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有色茧色素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机制,检测了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的含量及其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肠、血液、丝腺组织中的消长变化,分析色素物质从中肠进入血液再转运到丝腺的时序差异。有色茧中,黄茧的色素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主,绿茧的色素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家蚕5龄幼虫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的含量均呈现龄初低、龄末高的趋势,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肠>血液。2种色素物质含量变幅最大的是后部丝腺组织,结黄茧蚕和结绿茧蚕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增加406.55%、202.50%,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分别增加211.80%、250.84%。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绿茧蚕大于结黄茧蚕,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黄茧蚕显著大于结绿茧蚕,与在不同颜色蚕茧中检测到的2种色素物质含量一致。研究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积累较多,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丝腺组织中积累较多;丝腺组织中2种色素物质的含量与茧色密切相关;来自桑叶中的2种色素物质经中肠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血液进入丝腺组织并产生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2.
给家蚕5龄幼虫分别添食大豆蛋白、NH4Cl和尿素后,调查家蚕产丝量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蚕体丝腺组织中丝素重链基因(fib H)的表达变化,探究适合用于提高家蚕产丝量的含氮物质。5龄起蚕连续6 d按照0.45 mg/(头·d)的剂量添食尿素后,茧层率比对照组增加15.7%,且幼虫的体质量及丝腺体积都比对照组有所增加;5龄幼虫添食大豆蛋白和NH4Cl后茧层率无明显增加。qRT-PCR检测5龄起蚕按照上述剂量添食尿素120 h后,后部丝腺中fib H的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5倍。上述结果再次证实了家蚕5龄幼虫添食尿素后可以增加产丝量,并且表明尿素可以促进蚕体后部丝腺中fib H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蚕体内各器官,随着幼虫的成长而增大,但丝腺的增大,不是由于细胞数的增多,而是细胞的增大,即丝腺的细胞数在整个幼虫期不变。丝腺成长的速度各龄并不一致,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4.
家蚕血淋巴与丝腺内液状丝物质及茧层荧光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昌麒  姚琴 《蚕业科学》1994,20(1):43-44
家蚕血淋巴与丝腺内液状丝物质及茧层荧光性研究林昌麒,姚琴,陈克平,吴冬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对家蚕幼虫血淋巴、丝腺内液状丝物质及不同茧层的荧光,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封云芳等〔1〕认为,丝腺液状丝物质的荧光光谱,与同品种的幼虫血淋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正> 鳞翅目昆虫的下唇腺在幼虫期多成为合成和分泌丝物质的丝腺,其中以蚕蛾科和天蚕蛾科的丝腺最为发达,绝大多数鳞翅目泌丝昆虫,其丝腺在变态期完全消失。在柞蚕中,成虫羽化时丝腺则变化成具其他功能的腺体,分泌含有KHCO_3的弱碱性液体(pH8.2左右),用以溶解下颚叶分泌的结晶性溶茧酶。柞蚕丝腺在变态期间的这种变化过程,迄今尚少见报道。本文从解剖学角度,对柞蚕丝腺在变态期间的变化过程作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姜玉兰  孙崇荣 《蚕业科学》1995,21(3):173-177
以家蚕、野桑蚕、天蚕、柞蚕、樗蚕、蓖麻蚕为材料,用SDS-PAGE法对成熟幼虫丝腺分区进行丝胶蛋白多肽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六种蚕类丝胶蛋白表现出不同的多肽组成。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春季,我省蚕茧主产区无论是农村面上还是各蚕种生产单位,均发生了大面积不结茧蚕,一般在3%-8%左右,严重的超过10%,给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经解剖发现蚕的丝腺发育出现异常,在前部丝腺和中部丝腺之间有一段呈红褐色且比正常蚕的丝腺细,而正常蚕的丝腺应为无色透明且表面平滑。  相似文献   

8.
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 inhibitor,TI)广泛存在于昆虫体内,可抑制胰蛋白酶的水解活性。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酶活性染色的方法,研究不同家蚕品系的丝腺、同一品系家蚕的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发育时期丝腺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种类和活性的多态性,以丰富家蚕丝蛋白的合成、分泌及保护机制研究的基础信息。在22个家蚕品系上蔟第2天的蚕体丝腺中,共检测到6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分别命名为TI-Ⅰ~TI-Ⅵ,其中大部分家蚕品系都有TI-Ⅵ,有TI-Ⅳ的品系也较多,而有TI-Ⅱ的品系最少,家蚕不同品系间TI的种类分布不一致;在幼虫5龄期,TI活性随着丝腺的发育逐渐增强;在家蚕品系大造上蔟第1天蚕体的7个组织器官中,只在血液、精巢和丝腺中检测到TI,其中血液和丝腺中各检测到2种TI,精巢中检测到1种TI,而且同一家蚕品系含有TI的组织器官中的TI种类也不一致。对茧丝中3种TI(TI-Ⅲ、TI-Ⅳ和TI-Ⅵ)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种类TI对温度及p H的适应范围不同,其中TI-Ⅵ的适应范围较广。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家蚕品系丝腺中含有的TI种类以及6种TI活性的强弱表现出多态性;同一家蚕品系不同组织器官中的TI种类也具有多态性;温度和p H对不同TI的活性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苗隆  谢璐  李群  刘彦群 《蚕业科学》2019,45(2):195-200
柞蚕(Antheraea pernyi)幼虫体壁颜色表现出高度多样性。胆绿素还原酶(biliverdin reductase B,BVRB)可催化血红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胆绿素还原成胆红素,参与昆虫体色形成。为明确BVRB在柞蚕幼虫体色形成中的作用,克隆柞蚕胆绿素还原酶基因ApBVRB,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同时调查胆绿素还原酶的活性。ApBVRB编码20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0.67 kD,等电点为5.15。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ApBVRB与家蚕的黄素还原酶(flavin reductase,FR)具有75%的序列相似度。qRT-PCR检测结果表明,ApBVRB在柞蚕幼虫的所有受试组织器官中均表达,除丝腺外,青、黄体色幼虫之间的相对表达量并没有显著差异。酶活性检测发现,胆绿素还原酶活性在青、黄蚕的血淋巴和丝腺中有极显著差异,推测可能由于血淋巴中该酶活性的差异而导致柞蚕幼虫表现为青、黄2种体色。  相似文献   

10.
用3H-甘氨酸参入法研究了家蚕五龄幼虫丝腺、脂肪体和中肠等器官白质合成活性的动态变化及蜕皮激素(简称M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龄前期一次添食和每天连续添食MH能显著提高后部丝腺丝心蛋白和脂肪体蛋白质的合成活性,而抑制中肠蛋白质和五龄中后期中部丝腺丝胶蛋白的合成活性。此结果,为阐明MH对蚕体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3,40(3):53-54
家蚕的幼虫老熟后,吐丝结茧,是它的本性,“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对这一本性的真实描述。但在生产上经常看到有些蚕不能吐丝结茧。众所皆知,丝茧育是以获取茧丝为主要目的,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希望广大蚕农朋友了解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经过笔者调查,总结有以下几种原因可造成家蚕不吐丝结茧。1蚕儿发育不良1.1温度:催青期胚子发育在30℃以上的高温或20℃以下的低温,以及饲育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蚕儿的丝腺发育造成影响,丝腺发育畸形,便可产生不结茧蚕。1.2营养:稚蚕期用叶过老或5龄蚕食下大量的嫩叶或喂叶不足,蚕儿常常处于…  相似文献   

13.
将5令起蚕经3.5天后进行绝食处理(绝食区),5令起蚕摄食时间仅限于每天6小时的饲育(减食区),定量调查蚕儿及绢丝腺的成长,后部丝腺中核酸含量的变化和蚕茧产量。蚕儿的成长体重和后部丝腺,减食区的成长速度大致是对照区的一半,绝食区从开始绝食后便停止生长,重量减少。前、中部丝腺的干物重和按照比例丝液的积蓄比蚕儿生长显著的低。但绝食区的蚕儿绝食后,能暂时地继续增加重量。后部丝腺DNA的增加,每日减量饲育没受到明显地影响;但绝食区却造成了DNA量的减少。关于RNA的积蓄,减食区的最大量约是对照区的70%。绝食区绝食后RNA立刻急速地降低。绝食区减食区的茧质明显地低劣,平均后部丝腺RNA茧丝生成放率大约不到对照区的一半。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环境或其它原因,在蚕桑生产中常出现许多在熟蚕后不能结茧的现象,使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论文从组织形态学的角度对不结茧蚕现象进行探究,发现大部分不结茧蚕在熟蚕前外观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到熟蚕时开始行动迟缓,持续几天后,部分蚕身体变得软化并死亡,死后部分蚕蚕体变黑。但有部分不结茧蚕熟蚕后可持续较长时间才死亡。对其进行解剖观察,发现不结茧蚕的中前部丝腺都变成黄色。对其丝腺进行切片观察发现:不结茧蚕的中部丝腺开始出现少量的空泡,而中前部丝腺的丝物质中则出现大量空泡,丝胶成团块状,推测这是造成蚕不吐丝结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蚕体内的金属元素是细胞和组织生理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成分,维持其平衡对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为了解家蚕农药中毒后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分别给5龄幼虫添食不同浓度的辛硫磷、溴虫腈药液后,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幼虫中肠、丝腺组织中的金属元素Ni、K、Na、Rb和Fe进行定量分析。用ICP-MS法检测各金属元素含量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8 0~0.999 9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家蚕5龄幼虫添食辛硫磷和溴虫腈药液后,中肠和丝腺组织中Na、K元素平衡发生变化;由辛硫磷导致的中毒会使幼虫2个组织中的Ni元素含量降低,而溴虫腈中毒会使幼虫2个组织中的Rb元素含量降低。家蚕幼虫中肠和丝腺组织中上述4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对家蚕农药中毒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业》2015,(3):57-59
<正>蚕桑生产中常常发生熟蚕不吐丝,上蔟数天后死于蔟中,或吐出少量的丝而不结茧等情况,严重影响蚕农收入,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笔者通过多年生产实践,对此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期望对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有所帮助,促进蚕农增收。1不结茧蚕发生原因分析1.1生理因素1.1.1丝腺异常。丝腺发育异常,出现丝腺过于肥大、丝腺内液状丝物质脱水不充分、中部或后部丝腺气管分布异常等,成为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17.
桑蚕五龄期是丝腺生长最快的阶段,丝腺重约增长40倍;同时又是食桑最旺的时期,食下量约占全龄食下量的88%以上。此时的营养及气象条件,均间接或直接的影响蚕的体质、蚕龄经过、丝蛋白的合成等  相似文献   

18.
以137及苏8为材料,配制两亲原种、正反交F_1、F_2及8种回交种共14种交配方式,1980年春期在同一条件下饲养,5龄进行幼虫性别鉴别,分性别饲养和上簇,调查各种交配方式的不结茧蚕发生率、不结茧蚕的丝腺形态及变态、产卵情况。根据已有研究报道,对实验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1)伴性不结茧蚕的发生,既受遗传基因的支配,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只在环境条件优越、生长发育良好的春期条件下大量发生,秋期不发生;同在春期,不同年份也有差异。(2)伴性不结茧蚕,系由于137品种所携带的、位于Z染色体上的伴性隐性早熟基因Lm~e所引起。Lm~e基因在雌体中能得到表现,雄体中在纯合情况下也能表现其作用。Lm~e能促使脑大量分泌脑激素,从而抑制咽侧体分泌JH的机能,降低幼虫体内的JH水平,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丝腺畸形,产生不结茧蚕。(3)不结茧蚕发生率的高低,既取决于Lm~e基因是否有表现的机会,又取决于幼虫的体重,咽侧体分泌JH的能力是一定的,体重重的,单位体重的JH水平低,不结茧蚕多发,体重轻的,JH水平相对增高,不结茧蚕相应减少。(4)对于Lm~e基因能表现其作用,体内JH水平低,容易成为不结茧蚕的个体,在壮蚕期给与一定剂量的合成保幼激素,可以提高幼虫体内的JH水平,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5)不结茧蚕的中部丝腺都有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前言 蚕以桑叶为食料,从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借以建造蚕体,维持生命和生产丝物质。一条蚕从蚁蚕到上簇约食下桑叶20~25克,其中85%以上是在第5龄食下的,蚕体内丝腺的极度成长和丝物质的大量合成,也是在5龄期。现行蚕品种在5龄期大致食下桑叶9  相似文献   

20.
第二章 特大茧与特小茧一、蚕的一生蚕孵化成幼虫,食桑约4周后成为熟蚕,吐丝结茧.结茧后经4~5日化蛹,再经10~15日化蛾,经交配产卵,结束一生.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即发生卵一幼虫一蛹一蛾,明显的变态.昆虫的变态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为解开这个谜作了不懈的努力,至今已完全清楚,昆虫的蜕皮与变态是由于激素作用的结果.这种激素是由脑,前胸腺和咽侧体所分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