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杨小卷叶蛾(Gypsonoma minutara Hubner)属鳞翅目,卷叶蛾科(Tortricidae)。近年来在冀南地区普遍发生,很多地方幼林被害株率达100%。大名县卫东林场150亩3年生北京杨幼林,1980年受害严重,一般平均每株有300—500个虫苞,严重者可达1,100多个虫苞。叶片受害后逐渐变黄、早落、干枯,影响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1974年5月,通道侗族自治县下乡公社林场的新造杉木林中普遍发生小跳(虫甲),为害面积达2,000来亩,且虫口密度较大,最多的一株树上有虫20多只,一般都有10多只,有虫株率在50%以上,严重影响杉木幼林的正常生长。我所同贫下中农一道进行了防治工作。小跳(虫甲)又名小叶(虫甲),属金花虫科的一种小型甲壳虫。成虫体长约l-2毫米(不到一粒米大),茶褐色,前胸背板密生乳白色绒毛,触角丝状,腿节膨大,善于跳跃,受惊则坠地装死或迅速跳跑,飞  相似文献   

3.
<正> 松黄星象虫(Pissodes nitidus Roelofs)分布于东北林区,主要以幼虫为害红松、油松、樟子松。一般为害衰弱木和病腐木,有时为害幼树。近几年在小兴安岭鸟敏河、上甘岭林业局栽培的红松受害比较严重,大面积林木被害成灾。据1973年调查,仅上甘岭蔚兰经营所就有近2万亩红松幼林被害。伊春地区的红松人工幼林均不同程度地受害,并有逐渐蔓延的趋势。鉴于国内有关报道不多,现将在辽宁省庄河和凤城地区对松黄星象虫的一些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地区红松林连续遭受红松梢象鼻虫(Pissodes nitidus)危害,部分林场受害较重,受害率约达60—70%。一九七四年发生面积1050亩,现已蔓延7800亩。该虫分成、幼虫两阶段危害,受害林木轻者针叶脱落、主梢干枯,树梢成扫帚状,重者整株死亡。从现地调查8—30年生红松均有受害,天然散生红松也有发生,平均虫口密度8—10头/株,最高可达23头/株,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我们于1983—1984年对该害虫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现将所得材料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5.
红松是我国东北的珍贵树种。十几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红松人工幼林,均不同程度地受疱锈病为害。国内最早于1957年在我省草河口地区的红松人工林内发现该病,至1975年调查,抚顺、丹东、本溪等地13万亩(不包括近年新植幼林)红松人工林,发生面积达6万亩,占该地区红松总面积46.1%,已有1600亩红松林毁于该病的为害。发病严重的林分发病率达75%,严重威胁着红松造林事业的发展。 1958年以来,中科院林土所、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东北林学院等单位,对该病  相似文献   

6.
微红梢斑螟对国外松的危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红梢斑螟对国外松的危害比较普遍,据在湖南52块标准地调查,占被调查块数的71.15%;被害株率为10.13%。其中最严重1块为3年生火炬松幼林,被害株率达87.5%;单株受害梢严重的达28个枝条之多、主要是主梢和上部1—2轮生侧梢。此虫在湖南一年发生二代,生活史极不整齐,以幼虫在被害处越冬。化学和生物林间防治试验证明,多种化学药剂防治均有一定效果,而生物防治则以白僵菌防效明显。化防林间喷雾以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最好,防效可达53.97—64.81%;生防林间措施以含孢量65/克白僵菌,每亩1公斤,死虫率达73.91%。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叶甲Cleoporas variabilis(Baly)在国内的分布区域较广,主要危害云南松,其次是华山松、马尾松。1991年桂林地区永福、平乐和荔浦3个县的湿地松幼林受该虫危害,受害面积430公顷。同年在黄冕林场也相继暴发成灾。危害马尾松幼林30多公顷,虫口密度株6头,最高达45头,有虫株率75%,造成大约1.5公顷的松树枯死。1992年发生面积上升为50公顷,松树幼林受到严重威胁。该虫在区内主要危害湿地松和马尾松,也见少数杉树被害。危害虫期是成虫期。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延边各地营造了大面积的红松人工林,大多数已郁闭成林。但近年来发生了较严重的枯死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总发生面积达四万九千多亩,枯死率一般达10—25%,有的林分枯死率竟达60—70%,成为营林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1980年以来,我们对红松人工幼林枯死原因进行了较广泛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综合两年的工作,对延边地区红松人工幼林枯死的原因,提出我们的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红松疱锈病,是由专性寄生菌引起的传染枝干部病害,主要危害二十年生以下的红松林。该病在黑龙江省和我省本溪、抚顺、丹东等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一九七五年统计,本溪和抚顺地区红松幼林的发病面积高达二万亩左右,严重地块的发病率达60%以上,病株死亡率高达40%左右,目前正在迅速蔓延。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林业,防治红松疱锈病已成为当前迫切任务。我所(草河口试验林场)于一九五八年开始对红松疱锈病进行调查和观察,在防治试验方面曾先后应用过升汞、石硫合剂、五氯酚钠、二硝基磷甲酚、氨基磺酸钙、敌锈  相似文献   

10.
在红松人工林迹地上,更新油松、樟子松成活率达90%以上,树高、地径生长快。红松、日本落叶松生长不良,5年生幼林保存率平均仅45%左右。因此,红松人工林皆伐后,油松、樟子松是较适宜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11.
我场有8~9年生马尾松幼林5000亩。自一九七○年开始发生松毛虫为害,一九七一年开始进行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去年第三代卵期放蜂20亩,寄生率达81.61%,取得了小面积育蜂治虫的初步成功。今年,我场松毛虫为害发展到猖獗高蜂期,全部松林都有虫,越冬虫口调查,普遍在20~30条/株,最高达70~80条/株以上。在这样高虫口的情况下,能不能用赤眼蜂代替农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杨树栽培品种迅速增多,其中69杨和72杨发展很快。据知在山东省临沂地区这两种杨树,遭受桑天中(Apriona germari Hope)危害非常严重。如石河林场有的地块,2—3年生69杨和72杨被害株率为12.6%;在薛庄大队有的地块被害株率高达20%以上。故防治此虫已不  相似文献   

13.
寻邬县澄江林场在1983年有300亩湿地松幼林遭受新松叶蜂(Neodiprion sp.)为害,虫口密度每株平均4—6条,最多12条,有虫株率达80%。1983—1984年笔者对此虫进行了观察研究。本文报道新松叶蜂在赣南南部的生活史及发生状况,并提出了初步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树对杨干象抗性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杨干象危害80%以上的人工杨树林内,以抗杨干象、速生等综合指标,选出了抗虫优树。对3年生优树后代室内外人工接种和自然感染的结果表明:106号优树比周围3株优势水平均胸径高9%,树高高7%,材积高61%,室内接种其诱虫数、取食孔数都低;野外接种,虫株率低40%以上,危害指数低69%;自然感染的虫株率低54%,危害指数低50%以上。优树生长量较对照原种中东杨(Populus berolinensis)高得多,但低于小黑杨(P.×xiaohei)。其抗虫性与树皮内含物果糖和酚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一)分布及为害情况据我们对部分地区的调查和一些地区、县及林场的反映,该病害在我省丘陵地区和半山区的杉树幼林普遍发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据22个单位的不完全统计,发生面积七万八千多亩。九江县岷山林场杉树幼林发病由去年的八千多亩发展到今年上半年的一万二千多亩;进贤县北岭林场八千多亩杉树幼林普遍感染了病害,发病株率达85%以上,据今年六月份  相似文献   

16.
杉木是本省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近年来,在领导的重视下,舟山地区大力开展杉木基地建设,营造了大片杉木幼林。一九七三年我们在舟山林场、定海县东湾、光明、金林大队等地发现杉梢小卷叶蛾为害,以三公尺以下的杉木为主,主侧梢受害率均达60—70%,严重的林地受害率达90%,几乎株株受害,每梢有虫。幼虫先吃嫩叶,后蛀嫩梢,被害后初现萎黄,逐渐变红枯死。特别是顶梢受害后,出现双头或多头现象(附照片),不但严重影响当年幼树的高生长,而且影响杉木材质,已成为舟山地区杉木幼林的  相似文献   

17.
在红松人工林迹地上,更新公,樟子松成活率90%以上,树高,地径生长快。红松,日本落叶松生长不良,5年生幼林保存率仅公45%左右。因此,红松人工林皆伐后,油松,樟子松是较适宜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18.
红松(Pinits korainsis ed et zucc)是我国的珍贵树种。十几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红松幼林,均有不同程度的疱锈病发生、蔓延与危害。我省在1957年发现于本溪县草河口地区,据1975年调查抚顺、丹东、本溪等地的13万亩人工红松林,有6万亩发生疱锈病,占红松林总面积的46%。危害严重的发病率达70—75%。  相似文献   

19.
柳牡蛎蚧(Lepidosaphes Salicina Borch.)是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幼树着生该虫,很快形成小老树,不能成材,甚至很快枯死。7年生以上的树着生该虫20%,胸径减少4.06%,着虫80%,胸径减少35.8%;10年生树着生该虫20%,胸径减少5.92%;着虫80%,胸径减少36.2。据1989年调查,长治市13个县区有610万多株杨树受到危害,被害株率达75%左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采用环刮涂药法防治柳牡蛎蚧,具有简便、经济和效果好等优点。具体做法是:从该虫卵孵化盛期开始(长治市一般年份在5月15日至6月5日),将树皮环刮,去掉腊质层或老皮,以不伤韧皮部和形成层为准。环刮宽度为3~7cm,位置以操作方便和避开死节为好,将配制好的药液用刷子涂于环上,通过内吸输导作用,使其中毒致死。杀虫率久效磷为69%,氧化乐果68.7%。识别该虫死活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目测死虫与活虫的百分率。标准是①群体里大小虫体有明显区别所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报道了抗虫木麻黄的水培苗出根率与穗条的关系、如何提高抗虫木麻黄种源水培出根率以及在福建沿海营建示范林等试验结果。2年抗虫C44木麻黄种源无性系与2年惠,无性系间的穗条出根率差异显著,惠,平均57.3%,而C44种源平均仅8.3%;但抗虫C44的2年实生苗穗条平均出根率达90%。1年采穗圃中采取的天然杂交、速生抗虫种源苗木穗条比原有抗虫种源穗条平均出根率提高5倍,2年幼林高生长提高50%。5年来培育出木麻黄抗虫种源苗木和抗性优良无性系苗木共495万多株;营造木麻黄抗性优良水培苗示范林23.3hm^2.主要蛀干害虫平均虫株率仅为1.6%;推广二代更新木麻黄防护林80hm^2,造林2a之后,推广林的高生长平均达3.2m.平均保存率在88%以上,虫株率平均为1.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