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根据2年的田间排水试验,分析了不同排水设施的降渍效果,提出了小麦高产优质的圩区麦田降渍标准为雨后4天地下水位埋深大于80cm。证明了地下排水是消除渍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波形薄板排水降渍节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节地是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热点与难题。农田水利建设是用地大户,其田问沟渠路占地率较大,一般为15%~20%,为了科学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优化田间排水降渍系统,高邮市采用特制的波形薄板,装配成多层管道,打成梅花眼孔埋置于田间的导渗沟与隔水沟中。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农田暗排暗降工程增添了新内容,收到了节地排水降渍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五四农场新围垦区存在的渍害问题,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内河水位,实施暗管排水具有明显的降渍脱盐,增产效果,将大麦受渍时间缩短为3天,1m土体含盐量由试验前的0.235%降到0.15%以下,大麦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易于形成积水的中国南方地区,通过农田排水措施可以及时排除多余地表积水,快速降低地下水位,以达到排涝降渍、协同调控的目的.文中基于室内砂槽试验,揭示暗管排水、明沟排水、不同反滤体高度的反滤体排水及改进暗管排水等措施的地下排水规律及效果.结果表明:将暗管周围土体置换为高渗透性土体介质的改进暗管排水可明显提高排水流量,当土体置换高度达2 cm时(对应于田间条件40 cm),其排水流量均高于相同埋深条件下的其他排水措施,达暗管排水的1.59~1.66倍;改进暗排在地表积水消失时仍保持较大的排水流量,可达相同埋深暗管流量的2倍以上,在积水层消失后,能迅速降低农田土壤水的渍害胁迫,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暗管埋设高度;各种排水措施,在地表积水即将消失时,出现了流量与水头变化幅度较大的现象.相对于各种地下排水措施,改进暗管排水在除涝降渍中存在明显优势.研究结果可为涝渍灾害易发地区高效除涝降渍减灾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五四农场新围垦区存在的渍害问题,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内河水位,实施暗管排水具有明显的降渍脱盐,增产效果,将大麦受渍时间缩短为3天,1m土体含盐量由试验前的0.235%降到0.15%以下,大麦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6.
旱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因根系长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降渍要求,不同生育阶段采用不同降渍标准,控制沟道排水水位是关键。现有沟道控制排水设施各有利弊,提出了控制沟道排水的半自动闸门新方法,可以实现沟道多水位的半自动控制。半自动闸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在闸门上设置几个排水孔口,依据旱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的降渍标准与设计雨量,确定各排水孔口高程与孔径;实际应用中只需在不同生育阶段调控孔塞。半自动闸门具有设计建造简单、水旱作物种植田块均适用、操作方便灵活、经济实用等优点,不仅可以提高旱作物的田间墒情,也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去年秋播期间,积极开展鼠洞排水降渍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据常熟、靖江、高邮、淮安、金湖、武进、丹阳、昆山等十五个市、县和东辛、三河、白马湖农场统计,在试点区打鼠洞降渍的32000多亩麦田,都收列了加快排除田间  相似文献   

8.
稻麦轮作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通过加深排水沟提高麦作期农田排水降渍能力的同时,加大稻作期农田排水输出,不仅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加重了接纳水体的污染。本文基于江苏省扬州市沿运灌区稻麦轮作农田排水水文水质过程的监测结果,利用田间水文模型(DRAINMOD)模拟了长序列气象条件下,灌区提高农田降渍能力对稻田排水、氮素流失及灌溉需求的负面影响以及控制排水措施的积极效果。结果表明,在节水灌溉模式下,研究区排水沟深度由现状的60cm加深至120cm,排水间距由120m加密至20m时,稻作期排水量与总氮(TN)输出负荷增加9.0%~22.2%、氨氮(NH3N)输出负荷增加4.0%~16.8%、灌溉用水量增加9.6%~23.4%。若结合田间管理要求,实施控制排水则可有效缓解提高农田降渍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当排水沟深为120cm,间距为120~20m时,稻作期控制排水可使排水量和TN输出负荷减少19.3%~35.3%、NH3N输出负荷减少7.6%~27.2%、灌溉用水量减少22.9%~40.0%。由于控制排水降低了地下排水梯度,相较于传统排水,农沟从60cm加深至120cm时,地下排水平均占比降至50.7%,灌溉用水量相应减少。综上,稻麦轮作农田控制排水具有显著的节水减排作用,可有效降低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提高降渍能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稻麦轮作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波形薄板成管排水降渍技术江苏省高邮市水利局研究出一种利用波形薄板和部分平面薄板装配成多层孔管埋入沟中进行暗降排水的新技术。因其用工省、造价低、技术可靠、施工方便、简便易行,比较理想地解决了传统明沟排水存在的占地率高、机械下田耕作不便、建筑物配套量大以...  相似文献   

10.
梁森  曹滨  韩莉 《灌溉排水学报》2023,(S1):213-218
徐州现状灌排模式难以解决农田节水、超设计标准暴雨涝渍灾害和面源污染问题,为实现农田节水、蓄雨、排涝、降渍、防污的系统治理,在“以水定地”确定灌溉发展规模和作物种植布局、易涝渍风险度分区评估、试验确定主要作物土壤水分适宜控制指标的基础上,于2019—2021年开展了不同类型易涝农田灌排蓄渗降系统治理试验,提出了徐州易涝农田灌排蓄渗降系统治理创新技术体系,形成了5种不同类型易涝农田适宜的治理模式。相比常规灌排模式,灌排蓄渗降系统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灌排水量、灌排水次数、作物涝渍风险和面源污染。灌排蓄渗降系统治理模式具有节约灌溉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减排防污、增加浅层地下水量、减少水土流失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治渍排水标准是治渍工程设计和田间灌排水管理的依据,江西省比较成功的稻田治渍排水标准是,按水稻各生育期生理生态需要确定的动态标准:即在稻田淹灌期土壤应具有适宜的垂直渗漏量;落干期要满足地下水排降速率需要;晒田期农田地下水位应控制在适宜埋深;耕层具有适宜的含水量.这四项指标作为田间排水设计及田间管理的依据.实践表明,土壤具有适宜的垂直渗漏量是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治稻田渍害,达到高产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涝渍连续过程以时间为尺度的作物排水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易涝易渍地区雨季,涝渍相伴相随,对作物影响很大,研究涝渍连续过程作物排水控制指标具有重要生产意义。根据这类地区涝渍发生特点,以棉花涝渍相随试验为基础,建立了作物排水分析基本模型,依据模型提出了涝、渍连续过程排水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从涝、溃连续过程的统一体中确定适宜的排涝、排渍指标与传统的从涝、渍分别试验确定排涝、排渍指标有很大不同,它符合涝渍地域生产实际,体现了涝渍兼治的排水控制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旱作物涝渍排水研究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涝渍地旱作排水研究有5大趋势:①由重视农田排涝发展到重视农田排渍;②由静态排水指标研究发展到动态排水指标研究;③由涝、渍分别研究发展到涝渍综合研究;④从排水指标仅考虑作物产量发展到既考虑产量又重视品质;⑤由单一涝渍过程对作物的影响研究发展到多个涝渍过程对作物的复合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4.
淮北平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是我国涝渍灾害严重的典型区域之一。针对涝渍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随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本区进行的综合防御涝渍灾害的组合排水技术采用了统筹防御,连续控制的综合措施,实行涝渍兼治。经过二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明沟与暗管、沟井洞、地下排灌、工程与生物措施等适宜于本区的组合排水形式,可因地制宜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三江平原地区涝渍灾害与地上地下排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易涝易渍(包括盐渍)耕地较多。涝渍是个连续过程,其对作物产量影响是与受淹时间和受渍时间呈密切二元一次方程相关关系。渍害严重影响了耕作(尤其机械化耕作)和农田生态。该区耕地雨后地表残存积水多(比3—5年一遇日降雨径流量还大,既呈涝灾又加重渍害),而不能地上排水。为此,根据三江平原地区地上排水导致渍害得不到治理和涝灾依然严重存在的现状,应特别重视地下排水(包括井灌井排)与地上排水相结合,加强地表残存积水及其治理研究,才能根治涝渍,并尽快把地下排水提到涝渍统一治理的日程上。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涝渍地旱作排水研究有 5大趋势 :1由重视农田排涝发展到重视农田排渍 ;2由静态排水指标研究发展到动态排水指标研究 ;3由涝、渍分别研究发展到涝渍综合研究 ;4从排水指标仅考虑作物产量发展到既考虑产量又重视品质 ;5由单一涝渍过程对作物的影响研究发展到多个涝渍过程对作物的复合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有关农田排水标准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农田排水的任务,对农田除涝排水标准,防渍排水标准和控制盐碱化排水标准等三方面概述了已有调查总结和试验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排水标准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在田排水的任务,对农田除涝排水标准、防渍排水标准和控制盐碱化排水标准等三方面概述了已有调查总结和试验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排水标准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多阶段受涝渍综合影响的农田排水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棉花2年(2003~2004年)的涝渍兼治农田排水试验,研究了作物在全生育阶段均受涝渍影响的农田排水指标,还对多阶段涝渍共同作用下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年的实测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用涝渍共同作用下的农田排水指标与棉花的相对产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并对各生育阶段对涝渍的敏感性进行了排序,可供涝渍综合影响下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菜花果期以持续受渍为特征的排水控制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易涝易渍地区作物排水管理 ,以地下水动态指标 SEW3 0 反映作物的受渍程度 ,利用测坑和小区试验研究了油菜花果期持续受渍对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持续受渍对产量的影响远比含油量大 ,因此 ,宜以产量作为油菜排水控制指标的选择依据。统计分析表明 ,持续受渍程度 SEW3 0 与作物相对产量 Ry 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以 SEW3 0 作为评价作物持续受渍的指标 ,以作物减产 10 %~ 15 %作为选择排水指标的尺度 ,油菜花果持续受渍下的排水控制指标宜取 80~ 12 0 cm·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