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粮食生产中化肥过量施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通过大量施用化肥获得高产是当前中国粮食生产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基于2004-2013年省级农成品成本收益面板数据,对我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中的化肥过量施用程度进行测算,并实证分析造成化肥施用过量的原因。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已经超过了其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无论是小麦、水稻还是玉米均存在过量施肥的现象;玉米生产中的过量施肥程度平均达到50.74%;小麦和水稻生产中的过量施肥程度相对较轻,分别为27.26%和24.67%。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自然灾害和上一年粮食价格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前"咨询与经营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户对化肥的过量施用;而适当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则有助于缓解化肥过量施用。为促进化肥减量施用,除应用技术上的手段外,还应当重视社会经济的调控作用。例如,对当前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进行适当干预;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改变目前"咨询与经营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户的自然风险抵抗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投入数据,建立C-D生产函数,根据利润最大化理论,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测算了我国四大粮食作物生产中的化肥过量施用量。结果表明,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化肥过量施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该加大农技推广宣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注意施肥施药的时机。同时,应调整化肥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有机肥。  相似文献   

3.
浅谈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上施用有肥料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及各种复合肥、专用肥、微肥、叶面肥、生物肥等.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但是单位面积上过多地使用化肥或使用单一品种会降低肥料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化肥大量流失进入水体环境,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打破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4.
5.
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1.导致土壤性状恶化在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2.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偏施某种化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物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省建国以来的粮食作物产量与施肥状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建国以来,山东省粮食产量和化肥用量都在逐步增加,化肥与粮食单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20世纪90年代粮食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化肥用量仍然增加,化肥的增产效率逐年降低;同时作为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小麦、玉米的产量呈现与粮食相同的趋势,通过对山东省几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来看,小麦、玉米施肥量处于较高水平,且地区间施肥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化肥在两种作物上的分配比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过量施用化肥会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太仓市农田化肥施用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化肥过量施用对土壤、水体、农作物产品以及人体等的负面影响,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以及加强安全农业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业生产化肥减量施用的路径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农业生产化肥减量施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1996—2015年江苏省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资料和农村统计年鉴面板数据,研究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油菜籽、棉花、桑蚕茧和蔬菜)的种植面积、化肥施用总量和化肥施用强度对农业生产减量施用化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5—2014年江苏省的化肥施用强度以桑蚕茧和蔬菜作物最大,分别为50~60kg/667m~2和40~50kg/667m~2;棉花和粳稻其次,为30~40kg/667m~2;小麦、玉米和中籼稻第三,为20~30kg/667m~2;油菜最小,为20kg/667m~2左右。2)2014年江苏省的小麦、粳稻、蔬菜和其余5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30.72%、24.83%、16.61%和27.84%,化肥施用量分别占其总用量的25.21%、27.58%、21.71%和25.5%。3)针对江苏省化肥施用现状,提出了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增强作物轮作体系等化肥减量施用可行路径。4)化肥减量施用措施的重点是控制小麦、粳稻等粮食作物,蔬菜、桑蚕茧等经济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并优先控制苏北地区农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完善减量施肥的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化肥施用量制度的建设,运用市场机制等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福建省化肥施用强度及影响因素,对化肥施用强度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度福建省化肥用量为110.74万t,全省平均化肥施用强度为34.11 kg/亩,超过国家生态化肥施用强度标准(17.67 kg/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化肥用量高及总种植面积减少。本文可为福建省化肥用量调整、改善施肥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为有效降低化肥施用强度,促进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及健康问题,绿色食品备受瞩目,由于多数消费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无法理解甚至不接受绿色食品生产中施用化肥。以下将对此予以分析,澄清错误认识,说明化肥的施用不会对绿色食品的营养及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使全国范围内化肥减量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本研究采用C-D生产函数测算2002-2015年水稻、小麦、玉米3种粮食作物主产区的过量施肥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冷热点分析方法,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的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水稻主产区过量施肥程度的高值区域在黄淮海地区、华南地区呈团块状分布,小麦主产区过量施肥程度的高值区域在北部高原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片分布,玉米主产区过量施肥程度的高值区域在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呈团块状分布,集聚特征显著。2)水稻、小麦和玉米过量施肥程度均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小麦集聚程度最强,水稻居中,玉米最弱。3)水稻过量施肥程度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原地区和东北地区;小麦过量施肥程度的冷热点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间热周围冷",热点区域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西北地区;玉米过量施肥程度的冷热点格局由"南热北冷"转变为"东热西冷",热点区域集中在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理标志作为新型知识产权,具备独特品质和品牌价值,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对江苏省地理标志展开研究,并对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重心由苏南向苏北转移,各县市地理标志数量差异较大,其中降水量、湖泊面积、气候与地貌多样性等农业自然资源要素和社会团体、政府政策等农业社会资源要素是影响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未来各县市应依据自身农业资源的实际状况,立足优势,弥补不足,积极调动农民、社会组织、公众、企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质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估算土壤碳储量、评价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从省域尺度上分析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和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对节能减排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江苏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519个土壤剖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江苏省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分布、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55±8.49) g/kg,变异系数为51.36%,属中等变异水平。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沼泽土最高,为31.60 g/kg,棕壤最低,为8.69 g/kg;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变异程度大于耕作土壤。年均温、年均降雨量、成土母质、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和土壤pH对全省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的综合能解释能力为52.6%。土壤质地和年均温是有机质含量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质地对其变异的影响大于年均温,二者能够独立解释其变异的32.0%和23.4%。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贸易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测算2006—2020年间中国4种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量的基础上,采用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多元化指数、均衡度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揭示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贸易格局,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实证分析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趋于多元化,但均衡度水平较弱,两者皆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特征。2)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具有减弱的风险,且局部空间集聚程度仍处于发展状态。3)双边经济发展水平、进口来源国的水土资源禀赋优势、进口来源国的政府支出水平、双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汇率水平对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进口来源国的森林面积和贸易自由化水平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基于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双重视角,中国应该因地制宜实施虚拟水战略,构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模式;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调整和优化粮食进口策略;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水安全维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夏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四川省夏玉米机械化粒收质量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2017—2018年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推的20余个玉米品种开展机械粒收试验,测定各参试品种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每次收获各品种的茎杆、穗轴、籽粒含水率,籽粒和穗轴力学强度,机械粒收质量。结果表明:1)2年收获的籽粒含水率为10.14%~37.16%,90.00%的测试样本籽粒含水率在29.00%以下;破碎率为5.80%,未达到≤5.00%的国家标准;杂质率为2.56%,符合≤3.00%的国家标准;落粒率为1.02%。收获推迟可降低籽粒含水率,能提高玉米机械粒收质量;2)破碎率在品种间差异明显,主要受籽粒含水率和籽粒力学强度的影响;穗轴是杂质的主要成分,杂质率与穗轴含水率及力学强度关系密切;随籽粒含水率的降低,落粒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四川省单作夏玉米可满足机械粒收对籽粒含水率的要求,选用生育后期脱水快、籽粒物理力学特性适宜、穗轴力学强度小、韧性强、株高及穗位高适宜的品种,并根据气候条件及作物衔接情况适时晚收,来提高四川省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相似文献   

16.
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苏北地区2007/2008年的SPOT卫星影像,运用空间韵律测度、核密度分布估计、标准差椭圆、最近邻距离指数、空间邻近度等模型,定量分析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探讨聚落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格局。淮安盐城地区聚落呈现小而集聚型分布,徐州宿迁连云港地区聚落呈现大而稀疏型分布。聚落分布与地貌、水系、交通等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河流泛滥平原聚落分布不规则,山前冲积平原聚落具有较好的连续性,黄土岗地聚落分布破碎化程度较高。盐城、淮安部分地区聚落平均最邻近水系距离较小,有利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徐州、连云港、宿迁地区聚落平均最邻近道路距离较小,对内对外交通联系便利。最后文章探讨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发展及合理布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掌握种稻大户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稳定粮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江苏省两市种稻大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种稻大户人口变量、生产经营条件、技术信息因素、政策支持评价对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种稻大户户主年龄、务农年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采用情况、参加培训频率、粮食补贴满意度6个变量对江苏省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其次是受教育水平和土地流转年限也是影响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否参加保险、获取技术渠道与土地流转满意度三个变量对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为提高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提出了创新粮食补偿机制;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粮食供求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预警原理建立了江苏粮食供求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粮食供求处于无警状态,但粮食生产警情出现频率较多,稳定粮食生产是今后农业政策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1990—2005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波动变化,并且运用广义生产函数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2个时段对影响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农药使用量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1998—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