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四川省花生种植加工现状 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产量约占油料作物总产的50%,是我国主要创汇农产品之一,也是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大宗农产品之一。花生是四川省主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面积仅次于油菜居第二位。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地力、水利条件、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等影响,花生生产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一种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油料作物,在世界油料作物中,油菜占的比重很大,50年代占5.1%,70年代占5.9%.80年代占9.4%。我国油菜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尤其是长江以南各省,在油料作物中占的面积很大.50年代占23%,70年代占30%.80年代发展到35%以上.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的含油量约占种子干重的35—45%,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植物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目前开发利用菜籽油生产生物柴油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提高油菜产量,不仅能为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轻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培肥土壤地力,保护生态环境。现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学》2006,(7):32-34
油菜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冬季油料作物,其种子含油量达38%-45%.是良好的绿色食用油,榨油后所余饼粕又是畜禽良好的蛋白质饲料,也可作优质的有机肥料。生长期中的大量落花落叶,收获后的秸秆还田,也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油菜花是良好的蜜源植物。而且油菜根系分泌有机酸作用于土壤,可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是粮食作物的良好前作,也能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来油菜的发展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诸暨市主要油料作物,栽种面积占油料作物面积的83.09%,产量占油料作物总产的72%.2012年诸暨市被列入全国油菜高产创建县(市),实施油菜高产创建,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油菜良种和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已成为提高诸暨市油菜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介绍了诸暨市油菜高产创建实施一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和主要技术措施,并总结了相关创建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常年种植面积已超过全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40%。近年来,随着油菜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油菜害虫对油菜的为害愈发严重。1油菜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对油菜栽培非常重要。应结合本地土壤特点、环境条件,选择抗逆、抗寒同时适应性较强的高产优质“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品种,例如津油737、黔油22等。  相似文献   

7.
油菜是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5万hm^2左右,分别占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46%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23%。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北麓和西南部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油菜生长,而且油菜病虫害少,油籽商品性好,产量高、含油率高,是油菜生产适宜区,但甘肃省自育的春油菜杂交种由于产量低、品质差和适应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中加双低油菜质量标准体系比较及我国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一种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油料作物.世界种植面积2500~2600万hm^2.总产3600-3900万t。全球油料作物中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第二位,仅次于大豆。世界油菜主要种植区域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其中亚洲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中国是世界上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高的国家,种植面积733.3万hm^2.总产1100~1200万t,占世界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30%左右,同时也是油菜籽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北美洲约占25%.主要集中在加拿大:欧洲占26%左右;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有少量油菜生产。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油菜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栽培面积大体稳定在 20万 hm2左右,约占世界油菜总面积的1%左右,占欧洲油菜总面积的12%左右。总产10多万t,单产750kg/hm2左右。油菜育种工作一直在进行,1932年建所以来共育成油菜品种300多个,包括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的冬油菜和春油菜品种。育种机构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油料作物研究所及下属的各试验站。俄罗斯油料作物研究所直属于俄罗斯农业科学院,位于该国南部库班草原的克拉斯诺达尔,下设有顿河试验站、西伯利亚试验站、阿尔玛维尔试验站、波兹列申试验站、阿列克塞…  相似文献   

10.
<正>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菜籽油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的60%。其中冬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该种植区域土壤有效镁含量较为缺乏(缺镁土壤面积接近50%),土壤pH低、降雨量大导致土壤镁淋溶损失严重,加之过量且不平衡的施肥制度(重视氮磷钾肥,轻中微量元素肥料)以及密集轮作系统中作物的高镁带走量,油菜缺镁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在油菜生产中注重镁肥的施用对油菜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油菜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关于提高油菜产油率、油菜产量等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油菜作为绿肥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油菜作绿肥在果园中套种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油菜非常适宜在果园中套种作绿肥,生物产量高、培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王锐  彭文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6,(21):5441-5444
油菜是一种主要油料作物。目前土壤缺硫和潜在缺硫已经成为影响油菜生长及产量提高的限制因素,而产量潜力高的杂交油菜生长需要较多的硫肥,因此有效地施用硫肥在提高油菜产量方面有重要作用。不同形式硫肥在土壤中通过土壤微生物介导在相关酶作用下转化为硫酸根离子,硫素被油菜根系吸收的主要形态是土壤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形式。油菜的生长和产量与硫肥的施用量、土壤环境、施用时间及方式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油菜病害的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种植的历史已有几千年。油菜是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由于种植油菜可以改良土壤,特别适宜和谷类作物轮作。便于利用土地,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发展粮食和油料生产。已经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现达一亿亩,其总产量也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甘肃省广大春油菜产区在推广双低杂交油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已占当地油菜种植面积的6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比普通油菜品种提高20%-30%,油籽品质也有很大改善,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和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一大亮点。然而,在双低油菜的在实际生产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5.
北方春油菜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春油菜是我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其中优质双低春油菜在我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约占油菜面积的50%。多年来,内蒙古拉布大林农牧场科技人员对优质双低春油菜高产栽培、防杂保纯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了一整套优质双低春油菜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形成了模式化生产格局。但具体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由于油菜是惟一的冬季油料作物,在轮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油菜种植面积还在逐年扩大。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多数农民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并不很高。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1985和2000年的油菜、大豆和花生的成本收益数据为资料,分析了3种油料作物的成本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1985年到2000年,3种油料作物的成本的年递增率均超过10%,超过各自产值的年递增率,致使3种作物的纯收益呈下降趋势,3种作物成本的增加是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所致;2000年3种油料作物中花生因其单产和价格高而效益最好,油菜尽管单产较高,但由于其价格较低、生产成本高而效益最差,大豆尽管生产成本低,但由于单产低而效益较差。要提高油料作物的效益,油菜关键是要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通过推广省工栽培技术降低活劳动成本,大豆则主要是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8.
付玲 《农家顾问》2009,(1):29-29
常规油菜新品种希望106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参加湖北省2005年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比减产3.5%(平均每公顷产量4280.55千克),但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丘陵山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干旱、冻害、土壤瘠薄、品种退化、管理粗放等原因,致使产量低而不稳。为了充分挖掘增产潜力,提高丘陵旱地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针对油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积极探索,改进栽培措施,开展试验研究,认真总结生产实践,形成了适于丘陵  相似文献   

20.
Scart  R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6):505-508
新技术的发展使油料作物各种品质遗传改良成为可能。目前油菜产业面临的挑战是平衡各种脂肪酸水平,使其构成适应商业需要。在国际市场上,亚麻、向日葵和大豆等油料作物是油菜的竞争者,使得改良油菜品质迫在眉捷。北美产品登记管理要求将脂肪酸的饱和程度降至7%以下,以获得低饱和脂肪酸的油菜商标,这将为扩大油菜的市场份额起重要作用。油菜品质改良的另一方面要求源于营养考虑,它要求一种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达到人类需求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