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软实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乡风文明建设应立足于地方资源,因地制宜地寻找适宜路径。以"婺学开宗"范浚故里香溪镇的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探索为例,从环境对当地社会经济影响的功能重新来考察当地资源,并运用SWOT进行分析,归纳并总结当地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方的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顾雪锋 《新农村》2009,(9):36-37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办学以来,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从"抓好人的素质现代化"出发,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学习型社会,充分发挥"为社区经济与社区文明建设服务"的教育功能,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办学,着力推进当地经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6,(1)
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党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部署,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员令。"产业链上建学习班"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成校发展全民终身学习、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新举措。"学习班"依产业开展学习,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契机,依托"产、供、销"一体的农业产业链,破解新时期农民"学习难"的问题。两年多来,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20,(6)
正近年来,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探索教学培训模式,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展"课堂空间",注重接轨社会需求、群体需求。以"教室课堂"(小课堂)为载体,孵化科普技能;以"基地课堂"(中课堂)为阵地,培育致富实践动能;以"社会课堂"(大课堂)为重点,推动特色高效农业优化。通过"整合","三个课堂"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注重文化技术培训实效,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规划建设正实现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的时代跨越。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方结合当地的实际,努力探索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地方自然地理地貌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道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民人口众多,所以美丽乡村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分析了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农民为主体、加强农村污染治理等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固海扩灌十一泵站以后人们生活、生产用水需要,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建设固海扩灌十一泵站以后人畜饮水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农家乐"特色旅游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服务单一、缺少"农"味等问题,使"农家乐"陷入了1种平台发展期。对此,应该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特色意识,体现"农"味;努力提高当地居民素质;加大政府和社会支持力度,促进本地"农家乐"形成品牌。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以农为本的人口大国,农业品牌建设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经之路。本文选定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红色革命老区的金寨县,重点关注金寨县的农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困境,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促进农业从"增产"向"提质"转型,加快当地产业扶贫工作,助推当地农业品牌建设发展,为我国其他贫困县农业品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许芳 《河南农业》2013,(6):55-56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三个县市样本的实证调查,发现河南省景郊型"农家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对当地的劳动力转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同时也使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出现,包括赌博、诈骗、贩毒、卖淫等,对当地的社会风气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不利于河南农村劳动力的良性有序转移,也不利于"三农"问题解决、"三化"协调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不利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疆农业灌区实施"供水到户"管理制度的措施,对其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农业灌区"供水到户"的实施,既解决了因灌水而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又促进了当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崔茹 《乡村科技》2021,(6):24-25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乡村形态不断遭到破坏,原有的乡村文化逐渐没落.因此,在新农村景观设计中,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新农村景观设计应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态、风俗等,从建筑形态、植被设计、景观小品等方面因地制宜地进行处理,将当地文化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变"千村一面"为"一村一景"...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是有效解决当地人畜饮水困难的工程措施。彭阳县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建成了初具规模的人饮工程,这些工程措施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人畜饮水难题,为建设彭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沙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解决当地群众饮水安全、生活环境以及推动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秀美山川"的需要,对于密切党群关系、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村建设历来都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政府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目标,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标志着美丽乡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美丽乡村建设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PPP模式下乡村工业建设的发展和问题及它们同美丽乡村建设的结合分析,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以及政府对PPP模式的支持引导对当地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保障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中PPP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天然草场广布,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当地居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现代化建设必然会加快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民族经济的兴衰,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气象灾害预防体系建设以及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统称为"两个体系"。"两个体系"创建对于当地农业有着较为重要意义,透过探索当地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提出规范化管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绿化工程是加快生态建设、保障地区生态安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确保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新太行的关键举措。我县于1994年、2004年先后启动了太行山一期、二期工程,20年多年来,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太行山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现结合我县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现状,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追求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当地生态稳定的保护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林业建设是兼顾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举措。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生态大计,而从林业发展入手,推动当地经济多方发展的战略已成为我国的长久大计。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基础,而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结合七句街道的实际,就要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当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快速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缩小山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加强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发展。该文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的农村建设的现状为切入点,着眼于综合治理,通过发现当地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剖析成因,并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