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功能促进甘肃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农业科技对甘肃农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根据甘肃省农业科技现状与省情,从产前信息,培训与宏观指导服务,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与流通服务,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功能,促进甘肃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2010-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逐年上升,且在2012年,综合能力呈现大幅度上升:各项要素中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能力是影响甘肃农业科技综合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省级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是主要影响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两项要素.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测评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甘肃省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指标测评方法对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处于现代农业的准备实现阶段.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了制约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推进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现代农业发展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农村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28日,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了《甘肃农业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1-2015)》发布会。该报告是《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系列丛书的首部作品。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李沛文出席发布会,《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主编、甘肃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魏胜文主持会议,《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编委会主任、甘肃省农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我国农业科技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面对挑战的同时,还需要我们看到其中存在的机遇,把握机遇,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创新需要我们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构建适合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本文主要结合甘肃农业科技创新实际,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升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6.
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 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立足甘肃实际,对甘肃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突出优势和特色,准确定位甘肃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强化自主创新,培优学科,提高农业科研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大协作、大联合,进行创新集群建设,形成创新合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甘肃省武威市农业清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循环利用体系,建立农业、旅游业一体化经济体系,建立农业清洁生产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科技创新等进一步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农业的特点,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提出甘肃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突出优势和特色,强化区域功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搞好对农公益服务.  相似文献   

9.
重视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同家产业政策加大力度对农业倾斜,不断采取多种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逐步拓展了对农业项目的投资渠道,设立了一系列专项,如:农业基本建设专项、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国家优质粮食工程专项、农业提升计划专项、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专项等。这些专项的实施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民的增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吉林省农科院根据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建立起东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并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资源,承担了国家、地方等大批科技项目,为我国农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现就我院在项目管理及前期申报工作提出一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原因,即推进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整合区域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举措,推进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提升区域农科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推进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西省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即全力构建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完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保障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经费。  相似文献   

11.
地方农业高校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文章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服务"三农"的实践,从"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的实施背景出发,总结了"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的建设成效,并从4个方面探讨了实施"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的科技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天津市农业科技图书馆以雄厚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为基础,搭建起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的平台,全方位地服务于“三农”和科技创新,为科技兴农、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做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远意义及必要性。分析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代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途径:一是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培育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二是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三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发挥资源创新效益;四是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彰显高校办学特色,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技术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刘红峰  乌东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81-3386
基于全国31个省、市、区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现状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在构建了完整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划分华北、华中、西南、西北、华东、东北6大区域,对其两型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系统、制度环境系统、运行系统、产出能力系统、资源节约系统与环境友好系统等6个系统进行了71个指标的计量分析,并得出结论以指导全国区域性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当前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探究了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设协同创新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是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因素。京津冀地区应从建立分工明确、协同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涉农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着手,全面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带动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进步,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农业领域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加强农业领域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对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的现状,提出了农业创新方法的概念,并对农业创新方法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辨析,探索性地提出了我国农业领域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推进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转变科技发展方式,实现科技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求。文章分析了农业高校科技工作的形势和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科技工作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理念引领、整合提升和集群带动等战略思路,阐述了科技创新引导工程、科技创新基础工程和科技创新支撑工程等主要内涵,从学术组织建设、科技保障体系、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探讨了推进地方农业高校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之一,对科技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方法,采用2011—2018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首先对河北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其次对河北省与全国其他省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发展近年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步骤,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核心力量。本文梳理了2011—2018年科技援疆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当前科技援疆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得分为81.1分,表明科技援疆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效果较好。同时,提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新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