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镜观察发现,在菌丝产生的入侵栓穿透寄主细胞壁之前,寄主细胞已在壁与质膜间分泌有大量的胼胝质。入侵栓壁由两层构成,分别与菌丝细胞壁相连接,当入侵栓穿透寄主细胞壁后,迅速扩张,膨大成吸器,吸器卵球形,吸器壁由染色深的外层和染色浅的内层构成。随吸器进一步发育吸器外间质明显增宽,其中分布有大量染色较深的物质。在孢囊梗产生时,首先由位于气孔下方的菌丝产生多个孢囊梗原基,原基伸出气孔后,迅速膨大,并产生多个突起,突起经不断延伸而形成孢囊梗。  相似文献   

2.
电镜观察发现,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细胞的多核现象极为普遍,但聚集于寄主表皮细胞下的夏孢子产孢细胞均含两个细胞核。在夏孢子形成过程中,产孢细胞一端先经突起而形成孢子芽,随后孢子芽经延伸和产生隔膜,分别先后形成夏孢子原体,柄细胞和夏孢子。随幼龄夏孢子进一步发育,细胞原生质电子致密度增加,大量脂肪粒累积,孢子体表伸出大量的刺突。在夏孢子之间,还可观察到具形状各异内含体的伴胞细胞。  相似文献   

3.
电镜观察发现,向日葵锈菌性孢子器呈瓶状,内含大量单核的性孢子梗。性孢子产生主要为整体芽生环痕式,具瓶体式特点。每一性孢子梗可产生多个呈串生的性孢子,几乎都在性孢子梗上的同一位点产生。每形成一个性孢子后,都在性孢子梗上留下一环痕。锈孢子器呈筒状至喇叭状,其内排列着大量双核的长形锈孢子梗,可由上向下连续产生多个锈孢子.锈孢子梗通过产生隔膜先形成锈孢子原体,再分隔而形成锈孢子和分隔细胞。随进一步发育,分隔细胞与锈孢子脱离,锈孢子表面出现大量的瘤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对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SEM观察到孢子外壁有不规则的侵蚀状小孔,且表而附着有多种形态的微生物.TEM观察到整个孢子壁由4层组成.最外层孢壁(Ⅰ层)厚1.5~1.8μm;次外层孢壁(Ⅱ层)为条纹状的刚性层,厚0.6~0.8μm;第Ⅲ层孢壁约占整个孢子壁的80%,该层孢壁存在隐约的亚层结构,部分第Ⅲ层孢壁出现侵蚀层,侵蚀层中分布着大量由微小颗粒状生物体聚集成的细胞团;最内层孢壁(Ⅳ层)非常薄,仅0.15~0.20 μm,其内侧间隔分布有因内壁加厚形成的乳凸状结构.观察到的与珠状巨孢囊霉孢子壁紧密联系的微生物可能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木霉菌BTW41孢子萌发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霉菌株BTW41孢子在常见的碳源中(例葡萄糖、蔗糖、淀粉)并不能萌发,但在蜜二糖中的萌发率很高,24h达到了80%;BTW41对无机氮源的利用不好,在蛋白胨、酵母汁中的萌发率极高。木霉菌株BTW41萌发的最适温度条件是25-30℃,在RH80%以下时,木霉菌孢子不萌发,光照对BTW41萌发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用正丁醇诱导固氮菌孢囊形成5d,维氏固氮菌(Azotobactervinelandii)有98%的细胞形成孢囊,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us)有91%的细胞形成孢囊.固氮菌孢囊为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2~1.5μm.其结构可明显分辨成三部分:中心体,内壁层和外壁层.成熟孢囊的中心体内含有聚β-羟基丁酸盐颗粒.内壁层密度小而宽,外壁层为紧密多层膜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辣椒疫霉菌保存及游动孢子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辣椒疫霉菌保存和游动孢子诱导技术。[方法]辣椒疫霉菌在5种不同培养基中,26℃暗培养3 d,再光照培养6 d后,将培养基平分6块,置于2个培养皿中,加入40 ml无菌水,一个计算孢子囊数,另一个于16℃光照0.5 h后,计算游动孢子数。[结果]辣椒疫霉菌在5种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差异明显,生长速度关系是OMA>CMA>CA>PSA>BA,产生孢子囊数量最多的培养基是BA和PSA,最少的为OMA;释放游动孢子量在CMA上最多,BA、PSA、CA和OMA上无显著差异;该菌在试管斜面中,于16℃下可以保存9个月。[结论]诱导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的最佳方法是:将该菌在CMA培养基上,于26℃暗培养3 d,再持续光照培养6 d后,加无菌水置16℃光照0.5 h;最佳的保存温度是16℃;游动孢子的浓度与孢子囊的浓度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影响木霉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2 1世纪的今天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生物防治将成为控制植物病害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措施。利用木霉作为植物病害的生防真菌 ,已有较多的研究 ,但将它作为生物农药直接用于生产以及菌剂的保质期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生物农药制剂要求具有一定的货架期 ,而影响菌剂保质期的主要因素是菌体类型。虽然木霉菌分生孢子的产孢量大 ,但存活期短 ,这就难以满足作为生物农药制剂的要求。而厚垣孢子则具备存活时间长的特点。因此 ,厚垣孢子的制剂可以延长菌剂的保存时间 ,增加木霉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木霉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和木霉菌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及田间情况下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按常规的稀释分离平皿菌落计数法,测定细菌、放线菌、真菌和木霉菌的活菌数量,并做田间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到60d时处理比对照分别高1.77和2.18倍;木霉菌施入使土壤中细菌数量缓慢上升但低于对照,真菌数量较对照相比明显下降,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分别高37.44;和58.46;;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两种浓度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达到43.19;和57.81;.[结论]木霉菌能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并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效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真菌分类中,菌丝和孢子的显微特征是区分种的一个重要依据。本研究对绣球菌担孢子和菌丝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丝白色,粗细比较均匀,菌丝直径为1.40~2.12μm ,双核菌丝有明显的锁状联合现象;孢子近圆形至椭圆形,孢子大小为(3.1~4.4)μm ×(3.8~5.5)μm。此研究有助于绣球菌属的鉴别和分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添加佐剂2-脱氧葡萄糖(2-DOG)的方法提高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mbj)菌株的生防效果。【方法】分别在PDA平板和水蜜桃上测定2-DOG对拮抗菌B.subtilis fmbj和病原菌桃软腐病菌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生长的影响及B.subtilis fmbj与不同浓度2-DOG协同作用对R.stolonifer的防治效果。【结果】平板试验表明,2-DOG浓度仅为0.3 mg•mL-1时,可完全抑制R.stolonifer的生长;而2-DOG高达20 mg•mL-1,B.subtilis fmbj依然存活,表现出对2-DOG有较高的耐受性。桃上接种试验发现,单独使用浓度为3.9×108 CFU/mL B.subtilis fmbj时,桃果实发病率为30%;4 mg•mL-1 2-DOG单独使用时桃果实发病率为35%;而当4 mg•mL-1 2-DOG和3.9×107 CFU/mL B.subtilis fmbj配合使用时,可完全抑制果实的腐败。【结论】拮抗菌B.subtilis fmbj和2-DOG协同作用比单独使用对桃果实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明显,该研究结果为桃果实采后病害控制和保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Pichiamembranefaciens能有效抑制桃果实采后软腐病。笔者观测和比较接种拮抗酵母菌P .mem branefaciens和软腐病菌Rhizopusstolonifer对采后桃果实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桃果实接种P .membranefaciens +R .stolonifer 2 4h后 ,PPO和PAL活性开始升高 ,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只接种R .stolonifer也能诱导桃果实PPO和PAL活性的增加 ,但效果不如接种拮抗菌 +病原菌的好。然而 ,接种拮抗菌 +病原菌和只接种病原菌对诱导POD活性都没有明显的作用。可以认为 ,拮抗菌诱导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提高是发挥抑病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郑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94-21095
[目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双角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gonicus)。[方法]对采自浙江长兴的双角螺旋线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对光镜下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确认。[结果]采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及临界点干燥制备的线虫样本,虫体不皱缩,不变形,形态结构清晰,能够很好地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论]为研究和防治双角螺旋线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霉植酸酶的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霉(Rhizopus sp.)MR020菌株所产胞外植酸酶,经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和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获得了2种植酸酶同工酶,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4000和40000,等电点分别为3.48和3.85。二者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55℃,最适pH分别为2.6和4.6。Ca^2+,Fe^2+和Mg^2+对酶有激活作用,Cu^2+和NBS^2对酶有抑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研究叶蝉刺体的结构、功能及应用提供参考,用扫描电镜对大青叶蝉的卵、若虫、雌雄性成虫前翅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青叶蝉的卵、若虫、雌雄性成虫翅表都有刺体存在,且均为球状刺体。与体表刺体相比,卵体刺表面孔洞的数目较少,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明确苜蓿夜蛾雌雄成虫触角和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苜蓿夜蛾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且对雌蜂、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苜蓿夜蛾触角类型属于线状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触角上着生有毛形感器(STⅠ和STⅡ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SCOⅠ和SCOⅡ型)、耳形感器、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仅雌雄虫触角上的耳形感器形态有所差异。触角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鞭节的迎风面和侧面,以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刺形感器排列较整齐和规律,鞭节背风面有半包围状整齐排列的鳞片,鳞片结合处有零星分布的磷形感器、刺形感器。柄节和梗节周围被鳞片包被并分布着Bhm氏鬃毛感器。通过对雌雄触角感器的测量,发现雌雄虫大部分感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苜蓿夜蛾触角属于线状触角,共有8种类型感器。除耳形感器外,其他触角感器雌雄间形态一致,而且雄虫触角感器明显比雌虫触角感器发达。  相似文献   

17.
通过扫描电镜对拟龟纹圆瓢蜡蝉Gergithus pseudotessellatus Che,ZhangWang,2007雌雄虫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触角上存在8种感器,即三角形感器、毛形感器、耳形感器、耳廓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芽孢形感器及刺形感器。其中腔锥形感器仅分布在梗节上,其余感器均分布于柄节,鞭节无感器。观察发现在感器数量上雄性明显多于雌性,且耳形感器II型仅存在于雄性触角上;并发现了雌性触角上分布有刺形感器II型,这在瓢蜡蝉科乃至蜡蝉总科昆虫中尚属首次发现。此外,本文亦对拟龟纹圆瓢蜡蝉与其他蜡蝉的触角感器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触角感器在不同科级阶元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米根霉(Rhizopus oryzae)As 3.3462菌株发酵葡萄糖生产乳酸,以CaCO3为中和剂制备L-乳酸钙,优化种子培养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孢子接种量1.8×104个孢子/mL、摇床转速为200 r/min时所得菌体生长形态较好.发酵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80 g/L、发酵温度34℃时具有比较高的葡萄糖转化率.中试结果显示优化的发酵条件下L-乳酸钙产率与理论产率非常接近,得到的L-乳酸钙成品纯度高于99%,光学纯度达到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