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实现国际文化共同繁荣,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名片。对茶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一茶文化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关于茶文化的定义历来是众说纷纭,然而"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优秀文化,是茶与文化的高度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在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这一定义还是比较恰当的.作为特定的中华文明氛围下产生的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儒释道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正1庐山茶文化解读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附带出多种与之相关的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庐山特色茶文化体系立足于九江深厚茶文化底蕴,集佛家禅茶文化、道家仙茶文化和儒家雅茶文化于一体,融汇贯通,也由此奠定了庐山茶文化的历史文化根基,形成并丰富了"三教一体"的庐山茶文化体系。在庐山"三教一体"庐山特色文化前提下的庐山独有的"好茶、好泉水、好茶具、好人、好环境、好心情"之庐山特色茶文化体系[1]。  相似文献   

4.
李荣华 《农业考古》2012,(2):224-229
茶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饮食文化的研究,学界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有学者把茶叶、茶文化作为一种非华北本土起源的文化来看待,探讨这一"外来文化"在华北的流行情况。(2)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华北社会对待南方茶文化的态度,以  相似文献   

5.
正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寨村,因汉文帝之母薄姬葬于此而开始兴盛,慢慢成为远近知名的商业重镇。至今仍保存着闯王阁、蓝河七孔桥等明清古建筑,一砖一瓦都蕴含着历史故事。明末清初时期,晋商开辟了一条从武夷山到俄罗斯恰克图长5000余千米的茶叶贸易路线,这就是历史上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万里古茶道",此古茶道从西寨村经过,过黄河向北而去。喝茶,是西寨村村民每天必不可少的休闲。一个村有近20家茶馆,被誉为"中原茶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一.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宋代文化从特质上来说,是一种精致、内敛的文化。庞大的士大夫阶层就是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把茶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使"斗茶"成了上层社会盛行的一种带有文化品位的高雅行为,尤其是皇帝(如宋徽宗)爱好与王公大臣们斗茶,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宋代人崇尚的斗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友好往来的道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依靠着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感知世界,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也顺由东风播种全球,茶叶更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流通商品,但在传播过程中茶文化也历经了兴衰。本文就茶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关系进行探讨,一带一路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与茶紧密相连,饮茶风俗不仅在我国广为流传,而且也在沿线国家盛行,以茶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既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获得跨过认同,促进良性发展。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是茶文化绽放出新生命力量的关键环节,中国茶也将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以更大的步幅、更高的姿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杭州径山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这一古老的经济作物,从药用、食用直至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已历数千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作、品饮,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史上留下了绚丽光辉的一页.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而被誉为"世界茶道之源、茶圣著经之地"的径山,更有着源远流长的禅茶文化历史,兼古今、集中外.底蕴深厚、别具特色.在文化旅游卷潮而来之际,将本身具备相当旅游优势的径山之禅茶文化作为又一重要的旅游资源,极具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云南民族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凝结,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姻,是文学艺术与社会风尚的融汇.如何发展云南民族茶文化,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云南民族茶文化的意义 其一、发展云南民族茶文化是时代文明进步的需要.当今世界,以文化意识来谋求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检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尺.随着时代的文明进步,随着"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人类的一种追求,人们对保健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茶叶将理所当然地登上"王位".因此,发展云南民族茶文化是时代文明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活动发展很快,这对普及茶事、弘扬茶精神和推广茶叶生产均有很大的意义,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可以这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茶,造福人类,其可贵之处在于以茶为媒介升华到与文化精神相融合,使茶象征了一种精神,强调了与道德修养和人格铸就联系起来,这就是上千年来茶所赋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寻求这种民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文化,探讨以茶文化为载体,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月琴 《农业考古》2021,(2):162-166
山西的采茶歌是江西、湖北一带的采茶歌随着万里茶道的延展而播撒、沿途开辟,经由晋商学习、传唱并对之进行改编而成的民歌,在内容上反映晋商采茶、贩茶和运茶的生活,更加贴近山西民风民俗。山西采茶歌充分展现了晋商在万里茶道上的生活场景,更能从中窥见晋商的开拓进取的乐观精神。从另一侧面讲,山西采茶歌的演变和流传,反映了晋商通过万里茶道拓宽了茶文化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活动发展很快,这对普及茶事、弘扬茶精神和推动茶叶生产均有很大的意义,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但也有值得我们进一步审视的现象和问题。可以这么说,中国是茶的祖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茶,造福人类,其可贵之处还在于以茶为媒介升华到与文化精神相融合,使茶象征了一种精神,强调了与道德修养和人格铸就联系,起来,这就是上千年来茶所赋予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优良传统。但也应看到近年来有些茶文化活动往往是刻意追求奢华的形式,“缺乏精神提携”,一味着眼于商业策划而少了些高雅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以前,笔者曾就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写过一篇论文.经过这几年的观察思考,特别是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文献后,感到原来的认识与新时期对文化的认知有距离,主要是没有认识到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作为茶文化工作者,应该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董慧 《农业考古》2012,(5):215-222
禅,是中国禅宗的一种思维方法,禅茶,是以茶参禅,以茶悟禅的一种人文境界,是茶与禅在精神层面的契合。茶文化与禅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浸润相互交融而最终成就"茶禅一味"之境界,是中国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茶文化在大陆复兴,禅茶文化的研究也随之展开。近些年以来,禅茶文化的研究逐步升温,受到了佛教界和茶文化界的重视。本文将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发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与江西茶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茶文化研究茶及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涉及自然环境、人文、经济、社会等众多领域;作为一种"中介文化",茶文化又具有很强的现实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茶文化名家余悦先生曾立下豪言壮语,有生之年要编写出一部可以传世的"枕头"作品.五年后遂有<中国茶文化经典>问世,成了中国茶文化史料中权威性书籍之一.对此,有人形象化道:"一本在握,可以揽尽天下茶史".在当今中国茶文化界,能有这般"扛鼎"之作的人并不太多.难怪天津茶文化学者陈云君先生在其<检点茶事>一文中,既感怀于余悦等学者"多有宏制",又发出中国茶坛太需要这种"精英文化"学者的呼声.我想,在中国茶文化的舞台上,余悦是一位不应被忽略的人物.因为,他为中国茶文化冲泡出了<中国茶文化经典>这杯"陈香甘爽"之茶.  相似文献   

17.
在《茶经》问世一千二百二十八年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将在《茶经》的诞生地举办第10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陆羽茶文化节,这一举措必将极大地推动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一千二百多年中,研究茶和茶文化的著作层出不穷,茶文化的内涵得到深入的阐发,茶与文化的结合已从诗书画印扩展到小说、诗歌、音乐、舞蹈,几乎涉及到所有文化领域,品茶休闲已经从宫廷、豪门走向市民社会,成为社会时尚。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研究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该是茶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表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一、传承科学精…  相似文献   

18.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发掘出的钱穆文献中的茶文化论,彰显作为茶人的钱穆,如何以茶文化的精神向度批判西方无止境的物欲文化,以茶品之"理"与"道"作深刻的茶文化辩证思考,以饮茶"入味""登品"而深掘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以茶品的艺术境界过渡到"变化气质"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