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集萃     
<正>推进土地流转须因地制宜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不少农村没人愿种地、没人会种地,农村"空心化"困境日益突出,粮食安全受到冲击。据统计,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533万公顷,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为实现农业规模化优势提供了前提。不过,土地流转中的行政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谁来种地",成为农业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滕州市供销社推出了"土地托管"新模式,为破解将来"谁来种地"这一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土地托管新模式的主要做法是:农户把土地"托管"给基层供销社,供销社联合村"两委"共建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以农资、  相似文献   

3.
当前,土地托管是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是在家庭承包土地管理制度上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方式的一种新理念。加快了我国土地经营权的流动、培育新的农民经营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新的有效尝试。完善了农业社会发展的服务理念,创新了农业的经营模式,有效的解除了农民们"谁种地""怎样种地"等诸多问题。借此,本文立足于稳步推进土地的托管,注重构建农业服务社会化方向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业稳,天下安.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表示,"十二五"期间每年将培育百万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近于"陌生",不愿种地或不会种地,很多地方的务农人员只剩下"3861部队"和"99部队"(指妇女、儿童和老人).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农民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依靠,农业稳,则天下安。长期以来,大批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新生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而脱农,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了农村经济。但是,农业和农村日益显现出"农民荒"、"农村空心化"和土地"撂荒"的严峻现实,如何化"危"为"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的关键,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一、重视作用,正视现状1.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科技含量和机械化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党的政策好,种地亏不了,但面对当前农村家庭劳动力不足和分散经营的现状时,农业要怎么走?腾冲市滇滩胜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给出了一条新途径。一、为农业当"物业",给农田做"保姆"  相似文献   

7.
<正>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好"农村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一大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此,笔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泰和县实际情况,就如何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提几点浅见。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农民始终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为了提升农民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未来谁来种地"成为许多人担忧的事情。未来如何种地?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未来没人种地"?政策好机械化保障种地底线"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很多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工作、定居。这个问题时常见诸报端。但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民的非农就业收入不断提高,而从事农业的意愿却日趋下降,土地粗放经营甚至直接抛荒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影响,"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发展规模经营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务工,农业劳动力中老年人和妇女成为主力,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地细碎化带来的"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问题逐渐显现,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  相似文献   

11.
“农民提供土地、服务组织全程经营、收益协商共享”的全托管服务模式,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的适合当前农业生产的有效经营方式,破解了社会转型期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突出问题,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鲜样本。  相似文献   

12.
正定西是农业大市,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现象。农机合作社具有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能够有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增收,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截至2015年,全市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99个,覆盖59.6%乡镇,入社成员943户,服务农户3.4万户,承包(流转)土地2.45万亩,作业服务面积30.05万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出现了农村"‘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的现象,引发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新课题,以"386061"部队为主要生产力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2014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规模进城务工,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显现。在这种背景下,河南省周口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破解中国未来"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困局,本研究在对中国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紧迫性分析基础上,辨析了现阶段中国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利好因素与现实障碍。研究建议在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的具体实践中要重点强调四方面问题:一是厘清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二是确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三是界定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象;四是选择合理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产业融合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合主体缺乏、土地流转缓慢与技术渗透力不够、融合外部环境不佳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完善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流转速度;加大对农村的技术投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近日,《企业种地改变"三农"》一书出版,让涉农企业眼前一亮。作为企业如何种地?这一模式能否为涉农企业带来发展机遇?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该书作者、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亿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鄢和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确权是依据国家法规进行的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确定的工作,并对确权土地进行登记。土地确权是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基础,对维护农民权益,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在分析农村土地确权重要性基础上,探讨推进土地确权对策,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4.记者:近年来社会上对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十分关注,请问《意见》提出了哪些应对措施?韩长赋:"谁来种地"是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对此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这说明我们的二三产业发展了,农村劳动力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他们可以离开土地从事其他产业,并获得高于农业的收入;另一方面,又说明我们的土地经营规模太小,对青壮年劳动力没有吸引力,农业后继乏人需要高度关注。据统计,2013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近2.7亿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其中外出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达到1.7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主要劳动力的转移和以玉米为主的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经营格局正在逐年发生变化,土地分散碎化条块分割、老弱妇女种田,农业副业化、科技推广难、农业机械使用难等问题逐年显现,谁来种田、怎样种好田已经成为目前农业发展的一大考验,文章通过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讨在保障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农业共营制来解决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问题,对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