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正祥  严朝洲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75-275,283
比较了淮椒1号、淮椒3号、洛椒4号、湘研3号作秋延栽培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结果表明:淮椒1号、淮椒3号早熟、株矮而适宜简易竹架大棚和小拱棚栽培,前期产量较高,耐寒、耐阴雨、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常规中熟早籼湘早籼45号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开展不同播期种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水稻生育期及产量差异显著,生育期与抽穗灌浆期间的气温负相关,气温愈低,生育期愈长;产量与抽穗灌浆期间气温正相关,气温愈高,产量愈高。湘早籼45号等中熟早籼稻在鄱阳湖平原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适宜临界播种期为7月下旬前期。  相似文献   

3.
湘核31号(原名湘运一号)为中晚熟、辣味型耐贮运品种,其母本9704A是从湖南地方品种21号牛角椒中天然不育株经多代回交选育的优良不育系,父本8215是从湖南一晚熟地方品种经多代自文选育的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自交系。湘椒31号果实牛角形,较组,果绿色,味辣,商品率高,耐贮运。从定植至采收50d左右,产量2500-5000kg/667m^2,抗炭疽病、疫病,耐病毒病,耐热耐湿能力较强,耐早性中等;适于嗜辣地区作中晚熟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茄子早秋延后栽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茄子品种在低山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低山种植茄子播期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低山茄子早秋延后栽培产量、产值的影响较大,杭茄1号、杭丰1号茄子品种7月21日、8月1日、8月11日播种,它们之间的产量、产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适期播种增产增效极显著。其早秋栽培适宜播期为7月21日至8月1日。  相似文献   

5.
一、择良种适期播种选择高产、抗病性强的苏粉8号、苏粉9号等中晚熟品种作为秋延栽培。苏中地区一般7月下旬播种育苗。为防止种子带菌,播前用10%磷酸钠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  相似文献   

6.
大棚栽培早春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江苏省北部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通过国内7个微辣、中辣的早春辣椒品种江蔬7号、通研2号、605、湘研18号、天椒4号、0104、苏椒5号(对照)大棚栽培试验,从植物性状、物候期性状、果实外观、产量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对各品种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通研2号和605适合于江苏省北部地区进行早春茬大棚栽培,湘研18号和江蔬7号的可溶性物质含量较高,熟性早,属于风味佳、商品性好的品种,适合在本地区作为早熟、优质品种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7.
一、择良种适期播种选择高产、抗病性强的苏粉8号、苏粉9号等中晚熟品种作为秋延栽培。苏中地区一般7月下旬播种育苗。为防止种子带菌,播前用10%磷酸钠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  相似文献   

8.
秋播花生品比和播期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花生品比和播期试验表明,花生秋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7月25日播种,11月上旬前后收获,供试品种鲜荚产量在8.226-10.560t/hm^2,其中赣花5号、天府9号和徐鉴2号荚果较小,符合市场鲜销要求,作秋播花生反季栽培效益较好。适宜播期为7月25日至8月1日,8月8日播比7月25日播极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对遵辣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红 《农技服务》2016,(4):98+144
遵辣6号是遵义朝天椒类型新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特点。本文主要研究在遵义海拔1100m以下地区,不同播期对遵辣6号出苗率、生长发育、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不同,遵辣6号的产量也不同。2月16日至2月27日也就是2月中下旬播种产量较高,为242.1~256.8kg/667m2。  相似文献   

10.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播期条件下,湘杂油7号植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鲜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芥酸和硫苷含量等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千粒重与播期和种植密度关系则不明显;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是决定油菜产量的变异因子,其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每角果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综合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2因素处理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以9月15日播种、种植密度135000株/ha最好。  相似文献   

11.
对旱稻中旱3号进行播期试验,分析了各播期处理对中旱3号生育期、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旱3号在不同播期栽培的情况下,其成熟期随播期的推迟而相应延迟;单位面积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下降;对产量结构影响最大的是每穗实粒数。并提出为保证旱稻栽培的高产高效,在海拔300m地区栽培,中旱3号的适宜播期以4月30日至5月10日为宜。  相似文献   

12.
1、选择适宜的品种。秋延栽培番茄所处的气候环境条件与早春栽培条件恰恰相反,特别是幼苗阶段7月-8月份正处于高温季节,番茄苗极易发生病毒病,因此,选择品种时必须选择抗病性强的中晚熟品种。黑龙江地区生产上多选用毛粉系列江蔬一号和金棚1号等高产抗病品种作为秋延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豫早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采用国内先进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的兼具耐热、抗病,适于7月中下旬反季节栽培的早熟大白菜品种。在几年试验中,豫早1号在河南及我国中部地区7月中下旬播种的大白菜品种中综合表现优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量,豫早1号较夏阳50增产16%-25%,远远高于其它品种;②抗病性,豫早1号几乎没有发生病毒病,软腐病及霜霉病发病率也很低。③耐热性,豫早1号耐热性好,结球快且紧实,适播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闫存权 《新农业》2023,(1):30-31
湘辣670是一个早熟高辣小尖椒品种,其果实小羊角形,果长11厘米左右,宽2.0厘米左右,绿色转红色,味辣,坐果集中,果实品质好,适宜作剁椒、酱制或者干制加工;耐低温干旱、抗疫病、炭疽病能力强,耐病毒病,耐热性及耐涝性一般,适合在甘肃河西地区作春夏季覆盖地膜丰产栽培,栽培过程中,防止植株徒长,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浙秋豆3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浙秋豆3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通过在横街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浙秋豆3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7月5日、7月20日和8月4日播种的浙秋豆3号的全生育期分别为94、87和77d。2种种植密度及密度与播期的互作对浙秋豆3号的株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播期的株高、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差异极显著。同一种植密度下,早播浙秋豆3号的产量高于晚播的;同一播期下,密植浙秋豆3号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稀植的。早播密植处理A182的产量最高,达3416.7kg/hm^2;处理A1B1的产量次之,为2983.35kg/hm^2,迟播稀植处理A3B1的产量最低,仅1383.30kg/hm^2。[结论]早播密植能极显著地提高浙秋豆3号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播种期对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低山红茄长季栽培产量、产值的影响很大,杭茄一号、杭丰一号第一、第二播期与第三播期之间的产量、产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增效极显著,红茄早秋栽培最适宜的播种期为7月21日到8月1日。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冬季在海南东方农业科技园对湘甜系列甜椒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及商品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湘甜4号抗病性和抗逆性强,果实商品性好,挂果集中,产量高,明显优于当地主栽品种西圆椒,且种子价格较低,可作为西圆椒的换代品种,宜在海南作冬季北运栽培。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湘研3号,湘研5号等4个辣椒品种的植株生长势,抗病性,熟性,果实性状及产量等诸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湘研3号是一个优良丰产的泡椒新品种;湘研5号是一个优良丰产的尖椒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以临奥1号、湘农玉27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T1(5月8日)、T2(5月16日)、T3(5月24日)、T4(6月4日)、T5(6月14日),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湘农玉27号、郑单958和临奥1号全生育期分别缩短5、5、4d;从吐丝期至成熟期,早播处理(T1、T2)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晚播处理(T3、T4、T5)的,各品种均以T1处理的最大;至成熟期,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4576.2、25087.7、26367kg/hm~2;3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最大,播期推迟,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3个品种T3、T4、T5处理的倒伏倒折率均高于T1、T2处理的,倒伏倒折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空秆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也较小,空秆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临奥1号、郑单958、湘农玉27号;3个品种的产量均以T1处理的最高,播期推迟,3个品种的产量均下降,且播种日期越晚,产量降低幅度越大;在本试验区域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