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炎消热清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炎消热清(AEE)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考察AEE的镇痛效果,并观察热刺激下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氟哌啶醇(Hal)、L-色氨酸(L-Trp)、赛庚啶(CYP)等药物对AEE镇痛作用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热刺激所致疼痛小鼠全脑中的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表明,AEE可明显减少醋酸扭体试验中小鼠的扭体次数,降低热刺激小鼠疼痛反应;可显著降低热刺激所致疼痛小鼠全脑中PGE2的含量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痛觉的敏感度,与氟哌啶醇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与L-色氨酸和赛庚啶之间拮抗效应显著。说明AEE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镇痛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小鼠全脑中的PGE2含量以及增加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阻断多巴胺(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研究了赛拉唑的镇痛作用 ,通过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和脑内单胺类递质测定 ,分析了赛拉唑的镇痛作用机理。结果显示 ,在小鼠扭体实验中 ,赛拉唑可明显减少腹腔注射乙酸所致扭体反应次数 ,在小鼠热板实验中也可降低动物痛阈 ,其镇痛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 ,相应的 ED50 值分别为0 .95和 4.2 5mg/ kg;预先给予 α2 拮抗剂育亨宾可对抗其镇痛作用 ,而 α1拮抗剂哌唑嗪则不能。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表明 ,腹腔注射赛拉唑后 1 5、3 0和 6 0 min,小鼠脑膜 α2 受体与 [3 H]标记的α2 受体激动剂可乐宁的特异性结合均受到抑制。赛拉唑尚可抑制α-MPT引起的小鼠脑内单胺类物质尤其是 NA含量下降。上述结果提示 ,赛拉唑为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膜 α2 受体激动剂 ,其镇痛作用机理与激动脑内 α2 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采用醋酸扭体试验和热板试验观察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和醋酸诱导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对热板法试验模型无显著镇痛作用;显著抑制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高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表明,油樟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一定外周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草药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超微粉的镇痛机制,为千里光镇痛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6周龄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制备千里光超微粉混悬液,设千里光超微粉高(360 mg/kg体重)、中(180 mg/kg体重)、低(90 mg/kg体重)剂量组,以灌胃方式连续给药7 d后进行后续相关试验,通过甲醛致痛模型和热浴甩尾法验证其镇痛作用并用以区分中枢镇痛和外周镇痛作用,通过纳洛酮颉颃试验、利血平颉颃试验及对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五羟色胺(5-H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检测等方法来探究其中枢镇痛和外周镇痛机制。结果显示,千里光超微粉能提高甲醛致痛模型和热浴甩尾法中小鼠的痛阈值,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纳洛酮和利血平分别作为阿片受体阻断剂和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可部分颉颃千里光超微粉的镇痛作用;千里光超微粉可显著提高脑组织5-HT的浓度,降低血清中5-HT的浓度(P0.05),但对于脑组织和血清中NO的浓度调节效果不明显。结果表明,千里光超微粉具有中枢性和外周性镇痛作用,其镇痛途径与阿片受体存在一定关系,可通过抑制囊泡膜对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的主动摄取过程而间接发挥镇痛作用;还可通过升高中枢NO和5-HT的浓度及降低外周NO和5-HT的浓度来发挥其镇痛作用,但对于NO的浓度调节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草药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超微粉的镇痛机制,为千里光镇痛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6周龄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制备千里光超微粉混悬液,设千里光超微粉高(360 mg/kg体重)、中(180 mg/kg体重)、低(90 mg/kg体重)剂量组,以灌胃方式连续给药7 d后进行后续相关试验,通过甲醛致痛模型和热浴甩尾法验证其镇痛作用并用以区分中枢镇痛和外周镇痛作用,通过纳洛酮颉颃试验、利血平颉颃试验及对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五羟色胺(5-H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检测等方法来探究其中枢镇痛和外周镇痛机制。结果显示,千里光超微粉能提高甲醛致痛模型和热浴甩尾法中小鼠的痛阈值,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纳洛酮和利血平分别作为阿片受体阻断剂和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可部分颉颃千里光超微粉的镇痛作用;千里光超微粉可显著提高脑组织5-HT的浓度,降低血清中5-HT的浓度(P<0.05),但对于脑组织和血清中NO的浓度调节效果不明显。结果表明,千里光超微粉具有中枢性和外周性镇痛作用,其镇痛途径与阿片受体存在一定关系,可通过抑制囊泡膜对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的主动摄取过程而间接发挥镇痛作用;还可通过升高中枢NO和5-HT的浓度及降低外周NO和5-HT的浓度来发挥其镇痛作用,但对于NO的浓度调节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种枫蓼醇提液中槲皮素含量测定方法,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动物模型评价枫蓼醇提液的药效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枫蓼药材中槲皮素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试验,观察其镇痛效果;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法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试验,观察其抗炎效果。槲皮素y=43215x-146476,R~2=0.9995,在10~5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热板法试验中醇提液高剂量组15 min痛阈值显著延长(P0.05);醋酸扭体法试验中醇提液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二甲苯致耳肿胀法:醇提液高剂量组肿胀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醇提液高、中剂量组吸光度显著性下降(P0.05),能有效降低早期炎性组织液的渗出。槲皮素检测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强。枫蓼醇提取液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止痢散抑菌和镇痛的药理学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热板刺激、冰醋酸刺激小鼠扭体等方法研究止痢散的抑菌及镇痛作用。抑菌结果显示,止痢散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3125 mg/mL,止痢散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0.6250 mg/mL,对于大肠杆菌的MBC为0.9375 mg/mL。热板刺激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止痢散低、中、高剂量组在给药后30 min痛阈值极显著减少(P<0.01),在给药后1 h止痢散低、高剂量组痛阈值显著减少(P<0.05)。冰醋酸刺激小鼠扭体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组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减少(P<0.01),止痢散低剂量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减少(P<0.01);与阳性组相比:各试验组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止痢散具有抑菌、镇痛作用;抑菌作用明显,镇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广藿香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广藿香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确定广藿香的镇痛作用。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广藿香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采用灌胃给药方式,分别给予0.25、0.5、1.0g/(kg·BW)广藿香及生理盐水;给药后,各组小鼠灌胃20%冰醋酸溶液,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体态变化以及扭体次数,并计算镇痛率。结果表明,给予20%冰醋酸溶液后,高剂量组小鼠的腹痛症状较轻,低剂量组小鼠的腹痛症状较为严重,抽搐明显;高剂量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低剂量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的镇痛百分率最高(36.73%),低剂量组的镇痛百分率最低(14.45%)。广藿香对冰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表现出良好的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连花柴芩可溶性粉解热镇痛止咳祛痰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解热、镇痛、止咳、祛痰作用,采用LPS致大鼠发热法、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法,观察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解热、镇痛、止咳、祛痰作用。结果显示,连花柴芩可溶性粉抑制大鼠发热效果显著(P0.05);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镇痛率分别为34.81%、32.59%和27.31%;减少小鼠咳嗽次数(P0.05),抑制率分别为36.82%、31.48%和20.37%;能增强小鼠对酚红的排泌(P0.05)。表明连花柴芩可溶性粉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止咳、祛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牛磺酸对亚急性镉暴露致大鼠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动物试验,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镉溶液染毒后进行牛磺酸灌胃,试验结束测定肾/体比、血清肾功能酶、脂质过氧化酶、白介素-2(IL-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指标。结果显示:(1)镉暴露模型组终重下降,肾湿重增加,肾/体比升高,尿素氮(BUN)、肌酐(CRE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肾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指标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2)牛磺酸高剂量组终重升高,肾/体比降低,BUN、CREA、 LDH水平降低,MDA、NO含量降低,SOD、GSH-Px活性升高,血清中IL-2含量显著增加,TGF-β1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 05);(3)牛磺酸低剂量组血清中IL-2含量均显著增加,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牛磺酸对亚急性大鼠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牛磺酸抑制镉染毒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和调节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卡洛芬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与皮肤刺激性。以市售托芬那酸注射液为对照药物,抗炎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大鼠踝关节肿胀法,镇痛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刺激性采用兔的皮肤刺激试验考察卡洛芬注射液I、II的抗炎、镇痛作用与刺激性。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P<0.05);可抑制甲醛所致的大鼠踝关节肿胀,托芬那酸组的肿胀抑制率最高,其次为卡洛芬I组。卡洛芬I组和托芬那酸组在15、30 min时均可有效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卡洛芬II组没有明显镇痛效果。卡洛芬I组和II组对小鼠扭体的潜伏期没有明显改变,但扭体次数相对较少,扭体抑制率分别为34.7%和17.5%。托芬那酸组第一次扭体的潜伏期较长,扭体抑制率为42.6%。兔的皮肤刺激性试验各给药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卡洛芬I组药效快,抗炎、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无刺激性,效果优于卡洛芬II组。  相似文献   

12.
研究自制外用中药膏剂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中药治疗运动损伤提供临床依据。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肿胀、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试验研究外用中药组方的抗炎、镇痛药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外用中药膏剂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的肿胀及蛋清致小鼠足的肿胀(P<0.01);能提高小鼠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中的痛阈值(P<0.01)。研究证明,外用中药膏剂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药效。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乳腺康注射液体内外药效。体外药效采用牛津杯法对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体内药效采用热板法及醋酸致小鼠扭体的镇痛模型、二甲苯及鸡蛋清致炎模型、2,4-二硝基酚及干酵母致大鼠发热6种经典药理模型,对乳腺康注射液进行镇痛、抗炎、解热的药效研究。结果显示,乳腺康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显著的体外抑制作用,中、高剂量能极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极显著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P<0.01),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及鸡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度(P<0.05),中、高剂量组对2,4-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在1.5~2.0及3.0~3.5 h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0.05),对干酵母所引起的大鼠发热在1.0~3.5 h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0.05)。结果表明,乳腺康注射液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且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外伤膏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药外伤膏的镇痛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致小鼠疼痛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致痛实验、大鼠蛋清性足趾致炎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并与抗炎镇痛外用药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药外伤药膏能显著延长小鼠镇痛潜伏期与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由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efficacy of Ruxiankang injection.The Oxford cup method was took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 vitro of Ruxiankang injection;Six classical pharmacological models which were hot plate method, acetic acid inducing writhing, xylene inducing ear edema,egg white inducing paw edema, fever in rats induced by 2,4-dinitrophenol and dried yeast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pyretic effects of Ruxiankang inj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uxiankang injection ha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in vitro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among them, middle and high dose groups could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ain threshold of mice and reduce the writhing times of mice (P<0.01);Middle dose group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egree of ear swelling induced by xylene and foot metatarsus swelling by egg white in mice (P<0.05);Middle and high dose groups had significant antipyretic effect caused by 2, 4-dinitrophenol fever at 1.5 to 2.0 and 3.0 to 3.5 h and dry yeast at 1.0 to 3.5 h (P<0.05).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uxiankang injection could obviously inhibit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ctivity and had remarkable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冯将  王鲁 《中国兽药杂志》2017,51(12):30-35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及其主要药味拆方组合的抗炎、镇痛、抑菌活性。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及冰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渗透试验观察其对炎症的影响;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及热板法试验观察其对疼痛的影响;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中药复方组及拆方组合不能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和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P>0.05);中药复方组、拆方组合都能极显著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但对热刺激引发的小鼠痛反应时间无明显的延长 (P>0.05);中药复方在0.63 mg/mL浓度以上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呈中度敏感,其MIC为9.375 mg/mL。然而,拆方组合抑菌效果不明显。结论:中药复方及其拆方组合具有一定的镇痛及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结果表明,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得BD的镇痛ED_(50)分别是0.060mL/kg和0.009mL/kg,其镇痛效力是保定宁的1.8倍(热板法)或2.4倍(扭体法);BD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协同阈下催眠剂量成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和抑制电刺激小鼠的攻击行为,其镇静安定作用优于单一的保定宁和安定;BD能对抗戊四唑、印防已毒索和±的宁所致动物的惊厥反应,其抗惊厥作用强于安定;BD还具有显著的肌肉松弛作用,其作用效力分别起保定宁和安定的14.6和18.9倍。  相似文献   

18.
鸡胆汁有效成分Tau和CA的解热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毒素致热法和异性蛋白致热法研究了鸡胆汁有效成分牛磺酸(Tau)和胆酸(CA)的解热镇痛作用。结果显示,低剂量Tau解热作用不显著,高剂量Tau分别对内毒素和蛋白胨所致体温升高1h和3h有显著解热作用。CA对内毒素所致发热体温无显著影响,高剂量CA对蛋白胨所致发热1-3h有显著解热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证实Tau和CA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