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为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于是有了“订单农业”;但订单农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因而专家建议让其驶入“避风港”——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2.
闫革 《当代农村》2004,(5):21-21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订单农业也随之应运而生。但农民害怕市场行情的变化,企业不按保护价或压级收购,而企业又担心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民违约,在经济利益面前所谓“保护价”显得不堪一击,履约率低已成为订单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我县的订单农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订单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订单农业的内涵、特点,提出了确保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4项措施:一是正确发挥各级政府的“牵单”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各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三是强化“牵单”双方的法律意识和履约意识;四是注意发展科技订单农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订单农业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化解市场风险,减少农民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但在实践中,却有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利用订单骗取农民的血汗钱。为此,提醒农民朋友,在签订农业合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有以下5种行为的“订单”签不得,以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新干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订单农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的总结和分析,认为“一引、两保、三找、四促”是发展“订单农业”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订单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广大农村农民朋友称。订单农业等于给农业上了“保险”。  相似文献   

7.
订单农业是指在生产之前,农民先与农产品收购方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实行以销定产现款收货,农户按收购方的“订单”确定种养项目、品种、数量和投入,按时生产出所订产品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2002,(8):16-16
本刊自2002年8期始,将不定期开设“订单农业”专栏。其宗旨是加大“订单农业”的宣传力度,使“订单农业”真正成为调整结构、拉动产业优化升级、推进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和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和农民可以通过这个栏目,更准确及时地了解“订单”的现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加快我省“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干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订单农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的总结和分析,认为“一引.两保、三段、四促”是发展“订单农业”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订单农业的发展状况,并从7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发展订单农业的主要作用。提出了订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最后明确指出加快订单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农民拿着订单搞生产已成为时尚。但是,在订单农业实施过程中,许多善良、憨厚的农民朋友却被“订单农业”撞“闪”了腰:有的面对订单无所适从,依然我行我素,以致蒙受损失;有的小农意识作怪,无视订单的游戏规则而瞎干蛮撞,保全了既得利益而丢掉  相似文献   

12.
以“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为基本特征的订单农业是农业发展中因时而生的新生事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然结果。 订单农业给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腾飞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假支农、真坑农。有些不法商人用订单回  相似文献   

13.
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过程中,订单农业作为帮助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一种新的农业产销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在实际操作中“毁约跳单”常有发生。为防止“毁约跳单”,在发展“订单农业”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四川农场》2006,(3):5-5
宜宾市叙府酒业有限公司在宜宾市、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村社干部的大办支持和帮助下,在2005年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强酿酒专用粮订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公司的“订单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侯玉 《黑龙江农业》2002,(11):21-22
订单农业是近年来为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在“先找市场后种田”的前提下,以待生产出的农副产品为标的,以双方商定的价格为成交价格而形成的一种合同关系。它的产生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订单农业比重的不断增大,种类的不断增多,订单兑现随机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02,(4):46-46
<正> 近年来,“订单农业”被作为买方市场下农民增收的成功模式,迅速在各地得到推广。但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在“订单农业”中充当“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了一已私利,竟然把下给农民的订单当成一纸  相似文献   

17.
“订单农业”是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也是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换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 ,已为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及农村工作者广泛接受。本文试对其内涵、特点及发展作粗浅探讨。一、内涵与特点“订单农业” ,顾名思义 ,是指已落实产品订购合同、协议的农业 ,也称之为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双方的一方为农民或农民利益代表者 ,一方为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服务者 (包括农产品经纪人、运销大户等 )。也有中介服务组织先与企业签约 ,而后再与农民签约的情况。很明显 ,“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风险性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订单农业已成为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纽带”。但无庸讳言,在具体实践中,履约率不高的问题已成为订单农业的“硬伤”,对企业和农户的伤害较大,制约了订单农业的发展。根据生产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要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关于订单农业运行机制的理论探讨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订单农业”雨后春笋般的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悄然兴起,不胜枚举的现实案例证明它对于中国的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成为许多各级地方政府抓农村经济工作的首选手段。然而“订单农业”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农业运行机制和形式,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弊大于利,像许多其他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一样,订单农业要发挥它在理论中的作用是必须具备一定环境和条件的。此文就将从交易成本的角度,依托企业、农户、政府三个主体的互动关系对订单农业的发展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并分析现实中订单农业发展受阻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据订单农业中的支付条款的不同,国内外订单农业可以分为“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虚拟高价型”、“收益共享型”、“生产竞赛型”等5大类型,本文对目前国内外订单农业的价格、收益支付条款类型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些支付条款所反映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订单农业支付条款的合理制订以及订单双方的稳定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对不同订单类型所体现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发展各类订单农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