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融合生殖是植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高粱无融合生殖为育种提供了选育更高产量、具有多种抗性、品质优良的杂种机会,是最理想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式。论述了高粱无融合生殖类型、发生机制、遗传研究及其育种前景,为最终实现高粱杂种优势固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融合生殖是植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高粱无融合生殖为高粱育种提供了选育更高产量、具有多种抗性、品质优良的杂种机会,是最理想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式。论述了高粱无融合生殖类型、发生机制、遗传研究及其育种前景,为最终实现高粱杂种优势固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兼性光敏感核不育无融合生殖水稻可用于固定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基因与兼性无融合生殖基因结合起来,可用于实现水稻杂种优势上条件,兼怀的无融合生殖基因是简单日显性遗传的;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是稳定的,遗传率达45%以上;杂种F1的父母本均为光敏感核不育系。而且不育基因完全垃,光敏感核不育基因受光照控制明显,保证在湖北地区9月上旬杂种的花粉完全正常可育,结实率达80%以上;杂种F1须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SAR-1花粉高度不育而能自行结实的无融合生殖特性能够世代相传.其花粉不育性受1-2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它与其它品种杂交,在形成真杂种的同时,也能无融合生殖(形成假杂种),具有兼性无融合生殖的性质.与标记亲本杂交,后代出现超常规分离现象.SAR-1的无融合生殖基因能够通过来主转移到其它材料上,可作为遗传工具运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玉米紫色果皮、紫色胚尖、紫色盾片等直感性状的遗传及这些遗传标记在无融合生殖研究中的应用。结果是:①这几个直感性状紧密连锁。在矮广10,OH43,330,紫株玉米等3种遗传背景下表现隐性上位控制的显性、独立显性和隐性遗传;②讨论了遗传标记方法在无融合生殖研究中的应用:测定某一现象的无融合生殖性;广泛测定品种的无融合生殖性;研究已证明的无融合生殖性的遗传;研究无融合生殖性从野生种向栽培品种的转育。  相似文献   

6.
<正> 两种不同遗传类型的动植物的种或品种进行杂交,所获得的第一代(F_1)叫杂交种。杂种往往表现出比双亲具有较强的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抗病性等,从而使产量增加。人们把杂种第一代这种超亲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7.
无融合生殖(apomixis)是指植物不经过精卵结合而产生种子的特殊生殖方式,其中二倍性无融合生殖能使世代更迭而不改变核相,即后代的遗传结构与母本完全相同,因而可用来固定F_1代杂种优势。自30年代Navashin、Karpachenko和Stebbins等先后提出无融合生殖能固定杂种优势这一论点以来,人们已在植物37个科、370多个种中发现无融合生殖类型。在农作物中,已在珍珠粟、高粱、玉米、马铃薯和棉花花等少数作物中发现了无融合生殖现象。70年代以后,无融合生殖研究开始转向遗传育种的应用研究,一些国外科学家在高粱、玉米、珍珠粟  相似文献   

8.
异源三倍体甜菜(VVC)无融合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杂交,获得了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用栽培甜菜对其回交,合成了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它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异源三倍体甜菜具有两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表现为中间型,更偏向野生种。植株繁茂,叶片平展深绿色,根形不整有岔根,木质化较强。细胞学检查有丝分裂中期可清晰判定两个物种的染色体,构成独特的9长18短核型。经过几年观察选育已经选育出传递率在80%以上的无融合生殖系9个,并判定为兼性无融合生殖。利用石蜡切片研究了无融合生殖的发生过程,观察到卵细胞等8核胚囊及胚胎发育全过程,认定异源三倍体甜菜胚囊发育为蝶须型,是属于有丝分裂型的二倍体孢子生殖的无融合生殖类型。讨论了异源三倍体甜菜进一步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裸大麦同棱型(六棱)品种间和不同棱型(二、六棱)品种间杂交的性状遗传特点,以便为改进育种方法、提高选择效果提供依据,我们以杂种F_2为材料,结合育种对其性状遗传进行了初步研究。 试验于1980—1981年在江苏农学院农场进行。田间顺序排列,无重复。每个亲本品种种60株,考种20株,杂种F_2每组合种400—2,000株,考种100株(均选竞争株,各材料名称见表)。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抗青枯病花生品种日花1号、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的高油酸花生品种花育662和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9610为亲本正、反交获得的F_1代种子为材料,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鉴定真杂种;从候选的50对SSR引物中筛选得到在亲本中有稳定、清晰多态性位点的引物5对,对杂种F_1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四个杂交组合共鉴定出30粒真杂种,并得到形态学鉴定结果的确认。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品种抗寒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riffing双列杂交模式Ⅱ设计,对小麦品种抗寒性数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遗传效应和F_1抗寒性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抗寒性一般配合力遗传方差δ~2gca和特殊配合力遗传方差δ~2sca均达到1%显著水平,表明抗寒性表现受加性与非加性基因的共同作用;并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加性较非加性基因效应占有绝对优势;杂种F_1抗寒性多为中间性遗传,但也有个别组合呈抗寒亲本显性或杂种优势,F_1抗寒性组合均值与中亲值相关极显著;用抗寒性强的品种作母本时,F_1抗寒性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12.
选用果枝型和纤维含糖量不同的9个海岛棉品种(系)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成2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杂种F_1和F_2代纤维含糖量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F_1纤维含糖量具有明的负向杂种优势,遗传表现为超低亲遗传,亦有倾低亲遗传现象.亲本含糖量中亲值与杂种F _1的关系最密切,在低糖育种中应以中亲值选配亲本.含糖量是一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F_2表现为连续变异的特点,并普遍存在着超亲遗传现象,超低亲遗传为低糖育种提供了选择的遗传基础,通过杂交育种可有效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纤维含糖量,并且其遗传力(87.30%)较高,在早期世代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对小麦兼性无融合生殖系Am92372、Am871131、Am93028与不同材料配合选育Vybrids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性生殖材料与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杂交只是对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的遗传改良,形不成Vybrids。Vybrids的产生只是出现在不同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间的组合中,不同的组合方式,可提高无融合生殖频率,育成基本不分离的Vybrids。  相似文献   

14.
非洲长雄蕊野生稻的遗传特性及其固定杂种优势研究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非洲长雄蕊野生稻(O. Longistaminata)80-0001具有系统分离、系统遗传、固定杂种的遗传特性。把它作为一种遗传材料,能固定种间、亚种间、品种间的第二代或近似第一代杂种,特别是固定籼稻与粳稻之间杂种,并能直接利用,意义更为重大。固定水稻杂种的育种技术比常规稻育种技术可缩短育种周期2/3,克服了杂交水稻年年制种的限制,解决了优质与高产之间的矛盾。笔者选育的能多代利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使用性广、技术稳定、价格便宜的优点。这种育种技术可谓快速、优质、高产、多抗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无融合生殖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细胞胚胎学、遗传学、无融合生殖材料发掘方法和育种应用等方面对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方式进行了综述。利用无融合生殖进行植物育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种内要同时存在有性生殖材料和花粉正常的无融合生殖材料;2、无融合生殖为专性或接近专性;3、其遗传行为简单,显性遗传;4、对环境反应稳定;5、胚和胚乳发育正常。文中还讨论了育种中运用无融合生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杂交育种是花生品种改良的主要方法之一,鉴定F_1代杂交种子真伪并去除假杂种是杂交育种成功的前提。本研究建立起一套在不影响花生种子活力前提下提取花生F_1代杂交种子子叶DNA,并结合AhMITE1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在播种前对花生F_1代杂交种子真伪进行鉴定的技术,显著提高了去除假杂种的准确性,将有助于提高花生品种选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玉米杂种的生理、生化代谢特点和生物学表现进行研究,杂种优势表现的生理基础为,杂种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高于亲本自交系,对生化指标的测定表明,杂交种生物学上比自交系耐热能力强。其次,对玉米各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包括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的遗传,了解各性状的遗传规律,可针对育种目标,选育优良自交系,进行杂交种生产,使杂种Fl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再次,阐述玉米杂种优势固定方法,包括传统的固定方法,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多倍体的应用,染色体易位的应用。最后对QTL在杂种优势预测和固定中的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3个广亲和品种与籼粳稻的亲和力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个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亲和力和颖尖色的遗传研究表明,其杂交后代育性的遗传变异趋势相似.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均在70%以上,F_2平均结实率为65.1%,呈连续的单峰分布,但60~80%的分离占绝大多数,F_3结实率提高较快;两个广亲和品种的杂交后代(轮回422×02428),育性明显提高,F_2结实率低于60%的单株很少,F_3群体育性已基本正常。不含广亲和品种的籼粳F_1为半不育,F_2呈正态分布.说明利用广亲和基因可有效地提高籼粳杂种的育性,广亲和力以主效基因控制外,微效多基因也有一定作用。颖尖色在F_2出现3:1或9:7分离,即受一对显性基因或两对互补基因控制,且与高结实率连锁.在某些杂交组合中,杂种早世代颖尖色可作为选择广亲和基因的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19.
<正>核质杂种小麦新品种NC2号是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协作攻关,利用生物技术、核质杂种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的核质杂种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研究了不同杂交方式的当代结实率,不同杂种世代的育性和若干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没有明显的杂交不亲和性;2.杂种后代的育性随着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而逐渐提高;3.杂种(F_1)的株高与双亲平均值相近,F_1的抽穗期具有明显的倾早性,F_1的穗长和每穗小穗数高于双亲平均值;4.杂种后代变异类型丰富,可以分离并选育出抗病、矮杆、强杆、大穗多花等优良类型,丰富育种的种质资源。因此,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是将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具有偃麦草优良特点的种质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