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任家强  宋昕  何跃 《土壤》2020,52(5):956-961
石油化工厂加工、储藏、运输过程以及储油罐的泄露等造成的柴油污染土壤普遍存在。热处理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加热可能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因此本文综合评价了低温热处理对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热处理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修复柴油污染土壤,对污染土壤在250 ℃加热10 min,就可以达到修复目标。低温热处理后土壤pH、土壤质地、阳离子交换量、田间持水量和总氮等理化性质变化较小,土壤有机碳、硝态氮和铵态氮加热后大幅升高。加热前后的土壤元素分析结果和土壤颜色变化说明加热过程中烃类炭化转化为“热解炭”,这是污染土壤中柴油去除的主要反应机制,与热解吸处理汽油或者可挥发性污染物等过程中,污染物通过脱附挥发的去除机制不同;同时这种“热解炭”可能起到一种类似生物炭的缓冲作用,缓冲了加热对土壤pH和田间持水量等的改变。本研究对低温热处理前后关键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综合评估表明:合理优化低温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使低温热处理成为一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性修复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酶解前热处理对鸡肉蛋白酶解性质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鸡肉蛋白的热性质,研究热处理温度对鸡肉蛋白巯基(SH)、二硫键(S-S)含量以及碱性蛋白酶(Alcalase)、木瓜蛋白酶(Papain)酶解过程中氨基酸、肽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鸡肉蛋白有4个吸热峰,对应温度为63.7℃、67.6℃、74.3℃和 77.9℃;热处理温度增加,鸡肉蛋白中SH含量逐渐降低,而S-S含量逐渐增加,游离SH与S-S还原折算的SH量之和在80℃前无明显变化,80℃后下降;酶解前热处理不利于鸡肉蛋白酶解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小分子量肽的释放和可溶性氮的回收,但有利于大分子量肽的生成,因此可根据酶解产物的应用目的选择热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性及功能性质,该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通过对天然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高压高剪切处理并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微粒,考察压力(60~100 MPa)对大豆分离蛋白微粒尺寸、功能性质及结构特性的影响,探究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压力逐渐增加,大豆分离蛋白平均粒径大幅度减小,粒径分布曲线向左侧移动,与天然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在100 MPa时大豆分离蛋白粒径减小了1 631%,粒径曲线分布较宽。在60~100MPa压力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增加。与天然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分离蛋白微粒的分散性指数(Protein Dispersibility Index, PDI)和功能性质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在100 MPa时大豆蛋白质的溶解性提高了172.98%,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增加了约28.71%和77.82%,持油性增加了约123.76%,起泡性随时间的变化其泡沫高度也均有所提高。由扫描电镜图可以观察到,未经过高压均质的大豆分离蛋白粒子呈聚集状态,球状的表面向内凹陷,经过高压均质联合冷冻干燥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微粒呈现网络结构。在高压和高剪切力的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微粒的疏水基团大量暴露,表面疏水性随之增加,静电斥力增加,α-螺旋和β-转角向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的转化是蛋白质的溶解性等功能性质提高的主要原因。溶解性等功能性质的提高有利于大豆分离蛋白更好的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进一步为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大豆蛋白热变性程度对速溶豆腐花粉凝胶成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速溶豆腐花粉的制备工艺中需要对大豆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过程中大豆蛋白的热变性程度对豆腐花粉凝结的凝胶强度与凝结所需的时间具有显著影响,而现在速溶豆腐花粉的工业生产中还没有对豆浆热处理程度较为合适的标准。该文以大豆、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大豆球蛋白(glycinin,11S)、β-伴大豆球蛋白(beta-conglycinin,7S)为原料,研究大豆蛋白热变性程度对速溶豆腐花粉凝胶成型的影响。研究表明11S比7S更难发生完全变性,SPI中的7S和11S比单独存在的7S、11S更难发生完全变性。传统制备方式、前热处理后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备方式、先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后热处理制备方式对豆腐花凝结成型影响不同,其中传统方式制备的豆腐花凝胶效果最好,先干燥后热处理制备的豆粉凝胶效果比前热处理后干燥的豆粉好,引起豆腐花凝胶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豆蛋白中7S和11S热变性程度不同。制备同一凝胶强度的豆腐花,热处理温度越低,所需的热处理时间越长;制备高凝胶强度的豆腐花比制备低凝胶强度的豆腐花所能进行的热处理温度与时间范围小。大豆蛋白的7S处于完全变性而11S处于未完全变性的状态时,适合制备速溶豆腐花粉的大豆蛋白变性程度应控制热处理温度与时间范围为80℃时热处理20~65 min,85℃时热处理15~50 min,90℃时热处理10~35 min,95℃时热处理5~20 min。该研究结果为调控速溶豆腐花粉的凝胶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微波协同改性乳清蛋白/壳聚糖可食膜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新型高性能可食膜及制备方法采用浓缩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和壳聚糖(chitosan,CS)为成膜基材,制备出可食膜,利用超声波微波协同作用对可食膜进行改性,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协同改性后的可食膜具有较低透气性;并研究成膜材料配比、山梨醇质量浓度、pH值和超声波微波协同作用时间对可食膜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氧气透过率(oxygen permeability,OP)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E)和透光率(transmittance,T)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成膜材料配比WPC∶CS=5.8∶6.2、山梨醇质量浓度0.021 g/mL、pH值5.13、超声波微波协同作用5 min时,此时制备的可食膜透气性较低,且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质,水蒸气透过系数为1.22×10-13 g/(cm·s·Pa),氧气透过率为1.29×10-5 cm3/(m2·d·Pa)。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可食膜的研发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具有良好性能的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文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成膜基材,向其中添加葵花籽壳纳米纤维素(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NCC)和壳聚糖(chitosan,CS)制备得到共混可食膜。通过研究成膜材料配比、pH值和丙三醇质量浓度对可食膜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断裂伸长率(elongarion,E)、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和氧气透过率(oxygen permeability,OP)的影响,以可食膜综合性能为响应值,各因素为自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到各因素对可食膜性能综合分影响的大小顺序为pH值成膜材料配比丙三醇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成膜材料质量比NCC:CS:SPI为1.25:0.75:2,pH值为3.59,丙三醇质量浓度为0.02 g/m L时,可食膜性能(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系数和氧气透过率)的综合分达到最高为0.63。红外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成膜材料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研究结果可为可食膜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水热过程中焦炭结构演变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生物质水热炭化过程中焦炭的形成机制及其理化结构的演变机理,该文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对葡萄糖在水热环境中炭化的反应过程和焦炭的表面物理结构及微观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葡萄糖经过水热处理,可以获得富含炭微球的无定形水热焦炭,这些炭微球粒径分布在0.6~7 μm之间,而通过控制水热过程的温度、葡萄糖添加量和停留时间,则可对其收率、形貌、化学组成等理化性质产生重要影响。在220℃,4 h,6 g/100 mL的水热条件下,炭微球粒径最小且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54 μm;在220℃,4 h,12 g/100 mL的水热条件下,焦炭收率最高为38.92%。水热焦炭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环结构和含氧官能团,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其表面碳化程度高于内核。水热焦炭的形成主要是一系列脱水、聚合、凝结、芳香化、胶体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生物质水热法制备炭微球的过程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含Triton X-100的酸性聚丙烯酰胺电泳法从美国红鱼(Sciaenopes ocellatus)血液中分离到4条β-珠蛋白链和2条α-珠蛋白链,其中β和β链是主要β-珠蛋白链,α链是主要α-珠蛋白链。美国红鱼α-珠蛋白基因cDNA开放读码框由43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44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大黄鱼α-珠蛋白一样,美国红鱼α-珠蛋白在C与E螺旋间隔区也插入了一个独特的甘氨酸残基。美国红鱼β1-珠蛋白基因cDNA开放读码框由44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48个氨基酸的多肽。美国红鱼α-和β-珠蛋白基因拥有典型的珠蛋白基因结构,由3个外显子组成,中间间隔着2个内含子。美国红鱼β2-珠蛋白基因内含子1有一段TTA重复序列,此序列插入可能使内含子原有的功能发生改变或丧失。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燕麦蛋白的理化性质,本研究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燕麦蛋白,并分析不同pH值与温度对燕麦蛋白溶解性、ζ-电位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附近(pH值5.0),燕麦蛋白的表面电荷数最低,蛋白粒度较大,溶解性和乳化性较低。当pH值远离等电点时,燕麦蛋白的表面电荷增加,蛋白粒度逐渐减小,溶解度升高,乳化性也随之升高;随着温度升高(55~95℃),燕麦蛋白聚集体解离,粒度变小,溶解度增加,稳定性变好;温度进一步升高(121、130℃),燕麦蛋白重新聚集形成粒径较大的聚集体,溶解度降低,稳定性变差。本研究结果为燕麦蛋白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帅  梁珊  谷雨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4):280-287
为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可食膜,该文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为成膜基材,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作用对可食膜进行改性,并研究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丙三醇质量浓度、pH值对可食膜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氧气透过率(oxygen permeability,OP)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E)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各因素对可食膜性能影响的大小依次为pH值丙三醇质量浓度等离子体处理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丙三醇质量浓度为0.02 g/mL、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11.31 min、pH值为11,可食膜性能综合得分S为0.90。此时可食膜的断裂伸长率为273.77%、抗张强度为3.46 MPa、水蒸气透过系数为1.81×10~(-12) g/(cm·s·Pa)、氧气透过率为1.43×10~(-5) cm~3/(m~2·d·Pa)。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可食膜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可食膜表面物理结构发生改变,粗糙度增加,水接触角变小,有效提高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和表面润湿性。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可行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保仁  高为 《土壤》2006,38(4):374-378
本文讨论了处理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可行技术。土壤冲洗可解决部分问题;土壤焚烧可高效地去除PAHs,但是通常这种方法会导致二次污染;含PAHs土壤的生物处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生物处理没有副产品,可以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消除污染物。PAHs的土壤污染问题远没有解决,然而,生物处理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探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3种模式(还田模式、自然处理模式及工业化处理模式)适用范围与优缺点、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现状,并指出宜首选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外猪场粪污处理工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粪污粒径分布、沉降性能和气浮工艺适用性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一种先进实用、可靠、易行的猪场粪污达标排放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提高罐藏蘑菇得率的更好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一步分析浸泡-冷藏-浸泡处理与浸泡-冷藏-真空水合处理方法中各因素以及蘑菇的预煮时间、预煮液中的柠檬酸浓度对罐藏蘑菇的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泡-冷藏-浸泡处理与浸泡-冷藏-真空水合处理方法中,只有冷藏处理显著影响罐藏蘑菇的得率。蘑菇的预煮时间与预煮液中的柠檬酸浓度对罐藏蘑菇的得率也有较显著的影响。将蘑菇在2℃的条件下作20~24 h的冷藏处理后再预煮,并适当延长预煮时间可提高罐藏蘑菇的得率。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水土保持与水资源系统保护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措施对地表水资源的调节是通过其对天然降水分配性质的改变而实现的 ,森林林冠截留的降水量约占降水量的 10 %~ 40 %。植物能通过改变降雨的分配性能 ,有效提高其对降水的涵蓄能力和对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坡地修梯田消除了产生水土流失的条件 ,蓄水池、旱井、水窑提高了对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 ,淤地坝具有蓄洪水、削洪峰、拦泥沙、涵养水源的作用。太原地区实行以水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能够协调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表面处理麦秸秆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为提高麦秸秆纤维与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基体的界面结合力,采用复合处理法对麦秸秆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先分别用NaOH、乙酸溶液浸泡、水热处理、蒸汽爆破和微波等方法对麦秸秆纤维进行预处理,再复合偶联剂法处理麦秸秆纤维;用熔融共混、模压成型方法制备麦秸秆/废弃PP木塑复合材料,探讨了麦秸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制备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湿吸水性能;用体视显微镜对不同处理的麦秸秆及木塑复合材料拉伸断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复合处理的麦秸秆与PP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吸湿吸水性能均优于单纯使用偶联剂处理的麦秸秆与PP木塑复合材料;NaOH和乙酸复合处理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吸湿吸水性能较好,水热和蒸汽爆破复合处理的复合材料次之。麦秸秆经复合处理后,表面变粗糙,秸秆纤维和PP基体的界面黏合性得到改善。该文研究结果对通过麦秸秆纤维表面处理提高麦秸秆/废弃PP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雪峰  马宁  岳本江  张麟  行仙峰 《中国水土保持》2021,(2):49-51,68,I0001
为评估神东矿区典型灌木群落对矿区不同治理分区的适生性,探索其最佳配置模式,选取治理年限为10 a的沙棘群落、15 a的北沙柳群落和柠条锦鸡儿群落,对其群落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沙棘群落在风积沙区长势最好,在硬梁地长势最差,不同治理分区适生性排序为风积沙区>黄土丘陵区>黄土丘陵和风沙交错区>硬梁地;北沙柳群落在黄土丘陵和风沙交错区长势最好,在硬梁地长势最差,不同治理分区适生性排序为黄土丘陵和风沙交错区>风积沙区>硬梁地;柠条锦鸡儿群落在黄土丘陵和风沙交错区长势最好,在硬梁地长势最差,不同治理分区适生性排序为黄土丘陵和风沙交错区>风积沙区>黄土丘陵区>硬梁地。在植物配置模式上,沙棘、北沙柳和柠条锦鸡儿在不同治理分区的配置选择顺序和其适生性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杜毅  李天斌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210-212,261
公路边坡的防护与治理是公路工程中比较普遍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在山区修筑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尤为重要.以一公路边坡工程的病害处治为实例,系统的分析了边坡失稳的原因和出现病害后的整治方案及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毛竹的结构变化特性,提高毛竹热处理加工及竹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利用技术,以四年生毛竹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酸碱、甘油处理介质下的结构变化规律。研究主要应用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测定和计算处理前后毛竹结晶区长度、晶面间距、衍射峰晶面峰强位置、结晶度指数及结晶区宽度等参数,并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进行结晶区变化的结果验证,利用热重分析(thermo gravimetric Analysis,TGA)完成处理前后毛竹热降解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化学热处理后,002峰位向大角度方向偏移明显,结晶区晶粒尺寸减小,结晶区半峰宽变小,结晶区层间距尺度变小,各参数集中变化程度,碱处理强于酸处理。此外,经过不同介质和不同加热温度进行化学热处理后,其峰形变高且尖锐,结晶强度明显增加。相对结晶度在117℃时,出现下降趋势,当温度升至135℃时,逐步恢复增加趋势。SEM和TGA进一步验证了处理后纤维结构变细及化学成分热解温度的倾向性差异,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处理后纤维素含量增大,木质素去除效果明显,几种不同处理过程的化学成分差异变化较大。研究结果为竹材的再生加工及竹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CYTL-1型食用油净化机处理使用中的煎炸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过滤温度90℃,过滤压力0.2×106 Pa,滤程300 mm,劣变的煎炸油经处理后卫生指标显著改善,油经处理后回收率达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