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试验作物为小麦,品种郑麦101,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均为感病品种。1.2供试药剂试验药剂:40%咪铜·氟环唑S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对比药剂:50%多·酮(40%多菌灵、10%三唑酮)WP,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0.3%四霉素AS,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药刹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500g/hm2、戊唑·福美双30%可湿性粉剂1650g/hm2或咪鲜胺25%乳油450g/hm2,在小麦扬花初期一次用药,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
在种植小麦赤霉病高感品种襄麦1321的田间进行施药试验。调查5种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分别喷施1~4次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24h内降雨对氰烯菌酯的防效影响最大;咪鲜胺防效相对较差,不同施用次数的病指防效为42.51%~64.55%;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氰烯菌酯施用3~4次的处理防效较高,病指防效均达70%以上;福美双的防效随施用次数增多而提高,施用4次的处理防效也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及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筛选高效药剂,明确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效果,特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效果,以氰烯菌酯防效最佳;防治小麦赤霉病建议选用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等药剂,从农药减量和经济角度考虑,生产上建议: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少的年份,于小麦始穗期选择对路的药剂预防1次即可;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多的年份,小麦始穗期施药1次后,间隔7 d左右仍需进行第2次防治。  相似文献   

5.
几种药剂对草莓炭疽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8%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和70%代森联干悬浮剂4种药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50的大小顺序为:50%咪鲜胺40%福美锌70%代森联48%波尔多液,50%咪鲜胺的EC50为6.24 mg/L。并选取毒力较好的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和4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测定,48%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试验发现: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在田间的效果最好,其800 mg/L处理在田间2次药后7 d的防效达到了80.26%,与对照药剂48%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4年采自中国湖北省7个县、市的206株小麦赤霉病菌样品进行单孢分离与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随机测定了其中100株菌株对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建立了其敏感基线。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对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值范围分别为0.115~0.705、0.006~1.356和0.002~0.370 μg/mL,平均值分别为0.248、0.181和0.040 μg/mL;供试100株小麦赤霉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频率均呈单峰拟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所得各EC50平均值分别作为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基线参考值。以各药剂EC50平均值的10倍作为敏感性鉴别浓度,对2015及2016年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的敏感性进行了监测,在该鉴别浓度下,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对2015年小麦赤霉病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00%、85.14%和82.35%,对2016年小麦赤霉病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00%、76.67%和73.62%。研究表明,虽然戊唑醇和咪鲜胺对2016年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略有下降,但整体而言,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戊唑醇及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在河南唐河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并对当地常规防治药剂产生了抗性。为了筛选出防治该病效果较好的替代药剂,以常规药剂多菌灵单剂为对照,选择了4种新型复配制剂对当地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发现,在两次施药后,30%戊唑醇·福美双悬浮剂90 mL/667m^2、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 mL/667m^2、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100 mL/667m^2、45%戊唑醇·咪鲜胺可湿性粉剂35 g/667m^2 4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其中,以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处理的防效最高,达80.2%;4个复配剂处理区的小麦较清水对照区增产率也均在30%以上,增产效果也明显优于多菌灵。  相似文献   

8.
5月24日,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在江苏省高邮市汉留镇召开了新型赤霉病防治药剂赞米尔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现场观摩会,来自各地的50多位农资经销商、种田大户参观了试验田现场。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2012年春季进行了1%申嗪霉素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和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三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和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三种药剂防效分别为96.36%、94.72%和91.68%,对照药剂16%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的防效分别为88.83%和83.96%,试验药剂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SC、325g/L嘧菌酯·苯醚SC、250g/L嘧菌酯SC+43%戊唑醇SC、43%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30%嘧菌酯·咪鲜胺ME、25%咪鲜胺EC、42%咪鲜·甲硫灵WP对小麦赤霉病防效63.29%~79.1%,较CK增产18.6%~32.7%,赤霉病防效和增产效果均优于30%己唑醇SC、40%多·酮WP。小麦赤霉病适时预防是关键,在小麦齐穗至扬花达5%时施第一次药,间隔7d~10d施第二次药,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在初花期喷施40%多·酮,50%或80%多菌灵,41%甲硫·戊唑醇,能防止初次浸染。在盛花期再施用一次戊唑·咪鲜胺或苯甲·多抗霉素或醚菌酯,能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同时保护叶片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500g/hm^2、戊唑·福美双30%可湿性粉剂1650g/hm^2或咪鲜胺25%乳油450g/hm^2,在小麦扬花初期一次用药,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价了使用T20型植保无人机喷施丙硫菌唑·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加丙环唑、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咪鲜胺铜盐加戊唑醇等5个药剂处理,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盛期共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丙硫菌唑防效可达93.97%,其余4个处理的防效在83.84%~89.68%之间。在小麦赤霉病高发生地区,采用无人机喷施以上杀菌剂2次,可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生物产品及其减药增效配方, 于2016年分别在湖北襄阳和荆州开展田间试验?评价了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诱抗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生物刺激素爱诺森可溶液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筛选了上述3种生物产品与常规化学农药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药增效组合配方?结果表明: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和0.5%大黄素甲醚水剂处理的防效分别在20.18%~24.37%和18.32%~22.98%之间, 爱诺森处理对小麦赤霉病无防治效果?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3种杀菌剂减量20%分别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复配田间防效表明,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病情指数在3.34~7.81, 防治效果在63.99%~77.56%, 其增效范围在3.22%~47.59%, 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未减药用量的防效相当( P >0.0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未减药的多菌灵处理产量( P <0.05), 增产幅度在3.74%~9.28%之间?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几种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几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初步试验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井冈霉素A 5%水剂6 000mL/hm2或丙环.咪鲜胺36%悬浮剂750g或己唑醇5%微乳剂1 500mL或酚菌酮40%水乳剂1 500mL或烯唑醇12.5%可湿性粉剂600g兑水900kg,能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程度,药后20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2%以上,药后50d的防治效果仍保持在52%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控制辣椒炭疽病发生为害,筛选出防治效果好的药剂,采用43%硅唑·咪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70%苯醚·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粉剂3 000倍液、2.1%丁子·香芹酚水剂600倍液进行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在辣椒结果初期第1次施药预防,炭疽病发病初期第2次施药防治,间隔7d第3次施药.第3次药后10d调查,30%溴菌·咪鲜胺1 000倍液、2.1%丁子·香芹酚600倍液、43%硅唑·咪鲜胺1 500倍液、70%苯醚·咪鲜胺4 0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85%、82.03%、80.70%、78.29%和77.79%,可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本试验采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共6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配比多菌灵与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感病品种和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分析多茵灵、戊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效以及对小麦产量及DON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2:1~7:1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均呈加和作用,多菌灵与戊唑醇4:1、5:1、7:1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在60.3%~73.3%之间,小麦产量增加49.1%~72.2%,多菌灵:戊唑醇7:1比例混配在用药量较少的情况下防效与其他比例混配药剂防效相当,但3种配比处理间小麦产量和DON毒素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生产实际,48%戊·多悬浮剂、80%戊·多可湿性粉剂、40%戊·多悬浮剂在其中高剂量下在小麦扬花10%、小麦扬花100%时期各施用1次对小麦赤霉病有理想防效,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群体对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情况,本研究于2017年-2021年连续5年分别从苏南、苏北及苏中小麦种植区采集病穗,分离培养获得赤霉病菌菌株共计4 055株,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供试菌株对4种杀菌剂(多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结果表明:2017年-2021年江苏省田间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58.44%、56.30%、44.68%、48.28%、46.39%,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同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呈现地区差异性,苏北地区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最高,其次是苏中地区,抗性频率最低的是苏南地区。2021年首次在田间采集到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性菌株,其抗性频率分别为0.45%、0.89%和0.09%,在以上的抗性菌株中同时具有多菌灵抗性的双重抗性菌株。表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咪鲜胺产生了抗药性,虽抗性频率较低,仍需尽快制定田间抗性治理方案,延缓田间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试验、大田小区试验等3种方式,对22种农药进行西瓜枯萎病防治筛选,结果发现25%咪鲜胺乳油、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50%多&#8226;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在74%以上,是防治西瓜枯萎病较好的药剂,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