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有昼伏夜出活动的习性,但在养殖过程中,时常白天会出现一种对虾在水表层游塘的异常活动现象,有时对虾游塘2~3天或稍长一段时间后就停止,有时连续游塘长达10~20天都不停止,有时刚开始游塘不久紧接着就出现对虾死亡现象,等等。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有昼伏夜出活动的习性,但在养殖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种对虾白天在水表层游塘的异常活动现象,有时对虾游塘2~3天或稍长一段时间后就停止,有时连续游塘长达10~20天都不停止,有时刚开始游塘不久紧接就出现对虾死亡现象,等等。许多养殖户对此  相似文献   

3.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5,30(12):10-11
南美白对虾有昼伏夜出活动的习性.在养殖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种对虾白天在水体表层游塘的异常现象,有时对虾游塘2~3d或稍长一段时间后就悄然停止,有时连续游塘长达10~20d都不停止.有时刚开始游塘不久就出现对虾死亡现象。许多养殖户对此疑惑不解,只好“病”急乱投药,使用药物杀菌消毒。这样.对虾游塘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制止,反而会适得其反.加剧对虾异常现象,甚至造成对虾死亡。笔者从事对虾养殖多年,现将养殖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对虾游塘现象及处理方法作如下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夏天时,养殖池塘的鱼常在水体表层出现缓游、漫游、群游等异常活动现象,此时应及时查明游塘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避免死亡。经我们近年的调查,鱼类游塘大致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5.
1对虾游塘的原因   对虾游塘表现为独游、群游、缓游和慢游等,引起对虾游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庄德 《科学养鱼》2006,(9):82-83
8、对虾“游塘”怎么处理?对虾游塘原因复杂,表现症状是对虾沿塘边跑马式不停狂游,直至体力衰竭,若处理不当,会发生重大损失。游塘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7.
郑善坚 《科学养鱼》2003,(10):45-45
南美白对虾从放养开始到养成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出现对虾的游池现象,所谓游池现象,是指对虾在水表层出现缓游、漫游、群游等异常活动的一种现象。由于游池往往伴随着虾类的死亡,大多养殖者把它作为一种病害处理,使用了各种药物,但收效甚微。笔者经过对多起游池现象的观察诊治分析认为,游池现象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主要有病理、水环境不适以及营养等几个  相似文献   

8.
对虾游池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对虾沿池边跑马式不停游动,直至体力衰竭,若处理不当,会发生重大损失。游池的主要原因有:1.对虾饲料投喂严重不足,产生饥饿性游塘。判断方法:有部分对虾沿塘壁来回游动,寻找食物,间隙性游池,游池方向性不强。解决方案:增加投喂量,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生物酶”、“利胃宝”、Vc等,并适量换水。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珠海市斗门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迅速,虾病随之而来,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结合中西用药的特点,针对虾苗放塘后出现的游塘现象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来处理,效果显著,现简介如下,供参考选用。 虾苗游塘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因素有饥饿、水质不适  相似文献   

10.
刘平 《渔业现代化》2003,(3):18-18,24
南美白对虾 (以下简称对虾 )养殖后期 (体长8~ 1 0cm) ,由于投料量增加 ,对虾排泄物逐渐积累 ,加上死亡的藻类 ,以及残饵、池底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共同影响 ,使虾塘水质、底质、微生物等因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 :pH逐步升高 ,水色由嫩绿色、黄绿色变成黑褐色、浓茶绿色 ,透明度降低 ,浑浊度增大 ;池底发黑 ,有臭味 ,增氧时水面发泡 ,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增加。对虾的尾扇、触须变红 ,甚至出现烂尾、断须现象 ;部分虾池出现对虾生长慢 ,体质弱 ,灵敏性差 ,难脱壳 ,吃食不旺 ;有的虾池发生对虾游塘、浮头、软壳、红腿、黄鳃、肠炎…  相似文献   

11.
南美白对虾在水温低于18℃时就会出现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的现象;在水温低于15℃时就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12℃就会出现昏迷死亡。这种现象在养殖越冬南美自对虾的模式中十分普遍和严重。同时也出现了冬棚内水环境难于控制,虾疾病频发,生长速度过慢,甚至出现越冬养殖失败的情况。今年1月份来,我省出现罕见的持续低温,导致全省各地渔业遭受重大损失,受灾严重,但我县南美自对虾养殖总体保持健康生长方式,至今未发现受低温天气影响导致严重损失。在今这里介绍我县南美自对虾成功越冬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南海沿岸各地养殖南美白对虾排塘率高、成功率低,这使养殖者觉得对虾难养,不少人弃虾改养其他品种。许多养虾场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后5~30天就陆续发病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灭。据各地反映,认为主要原因是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引起的。由于连续受虾病严重困扰,对虾产业几乎陷入全线低迷。虾苗滞销,虾料降量,虾塘降租,加工厂高价收虾或无虾可收。面对对虾疾病严重威胁养虾业,怎样使对虾养殖业渡过难关?在此,笔者提出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防控的措施,供养殖者参考。一、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病因与症状外国专家所称的早期死亡综合征(EMS)或急性肝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微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春以来,湛江市池塘养殖对虾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病症,很多池塘对虾在表面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发生大规模死亡,放养对虾30天内出现死亡的尤其严重;今春以来,形势更加严峻,养殖者早造放养对虾排塘者十居八九,多数虾农反复放养反复排塘,经检测,此病疑为微孢子虫感染引发。湛江市异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从2009年秋季开始,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摸索试验。逐渐探索了一条以杀灭虫体、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为主要措施,以培育良好水质、提高对虾应激为辅助治疗措施的防治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试验情况予以总结,供广大对虾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土塘养殖斑节对虾75天左右,对虾出现游塘,下午4~5点时游塘特别明显,初始出现黄鳃,而后部分转为黑鳃,该如何处理呢?此类鳃病应该是细菌引起,检查是否有纤毛虫,若没有纤毛虫,可直接泼两次碘制剂,使用碘制剂处理简单,直接且效果好。如不用碘治疗,可以采用改底产品改善池塘底部,再补充光合菌调节改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海南、广东和广西第一造虾的排塘率超过90%。1993年暴发的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而新一轮的暴发病,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将其称为"一激三毒",涉及四大因子,这就是强应激、藻毒、菌毒和病毒。一、"一激三毒"的由来与发展对于"一激三毒"我们早在几年前就注意这一问题了,当年湛江第一造虾排塘率高达80%,原因未明。近几年来对虾养殖也出现一个现象,凡倒藻的池塘养殖对虾便会出现红体,且往往很难救治,2009年第一造尤甚,2010年达到巅峰。细心观察者还发  相似文献   

16.
养殖过程中当气候、水环境发生突变,或者由于人为操作不当造成虾池的理化因子发生巨大改变,南美白对虾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虾体发红,触须、尾扇基部尤为明显,对虾空肠,摄食量急剧减少甚至不摄食,沿池边狂游,极易受惊跳塘,容易引起断须、黑鳃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南美白对虾应激反应。经验不足的虾农常误以为病原性的“红体病”,十分紧张,不当的用药常引发对虾应激死亡。下面是笔者近年来基层指导养虾户遇到的南美白对虾常见应激反应的几种原因及处理方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温岭市上马12号、1号塘,国营育苗厂1号塘,在市水产局科技人员指导下,采用光合细菌、中草药药饵等综合措施,预防虾病,效果显著。今年4月底、5月初,浙江中、南部沿海养殖对虾相继发病、死亡,上马周围2000多亩虾塘的对虾也难以避免。而预防虾病试验塘的对虾,安然无恙地渡过了虾病关和高温期。为突破虾病难关,振兴对虾养殖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9月,山东省济宁市某养殖池塘内鳙鱼出现败血症症状并陆续大量死亡。发病初期能正常巡游,后期表现为鱼体侧游,活动乏力等症状。本试验针对发病鳙鱼进行研究,从发病的鳙鱼鱼体肝脏、脾脏分离出了一株致病菌,经革兰氏染色、显微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人工感染等试验进行鉴定分析,具体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草鱼是淡水养殖鱼类中一种生长迅速,饵料广范、肉味鲜美,深受群众欢迎的品种之一。但是,草鱼病多,且防治方法还没有被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草鱼往往死亡率高,成活率低,在群众有着“草鱼无来头,只能是搭头”的说法。1975年5月,我所由于对草鱼病防治措施不力,在28亩咸鱼精养塘中,草鱼出现严重死亡现象,我们及时采用了敌百虫、乐果、漂白粉、食盐等混合药物治疗,草鱼才停止死亡。1976年,进一步总结经验,全面采用上述办法,在3亩以草鱼为主的高产塘,草鱼成活率达90.6%;28亩精养塘、草鱼成活率达86.3%。今年,在七口成鱼塘,80亩水面中,共产成鱼405担,年初  相似文献   

20.
1当前“白便”发生状况早在4、5年前,华南对虾土塘养殖过程中就有“白便”出现,当时发病率低、危害小,通过常规的水质调节和内服清热解毒和保肝类中药或直接使用抗生素就能治愈,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3年前对虾白便开始蔓延,两年前开始流行,如今已成泛滥局面。多数虾塘发生白便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空肠、空胃、游塘,继续恶化后出现趴边“偷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