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分析圆尾鲎和中国鲎消化道组织学和形态学特征,为其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和健康繁育提供理论依据。中国鲎与圆尾鲎均来自于广西合浦县西场镇邻近海域,10龄和14龄均各5只,平均头胸甲宽:圆尾鲎46.78~52.42 mm、中国鲎46.09~55.44 mm。通过形态解剖、组织切片和光镜技术等对消化道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圆尾鲎与中国鲎消化道外部及解剖形态基本相似;它们的消化道可划分为前肠(口道、食道、前胃、幽门)、中肠和后肠(直肠、肛门);前肠、中肠和后肠都由几丁质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组成,但是中肠不含几丁质层。10龄中国鲎和圆尾鲎的消化道总长以及中肠长度差异显著,消化道其余各部分的长度差异不显著。不同龄同种鲎以及同龄不同种鲎间的所有测量指数差异显著。消化道各部分的结构、组织形态均与其杂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天然海区野生平均体质量(1.23±0.12)kg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结缔组织、血液、书鳃和肌肉中Pb、Cd、Cu和Zn的含量,旨在揭示海洋典型重金属类污染物在雄性中国鲎体内组织特异性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肌肉中Pb、Cu和Zn的蓄积最高,其次是书鳃;Cd在书鳃中蓄积最高,其次是肌肉、血液和结缔组织。中国鲎不同组织的均值污染指数(PI)由大到小排序为:书鳃>肌肉>血液>结缔组织,其中结缔组织属于微污染级别,血液属于中污染级别,书鳃和肌肉达到严重污染级别,因此,食用中国鲎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本研究结果可为濒危物种中国鲎种群数量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鲎是一种海产节肢动物,由于它的形态自泥盘纪(约3亿5千万年前)至今没有多大的变化,故被称为“活化石”。鲎有多种用途。它可作药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它又是一种海产食品,其味鲜美如蟹。随着科学的发展,在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发现了它有更大的用途,、即用鲎血制成的鲎试剂来检查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简易、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
鲎,英文别名马蹄蟹(Horseshoe crab),隶属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鲎科.目前全世界现存的鲎分为2亚科3属4种,美洲鲎亚科(Subfamily Limulinae)仅1属1种即美洲鲎(Limuluspoly phemus);鲎亚科(Subfamily Tachypleinae)分为蝎鲎属和鲎属,由3种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鲎形体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生长特性,分别测定了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和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14龄成鲎和10龄幼鲎及不同性别的形态参数(头胸甲宽度及体重)。结果表明,中国鲎和圆尾鲎14龄成鲎和10龄幼鲎以及雌、雄的头胸甲宽度与体重均表现为正相关(R20.88);10龄中国鲎和圆尾鲎异速生长曲线的斜率-回归系数b分别为2.2263和2.1883,而14龄成鲎的回归系数b分别为3.1551和2.6501;10龄和14龄雌、雄中国鲎的b值分别为2.2314(♀)、1.9626(♂)和3.2295(♀)、2.8674(♂),10龄和14龄雌、雄圆尾鲎的b值分别为2.5342(♀)、1.9547(♂)和2.7791(♀)、2.1803(♂),b值均大于1,表明体重增长率大于头胸甲宽度的增长率,处于正生长期,且雌鲎的异速生长率均大于雄鲎;F检验表明,中国鲎和圆尾鲎10龄及14龄不同性别的头胸甲宽度与体重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  相似文献   

6.
中国鲎胚胎发育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鲎 (Tachypleustridentatus)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素有活化石之称。从鲎的胚胎发育过程看 ,其幼虫与寒武纪以前即已发生的三叶虫极为相似。因此 ,它在研究节肢动物的系统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 2 0世纪 40年代OKA就采用活体染色法观察了美洲鲎胚胎发育的变化[1] ,对鲎的胚胎发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日本学者关口晃一[2 ] 和我国学者王渊源[3 ] 、蔡心一[4 ] 、吴翊钦[5] 、廖永岩[6] 和王军[7] 等对中国鲎胚胎发育做了进一步的观察。而有关中国鲎发育过程中各发育期胚胎生化成分的变化迄今尚未见有公开报道。本…  相似文献   

7.
鲎不仅是研究胚胎发育的好材料(Sekiguclli,1970),而且是研究受精的理想对象(Brown,1973)。近年来还利用鲎的受精进行免疫学的研究(Mowbray,1974)。目前,各国由于研究的需要,往往大量捕杀鲎,致使鲎的资源受到破坏。在受精作用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几种因子对中国鲎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工授精所获得的中国鲎胚胎及其幼体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授精后的静置时间、温度、盐度、重金属等对中国鲎胚胎和三叶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授精后静置时间1min即可,不必长达1h;中国鲎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盐度20;中国鲎三叶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盐度30~35;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国鲎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表现为pb2+>Zn2+>Cu2+≈Cd2+;中国鲎三叶幼体比胚胎更容易受重金属污染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鲎(Tachypleas tridentatus Leach)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名贵珍稀动物,俗称鲎鱼。隶属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中国鲎血蓝蛋白并探究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实验从中国鲎血淋巴中提取了血蓝蛋白,并用AKTA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纯化后的血蓝蛋白进行定性分析,最后从uniprot蛋白数据库下载了22条分属5个物种的血蓝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并构建了N-J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制备的血蓝蛋白纯度较高,从纯化后的中国鲎血蓝蛋白中鉴定到了12种血蓝蛋白的亚基,包括Hemocyanin subunitⅠ、Hemocyanin subunitⅡ、Hemocyanin subunitⅢa、Hemocyanin subunitⅢb、Hemocyanin subunitⅣ、Hemocyanin subunitⅤ、Hemocyanin subunitⅥ等。uniprot数据库显示,这些亚基最早在圆尾鲎和美洲鲎体内被发现。N-J系统进化树显示,中国鲎血蓝蛋白与圆尾鲎和美洲鲎血蓝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并且鲎科动物血蓝蛋白与凡纳滨对虾、锯缘青蟹的血蓝蛋白有较近的进化关系,这意味着可根据虾蟹血蓝蛋白的功能推测中国鲎血蓝蛋白的功能。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中国鲎血蓝蛋白的功能预测和应...  相似文献   

11.
韫学翔 《海洋渔业》1987,9(4):187-187
<正> 科学研究鉴定:鲎血内含有的蛋白质,可用于测定人体中维生素B_(12)的含量,成本低,反应效果明显。身体缺少维生素B_(12)的人易患恶性贫血、胃肠病及精神失常。  相似文献   

12.
为了鉴定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人工繁育过程中感染受精卵和低龄幼体的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同时探索防治措施,本研究开展了中国鲎在自然受精条件下的育苗实验。采用16S r DNA和ITS测序技术分别对感染病原的中国鲎受精卵表面细菌和真菌进行鉴定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同时选择溴氯海因溶液做为消毒剂开展不同浓度溴氯海因溶液对中国鲎1龄幼体的急性毒性研究,并根据安全浓度探索和确定适用于鲎卵和幼体的有效消毒浓度。结果表明,4对亲鲎共产卵16493粒,平均受精率66.25%,平均孵化率52.25%,病原感染率为47.75%,感染病菌的鲎卵死亡率100%,最终得到5704只1龄幼体。感染病原的中国鲎受精卵表面优势细菌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海王星杆菌属(Neptuniibacter)、脱硫杆菌属(Desulfobacter)、寺崎菌属(Terasakiella)和哈拉科杆菌属(Halarcobacter),相对丰度分别为23.67%、7.21%、6.64%、5.41%和5.16%;优势真菌为肉座菌科(Hypocreaceae)的一未知种和曲霉菌属(Asperg...  相似文献   

13.
《渔业科技产业》2005,(3):40-40
厦门首次大规模人工繁殖中国鲎成功,先期共30万尾中国鲎己成功孵化,并将于近期实施大规模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技》2005,(3):42-42
厦门首次大规模人工繁殖中国鲎成功,先期共30万尾中国鲎已成功孵化,并将于近期实施大规模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15.
李银康  钟金香  鲍虞园  应紫薇  颉晓勇 《水产学报》2023,47(4):049110-049110
为了探究不同龄期中国鲎幼鲎生长特性,实验测定了2~4龄幼鲎头胸部长(X1)、头胸部宽(X2)、腹部长(X3)、腹部宽(X4)、剑尾长(X5)、全长(X6)和体重(Y)等参数,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2~4龄幼鲎体重相关系数最高的形态性状均为头胸部宽(X2);通径分析发现,头胸部宽(X2)对2龄和3龄幼鲎体重直接影响最大,腹部宽(X4)对4龄幼鲎体重直接影响最大;各形态性状对体重决定程度分析与通径分析变化趋势一致。对2~4龄幼鲎头胸部宽和体重进行对数处理,获得异速生长方程回归系数(b)为2.746,表明此阶段幼鲎体重增长率大于头胸部宽增长率,处于正生长期。实验表明,不同龄期阶段中国鲎苗种筛选所依据的形态性状有所差异,中国鲎幼鲎阶段种质评价应考虑其异速生长规律,同时也为探究鲎的生长与性状、结构与生理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林明 《河北渔业》2020,(1):1-3,53
应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中国鲎脑神经中定位了3种离子通道的分布。研究检测到Na~+通道和K~+通道免疫阳性细胞和阳性纤维,但没有检测到Ca~(2+)通道的免疫阳性。Na~+通道主要分布在中间体神经纤维网和背面中央细胞群,K~+通道分布于背面侧后方第二细胞群和背面中央细胞群。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部湾海域采集的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样品及其食物网链中具有食源可能性的种类(虾类、蟹类、双壳类和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比值测定,采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分析北部湾中华鲎食物组成及其营养位置.结果显示,中华鲎δ13C均值为(-17.11±0.03...  相似文献   

18.
以鲎血为主要原料制备鲎试剂是我国鲎资源开发的关键产业链。我国鲎种群数量逐年下降,为实现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开展对中国鲎造血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刻不容缓。实验向中国鲎体内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灭活鳗弧菌(V),比较注射后0、6、12、24、48 h时中国鲎的血淋巴细胞总数、活性氧含量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NAC后血淋巴细胞总数(THC)、活性氧(ROS)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有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酶(T-AOC)、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有升高趋势。NAC与不同浓度V共同刺激下,THC、ROS、MDA含量相对仅注射NAC的下降有所减缓,其他酶活性有所升高。而血蓝蛋白(HC)在整个实验中无明显变化。6~48 h,NAC组的THC、ROS与V组、NAC和V共刺激组相比呈降低趋势,共同刺激下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48 h,NAC、V及共刺激下CAT、T-AOC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NAC+106 V的MDA含量在48 h时最低,AKP活性在12~48 h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Leach),属节肢动物门、有螯肢亚门、肢口纲、剑尾目。有4亿多年的历史,俗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世界上主要有4种:东方鲎,美洲鲎,马来鲎,圆尾鲎。东方鲎主要分布于日本海以西,中国长江口以南,中南半岛以东一带沿海。它的血液呈蓝色,经加工后目前市场价格为6万美元/加仑,具有较高的医学和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2月下旬,由浙江舟山市普陀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鲎的全人工育苗试验”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经过1年多的实施,该项目29对亲鲎成功繁育幼体60万尾,培育出规格幼鲎6万余只,并掌握了亲鲎暂养、促熟催产、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培育的技术,以及中国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