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热带、亚热带QPM种质导入我国现有材料中,对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创造新种质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利用o2与m两基因系统,可能是解决o2玉米优质与高产矛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选育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选育和开发利用石德权,张世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0%上下,比水稻(7%~9%)高,比小麦(13~14%)低,但玉米蛋白质总量中醇溶性蛋白(玉米胶蛋白)占到50%~60%,这秆蛋白质缺少人或……  相似文献   

3.
公有制蛋白玉米自交系齐205,全籽粒赖酸含量0.40%,蛋白质含量11.57%,属带修饰基因的半硬质胚乳类型。该系含50%的亚热带玉米种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力较高,丰产性好,适应发生性广泛。  相似文献   

4.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齐205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齐205,全籽粒赖氨酸含量0.40%,蛋白质含量11.57%,属带修饰基因的半硬质胚乳类型。该系含50%的亚热带玉米种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泛。  相似文献   

5.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鲁玉13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治先  贾世锋 《作物学报》1997,23(5):626-630
山东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当前玉米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总产居第2位;以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为主。但是,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品质差,营养价值低。衡量一种谷物的营养价值,应依据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品质两项指标。一般普通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为10%左右,低于小麦(13%~14%),高于水稻(7%~9%)。主要是醇溶性胶蛋白(Zein),占蛋白质总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质蛋白玉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优质蛋白玉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石德权,张世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北京100081)经过10年国家科技攻关,我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和生产利用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已进人生产,其籽粒产量达到或超过了普通玉米杂交种水平,全籽粒的赖氨酸、色氨酸...  相似文献   

7.
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德权  郭珍 《作物杂志》1999,15(6):12-13
我国优质蛋白玉米(以前称为高赖氨酸玉米)的遗传育种研究起步于1973年,1983年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经过“六五”、“七五”、“八五”攻关,在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均圆满完成攻关任务指标,育成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审定的杂交种有中单206、新玉6号、新玉7号、新玉5号、农大107、鲁玉13、成单201、长单58等,并用于生产,在“八五”期间共推广33.46万hm2。“九五”期间,育种单位与企业合作,育成了一批优质高产的新组合,其中中单9409于1998、1999年分别通过河北省、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中单9409于1992年在海南南繁时配成组合,1993~1994年在河北省万  相似文献   

8.
优质蛋白早熟玉米单交种陕单17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优质蛋白早熟玉米单交种陕单1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6年用高赖氨酸自交系Y77QPM为母本,用高赖氨酸自选自交系Y76QPM为父本杂交育成。经过2000—2001年国家玉米区试黄淮海A组试验,2002年国家玉米区试黄淮海夏玉米组生产示范试验,表现出赖氨酸含量0.46%,蛋白质含量11.53%,较普通玉米对照农大108早熟6天,综合抗性好,产量与普通玉米对照接近,可籽粒饲用和粮饲兼用等特点。推荐国家审定,适宜在陕西乃至黄淮海区夏播或春播地区推广种植。陕单17QPM早熟、抗倒、抗病,采用普通玉米骨干杂优模式“黄改系×兰卡斯特群”,采取回交、自交交替转育,其亲本导入亚热带种质,组材新,方法优,它的籽粒品质是本届区试中唯一达到国家普通玉米一等,食用玉米一等,饲用玉米一等,优质蛋白玉米二等的品种,黄淮海夏播区新一代优质蛋白玉米接班品种,该品种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9.
玉米油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一定的保健价值。玉米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约占脂肪的26.6%和58.7%,合计高达85%以上。同时还含有较高的维生素E、阿魏酸脂(谷维素)、植物甾醇等成分。玉米油具有诸多营养和保健功能,符合21世纪食用油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开展玉米油的遗传育种,特别是发现、创造新型的高油玉米种质,是特用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在调整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超高油玉米种质的选育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吴子恺 《作物学报》2004,30(8):751-756
分两批测定了3种类型共6 684粒微胚乳玉米(Zea mays L.)的粒重和含油率。发现1 944粒含油率高于20%,其中有32粒超过25%,最高为26.84%。计算了单粒重与含油率(df1 = 78)以及各果穗平均粒重与含油率(df2 = 14, df3 = 64)的相关系数,3个相关系数都未达显著水平。表明以籽粒或(和)以果穗为基础,选育既籽粒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1.
《作物学报》1985,11(4):266-266
<正>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玉米病毒病,七十年代初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开始发生。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换和耕作制度的改变,此病已在我国广大玉米产区不同程度地流行为害、玉米感病后,主要表现叶片褪色失绿呈斑驳状。据测定,病株减产17~76%,  相似文献   

12.
玉米花粉植株的生育特性及其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玉  张秀清 《作物学报》1981,7(3):165-170
玉米花粉植株的育成,为单倍体育种提供了可能。但移栽成活率低,结实株数少,影响了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我们研究了花粉植株的生理特性,并通过调节激素,改善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最适的生育条件培育壮苗,结果移栽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在生育期间保持18~32℃,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结实株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JDDY型粮油滴定分析仪代替人工滴定进行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测定.通过添加亚油酸标准溶液测定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回收率,验证采用滴定仪测定稻谷、玉米脂肪酸值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稻谷回收率在99.5%~107.3%之间,玉米回收率在96.1%~105.7%之间,滴定仪对稻谷、玉米的测试值与理论添加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3,r=1.0000,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能够满足目前稻谷、玉米试样脂肪酸值指标的品质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不同生育期耐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永瑚 《作物学报》1984,10(1):41-50
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采用自然低温和人工控制低温研究玉米的地方品种、杂交种和自交系的种子发芽势、出苗指数、感温指数、幼苗干鲜重、籽粒灌浆速度、籽粒干物质累积和细胞膜透性等7个指标的耐冷特征。结果表明:在一定低温条件下,耐冷性与细胞耐脱水力成正相关,与叶片萎蔫度成负相关。叶片萎蔫度与细胞的电解质和钾离子外渗  相似文献   

15.
玉米耐储性较差,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地区,储藏度夏期间异常粮情时有发生,品质变化快,水分减量大。根据华南惠州地区的储粮生态特点和本库的设施设备条件,综合应用冬季缓速通风降温、春季压盖隔热、夏季空调控温与氮气气调等多项技术优化组合,通过多技术协同效应,经济、有效地控制了仓温和粮温,延缓了玉米品质变化速度,减少了水分损耗,科技保粮优质创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陶娜  罗松明  张崟  孙健 《粮食储藏》2007,36(1):36-39
小麦品质对于收购、销售、储存、加工、食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小麦品质的评价有多种方法,各个方法都与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关系.测定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成为小麦品质检验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对蛋白质含量的各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小麦小花发育不同时期遮光对穗粒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小麦小花发育的不同时期,光照强度对它的影响,以及穗粒数减少的生理原因。小麦小花发育的不同时期给予遮光处理,对小花总数没有明显影响,对下部小穗的结实数影响显著。遮光的各处理不孕小穗数明显增多,每穗粒数减少。小花发育的任何时期遮光,都将造成体内糖含量的下降,而阻碍了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穗粒数减少。  相似文献   

18.
宋同明 《作物学报》1984,10(4):223-228
根据对高油抗病奥帕克-2玉米综合种(Syn DO O_2)和优良系奥帕克-2综合种(Elite Syn O_2)自交一代与胚乳有关性状的平均数、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性状相关等参数的估计和分析,发现两个群体的胚乳透明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和玉米醇溶蛋白含量等所有被测性状都存在着巨大的遗传变异,而且多数性状之间存  相似文献   

19.
选择粮食中玉米脂肪酸值为品质劣变指标,分析其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控制。通过对延安直属库玉米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变化趋势分析,对不同水分、不同储存环境的玉米脂肪酸值进行测定,分析玉米水分、储存环境条件因素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随着储存期的延长,显现不可逆转的劣变,玉米水分越大在储存中脂肪酸值增加越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玉米脂肪酸值升高快,环境气密性好玉米脂肪酸值相对变化较小。同时,根据延安直属库实际应用,提出机械通风技术、粮面压盖、就仓(垛)干燥、膜下环流等技术对控制这些因素、延缓玉米品质劣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型粮仓玉米就仓干燥的微生物危害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过1000t规模的大型粮仓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新技术.整套处理系统由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仪、移动式局部处理机、空气加热器及臭氧发生器等组成.利用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装置监测仓内高水分玉米在系统升温和通风降水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状况,并根据微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制定通风、加热的参数,控制通风气流中臭氧的添加量,达到有较控制玉米中微生物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