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为适应蚕桑生产的飞速发展,1990年秋季我场从陕西省蚕桑研究所首次引进陕蚕三号杂交原种试繁普种,并获得成功。陕蚕三号原种是中·中和日·日四元杂交组合。中系由122、795正反交组成,正交为陕三5(122×795),反交为陕三7(795×122);日系由226、796正反交组成,正交为陕三6(226×796),反交为陕三8(796×226)。其中陕三7为限性品种,即壮蚕雌蚕为普斑,雄蚕为姬蚕。今秋我场引进试繁的是陕蚕三号的陕三7和  相似文献   

2.
菁松、皓月是通过国家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春用多丝量蚕品种。我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原原母种进行繁育推广,由于90年代末压缩选原种繁育规模,取消了本品种的选原种繁育,通过购买原种繁育一代杂交种。新世纪初,随着蚕业区域重心的转移及用户对该品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2001年春季从四川省阆中、三台种场重新引进了该品种的原原母...  相似文献   

3.
据1996年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出版的<蚕种资料选编>第11集介绍,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八五"攻关课题(606-05-01)完成的蚕品种之一.1995年全国蚕品种审定通过,是一对增产潜力大、丝质优、兼抗(抗氟化物)、易繁的优质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及其他各省推广使用.从1999年引进母种、原种在我场繁殖推广以来,存在繁殖系数不高、化性不够稳定、难饲养、易感病的现象.经过几年的饲养,通过仔细地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笔者了解和掌握了这对品种原种的一些饲养经验.在此,就近几年来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场是1966年建立的。没有自种桑园,是一个完全依靠原蚕区由蚕农养原种,然后收购种茧制桑蚕一代杂种的普通种场。现有职工干部44人,其中技术干部7人(不含临时工)有生产用房4680平方米,包括直接在原蚕区投资兴建的小蚕共育室9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我场黄洞原蚕点是去年种桑今年开始养蚕(秋繁开始养原蚕)的新原蚕点。黄洞管理区属深山林区,气候凉爽、日夜温差较大,夏天晚上都要盖棉被,因此对养好夏秋蚕非常有利。全管理区有九个自然村,216户人家、2048人、有耕地1026亩,已种桑300亩,其中去年冬种植今年已投产的70亩。  相似文献   

6.
罗建秋 《蚕学通讯》2007,27(1):30-31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蚕品种,1995年通过全国蚕品种审定.我场于1999年从该所引进该品种,并在重庆市逐步推广.871在生产繁育过程中有生种发生率高的现象,特别是在秋季繁育时,原原种、原种生种发生率高时有30%~40%,一般情况生种发生率在10%~15%.  相似文献   

7.
浅谈桑园消毒——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原传染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场自有桑园625亩,分布在南充市郊嘉陵江沿岸。1988年春,由于我场部份原种带毒烧种,造成全省原种分配失调,致使当年秋季全省普种生产的严重不足,蚕农缺种。不但使我场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了全省的蚕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15,(1):10
<正>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建场于1937年,地处绵阳市三台县主城区,是四川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83人,现有在职职工164人,离退休职工175人。在职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23人、中级7人,工人技师30人,技术工人占95%以上。蚕室8幢近2万m~2,年生产能力原原种5万蛾,原种5万张,普种18万张;具有季冷藏、浸酸、保种、检种70万张蚕种的先进配套设备。现有土地面积469亩,专用桑园260余亩,原蚕区桑园1000余亩。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9.
<正> 原种国家管理与蚕品种审定为了改善出口生丝的品质与降低生产成本,适当地整理、统一蚕品种而制订原种管理法。其具体对策政府于1936年设置“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目的是正确评价蚕品种和普及优良蚕品种。从1941年起,“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由“蚕品种协议会”接替。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修  相似文献   

10.
我场今年养蚕制种获得了好收成.全场有蓖麻地53亩,(旱田32亩、旱地21亩)职工20人,(其中干部6人,一个职工当出纳,一个职工搞茶叶,)大生产顾用合同工3——5个月的共30人,截至九月底止,制成原种3830个蛾区,原种10127盒,有效原种6340盒,作普通种出售3186盒,发不出原种638盒.这个数字比原计划生产蓖麻蚕原种  相似文献   

11.
我场于1956年建成,原为家蚕原种场,1962年随着全专区蓖麻蚕(木茨蚕)生产的发展,轉为蓖麻蚕原种生产,兼生产家蚕普通种,本场設场部和分场两部份(本场部养蚕,分场制种),共有土地面积350畝,职工63人(其中行政干部4人,技术干部7人,工人44人)生产用房3,284.22平方米,全年可生产原种2万合以上。  相似文献   

12.
《广东蚕业》2008,42(3)
新华×九雪(鄂蚕4号)、895×892(鄂蚕3号)是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培育的斑纹双限性夏秋用家蚕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适应湖北省及长江中下游蚕区中晚秋饲养,具有产量高、丝质优的特点。2004年起,我公司引进原种进行繁育试验,并逐渐扩大繁育规模。2007年春季两对品种原种收蚁73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动优质蚕茧品种的繁育与推广应用,我场2016年春季,通过知识产权转让方式,引进了高品位茧丝家蚕新品种"芳·绣×白·春"。品种茧层率高、生丝纤度细、净度成绩优良等特性明显,是一对适合缫高品位生丝的优良家蚕品种。母种、原原种、原种均已经过6个蚕期的繁育(2016—2018年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14.
<正>一、蚕种制造业及其制种概况 日本经农林水产大臣许可的蚕种制造单位如表1所示。据1990年12月统计,许可制造蚕种的单位共38个。可生产普通种的场有45个,可生产原种的场有38个。而实际生产普通种的为33个,其中大企业3个,30个是中小型企业。另外,日本蚕丝会蚕品种研究所制造原原种。  相似文献   

15.
我省现有37个蚕种场,分布在5个地区、15个县,其中国营专业蚕种场23个,国营原蚕区种场9个,社队办场5个。共有职工2635人,其中技术干部249人,桑园面积专业场10356亩,原蚕生产队9,003亩。春期蚕种生产能力180万张(其中原蚕区占45%,社队场占10%)。解放后,我省蚕种生产发展较快,解放初,60%蚕种靠外省供应,经过全省蚕种战  相似文献   

16.
保持品种特性、稳定原种性状是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菁松、皓月春用品种1980年通过全国鉴定,我省1984年从镇江蚕研所引进繁育已有7年,目前已成为我省的当家春用品种。我场负担母种、原原种、原种三级繁育任务,种性保持如何,对生产影响至关重大。本场在1989年菁松、皓月镇江系与浙江系原原种成绩比较试验的基础上,1990年春及秋又两次进行比较,现将比较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一、原原种菁松、皓月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成立后,家蚕良种繁育制度,从1959年,由原四级繁育四级制种,改为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原原种繁育择优选制母种和原原种二级。我省1955年开始,在镇江蚕种场繁育原原种,随着需要量增加和建立品系,1958年浒关蚕种场相继繁育。主要蚕品种,两场均繁育原原种和母种,按场名简称镇系和浒系。 原原种繁育,担负着繁育良种,保护种性,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良性状,确保质量,逐步改善存在的不良性状,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我省原原种繁育40多年来,当家蚕品种已经历3次换种,每次换种,品种不断进步。现行品种苏五、苏六,是在1978年正式推广的,仍然保持其主要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原蚕种场是浙江省农业厅直属单位,创建于1929年,单位地址位于杭州市留下小和山,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是我国专业从事家蚕三级原种繁育的国有专业场,又是浙江省优质桑蚕品种保育改良中心,是省家蚕种质资源“一库五点”(浙江省家蚕种质资源库,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湖州市农科院、浙江省原蚕种场、桐乡市蚕业公司五个资源保存点)之一,现有蚕种质资源185个,桑品种300多个,承担着我省优质桑蚕原种供应和桑蚕品种的集中保育改良有任务,是浙江省“十二五”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蚕桑新品种选育课题参与研发单位之一。鉴于浙江省原蚕种场划为省高教园区,大部分桑园和蚕室被征用的实际,为进一步发挥省原蚕种场的优势,2011年根据省农业厅的指示,原蚕种场与湖州市长兴县农业局协商,收购了原长兴龙华蚕种公司的全部资产,新成立了由浙江省原蚕种场100%控股的浙江和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和经营三级原种和“宝宝”牌一代杂交种(湖州市统一注册商标,为湖州市著名商标),为我省三个原种生产单位之一。同时,该单位是省原种储备基地,是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蚕桑产业联盟的家蚕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是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点。  相似文献   

19.
现行蚕品种原种饲料效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探求现行蚕品种原种的饲料效率,在同一用桑品种、叶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对现行春用品种原种进行比较,以了解在饱食条件下,蚕品种对饲料效率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供试蚕品种:菁松、皓月、杭7、杭8.在21℃条件下饲养,23℃条件下制种.每个品种供试蚕40头,雌雄各20头,重复三次,分别于  相似文献   

20.
朱全根 《蚕桑通报》1992,23(3):59-59
芙蓉、湘晖是湖南省蚕研所育成的一对夏秋用品种。1985年秋,我区从湖南省调入芙蓉×湘晖3560盒,经饲养获得较好的结果,受到蚕农的欢迎。1987年春,我区首次从湖南引进芙蓉湘晖原种500g在王店场试繁,以后又经省蚕种公司、市郊区农林局多次引进原种在王店场繁育。至1991年春,王店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