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孟津县、济源市、孟县、巩义市一带,发生白鲢暴发病,因误诊或不确诊而造成大面积死亡,仅孟津县的466.67公顷,死鱼20多万公斤,损失近百万元。经检验发现鲢、鳙鱼体内有复口吸虫幼虫。 复口吸虫隶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亚纲。吸虫的生活史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2.
复口吸虫是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自然水体里,特别是在人工养殖环境中,复口吸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能使寄生产生一系列的病症,严重的能引起寄生的大量死亡。本文对复口吸虫的几个重要方面:分类学、生活史,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和防治进行介绍,并简要介绍其在中国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复口吸虫病,亦称白内障病,是由复口吸虫的尾蚴进入鱼体而引起的。病鱼脑部充血,眼球充血或突出,甚至脱落。此病近几年在我库鱼种场鱼种培育过程中流行,对夏花前阶段的鲢、鳙危害特别严重。发病后用硫酸铜只能控制住死亡,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此,我们除强化清塘措施外,于1984年进行了药物预防试验,有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复口吸虫病第一中间寄主是螺,第二中间寄主是鱼,终末寄主是水鸟,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由于受以上发病条件的限制,所以此病不具有普遍性。20世纪70年代复口吸虫病在我市的一些山区水库鱼池时有发生,那时主要危害草鱼种和鲢鱼种,其症状轻,主要表现弯体、白内障和掉眼睛,死亡率低。2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池塘养殖鱼类复口吸虫病的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调查白斑狗鱼眼内寄生的复口吸虫的流行病学,为白斑狗鱼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基础性资料。2009年至2014年在中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8次采样获得263尾白斑狗鱼,统计分析复口吸虫在白斑狗鱼各体长组中的频率分布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复口吸虫一年四季均可感染白斑狗鱼,感染率从春季到冬季逐渐升高,冬季达到峰值;平均感染强度则在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两季均低;总感染率为34.98%,平均感染强度为10.74只/尾;感染率随宿主体长增加而上升,但是在体长50 cm时,感染率最低,为4.17%;平均感染强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方均比在各体长段均大于1,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鱼体长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蔡定明 《科学养鱼》2004,(11):51-51
扬中市江洲养殖有限公司有养殖水面500亩.其中主养河豚(暗纹东方鲀)120亩,设计河豚产量每亩300千克左右,套养少量草鱼、团头鲂和鲢鳙鱼。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额尔齐斯河粘鲈感染复口吸虫的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额尔齐斯河粘鲈(Acerina cernua)的取样调查研究,揭示了其感染复口吸虫(Diplostomum)的种群生态学的部分特点。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随机选取额尔齐斯河河段内的北屯、哈巴河为采样点进行采样调查。共采集解剖体长5~13 cm粘鲈129尾。结果表明,复口吸虫的总感染率为38.76%,平均感染强度为16.06±30.85,感染0、1~5、6~10、11~15、16~20和20只以上复口吸虫的粘鲈占粘鲈总数的比率分别为61.24%、24.03%、3.88%、1.55%、1.55%和7.75%。复口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着粘鲈体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感染率在13 cm以上的粘鲈中达到最大,为80%;平均感染强度在11 cm≤L13 cm范围内最大。感染强度在体长段5 cmL≤7 cm与9 cmL≤11 cm和11 cmL≤13 cm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复口吸虫种群在宿主不同体长段中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宿主体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渔业简讯     
扁弯口吸虫(Clinostomum)隶属于弯口科(Clinostomatidae),其囊蚴主要危害鱼种。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德基地的鱼种培育池于2006年10月初突发扁弯口吸虫病,两周内感染发病鱼池达90%,发病最重的苗种池内鱼种的死亡率达80%。患病鱼种多因身体消瘦而死亡。经试验,采用硫酸铜泼洒杀灭中间宿主螺类,结合低剂量敌百虫分次泼洒杀灭扁弯口吸虫囊蚴的办法,可有效治愈该病,且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13.
《淡水渔业》1976,(12):32-32
我们指出过,频率为50赫芝的交流电场对匙形复口吸虫(Diplostomum spathaceum)的尾蚴-复口吸虫病的病原体的致死作用(在电场强度100伏/厘米下处理3.5秒;150伏/厘米-1秒;200伏/厘米-0.5秒)。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贝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baeri)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眼部寄生的空间分布特点,2017年4次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冷水鱼繁育基地的虹鳟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虹鳟眼睛寄生贝氏复口吸虫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查的61尾虹鳟中,检出贝氏复口吸虫9 023只,单尾检出最多为388只。总感染率为100%,左右眼玻璃体的感染率为100%和96.7%,高于左右眼晶状体的感染率60.7%和42.6%。总平均感染强度为(147.9±11.6),左右眼玻璃体平均感染强度为(90.9±6.7)和(71.9±6.1),高于左右眼晶状体平均感染强度(7.4±1.9)和(7.0±2.1)。左眼和右眼的平均感染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平均感染强度差异极显著(P0.01)。贝氏复口吸虫在虹鳟不同部位的方均比(S~2/■)大于1,说明贝氏复口吸虫对该地虹鳟的寄生情况严重,在虹鳟的不同部位中均呈聚集性分布,更倾向于在玻璃体中寄生,存在寄生部位选择偏好性。  相似文献   

15.
额尔齐斯河河鲈复口吸虫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至2014年8月,对额尔齐斯河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河鲈眼睛寄生复口吸虫(Diplostomum)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检查的253尾河鲈中,复口吸虫总感染率为51.38%,左右眼晶状体的感染率分别为11.86%和9.09%,左右房室液的感染率分别为40.32%和30.04%;方均比均大于1,表明复口吸虫种群呈聚集分布,且L房和R房聚集强度为50.63和34.97,高于L晶和R晶3.18和5.58;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体长组复口吸虫感染数量,发现不同体长段在L晶和R晶差异不显著(P0.05),在L房和R房差异显著(0.01≤P0.05,P0.01)。复口吸虫在晶状体和房室液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晶状体和房室液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艾滋湖西门水闸入水口鳙鱼感染鲤锚头鳋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湖西门水闸入水口约25m水域中发现大量的鳙鱼体表有许多寄生虫。通过镜检,这些寄生虫被确定锂锚头鳋。同时对病鱼的感染程度。发病特征以及病理变化作了较为详细调查和报道。对水闸口的水质也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发病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确认为是水质过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已发现的鱼病(包括海、淡水)有150~200种。由于各种疾病的病源体、病因以及病理各不相同,要对不同的疾病进行确诊,须对病原体进行镜检,有的还要对病灶部位作组织切片、病理观察。对于细菌性疾病,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感染试验及菌株鉴定等等。这对于广大基层鱼病防治员,特别是对缺乏必要仪器设备的乡镇渔技员来说有一定困难。目前广大基层鱼病防治工作者对鱼病的诊断,主要还是根据肉眼所观察到的(目检)不同症状,结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芦苇开发公司三支渠高老板一池塘主养草鱼.池塘水面150亩.平均水深1.6m.养殖密度1000尾,亩,草鱼平均规格300g,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同时搭配混养鲫鱼及花自鲢。2011年6月17日起发现草鱼出现死亡(其他鱼无死亡),每日死亡量从十几尾逐渐增加至上百尾.寻求某水产厂家技术员帮助.诊断为真菌引起的烂鳃。使用硫醚沙星全池泼洒后无效,第八日死亡增至800尾。笔者接到高老板求助电话后赶往现场。  相似文献   

19.
王松 《畜禽业》2013,(8):83-84
1发病情况2011年5月初,巨龙镇某养鸡场1栋1批1000羽5~6周龄以上的雏鸡。由于室内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室温高达30.4℃,潮湿、氨气味重。鸡发病已有3d左右,每天死亡约35~60只不等。2临床症状患鸡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伸颈张口呼吸,打喷嚏,先流清鼻液,随着病程的加剧,后流脓性鼻液,两侧鼻孔粘附鼻液等污物。后期,因气管内积液增  相似文献   

20.
口虾蛄专捕网具的制作及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立凯 《海洋渔业》1992,14(2):72-73,80
<正> 口虾蛄 Oratosquilla oratoria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甲壳类动物,在分类学上称为口足类,其在黄渤海沿海,有着广泛的分布。据山东省水产研究所1982年至1983年资源调查估算,仅山东省所属渤海段,其资源量可达250)~5000吨。再加上河北省、天津市和辽宁省沿海及山东省所属黄海段水域,口虾蛄的资源量则更为可观。从历史上看,由于口虾蛄经济价值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