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收获指数型优质籼稻新品种粤香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粤香占是以三二矮/清香占为母本,综优/广西香稻为父本经复合杂交育成的高收获指数型早籼中熟水稻新品种,它具有高产稳产、清香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性。粤香占的最大特点是收获指数高。1997年早晚两季的水稻品种对比试验,该品种的收获指数分别高达0.613和0.619。粤香占的第二个特点是株高对肥力钝感。在不同肥力水平的田块上种植,其株高变化不大。一般情况下,株高在85~90 cm。粤香占为早晚季两用型品种,在广州早季生育期约125 d,晚季翻秋种植约110 d,每667 m2有效穗数约23万,结实率通常可达90%以上,千粒重19 g。作早稻种植时米质可达一级米,饭有微清香,田间抗瘟性强,中抗白叶枯病和褐稻虱,对细菌性条斑病和附线蹒也表现较好的抗性。但此品种有穗端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粤丰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为母本,丰矮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1999~2000年连续2年早季参加广东省优质稻区试,表现出丰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优点。1999年全省仅试种约200hm2,2000年迅速发展到22000hm2。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一、主要特征特性 1.丰产性突出 粤丰占于1999年早季参加广东省优质稻区试,平均产量 476.28 kg/667m2,比对照粤香占增产4.61%,居第二位;2000年早造复试,平均…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增香"栽培技术和"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在中山市水稻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对香稻品种象牙香占和美香占实施"增香"栽培技术、对非香稻品种金农丝苗和华航31实施"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研究新型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香稻香气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以确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增香"栽培和"强源活库优米"栽培处理的水稻品种光合生产能力在生育后期优势明显,促进了水稻生育后期的物质生产和积累;同时,"增香"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香稻籽粒2-AP的含量,达到了浓香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粤莉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水稻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以粤银丝苗为母本、丰秀占/黄莉占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一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作晚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14 d,比对照粤晶丝苗2号短2~3 d,丰产性好,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  相似文献   

5.
水稻源库关系评价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稻产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源、库、流三者的强弱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程度。当前对于水稻源库关系的评价方法虽然很多,却缺乏完善且统一的标准。从水稻源库内容及其衡量标准,水稻源、库、流的互作效应及其对籽粒发育的影响以及我国水稻源库关系评价方法及品种源库类型划分等方面讨论了水稻源库关系评价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水稻源库关系评价体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溪野占10是早晚兼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水稻新品种。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广东省2000年试种2973.3hm2,2001年种植9013.3hm2。一、产量表现1999年早季广东省区试每667m2 产量为457.94kg,比对照品种粤香占略增0.58 % ;2000年续试每667m2产量为463.57kg,比对照品种粤香占略减2.99% ;两年平均每667m2产量为460.76kg,比粤香占略减1.25%。生产试验单产450~500kg/667m2。二、特征特性溪野占10属感温型早、…  相似文献   

7.
莆花3号是以粤油5号为母本,金花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花量多,有效花率高,叶面积指数大,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源大,库亦大,库源协调性好,经济系数高;结荚性能强,荚果饱满,籽仁整齐度好,产量高并突出体现在籽仁产量。  相似文献   

8.
水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郑华  屠乃美 《作物研究》2000,14(3):37-44
综述了水稻源库研究的现状及其主要进展,重点论述了水稻源库的概念,衡量指标、进一步高产的限制因子假说,水稻品种的源库类型划分及源、流、库互作用机理,并对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燕麦穗粒数形成过程与源、库特征之间的关系,连续两年以10个不同来源、熟期、穗型、株型、小穗数的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三叶期至拔节期的幼穗分化阶段及抽穗期源库特征,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燕麦基因型源库特征及对穗粒数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穗粒数形成过程存在基因型差异,幼穗分化较好品种的穗粒数较全部品种平均值高11.22%~65.43%;幼穗分化较好品种的光合势、干物质量、粒数叶比、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幼穗分化较差品种,其中粒数叶比和收获指数是影响穗粒数形成的主要因素,粒数叶比和收获指数较全部品种平均值分别高0.99%~68.74%和0.85%~13.80%。综上所述,源库协调是燕麦幼穗分化良好的生理基础,可通过提高光合势和干物质量达到增源的目的,进而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油菜收获指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是收获指数较低的作物,但材料间差异显著。研究发现,油菜有充足的“源”和“库”,受限因子在“流”,因此,阐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的遗传机理,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对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较详细地介绍了西南大学近年在油菜收获指数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包括油菜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的遗传关系、不同环境下高收获指数材料的株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转录组特征、候选基因定位筛选、油菜中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的研究等,可作为开展油菜高收获指数研究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602、准两优527、协优9308和国稻1号为试验材料,以汕优63为对照,对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具有最高分蘖数低、分蘖成穗率高、有效库容量和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收获指数高等特点;在成都平原生态区,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是实现超级杂交稻高产的重要途径;在水稻生长前期积累合理的总生物量,提高生育后期群体质量,增强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和提高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效率是实现超级杂交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杂交水稻形势,介绍了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历史,总结了当前我国水稻不育系选育的困难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卓201S、卓234S、展998S、南3502S等8个适合机械化制种的水稻小粒型两系不育系,选育的系列小粒不育系突出的特点是收获指数高;株型矮壮,叶片夹角小,生物产量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茎秆坚韧,抗倒性好;异交特性好,结实率高。选配的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卓两优0985、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组合表现高收获指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合轻简栽培,且杂交制种产量高、种子质量好。通过系列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实践,以展998S为例总结了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生物学特征,并对今后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籼型两用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过程中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型两用核不育水稻GD1S 和N19S 及常规水稻粳籼89为材料, 研究了自然条件下不同光温引起两用稻育性转换时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3月上旬播种在长日高温下发育的两用稻出现败育, 各生育期的剑叶、幼穗,完熟期的颖花和花药中AsA(抗坏血酸)和GzSH(谷胱甘肽)含量均低于同期播种的粳籼89。在7月中旬播种生长发育期遇短日低温的两用稻呈可育态, 这时AsA、GSH含量明显高于粳籼89。抗氧化酶活性在可育状态的两用稻中其活性也均高于同期播种的粳籼89。在两种光温条件下发育的两用稻在各生育期的剑叶中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同期播种的粳籼89, 只是短日低温下发育的两用稻与粳籼89之间POD活性之差更显著。长日高温引起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的败育与剑叶和幼穗中活性氧清除能力的下降、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失衡导致氧代谢的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Higher harvest index, widely reported as a main trait supporting major improvements in rice yield potential, also supports the higher performance of hybrids over inbreds. Although higher sink size is generally claimed for being the driver of higher grain filling in hybrid rice, it is relevant to question whether efficient sink regulation, that is timing and magnitude of the successive sink activities over crop growth from early stage, plays a role in supporting higher harvest index and is a key feature ensuring higher performance of hybrid rice. The partitioning coefficient (PC), as the increase in dry matter of one single organ over that of shoot, was calculated over short and successive periods to quantify the dynamics of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Four hybrid and four inbred genotypes of similar crop duration were grown under the same cropping management on the IRRI farm during a wet and a dry seasons. While PC to blade and sheath was similar for both plant types in both seasons at the early stage, PC to culm of hybri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breds, and PC to blade was lower, in the late vegetative and early reproductive phases. During the late reproductive phase, PC to panicle of hybri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breds, and PC to culm was lower whereas culm elongation was similar for both plant types. During grain filling, PC to culm was significantly more negative with hybrids which indicated stronger remobilization with hybrids. Specific culm length before anthesis, as low as 40 cm g−1, accounted for storage ability, and at maturity, as high as 130 cm g−1, for remobilization ability. Sink strength index, as a better indicator of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efficiency than harvest index, and unfilled grain size, as an indicator of assimilate wastage, were suggested as key indices to account for the better sink regulation in hybrid rice and to improve screening protocols for increasing yield potential and tolerance to lodging.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对水稻品种粤香占及其由高压引起的变异材料粤压1、2、3、4号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取的88对微卫星引物中有11对表现多态性,变异材料与原种的多态性频率介于3.4%~11.3%,多态性标记随机地分布于水稻染色体上,形态上与原种越相近的材料多态性位点数越少。此外,每一变异材料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互不相同,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以籼型两用不育系水稻培矮64S和常规稻粳籼89为材料,采用PAGE分析同工酶的方法,比较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完熟期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与表达机理。结果表明,在1993年2月25日、3月10日和3月30日三期播种的水稻培矮64S均表现不育,花粉不育度在99.7%以上,结实率在0.3%以下,1994年8月1日播种的培矮64S表现可育,结实率在19%以上,而同期播种的常规稻粳籼89均能得到正常结实,结实率在68%以上。同时发现1993年培矮64S的不育性在花粉完熟期与颖花及花药的NAD+-MDH活性的显著降低关系较大。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与颖花AP的活性及同工酶组成的变化关系较密切。1994年表现可育的培矮64S与粳籼89相比不存在这种差异。由此可认为培矮64S育性表达可能与花粉发育前期的脂肪代谢以及花粉发育后期的呼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源库特征与结实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及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源、库、流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 扬两优6号和汕优63的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产量明显高于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汕优63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显著高于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汕优63籽粒中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支酶的活性显著高于两优培九,且上述各酶的活性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谷粒充实度和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扬两优6号和汕优63的单位维管束和韧皮部的颖花负荷、现实产量负荷、总库容负荷显著小于两优培九,且负荷越大的组合结实率就越低,充实度也就越差。扬两优6号单位面积韧皮部的物质转运速率显著高于两优培九和汕优63。表明扬两优6号具有源足、库强、流畅的特点,这是它结实率高和籽粒充实度好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莆大麦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0年来大麦代表性品种—莆大麦系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莆大麦系列品种的籽粒产量、有效穗、穗粒重、千粒重、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等7个性状,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也反映出品种类型的多样性;(2)主要性状演变规律:籽粒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有效穗、千粒重等6个性状呈不同形状波浪式变化;(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结构3个主要因素对产量直接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为:千粒重>穗实粒数>有效穗,其余3个因素顺序为:生物产量>穗粒重>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19.
Two-line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have obvious super high-yield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matter productivity and large sink size. However, their lower seed setting rate, higher empty grain rate and unfilled grain rate, and poor grain filling degree, s…  相似文献   

20.
以龙粳1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与密度对源库关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蘖肥氮用量、密度因素与叶面积指数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肥氮用量、蘖肥氮用量显著影响颖花量,所以适当增加基肥氮用量、蘖肥氮用量、密度都会提高源库质量;源库质量对产量影响显著,叶面积指数、颖花数增大会有效的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