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物慢滤技术适用于农村小型分散式饮水处理技术。通过五峰、秭归等地的实践,阐述了生物慢滤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净水原理,指出慢滤是一种不用任何机械动力和化学药剂的水处理方法。通过生物慢滤技术,水质满足饮用水要求,与同等规模的水处理设施比较,投资节省达90%,施工方便。慢滤池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自耗水量少,出水水质好,在农村饮水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生物慢滤技术因为具备运行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对致病污染物的去除率高等优点,对饮水来源分散、水质不达标的偏远农村地区较为适用。以贵州毕节撒拉溪喀斯特石漠化农村地区为研究区,结合当地地质条件、饮水现状和改善水质意愿,实地分散地修建7户生物慢滤池作为试点。通过对慢滤池的运行情况和进出水水质监测分析,证明了生物慢滤池可以有效的改善饮水水质。指出了对于水源分散且水质不达标的石漠化农村地区,修建生物慢滤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生物慢滤技术在石漠化农村地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证明生物慢滤技术可以适用在石漠化农村地区,为该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慢滤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慢滤与快滤技术的比较,说明了慢滤水处理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净水原理,指出慢滤是一种不用任何机械动力和化学药剂的水处理方法。慢滤池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自耗水量少,出水水质好,在我国农村饮水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物慢滤技术处理含有葱的微污染水.当反应器中浊度、氨氮、COD(Mn)的去除率基本恒定时,认为慢滤反应器已进入动态平衡状态.在反应器进入平衡状态后,分别进行去除蒽的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填加活性炭生物慢滤反应器能在更短运行时间内对浊度、氨氮、COD(Mn)等达到稳定的去除效果,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填加活性炭反应器与石英砂反应器有相近的去除效率;对含有同一浓度葱的原水(1 000 ng/L),形成成熟稳定生物膜的慢滤反应器运行3d后,对蒽有较为稳定的去除率;不同浓度葱原水(100~10 000 ng/L)经过慢滤反应器后,出水蒽含量均降低到100 ng/L以下,葱的去除率在70%以上;慢滤反应器的滤料高度对葱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反应器对蒽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填料上部30 cm高度内.  相似文献   

5.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处闽北山区的福建省南平市于2003年启动并实施了以农村饮水安全为首的“65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计划,重在解决行政村所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3年内共建村级供水工程656处.针对南平市的水源水质,介绍了粗滤加慢滤和生物慢滤处理技术的应用,并且特别对生物慢滤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其在净化处理,水质处理和运行管理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上几种水处理技术与净化工艺都适合在闽北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与净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闽北山区的福建省南平市于2003年启动并实施了以农村饮水安全为首的"65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计划,重在解决行政村所在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3年内共建村级供水工程656处.针对南平市的水源水质,介绍了粗滤+慢滤、传统慢滤和生物慢滤处理技术的应用,并且特别对生物慢滤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其在净化处理、水质处理和运行管理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上几种水处理技术与净化工艺都适合在闽北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生物慢滤技术脱氮性能和硝化反硝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当慢滤反应器表面形成成熟稳定的生物粘膜后,分别进行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并通过投加重金属盐,进行了原水中重金属存在情况下,对脱氮效果影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氨氮去除率与进水氨氮浓度关系不大,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2)生物慢滤反应器中硝化过程主要在滤料上部0.5m高度内完成,反硝化过程位于反应器下部。3)生物慢滤反应器为维持较高的氨氮去除效果,滤速应小于0.6m/h。4)当进水中铅、镉离子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标准时,氨氮去除率下降50%。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物活性炭滤-砂慢滤工艺对农村饮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为Ⅳ类水的情况下,生物炭滤-石英砂慢滤对水中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8%和68.8%,对NH3-N、NO3-N、TOC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55.0%、45.2%和93.0%。生物炭滤-石英砂慢滤有望成为一种农村分散式饮水水质净化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9.
在对集雨水质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集雨水质净化处理的各种传统方法,重点介绍了初期雨水弃流技术、雨水粗滤处理技术、窖水慢滤净化技术、窖水终端过滤净化技术等几种集雨水质处理的新型实用技术,同时对其应用效果和特点给予分析。本文可为集雨利用地区选择集雨水质净化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污水厂臭气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污水厂臭气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臭气成分、特征、主要来源、生物脱臭机理以及生物脱臭工艺等,着重介绍了生物滴滤塔工艺的特点和影响其净化效果的因素.文中指出,生物滴滤塔工艺具有构造简单、中等投资、运行费用低、去除效率高、压降低、工艺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是处理污水厂臭气的首选工艺.同时,也指出生物滴滤塔处理污水厂臭气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包括改进和优化工艺条件、改善填料的性能、改良和构建高效复合型除臭微生物等,特别强调应加强对除臭微生物的研究,以加速我国生物滴滤塔除臭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步伐.  相似文献   

11.
稻麦收获边界提取是联合收获机视觉导航的重要环节,针对现有收获边界提取过程中易受光照及阴影影响、处理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阴影环境下的稻麦收获边界线实时提取方法。选用YCrCb色彩空间中的Cb分量进行后续图像处理,以降低光照影响,并对图像进行滤波、阈值分割、形态学操作及边缘检测处理。同时,采用累计概率霍夫变换算法提取收获边界线,在直线提取过程中通过两次筛选的方法提高阴影环境下稻麦收获边界检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基于投影法的边界线位置预测方法,通过两次动态感兴趣区域选取的方式对算法进行改进,使得每幅图像平均处理时间由0.176087s缩短至0.064547s。该方法可为降低阴影对稻麦边界线提取的干扰、提高图像处理速度提供可行性论证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谭博  唐少先 《湖南农机》2012,(5):207-209
文章介绍了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蜜柑大小自动分级的方法,利用CCD摄像机获取蜜柑的样本图像,应用MATLAB软件实现对样本图像的背景去除、二值化、图像平滑、特征量提取和图像标定等处理,参照蜜柑分级的国家标准完成蜜柑自动分级。经试验验证表明,此方法分级精度高、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暗通道先验算法运算速度慢以及适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像素级暗通道先验和自适应容差机制改进导向滤波算法的农业图像去雾方法。首先利用超像素分割获得具有一致颜色和亮度属性的超像素块并估计不规则区域块的透射率,引入导向滤波算法并利用自适应平滑参数细化透射率得到更为细致的边缘信息,加入自适应容差机制,使其能够根据图像明亮区域的变化和雾霾的浓度对透射率进行自适应补偿修正,得到最优透射率。最后对局部大气光估计和适应性调整,根据大气散射模型得到质量更高的复原图像。试验以6幅农业场景图像为例进行去雾研究,采用主观和客观评价指标评价去雾结果,与传统去雾算法相比,本文方法恢复的图像色彩更真实,细节更丰富,并且在一定像素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可为农情信息解析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河北和安徽两个产地的板栗进行检测分级,获得板栗样品在600~1 100 nm波长区间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进行建模,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和波长范围对PLSDA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性能影响较大,一阶导数预处理在全波长范围所建PLSDA模型性能最优,校正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84和0.86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70和0.191。不同波长范围也会影响模型的预测和识别性能,在波长区间为750~1 000 nm的光谱所建立的PLSDA模型性能要高于全波长光谱所建立的模型性能,其中经过Savitzky Golay平滑预处理后,模型性能的提高最为明显,且其与原始光谱在校正集和验证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最优,即识别率均可达到100%。因此,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对板栗产地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电气工程图纸的矢量化是指将图纸上模拟量的符号,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量。在研究各种低通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小波对电力工程图纸进行滤波的算法,用Matlab语言进行算法实现。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小波低通滤波方法对含有噪声的电力工程图像进行处理,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图像处理的甘蔗茎节识别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含有蔗芽的有效蔗种片段机器智能切断,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甘蔗茎节进行识别定位。通过背景转换、灰度级变换、中值滤波和自动阈值获取甘蔗的二值化图像;采用阈值和孔洞填充实现甘蔗区域的分割,通过regionprops函数测定该区域的质心、倾角和等效长短轴长度;以分割后的甘蔗图像对二值化图像掩膜,得到含有茎节和干扰信息的图像;对该图像进行旋转,计算每列像素值之和,统计分析最大值所在列,并结合质心、等效长短轴得到茎节上下端点坐标;以倾角的度数进行反向旋转,最终得到茎节位置。试验结果表明:甘蔗茎节识别与定位方法处理速度快,茎节识别率高,左右端的定位误差分别小于0.9 mm和2.4 mm。  相似文献   

17.
郭书君  李丽  梅树立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S1):147-152, 165
植物叶片图像的采集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或成像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夜间,采集到的图像大多带有椒盐噪声,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很多植物叶片含有丰富的叶脉,被噪声污染不利于后续的表型分析、图像分割等。椒盐噪声密度较小时,中值滤波降噪效果较好,但在噪声污染严重时滤波方法也无法有效去噪。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概率PCA的图像修复模型。一幅光滑的不含噪图像通常可认为服从高斯分布,概率PCA能有效地提取描述这幅图像中的主要信息,通过估计模型参数重构因噪声引起的数据缺失,从而达到图像修复的目的。但是当噪声的缺失像素点聚集在叶脉上时,直接用概率PCA修复会出现明显的边界效应,因此本文先基于树的叶脉进行追踪,再对叶脉进行概率PCA修复,然后再基于整幅图像利用概率PCA模型修复,迭代次数根据修复后图像的PSNR值自适应地选择。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模型的修复性能,进行了与常用滤波方法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去噪后的图像PSNR值比使用均值滤波高出6dB左右,比使用维纳滤波高出9dB左右,比使用高斯滤波高出7dB左右,比使用中值滤波高出1dB左右,并且在结构相似性上采用本文算法去噪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的相似度最高。因此,将概率PCA模型应用于植物叶片彩色图像修复是可行的、有效的,为其后续的图像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图像增强的快速实现方法。因为直接对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图像增强,运算量大,耗时多,不利于实时应用,所以结合了引导滤波和联合双边上采样的特点,采用双边引导上采样的方法。先将图像进行1/8下采样后,再对下采样后的图像进行增强,然后再通过双边引导上采样恢复到原始图像大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的处理结果与图像增强处理结果外观差异不大,大大降低了图像增强所需的时间,达到了实时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棉花加工车间的清洁化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和职业健康水平,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除尘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棉尘治理中有代表性的除尘设备及除尘技术的现状及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基于此提出组合式除尘方法,为棉花加工除尘设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