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斗茶源于唐兴于宋,是以评比茶叶品质与点茶技艺为媒介而形成的茶俗文化。南宋时期,来华日僧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介绍了宋代点茶法,斗茶文化随之东传。日本镰仓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流行于新兴武士阶层的斗茶文化,已初具日本茶道的雏形,是为日本茶道的草创阶段。  相似文献   

2.
福建建安的老百姓,在古代斗茶时应用的冲点茶汤的技艺,如今已被接受而推广用之。据《茶录》记载,点茶的技艺分为“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和“侯汤”、“盏”、“点茶”等七道程序。与如今的饮茶习惯相异的是:宋代福建点茶必须用茶叶粉为原料。具体办法是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茶罗筛过。茶粉越细越好,所以要求茶罗十分细密,“罗细则茶浮,粗则下沉。”至于“候汤”,就是掌握点茶用水的沸滚程度,是点茶成败、优劣的关键。唐代人煮茶,已经讲究“三沸”:在第一沸时,加入少许食盐;在第二沸时,放入茶末;到第三沸后…  相似文献   

3.
钱寅 《农业考古》2019,(5):139-145
点茶是宋代常见的茶饮方式。在宋代寺院清规中,点茶礼仪反复出现。在寺院僧侣聚合仪式和身份转换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点茶充任了过渡礼仪的角色。点茶正像一个境界向另一个境界过渡的渡口,隔离出境界间的过渡通道。在人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敕修百丈清规》里涉及点茶礼仪文献展开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茶在佛教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宋代文化从特质上来说,是一种精致、内敛的文化。庞大的士大夫阶层就是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把茶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使"斗茶"成了上层社会盛行的一种带有文化品位的高雅行为,尤其是皇帝(如宋徽宗)爱好与王公大臣们斗茶,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宋代人崇尚的斗  相似文献   

5.
点茶法是宋代独特的饮茶方式。该饮茶方式所用到的茶具包括了碾、罗、瓶、盏、匙、筅等多达十余种的器物。而其中的茶筅和茶匙是直接用于点茶的器具之一,随着点茶法的兴起、繁盛乃至消失,茶筅和茶匙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茶筅从原来的清洁用具,经过不断的变化成为点茶的核心用具,最后随着点茶法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茶匙从原来的量取工具发展成点茶用具,其功能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而不断转化。同时,宋代的茶匙和茶筅通过海上之路的传播,在日本的茶道中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宋代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推动了宋代茶艺的繁盛。而以宋徽宗为首的文人们留下大量关于茶事的文学作品,不遗余力地倡导了茶艺向更高更精致的方向发展。"点茶"是宋代茶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由"点茶"更新的一系列茶艺理念,后来成为真正影响茶艺演变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安溪县是著名的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茶王赛则是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解放后,茶王赛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叶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茶乡面貌日新月异,茶王赛更是大放异彩,从形式到内容都赋予时代的特色,对于提高茶叶质量,展示茶乡风采,弘扬中华茶文化,拓展茶叶市场,促进茶叶生产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茶王赛推本溯源现代的茶王赛是从古代的斗茶发展起来的。早时斗茶又称茗战、斗试,又叫点茶、点试,是评比茶叶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传龙 《农业考古》2020,(2):196-203
陆羽《茶经》对茶道的贡献并不是创新性的,其中所描述的煎茶法,是建立在前代采叶煮羹法与茶饼碾末冲饮法二者基础之上的改良。陆羽在世时的追随者并不广,唐代寺院才是用茶的主力军,而寺院中所流行的是茶饼碾末冲饮法,并非陆羽所创的煎茶法。但饮茶之风由日本求法僧东传日本后,煎茶法却成了当时日本主流的饮茶方式。宋代点茶法兴起,文官集团斗茶之风盛行,僧侣集团则针对如何饮茶形成了一整套的典章规范。两种风气再次传入日本,彼此交互作用,最终催生出了日本灿烂的茶道文化。由于中日在茶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点茶法在明代以后没落,崇尚朴素简易的泡饮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饮茶方式;日本茶道则在细节的讲求刻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终演变为一种注重舞台效果与宾主默契的表演。  相似文献   

9.
《斗茶图》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曾画过一幅《斗茶图》,这幅画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国饮茶史上的珍贵史料,对说明古代斗茶风俗有重要价值。《斗茶图》共绘四位人物,皆男性,每人身边都放置着几副茶担子,盛有茶具、茶炉。其中一位脚穿草鞋,坦胸露臂,手捧茶碗,正在夸耀自己茶品的优异,左侧一位男子,卷着衣袖,正提壶持碗,往茶碗中注入茶汤,对面两个人正聚精会神,听其讲述,自己也耀耀欲试,似乎在发表自己的斗茶意愿。唐代陆羽《茶经》讲究茶汤香和味,鉴别方法不是“干看”,而是“湿看”,即通过泡茶加以识别,“嚼味嗅香,非别也。”特别是从宋代开始,兴起一种“斗茶”风俗。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斗茶  相似文献   

10.
自北宋年间兴起的斗茶之风,不仅促进了宋代饮茶工艺的精细化,而且与诗词、书画等相关艺术融为一体,渗透到宋人生活的饮食、休闲、娱乐、文化等各个方面,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宋人的审美趣味。加之禅宗和理学思想的熏陶,饮茶斗茶更是升华为宋人内在精神人格追求的一种表现,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小议晚唐茶道之主流形式──点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议晚唐茶道之主流形式──点茶法门寺博物馆梁子陕西历史博物馆谢伟一就唐宋之际的茶道形式而论,一般的观点认为,唐代茶道以中煎煮为主要形式,宋代盛行点茶。这种认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都日益受到挑战。这是因为,任何社会风尚和社会思潮都有其发展过程,都...  相似文献   

12.
自唐代饮茶运动蓬勃兴起以来,茶神陆羽又创造性地推出了一整套系统的专用茶具,给怡情悦志的灵魂之饮又注入了新的内涵,这套朴素自然而又经济实用的茶具的面世,给茶道文化带来了极大的震憾,以至于“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这种新生事物迅速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的至宠。但经过五代乱世初治,在宋代,陆羽茶道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甚至于走上了一条畸形发展的道路,致使以淡雅为宗的中国茶具艺术的发展窜入了一条不见阳光的岔路,而这一切,都缘于宋代风靡一时的斗茶游戏。 一、斗茶游戏的成因 斗茶是一种始…  相似文献   

13.
关于“点茶”“点汤”之衍义浙江省杭州市赵天相“点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出现于宋代,它们的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水煎煮沏泡技艺。唐宋盛行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炙烤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元明后大多已改为散茶沏泡,但其共同点均要掌握好茶水的沸度,不使...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茶宴是以茶宴请宾客,或是以茶会客、交友的一种饮茶方式,以举办和参加者分主要有宫廷茶宴、文人茶宴、禅寺茶宴三种;以形式和影响分主要有酒席茶宴、礼仪茶会和斗茶宴会三种,宋代的茶宴促进了饮茶文学、中华茶艺和日本茶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舒曼  孙丽丽 《农业考古》2021,(2):122-130
关于苏东坡笔下的"点茶三昧手""南屏谦师",其佛事和茶事记载几乎为零。本文试图对一些现存史料与研究文章进行分析,列举出宋代杭州一带与"南屏"和"谦"字相关的四位法师的佛事与茶事履迹,通过分析神悟处谦法师、臻谦法师、南屏梵臻法师和"谦"师等四人种种迹象及其与苏东坡交往的关联度,认为臻谦法师的茶事痕迹与苏东坡关系最密,最符合和具备苏东坡所指的"南屏谦师"的条件,而臻谦法师则与南屏梵臻为同一人,也就是苏东坡笔下的"点茶三昧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斗茶习俗,究竟始于何时?有的认为始于宋代,也有的认为起于五代,众说不一。笔者最近查到一幅顾炳摹绘阎立本《斗茶图》(见图一)。顾炳字黯然,号怀泉,浙江钱塘人,是明代以善画花鸟著称的画家。阎立本系唐代著名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继承家学并师从当代名家张僧繇等人,工人物、车马、台阁,尤善写真。笔力圆劲雄浑,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神情,兼能书法。他所绘《历代帝王图》享誉后世,原图至今被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珍藏。阎立本所绘《斗茶图》及顾炳摹绘的原图是否传世?现藏何处?以及该图是否阎氏手绘的真品,均有待进一步查考。但从全图画面来看,笔者认为,确是一幅难得的描绘唐代民间斗茶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17.
瓷制茶壶历经了千百年发展历程,其发展演变深受茶文化的影响,汉至宋代以点茶为主的饮茶方式使瓷制茶壶处于混用时期,经元代过渡以后,明清时期的泡茶方式使瓷制专用茶壶兴起,并精工巧制。当代瓷制茶壶延续了历史发展,具有现代性与传统性相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茶话十题(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汤色”与“咬盏”——斗茶艺术的胜负准则茶道,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香花;斗茶,是中国古典艺苑中的奇葩。斗茶先于茶道,开茶道之先河;茶道发扬并深化了斗茶的文化涵养精神,形成富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因之,欲研究茶道,不能不先了解一下斗茶。斗茶始于唐,有千年历史了。它创始于那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建州茶乡,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评比新茶品序的一项比赛活动。它有比技艺、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因之,不但有下场参加斗试的,还有围观的,十分热闹。一场斗茶的胜败,犹如今之一场球赛、围棋的胜败,为广大观众所关注。因之,唐称“茗战”,宋称“斗茶”。  相似文献   

19.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0,(2):148-150
福建产茶及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茶类的产生与发展、茶叶品评活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饮茶风习源远流长。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1)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北宋·丁谓(962-1033年)《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年)《和章服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年)《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东溪试条录》;宋·熊蕃撰(1121-1125…  相似文献   

20.
武夷斗茶源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斗茶创始于以产贡茶闻名的建州茶乡。建溪上游的武夷山,是历史名山。在这碧水丹山的茶乡,种植和使用茶叶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36年,濮闽族君长率兵与周武王会盟伐纣时,曾将饮用的茶叶献给周武王“以茶代酒”。最初贡茶只是作地方官吏献给皇家的一种礼品,以示尊敬之意。至于形成钦定的贡茶制度,则是从唐代开始。斗茶是当时新茶制成后,茶农评比新茶品序的一项比赛活动。斗茶要比技巧,斗输赢,富有很强的趣味性。它是武夷山区品饮茶叶的主要方式,是武夷山传统文化之葩。武夷斗茶之风,随着“斗品充官茶”,从茶乡传入朝廷,逐渐向全国传播开来,斗茶的时间也不再限于采摘新茶之时,参加者也不限于茶农,其目的也不限于评比茶品,更重视评比斗茶者点汤、击拂技艺的高低,久而久之,斗茶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