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中利用甘肃省张掖地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外部冲击和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并引入交互项检验社会网络对外部冲击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负向影响,而社会网络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正向影响;同时,社会网络能够缓解外部冲击的抑制作用。除上述影响因素以外,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还受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务、健康状况和家庭年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甘肃省2000-2011年统计数据,通过引入最优社会保障规模模型和凯恩斯收入均衡理论,在统一的理论背景下,充分考虑农户风险厌恶行为逻辑的特殊性,讨论了农户在风险冲击下个体福利水平的最大化,并利用C-D生产函数具体构建农业节水补偿标准模型,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测算出当前农户农业节水最优补偿标准为22.11元/亩.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山东省的892个农户样本,实证分析了认知冲突及不同政策工具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认知冲突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消极影响;宣传、补贴和惩罚三种政策工具均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用行为具有积极影响;政策工具在认知冲突与技术采用行为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只有宣传和补贴政策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惩罚政策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恩施州龙凤镇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家庭生命周期、贫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基于现行贫困划分标准,受访地区高达27.20%的农户家庭处于贫困状态,其中以萎缩家庭组贫困率最高,衰退家庭组和扩大核心家庭组紧随其后,成熟核心家庭组最低。2)在引入家庭生命周期变量之后,户主文化程度、兼业时间以及人均耕地面积、是否遭受重大疾病或伤残等4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体表现为,户主文化程度低、兼业时间短、人们耕地面积少、遭受过重大疾病或伤残的农户家庭更容易陷入贫困状态。3)农户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其是否陷入贫困状态能产生显著影响,由此导致影响农户家庭贫困与否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通常会存在一定差异,甚至同一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向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以河西绿洲灌区为例,从农户行为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和OLS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行为响应机制.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样本农户对循环农业工程的响应较明显,农户间的响应程度差异较小.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兼业情况、劳动力数、耕地面积、地理区位、信息获取能力和周围人参与循环农业的比例对循环农业的行为响应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及其运销能力对循环农业的行为响应呈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发展循环农业不仅要关注农户层面,还应综合考虑其它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软条件.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实现循环农业要求的规模经济效应,会使农户更加积极的采用环保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循环农业作出行为响应.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在分析我国地区农业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最后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影响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农业碳排放总量来看,各地区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西部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波动阶段性特征,特别是近几年增长速度下降。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距表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各地区农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农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都有助于农业碳减排。相比于东西地区,效率因素更有助于中部的碳减排。相比于中西部,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更有助于东部的碳减排。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榆中县53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选择住宅小区住房类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家庭年收入、人均宅基地面积和房屋类型这六个因素对农户选择住宅小区住房类型的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农户的家庭年收入与农户选择住宅小区住房类型的意愿成正相关,即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家庭收入越高,农户选择住宅小区的意愿就越强;农民的年龄、家庭规模、人均宅基地面积和房屋类型与农户选择住宅小区住房类型的意愿成负相关,即农民年龄越大、家庭成员越多、人均宅基地面积越大、现有房屋楼层越高,农户选择住宅小区的意愿就越弱。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东省754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依托计划行为理论,综合运用统计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农户的化肥施用认知、减施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访农民对化肥环境污染认知不高,化肥施用量和减施政策认知不足,减施意愿不强;受访农户中,年龄小,受教育水平高,减施政策认知、化肥施用量认知、施用环境效应认知清晰,接受补偿意愿强以及农地经营规模小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减少化肥施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河套灌区792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探讨环境责任感与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关系中参与意愿的中介效应以及引导型政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责任感对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以及采纳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在环境责任感与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98%。3)环境责任感通过农业节水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间接关系,受到引导型政策的调节作用。据此提出需通过媒介宣传、技术教育培训等手段,提升农户环境责任感,加深技术易用性、有效性认知,进而促进其节水技术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阿瓦提县216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DEA方法测度碳排放视角下的技术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约束存在改善农业技术效率的内在动力。相较于传统的技术效率而言,碳排放视角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政府补贴效应、农户环境认知对技术效率具有积极影响,户主从事种植时间对技术效率有负面影响,农户家庭规模和家庭劳动力规模对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2010年内蒙古地区实地调查430份农户的微观数据和1998-2011年的宏观数据为基础,从农户的资本要素禀赋、经营结构、外部环境三方面,实证分析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结果显示:2010年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72.9%,农产品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打工收入,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比例也对农户的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在市场难于预测、种植结构难以调整的情况下,扩大种植面积和打工是提高收入的主要手段。内蒙古地区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外出打工人数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呈现显著正相关,平均影响程度分别为35.38%、22.5%。要想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城镇化建设,加强土地流转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以甘肃省张掖市6个镇394份入户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了技术认知和政府支持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对节水灌溉效果水平的认知和政府推广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影响作用;技术认知和政府支持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对节水灌溉效果水平的认知每提高一个档次,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提升3.97%,农户接受政府的技术推广每提高一个档次,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概率提升83.00%,政府推广对技术采用的边际影响相对较大;此外,控制变量中年龄、务农年限、家庭务农人数均显著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建议政府部门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宣传工作,重视推广技术的实用性及有效性,增强农户技术认知。  相似文献   

15.
新疆玛纳斯县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玛纳斯县369户农户入户调查结果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流转租金、流转年限、户主对农业经营风险认知是影响农户土地转入行为的重要因素,分别在1%、5%以及10%的水平上通过了模型显著性检验。而年流转租金、户主年龄和流转年限、家庭非农业劳动力人数构成了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分别在1%、5%和10%的水平上通过了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6.
农业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来源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在大国小农的背景下,提高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的采纳是减少农业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江汉平原104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文中运用熵值法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技术认知和推广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率达到77.9%,平均采纳程度为3.141/11,处于采纳率较高但采纳程度偏低的状态。2)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认知的平均程度为2.676/5,政府对低碳农业技术推广的平均程度为2.349/5,认知程度达到一般水平而推广程度相对较低。3)技术认知对农户的采纳决策和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技术推广对农户的采纳决策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而对采纳程度具有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文中从拓宽低碳农业技术宣传渠道、加强低碳农业技术培训与技术示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户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在耕地保护中尤其耕地质量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鉴于当前针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及耕地保护认知水平的研究尺度范围较小、难以代表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户耕地保护的现状,文中基于全国10个粮食主产区1198份农户问卷调查,从大区域尺度上针对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利用效益及保护认知水平进行了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耕地利用现状不佳,耕地利用以短期效益为主,影响耕地质量的保护,农户的耕地保护认知水平总体较低;2)税费支农政策对大部分传统种植业农户家庭收入所起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要素价格涨幅较大、农田基础设施不健全及户均耕地规模较小。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农户耕地保护意识、改革农产品价格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农田整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多维异质性视角出发,利用有序Probit模型,以秸秆还田技术为例,研究异质性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效应的影响及不同农户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有明显差异。2)家庭收入正向影响社会占优型农户采用技术的经济效应,非农收入占比正向影响经济占优型和社会占优型农户的经济效应;实际耕种面积正向影响资源占优型和社会占优型农户的经济效应,土地肥沃程度正向影响资源占优型农户的经济效应;社会参与正向影响经济占优型农户的经济效应,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正向影响资源占优型农户的经济效应。3)非农收入占比负向影响所有类型农户的生态效应;实际耕种面积正向影响资源占优型农户的生态效应,土地肥沃程度和社会信任正向影响经济占优型农户的生态效应,耕地细碎化负向影响资源占优型农户的生态效应,灌溉条件负向影响经济占优型和社会占优型农户的生态效应;社会参与和社会声望正向影响社会占优型农户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以新疆最大的荒漠绿洲农耕区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1996-2019年的绿洲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OLS回归和中介效应方法考察节水农业技术对绿洲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节水农业技术为核心的绿洲农业技术体系对区域生态效率改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推广进一步促进区域农业规模化和农业机械化,其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但对绿洲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并不显著。3)农业种植结构在节水农业技术与绿洲农业生态效率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推广导致传统农业排灌渠系废弃、农田防护林网消减等现象值得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20.
孙祖雄 《广西植保》2008,21(4):31-3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保障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以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对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应用综合治理(IPM)技术控制病虫害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最关健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