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鲜叶原料是制茶品质的基础,不同茶类对鲜叶原料有不同的要求。红碎茶的采摘标准,张博经、丁俊之同志的《提高红碎品质的途经和方法》一文中提出应以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初展为主,其余为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和单片叶。并且提供斯里兰卡红碎茶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占75%。笔者早年在广东工作期间,曾就红碎茶的采摘标准与品质效益的问题初步进行了探讨,现就有关资料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名优茶审评     
张堂恒 《茶叶》1991,17(3):35-37,47
一、名茶概念 1.名茶品质要求 (1) 色、香、味、形有突出的特点。品质高于一般的特级茶,例如茉莉花茶名茶品质应高于特级茉莉花茶。 (2) 鲜叶采摘标准:①一芽或一芽一叶初展,②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③一芽二、三叶或对夹。根据各类名茶而定。 2.名茶种类  相似文献   

3.
通过茶季的各个阶段,测定分析了正常芽叶、对夹叶的机械组分、叶、梗及整体芽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纤维素等的动态变化;分别制成绿茶和红碎茶,并分析其品质成分。探明优质茶的真正品质是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与加工技术的结合,并以叶/梗比值表示鲜叶原料嫩度较为确切;对夹叶大量存在使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降低而影响茶叶品质。优质茶原料生产须贯彻成套茶园培管技术,减少对夹叶发生,增加春茶期及夏茶前期这段时间内的正常芽叶。良种茶园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4.
一年中的第二季度(4~6月)是茶叶生产上最重要的季节,这个季度的茶事主要有以下几项。 1.采舂、夏茶春茶是全年产量的大头,而且质优价高,采好春茶是确保全年丰产丰收的关键。所以应做好采茶劳力的组织及制茶机具及燃料的配备,适时开园,宜早不宜迟,对一些采摘名茶的茶园更应如此。采茶要因地、因树、因茶类制宜,按标准合理采摘。红绿茶区多以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  相似文献   

5.
(二)鲜叶产量1.幼青年期一芽二、三叶嫩梢产量定植后第2年(3龄)茶树打顶采,各轮均留一叶,采摘一芽二叶。4~8龄各轮均留一叶,采摘一芽二、三叶与嫩对夹叶。分轮分批统一标准采摘,比较鉴定的结果看出(表8),黄奇3~8龄六年平均亩产鲜叶261.7公斤,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增产13%。  相似文献   

6.
一、龙井茶的采摘 龙井茶采摘精细,级别不同,采摘标准也不同。从春茶开始,由茶芽萌发到新梢形成的不同时期,对鲜叶有不同的称呼。一般来说,高档茶(特一、特二、特三)应于清明前采摘,只采龙牙(单芽)和雀舌(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长度1.5-2.0cm);中档茶(1级、2级、3级茶)于谷雨前采摘,采下的鲜叶称旗枪(一芽一叶半开展)和糙旗枪(一芽一叶开展和一芽二叶初展,长度2.3-2.7cm);低档茶(4级茶以下)于谷雨后采摘,采下的鲜叶称象大(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长度2.8一3.5cm)。现…  相似文献   

7.
茶叶标准样,一般是指毛茶标准样、加工标准样和贸易标准样。三种标准样,虽然都是用来衡量茶叶品质优次的标尺,但基础、用途和特点各有不同。一、毛茶标准样:即收购标准样。以鲜叶的嫩度为基础,根据生产实际和合理给价的需要,可以划分为若干级。就我国现有情况,一般毛茶样分为5~7个级。一级标准样通常以一芽一、二叶原料为主体;二、三级标准样,通常以一芽二、三叶为主体,并有相应嫩度的对夹叶;四、五级标准样,通常以一芽  相似文献   

8.
采摘茶树在年生长周期中,新梢一般生育四次。每轮新梢从萌动展叶至出现对夹叶而趋于成熟的变化过程,人们按所采芽叶的老嫩程度分为不同的级别,我所把鲜叶分为五级。不同级别的鲜叶由于老嫩的差别,內含成分高低不一,所制成茶品质自然有所不同,就是同级的鲜叶,因茶季不同,芽叶的有效成分差別很大,成茶品质差距也很显著。本文对不同茶季原料的品质变化暂不进行探讨,仅对鲜叶的级  相似文献   

9.
全年出厂红碎茶均价达303.95元/担,上中档茶比例达95.61%,获1980年度全国出口红碎茶“品质优良”奖。在工艺措施上:1.抓制茶原料:坚持“四至五天轮采制”,按标准采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全年  相似文献   

10.
夏秋茶在全年产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要获得夏秋茶的高产优质,就必须掌握好采制技术。 1.采摘。俗话说:“茶过立夏一夜粗”,所以夏秋茶必须增加采摘批次,缩短采摘间隔时间,一般每隔3天要采一批。同时,要注意及时采下对夹叶,因嫩度好的对夹叶,仍然可以做成好茶。 2.鲜叶管理。夏秋季节气温高,鲜叶呼吸作用增强,热量较难  相似文献   

11.
采摘茶叶是茶树栽培的目的,亦是培养树势的重要措施,因此,茶叶采摘是保证茶叶品质及茶树持续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早在50年代我国就提倡早采嫩摘,按一芽二三叶标准采制大宗红、绿茶。60年代初广大茶叶工作者对茶叶采摘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因地、因树、因茶类制宜的采摘方法,广大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深刻地认识到合理采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茶叶的合理采摘问题普遍被忽视,采摘粗放,品质下降,给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黟山雀舌     
黟山雀舌是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1只新创名茶。其品质优异,具有形似雀舌、色泽黄绿、白毫显露、冲泡成朵、滋味鲜醇、回味甜爽、花香扑鼻、香气持久、耐冲泡的品质特点。茶名由安徽农业大学著名茶学教授陈椽命名。该茶1988年被评为省级名茶,1992年复评,确定为安徽省名茶,同年参加首届农业博览会,获优质产品奖。 黟山雀舌的采摘极为讲究,在清明前后,选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芽叶长度标准为2.0~2.5cm,并要求肥瘦长短一致。采摘时做到六不采,即雨水叶、露水叶、对夹叶、短芽叶、紫色叶、病虫叶不采。其加工工艺如…  相似文献   

13.
试论乌龙茶对鲜叶原料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除了具有绿茶的鲜浓和红茶的醇厚外,还具有自然、幽雅、馥郁的花香和叶底“绿叶镶金边”等独特的品质特征。鲜叶原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内在物质基础,适制乌龙茶的鲜叶要求来源于适制乌龙茶的品种,并有适当的成熟度,一般以嫩梢全部开展、伸长将要成熟、形成驻芽时采下一芽三、四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相对于红、绿茶的鲜叶要求而言要偏老一些。究其原因。这是由于乌龙茶的品质风格所决定的。1.从吴味成分来看乌龙茶素以滋味浓醇回甘、收敛性强著称。茶多酚与茶汤的浓度、茶多酚/氨基酸与茶汤的醇度密切相关;可溶…  相似文献   

14.
陈诗琼 《茶叶》1991,17(4):39-40
海南红茶滋味浓强鲜爽海南红茶原料选自云南大叶种和海南大叶种。采摘标准规定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初展。加工精细,初、精制均为机械化生产。品质优良,色香味俱佳。有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茶叶的品质是由茶叶内含物质所决定。芽叶的内含物质有多种,其中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脂肪族,芳香族等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物质,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茶叶的色、香、味。它们的含量多少,将表示着绿茶品质的好坏。这些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因茶树品种、鲜叶嫩度、制造工艺等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是前期采的或适时采下的芽叶,嫩度好,氮化合物含量高,成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茶园土壤、茶树芽叶及加工后的绿毛茶含铜量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当地红壤茶园土含铜量平均为 2 3 9mg/kg。不同品种茶树老叶、嫩叶、嫩梗 ,正常芽叶、对夹叶其含铜量均有差异 ,其含量嫩叶>嫩梗 >老叶 ,正常芽叶 >对夹叶 ,且差异显著。鲜叶加工后的绿毛茶含铜量略有增加 ,可能与加工机具污染有关 ,但不论鲜叶或成茶 ,其含铜量均符合我国茶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国内红茶热的兴起,安徽省池州市安池茶叶有限公司通过改进工艺,开发高端红茶新品种,研制出高端红茶祁魁。祁魁茶品质特征:外形匀直稍扁,色泽乌润,甜香浓郁,滋味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亮匀嫩。现将其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鲜叶采摘1.采摘方法和标准制作祁魁茶的鲜叶嫩度要求较高,要手工采摘,保持芽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鲜叶的生化特性,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前提,鲜叶内含生化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不同,所制的乌龙茶品质也有所差异。而鲜叶的生化组分因产地、土质、小气候、树龄,肥培管理采摘时间鲜叶老嫩等不同而异。在此,笔者结合这几年加工新工艺乌龙茶的体会,略谈几点看法。1鲜叶采摘标准乌龙茶必须采摘较为成熟的开面2—3叶茶树嫩梢为原料(接近中开面,即华安茶区所讲“中菜”),过于幼嫩或过于粗老的鲜叶难以加工出优质乌龙茶。生产实践证明,鲜叶是基础与关键,保持其鲜灵是关键的关键。如果鲜叶在离开母树后受损严重,就会加速其多酚类的氧化,晒青后不但…  相似文献   

19.
龙井茶机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文 《中国茶叶》2001,23(3):8-10
一、原料选择 选用适制龙井茶的品种,按标准采摘鲜叶.机制高档茶,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芽与叶的夹角小,芽长于叶,长度2.5~3.0cm;中档茶采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芽与叶长基本相等,长3.0~3.5cm;低档茶采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的鲜叶,叶长于芽,长度3.0~3.9cm.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田间不同生产方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和一芽三叶)和氮肥施用水平(200、450 kg·hm-2)下茶树春季新梢产量、品质成分和15N氮素吸收利用等变化。结果表明,新梢产量主要受采摘标准影响,一芽三叶的产量是一芽一叶的1.8~2.1倍,氮肥用量对春季新梢产量影响不显著;采摘标准对氨基酸含量特别是对茶氨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以N2水平(N 450 kg·hm-2)下采摘一芽一叶的含量最高;成熟叶含氮量从初冬到春茶结束呈下降趋势,说明叶片内氮素在春茶期间发生再利用,但其肥料氮占全氮的比例(Ndff)在增加,可能是氮素吸收和再利用的共同结果;供氮水平对新梢Ndff的影响大于采摘标准,而新梢采摘的氮携带量主要受产量影响,低氮条件下新梢15N回收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采摘标准和施氮量对茶园产量、茶叶品质及茶树对15N氮素的吸收分配产生影响,但两个氮肥水平都能基本满足不同采摘标准下茶树对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