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余市渝水区就是原来的新余县。1985年棉花播面77566亩,亩产皮棉62.5公斤,单产比84年增长5.93%,1986年预计亩产皮棉65公斤左右。为了满足国家纺织工业的需要,充分利用“棉花全身是宝”这个资源,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给棉农增加些实惠,1985年在湖南省棉科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引进了湘无74低酚棉种子50公斤,育苗移栽42亩,亩产皮棉75公斤。一九八六年,我们根据八五年种植湘无74低酚棉的经验教训,将湘棉11号(即湘无74)  相似文献   

2.
湖口县属丘陵地区。近几年来,大面积推广的豫棉1号棉种。因连年种植,种性退化,影响单产和经济效益。棉农要求更新品种。为寻求适应本地自然条件、栽培条件、高产优质的棉花样品种,1987年从产地山东省引进鲁棉6号4万余公斤,大部分在三里乡试种。据统计,示范面积3718亩,单产皮棉193.2吨,平均亩产51.9公斤,比1986年豫棉1号亩产44.6公斤,增产7.4公斤,增长16.5%。据调查,月亮村二组棉农谢天佑种植5亩,亩均82.9公斤;胜利村七组许森煌1.5亩,亩均88.1公斤;凰村乡种植70亩,平均亩产皮棉75公斤;高产户龙山村六组王龙(?)3.7亩,亩均108.8公斤。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稻“威优35”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周坤炉用成优20不育系与26窄早恢复系配制而成。我县桥墩、灵溪区1984年从福鼎县引进少量种子试种,面积约30亩,其中沪山乡百丈村3.3亩,平均亩产为542公斤,农户金钦标种植1.179亩,平均亩产达577.3公斤,比当地常规品种亩增164公斤,增产40.2%;1985年全县威优35试种面积为1010亩,据25.37亩调查,平均亩产491公斤,比竹菲10号、竹科2号、矮青3号等其他中迟熟品种平均亩产408.5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20.2%;仓桥乡农科员吴传坤种植1.3亩,平均亩产达564公斤,比当地同熟品种增产约3成;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开封县罗王乡孙占村1986年由常规棉改种低酚棉后,棉花生产出现了转机,当年450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65公斤。1987年低酚棉面积发展到700亩,平均亩产皮棉103公斤,1988年植植棉4300亩,平均亩产皮棉110公斤。低酚棉之所以能在盐碱窝  相似文献   

5.
1988年,城步县引进秦油2号进行试验示范,试种面积142亩,平均亩产155.6公斤,比湘油10号等常规品种亩增64.2公斤,增产70.1%。为了摸索这一新品种在我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山区大面积推广秦油2号制定高产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湘油11号(原名83—64—1)是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油菜育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1987年8月通过审定。该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母本为澳大利亚双低油菜品种马努(种子含芥酸0,硫代葡糖甙0.21%),父本是国内丰产品种甘油5号(种子含芥酸47.6%,硫代葡糖甙未测),1981年春作杂交,经两年夏繁加代,1983年定型。从1984年秋起参加湖南省单双低油菜区域试验,在1984年—1985年预备区试中,平均亩产107.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3.4%,居参试品系首位;在1985—198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03.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1.2%,居参试品系首位;1986—198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22.99公斤,比对  相似文献   

7.
我县自1986年从中国农科院麻类所引进苎麻良种——湘苎二号以来,经过二年的示范推广,现已发展到1000多亩,其中种蔸繁殖的老麻(二龄)亩产196公斤,比本地推广品种高35公斤,1987年采用种子繁殖新扩1000多亩,平均亩产75公斤以上,比地方良种增加30公斤,其高产性状已为越来越多的麻农所承认,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8.
品种简介     
湘早籼1号 (原名81—292)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1978年用“温选青”作母本,“湘矮早9号”作父本杂交,于1981年定型育成的迟熟早籼品种。1985年10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试验、试种及推广情况: 1984华参加全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1010.7斤,此对照“广陆矮4号”增加8.6%,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6.4%,居同组供试品种的首位。1985年继续参加全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999.3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9.2%,此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4.6%,仍居同组供试品种的首位。1985年淑浦县农科所单本示范繁殖12.2亩,平均亩产961.8斤,浏阳县试种325亩,平均亩产900多斤。该品种亩产900斤左右,高的可达1000斤。  相似文献   

9.
低酚棉的发现及其品种的选育成功,为棉籽蛋白广泛利用开辟了道路。我国自1970年引种低酚棉以来,经过棉花育种家的不懈努力,育成中棉13号、豫无2号、湘棉11号等数十个低酚棉新品种,其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已接近有腺体棉,可供生产利用。同时,低酚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84年的3万亩发展到1989年的92.5万亩。自1987年  相似文献   

10.
我县1983年试种中棉13低酚棉,由于县委、县政府重视,干部、群众的努力,各单位配合进行多项目的开发,经过四年努力,到1987年全县种植低酚棉22.55万亩,占全县棉田面积的83.4%,平均亩产皮棉65.55公斤,比鲁棉六号亩增5%,田间纯度基本  相似文献   

11.
一、组合及种植情况 在北京1979年开始大面积种植黎优57,1981年达12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16.2%,1984年被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推广品种。该组合在京全生育期145天左右,用于中稻或麦茬稻均可。一般平均亩产450公斤左右,比同样种植的常规稻,亩增产50—100公斤,它根  相似文献   

12.
地膜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丘市1983年开始试种地膜棉以来,产量稳步提高,至1989年300亩地膜棉亩产皮棉137.5公斤,比不覆盖的亩增子棉189公斤,亩净增收516.2元。其高产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1、选好品种。地膜覆盖应选用增产潜力大,后发性强,不早衰的中熟或偏晚熟的  相似文献   

13.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4年参加水稻所杂交晚稻型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公斤,比汕优30选亩增63.5公斤,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三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公斤,比对照汕优30选增产7.12%;1987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319.2公斤,比对照汕优3…  相似文献   

14.
地膜玉米值得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近年来一项先进的农业适用新技术,已被国家列为贫困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项温饱工程,并产生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古丈县从1988年开始试种20.4亩,亩产360.2公斤,1989年扩大到705亩,亩产340.4公斤,1990年推广到5485亩,平均亩产340.7公斤,比露地栽培玉米显著增产,为山区发展旱粮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有  相似文献   

15.
1984年汕优63在我县不同海拔设点示范,获得亩平693.65公斤的高产,比其它老组合亩增153.5公斤,增产28.4%。1985年推广达4200亩,平均亩产干谷568.7公斤,比一季中稻品种亩增239.5公斤。1986年全县推广达6.2万亩。  相似文献   

16.
优647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选配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1990年我县在熟坪乡大龙溪村参与中迟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1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3.81%,居中熟组第一位,日产量3.9公斤。1991年,作一季中稻试种24亩,作双晚试种110.5亩,据田间考查验收,其中龙田乡龙田村六组作双季晚稻栽培15亩,平均亩产626.5公斤,农户贺承杰种植0.85亩,平均亩产672.9公斤。太平乡溶溪村作中稻栽培9.5亩,平均亩产534公斤,在松板、太平等村作晚稻栽培55亩,平均亩产525公斤,经验收太平村周玉兰种植的0.8亩,折合亩产稻谷625公斤。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 威优647作晚…  相似文献   

17.
“满仓515”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籼稻品种和粳稻材料杂交育成的早籼中迟熟早、晚兼用型优良新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叶态好、成熟期转色佳、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时性广、抗稻瘟病等优良性状,1991年~1993年在南靖县及漳州市各县(区)试种、示范共22万亩,显出较强的增产优势。一、示范产量表现 1991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11个试点平均亩产439.94公斤,比对照“78130”增产8.59%,居第一名。1991年晚季,南靖县良种场繁殖良种90.34亩,平均亩产481.3公斤。 1991年晚季,在南靖、龙海、长泰等地试种示范1200亩,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1992年该品种在漳州市的面积迅速扩大,全市早晚两季推广7万亩,仅南靖县早季推广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棉在安阳县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庆 《中国棉花》2001,28(1):36-36
近几年本地棉铃虫发生严重 ,棉农谈虫色变 ,为了解除棉农后顾之忧 ,提高植棉积极性 ,1 998年在崔家桥乡北街村 ,引进试种抗虫棉获得成功 ,近两年全乡已发展到 2 0 0公顷 ,平均单产 91 5kg,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 选择优良抗虫棉品种春棉以中棉所 2 9、新棉 3 3 B为主 ,夏棉以中棉所 3 0为主 ,良种覆盖率达 1 0 0 %。基本普及原种一代种子 ,并认真搞好种子精选 ,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统一供应包衣脱绒棉种率 95%以上。2 适时播种一般瓜套春棉 4月 1 5~ 2 5日播种 ,麦套春棉 4月 2 5~ 3 0日播种 ,夏棉 5月 1 5~ 2 5日播种。3 种植模…  相似文献   

19.
(一) 大麦浙皮2号(即83—122)是浙江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强春性大麦品种,一九八四年引入我站试种,在适当迟播情况下表现较好。我站连续四年迟播组品比(11月20—25播种)均居首位。平均亩产291公斤,比对照沪麦四号254.7公斤增产14.25%,经测验t=3.76~*,P<0.05,达显著增产标准。一九八六年,我站在11月24日迟播条件下,试种3.25亩,平均亩产312.8公斤,比同时播种的早熟3号0.56亩,亩产230公斤增产36%,其中农技站12号田1.01亩,平均亩产达358  相似文献   

20.
一、莆大麦4号的示范、推广莆大麦4号从1982年到1986年先后经过鉴定圃。品种(系)比较试验和省市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种早熟3号矮早三增产14.1~25.7%。同时,连续四年在不同地点、不同自然条件下进行小面积试种和大而积示范,比早熟3号和矮早三增产1~2成。1987年继续在平原、沿海丘陵和半山区进行大面积示范,一般亩产200-250公斤,高的达300公斤以上,如莆田县黄石镇1987年种植22200亩,占全镇大麦面积的82%,平均亩产208。5公斤,其中6000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42.4公斤,比矮早三增产25.8%;福清县种植100多亩,其中音西乡王塘村125亩,平均亩产229.5公斤,比矮早三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