚕桑产业,笔  相似文献   

8.
浦月霞 《广西蚕业》2002,39(1):15-17
脓病是危害我区蚕桑业发展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在养蚕技术较为薄弱的蚕桑新区,家用病的危害程度尤为严重,本就脓病在我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市养蚕布局的改变,蚕病的发生规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市每年饲养春蚕、夏蚕、早秋、中秋、晚秋五期,至90年代未至今只养春蚕、早晚秋蚕二期,蚕病的发生原以中肠型脓病、空头性软化病危害为主,现以血液型脓病、僵病和农药中毒等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我市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大竹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蚕桑文化亦相当丰富。在家蚕饲养过程中会发生蚕病,尤其是在当前蚕桑产业的转型期,蚕桑的养殖由零星向规模发展,一旦发生蚕病就会给蚕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大竹县对新时期家蚕脓病的综合防治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1.
2011年6月份,在贵港很多蚕区暴发脓病,蚕农损失很大,这是近10年来蚕病发生最为严重的月份,笔者凭借自己多年蚕桑生产的经验,对暴发脓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敖光娣 《蚕学通讯》2002,22(2):33-34
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 ,是在养蚕生产上最常见的为害严重的一类蚕病。尤其是夏秋蚕期 ,发生较多、影响较大 ,往往被蚕农误认为是蚕种质量差。因此 ,要大力加强防治病害的科普宣传 ,坚持“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方针 ,提高消毒防病水平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我市蚕桑生产实际就如何防治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谈谈认识和看法。1 病源传染、环境和体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都是病毒性疾毒 ,由于病毒种类和寄生组织部位的不同其病的称呼有异。其传播的主要途径都是通过食下传染而发病的 ,病毒对环境抵…  相似文献   

13.
白僵病和血液型脓病的防治对策蒋华堂(修水县蚕桑局)蚕桑生产的最终产品为蚕茧,它是生产效益的具体体现。蚕病则是蚕在转化成茧的过程中一项极其重大的破坏因素,是蚕桑生产夺取高产丰收一道严重的障碍。当前,一我国蚕病的总发病损失率大约在10%左右,低的蚕区约为...  相似文献   

14.
夏秋蚕期在气候不良、叶质差的情况下,中肠型脓病和空头病发生严重,发生原因大多因蚕具消毒不彻底、早期蚕座接触感染.笔者分析现行消毒药剂漂白粉液,当药液用量不足或蚕具病原污染严重时,药液有效成分不能完全彻底杀灭病原,成为感染下期蚕的祸根.笔者于1980年起选择期期发病、低产欠收的镇海县河头公社勤山蚕桑队,改药液消毒蚕具为蒸汽消毒蚕具,消毒灶内保  相似文献   

15.
试论血液型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血液型脓病的防治刘凯(弋阳县蚕桑局)家委的血液型脏病又称核型多角体病,属亚急性传染病毒病。在我县乃至我省的各蚕区不同季节都有发生。特别是夏秋期,常因气候条件较差,尤以消毒不严、管理不善,容易造成蚕病暴发,减产减收。据调查,戈阳县血液型脓病损失占蚕...  相似文献   

16.
欧学贤 《广西蚕业》2006,43(4):69-70
在农村饲养桑蚕生产中,血液型脓病危害面大、损失严重,已成为广大蚕农的“心病”。许多蚕农来电问发生“脓病”的原因,现将黄冕、寨沙、鹿寨镇的蚕农养蚕发生脓病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浅谈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水艳 《蚕学通讯》2009,29(2):32-34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危害蚕业生产较严重的病毒病之一,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分析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传播途径及表现症状,通过对河南省家蚕血液型脓病暴发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家蚕血液型脓病的暴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血液型脓病病毒广泛存在,品种选择或蚕种处理不当,桑园管理水平低,蚕农防病意识淡薄,饲养管理技术粗放,气候环境条件恶劣等;并结合河南省蚕桑生产实际,提出了加强防控意识、选择优良的家蚕品...  相似文献   

19.
家蚕对血液型脓病的抗性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和流行较为严重的现状,分析和讨论了家蚕对血液型脓病的抗性特点和规律。提出抗血液型脓病家蚕品种的培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目标;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重点是重视养蚕环境的洁净、严格执行家蚕饲养标准、规范消毒用药以及杜绝化学污染物或农药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家蚕养殖业的传染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介绍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强调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对家蚕养殖业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为下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针对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养蚕环境消毒与卫生管理、科学选择蚕品种、合理使用药物、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单县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