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冬春两季选用相同28头体况良好的中国荷斯坦奶牛,记录奶牛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能量、中性洗涤纤维等摄入量,在呼吸代谢室测定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量,研究冬春两季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季泌乳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春季;春季青年牛和泌乳牛胃肠道甲烷排放量和甲烷转化因子均显著高于冬季;胃肠道甲烷排放量随着干物质采食量增加而线性增加,回归方程显示春季斜率(22.36)明显高于冬季(17.04),说明奶牛春季胃肠道甲烷排放的转化效率高于冬季.这可能是因冬春两季的温度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引起.相比冬季,春季奶牛甲烷转化因子较高,导致其胃肠道甲烷排放显著提高.春季甲烷转化因子显著高于冬季,这可能因季节影响奶牛对日粮的消化利用、瘤胃发酵方式和日粮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饲料添加剂可对肠道甲烷产量产生瞬间的降低作用,而瘤胃微生物能适应饲料带来的影响。试验旨在研究两种不同饲料添加剂对降低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为期10周。选取4对奶牛,按对进行划分,奶牛随机分到控制组(AR-AR)和对照组(AR-LA)中。AR指饲料中含有混合精油(亚各灵,干物质基础上添加0.17 g·kg~(-1)),LA指饲料中含有月桂酸(C120,干物质基础上添加65 g·kg~(-1))。试验前2周饲喂无亚各灵和月桂酸的基础饲粮,之后进行为期10周的试验(共分5个阶段,每阶段2周)。AR-LA组饲料中亚各灵和月桂酸按周轮流添加。1、3、5期,在气候呼吸室进行甲烷排放量测定。从3期开始,AR-LA组中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乳蛋白质含量降低,乳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牛奶中C120含量与饲料中C120相比增加。与AR-AR组对比,AR-LA组奶牛瘤胃中乙酸摩尔比例较低,而丙酸摩尔比例较高,甲烷产量(g·kg~(-1)干物质摄入量)和强度(g·kg~(-1)脂肪和蛋白质校正的产奶量)无显著影响。与预处理期相比,1期奶牛的甲烷产量和强度显著降低,分别为12%和11%,但3期与5期无显著变化,3期观察的数值分别为9%和7%,5期观察的数值分别为8%和4%。结果表明,甲烷的产量和强度短暂的下降,但长时间的结果表明,甲烷产量不会随之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3.
瘤胃内甲烷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烷作为反刍动物瘤胃正常消化的产物,其排放不仅对空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造成了能量的损失。反刍动物从甲烷损失的能量占摄入总能量的2%-15%。因此,减少瘤胃内甲烷的生成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影响反刍动物瘤胃甲烷产生量的因素,以及控制瘤胃内甲烷产生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虽然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精料补充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肠道甲烷减排策略,但有关在放牧条件下精料补充料对肠道甲烷排放量的影响研究很少。选择经产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24头,采用交叉实验设计,研究两个精料水平对放牧奶牛两个阶段的肠道甲烷排放和产奶量的影响。每个阶段持续4周,其中饮食适应期3周和测量期1周,两个阶段间没有间隔。饮食处理组包括两个精料水平(1、5 kg;以饲喂原样作基础),在每日挤奶时提供给每头牛同等的饲料。在每个阶段的最后一周,采用六氟化硫气体示踪技术,对多年生黑麦草牧场放牧的奶牛肠道甲烷的排放进行测定。同时,每日甲烷测量期间测定产奶量和体重,每周测定1次乳成分和体况评分(BCS)。同时在甲烷测量期间,根据能量需求模型和动物记录以及日粮组成估算每日奶牛的牧草采食量。在第1阶段中,相较于补充精料1 kg的奶牛,补充精料5 kg的奶牛牧草摄入量减少了1.8 kg DM·d-1,而在第2阶段,牧草摄入量减少4.4 kg DM·d-1。两个时期,产奶量均随着精料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每千克精料DM平均增加牛奶0.68 kg。精料饲养水平对乳中脂肪、蛋白质和总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第2阶段,补充精料5 kg·d-1奶牛的乳糖含量增加。第1阶段增加精料水平能够增加体重和BCS,但第2阶段没有相同效果。相对于精料1 kg补充料,饲喂精料5 kg补充料在第1阶段增加甲烷排放量34 g·d-1,在第2期增加甲烷排放量41 g·d-1。然而,每单位饲料采食量(干物质或总能量)或产奶量(总值或能量校正值)的甲烷排放量并不受精料补饲水平的影响。得出结论,充足放牧条件下(充足供应优质牧草)适度补充精料能使产奶量和甲烷排放量同时增长,所以产奶量和单位甲烷排放量均未受到影响。因此,对放牧草场奶牛给予适度的精料补充不是有效的肠道甲烷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5.
青绿饲料是奶牛饲养中重要的饲料和日粮组成部分,在奶牛饲养中不可缺少。为解决奶牛饲养中青绿饲料的供应问题,除充分科学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鲜绿秸秆外,可以因地制宜地建立专门的奶牛青绿饲料生产供应制度,以保证奶牛生产中青绿饲料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6.
奶牛饲料中应增加纤维素美国畜牧专家认为,为了保证喂养奶牛的饲料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奶牛日粮中应减少谷物成分,增加含纤维素高的干草类高质量饲料。在美国,30年来用于畜牧业的谷物消耗量增长了3倍,而奶牛的挤奶量只提高2倍,目前,奶牛饲料中的干草数量大...  相似文献   

7.
各地报刊文章选登醋在养殖业中的应用食醋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在养殖业中也有很大的用处。醋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微酸的饲料可以刺激牛的食欲,增加牛的采食量。在奶牛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醋,除具有上述作用外,还能增加奶牛的产奶量。英国一个奶牛饲养场,定期给奶牛添...  相似文献   

8.
饲料添加剂虽然添加量极其微小,但作用十分显著,用好饲料添加剂,不仅能提高饲料产品的质量、报酬率,而且可以促进奶牛健康生长、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量。为此,特提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奶牛养殖业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植物精油被认为是代替饲料中抗生素的有效产品之一。其作用机理是植物精油能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发育,进而抑制去氨基作用和甲烷生成,降低氨氮浓度,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同时增加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文章就植物精油的作用特点和在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能以甲烷和甲醇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的微生物。利用甲烷氧化菌选择性培养基从健康奶牛粪便样本中分离、筛选多株甲烷氧化菌,选择其中一株对甲烷代谢率较高的菌株命名为M17,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同源性比对以及理化性质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甲烷氧化菌Methylobacterium属,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生长,但以甲醇为碳源生长最为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6.8左右。  相似文献   

11.
奶牛饲料添加剂习惯上是指添加剂预混料,大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饲料添加剂加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均匀混合物,在配合饲料中占比例一般为1%~10%,有的仅占百万分之几,添加量虽少,但作用却很显著。所以选好饲料添加剂,不仅能提高饲料产品的质量、报酬率,而且可以促进奶牛健康、生长发育、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量,从而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全混日粮(TMR)是指根据奶牛的营养配方,将青贮、干草等粗饲料切铡成短草。并和精饲料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在饲料搅拌喂料车内充分混合而成的一种营养平衡日粮。在机械性能良好,饲料配方准确的情况下,能保证供给奶牛采食的每一口饲料都是精、粗比例稳定、营养均衡一致的全价饲料。同时它又是能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并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的一项科学饲养技术。该饲养技术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目前已被奶牛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3.
庄永河 《油气储运》2005,(12):23-23
干奶牛的饲养管理是奶牛高产、稳产及健康的关键:中基干奶牛浓缩饲料是适应干奶牛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而设计的,能更好地控制膘情,减少各种产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更新乳腺细胞,恢复乳腺机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4.
反刍动物瘤胃的甲烷排放对环境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就饲料利用率而言,也是一种能量损失,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瘤胃甲烷气体释放量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主要就甲烷抑制剂对降低瘤胃甲烷排放量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正>1.喂含钾丰富的饲料。给奶牛多喂含钾丰富的饲料(苜蓿等豆科植物和禾谷类精料),能增加产奶量5%~15%。2.喂松香草饲料。用松香草作为奶牛饲料的配料,不但能提高饲料适口性,还能提高奶牛产奶量。3.喂秕壳葵花籽。在饲料中加入10%~20%的秕壳葵花籽,奶牛产奶量可提高15%左右。4.喂鱼虾。每天饲料中掺拌煮熟的小鱼小虾(0.3千克/头),可增产鲜奶2千克;如在奶牛产奶初期添加鱼粉(0.15千克/头),可增产鲜奶1.5千克/日。  相似文献   

16.
一、适宜配合饲料应根据奶牛的生理阶段、产奶量,适用合适的奶牛饲料。如奶牛分阶段饲养,利用不同营养浓度与配方的饲料,不但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还可降低成本,提高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喂过程中适量放牧可减少饲料成本,有利于奶牛群体健康,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试验旨在通过黑麦牧草草地放牧饲喂结合饲喂TMR对产奶中期到后期肠道甲烷排放量、干物质摄入量(DMI)及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组包括100%TMR饲喂组(空白组),部分TMR+6 h连续放牧啃食(9:00~15:00),和部分TMR+2个3 h挤奶后间断放牧啃食(9:00~12:00;15:30~18:30)。试验选取12头奶牛(荷斯坦奶牛与泽西种乳牛杂交F1代;132±44 DMI),分成6组,平均分配到3×3拉丁方阵中,试验共21 d,包括15 d试验期,6 d统计期。采用黑麦草牧场,TMR配方为玉米青贮80%、豆粕18%、微量元素和维生素2%,各组分均基于干物质基础计算,各奶牛牧场相同。所有奶牛的DMI、产奶量和4%标准乳含量相近,间断放牧组的DMI为7.4 kg·d~(-1),高于连续放牧组的6.0 kg·d~(-1)。间断放牧组奶牛采食时间比连续放牧组高40 min·d~(-1)。空白组的奶牛肠道甲烷排放量为656 g·d~(-1),高于放牧组547·d~(-1)。饲喂过程中,早晨和傍晚挤奶后各增加放牧时间能维持奶牛生产性能,减少肠道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18.
《饲料博览》2001,(12):49
磷酸尿素又称磷酸脲或尿素磷酸盐。据美国、荷兰等国的研究试验表明:磷酸尿素能增加牛胃内醋酸、丙酸的含量及增强脱氧酶的活性,促进奶牛的生理代谢和对氮、磷、钙的吸收和利用,是非蛋白氮和磷元素的重要来源。按饲料比例的1.3%~1.5%给泌乳期的奶牛添加磷酸尿素,可补充常规饲料中磷和部分蛋白质的不足,对多种矿物质的代谢有良好的作用,一般可增加产奶量8%~10%,增重5%~10%,降低饲料消耗3%~5%,提高经济效益12%~15%。奶牛饲喂磷酸尿素可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反演式气体扩散技术与开路激光测定装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定了集约化奶牛养殖场(产奶量接近我国平均水平)的季节氨排放,旨在研究奶牛养殖过程中氨排放的日排放特征、季节排放特征及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场氨的日排放规律表现出中午高、夜间低的特征,该特征是由风速和温度的复合影响所致。不同季节的氨气日排放速率范围为119.5~191.0g/(head·d)(变异系数为19%),其中以冬季最低,夏季和春季最高,因此温度的季节性差异是主要原因。各季节氨气排放速率平均为160.9g/(head·d),相应的年排放因子为58.7kg/(head·年),其氨氮(NH3-N)损失占饲料氮素的34.5%,排放强度(生产1t标准牛乳的氨气排放量)为17.1kg。在未来还应加强开放型奶牛场N循环对饲料氮素的损失系数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冬 《河北农业》2007,(6):43-43
想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给奶牛喂多汁饲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能提高奶牛多产奶的多汁类饲料,有块根、块茎类饲料和瓜果类饲料。这些饲料含水量一般高达70%-90%,干物质中糖和淀粉的含量较高,纤维素含量不超过10%,且有一定量的矿物质。饲喂实践证明,这类饲料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达80%-90%,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重要饲料。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多汁饲料的营养特点和饲喂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