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更好地推广秸秆还田和绿色减肥技术,以晚粳稻"秀水134"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麦秸秆全量还田较不还田的水稻产量可提高11.53%左右;与对照相比,麦秸秆全量还田配合减少施用5%和10%的氮肥,水稻产量并未下降,尤其是氮肥减少5%处理,比对照增产明显;单施氮肥对土壤理化性状没有明显改善,而麦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可加快麦秸秆腐烂,增强秸秆还田的效果,且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2.
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施肥技术的增产培肥效果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试验设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及配施其它肥料共4个处理,在稻麦两熟农田(江苏苏州)采用连续4年小区定位方法并辅以盆栽水稻微区观察,调查不同肥料处理的水稻增产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直接还田) 化肥处理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稻、麦分别增产6.2%和3.7%;土壤生产力提高19.5%;当季氮肥利用率提高13.2个百分点,同时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供肥时间长且稳定。秸秆(全量直接还田) 化肥 猪粪处理的增产效果及土壤改良效应更优于秸秆 化肥处理。展示了在稻麦两熟地区,采用作物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并配以化肥或有机肥的施肥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快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在常州市的推广应用,在麦草机械还田环节,研究了麦草适宜的切碎长度,探明了实现均匀抛洒的途径;在麦草腐解环节,研究了腐熟剂等对麦草腐解的影响;在大田管理环节,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及氮肥运筹对土壤供氮能力、植株氮素吸收利用、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合前茬稻草全量还田,研究了稻麦秸秆持续还田措施对土壤改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麦秸秆全量还田是解决焚烧麦秆的有效途径。2009—2011年在同一田块的连续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水稻当季表现不增产,但后茬小麦平均增产199 kg/hm2左右,土壤容重略有降低,土壤有机质提高0.3 g/kg左右,土壤速效钾提高3 mg/kg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研究麦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后茬水稻生长的影响,开展了麦秸秆全量还田、半量还田、不还田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并能有效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改善土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对提高水稻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半量还田的效果略好,全量还田、半量还田处理分别比不还田处理增产1.48%、4.23%。  相似文献   

6.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草还田的土壤肥力与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2 a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稻草还田配施不同氮肥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效养分供应能力,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传统牛耕下稻草还田增产率为2.8%,而机械旋耕下稻草还田增产率为3.5%,增产作用更为明显。氮肥的增产作用显著,但建议的减量施氮和农民习惯施氮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增产率分别为43.5%和48.5%,而氮肥的农学产量效益分别为增产谷粒14.7 kg/kg N和11.4 kg/kg N,肥料报酬率随施氮量增加递减。经济效应分析表明,机械耕作方式下稻草还田配施减量氮肥提高了氮肥的产量效益,可降低肥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因过量施氮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畜禽粪肥还田在水稻生产中的增效原理及实际应用效果,获取施肥参数,为本区水稻生产中粪肥还田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安排了稻田粪肥还田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畜禽粪肥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提升耕地质量1个等级;减少化肥施用总量,减少化学氮肥4.6~8.5 kg/亩,减少20.19%~39.91%;显著增加水稻每穗实粒数,从而增加产量,较常规对照处理增产6.18~28.44 kg/亩,亩净增纯收益73.42~132.64元。  相似文献   

8.
稻草直接还田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配合秸秆还田,通过试验、示范观察稻草直接全量还田后对后茬作物生长、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为我区全面推广稻草直接还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稻草持续还田腐熟定点监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丛艳静 《农学学报》2017,7(8):35-38
笔者采用定点监测方法,开展了稻草持续还田腐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 年稻草还田腐熟,土壤有机质增加,容重降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水稻产量增加。与无稻草还田相比,水稻增产590.67~774.00 kg/hm2,增长7.14%~9.36%;土壤容重降低0.02~0.03 g/cm3,降低1.53%~2.30%;土壤有机质增加0.64~1.34 g/kg,增长1.97%~4.13%;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经方差分析,常规施肥加“谷霖”腐秆剂的稻草还田处理与常规施肥无稻草还田处理之间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之间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有效磷含量差异达极显著,其余各处理之间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稻草持续还田腐熟不仅能培肥地力,而且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麦草全量还田与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中粳稻‘淮稻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草全量还田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全量还田较麦草不还田,水稻的产量平均提高了3%,其主要原因是还田条件下,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较不还田条件有所提高;在品质方面,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也比不还田条件下有所提高;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所降低,表明麦草全量还田能改善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随着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水稻的产量随之提高,但中氮(MN)和高氮(HN)水平下,水稻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均有所提高,麦草还田则能缓解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率的提高.综合分析表明,麦草还田下中氮(MN)水平处理水稻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平塘县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化肥减量水稻试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7,(21):7-9
作物秸秆腐熟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进而减少化肥施用量。为了掌握我县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后油菜化肥常规用量的减少量和土壤理化性状,设置本试验。结果为: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后,水稻化肥常规用量减少5%增产极显著,可以减少至15%,但增产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 H值都减少,说明土壤理化性状都在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危天进 《农技服务》2014,(11):88-88
试验表明稻草还田300公斤配施腐熟剂处理能提高水稻产量,与学规施肥无稻草还田对照区相比可增加水稻产量75.5kg,增幅15.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稻草直接还田增产24.4 kg,增幅4.4%,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水平和稻草添加量对水稻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同一土壤在淹水植稻和旱作玉米条件下,不同量氮肥和稻草配合施用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水稻和玉米产量均随施N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且氮肥在玉米上的产量增益作用显著大于水稻.稻草还田(土)的产量效应因氮肥水平、秸秆施加量和作物不同而异.稻草还田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明显,其中稻草施加1.5g/kg(相当干3.6 t/hm2)与施加化肥N 0.054 g/kg(相当于130 kg/hm2)的配比能获得最佳的产量增益.稻草还土对玉米的增产效应以施稻草1.5 g/kg与化肥N 0.108 g/kg(相当干260 kg/hm2)配比最大.稻草施加量超过4.5 g/kg之后(相当于10.8 t/hm2)开始对玉米的产量形成产生负面效应,且这种负面效应随施氮水平降低而增强.从优化资源利用考虑,建议在南方双季稻区实行半量稻草原位还田,半量稻草易地还土.此外,实行稻草易地还土时要适当增加氮肥用量,避免秸秆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固氮作用对旱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麦草全量还田稻作氮肥运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晚粳稻品种宁粳1号为材料,研究麦草全量还田对水稻氮肥运筹规律及产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同等施肥条件下,麦草还田能提高水稻产量。(2)麦草还田处理,在水稻生长初期对分蘖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到移栽15 d(麦草还田22 d)以后对分蘖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加基施氮肥用量能降低麦草还田后的抑蘖作用;麦草还田效应主要表现在分蘖中后期。(3)在本试验条件下,麦草还田最佳施氮量为20.9 kg/667m2,其中基蘖肥最佳用量为9.23 kg/667m2,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为4.5∶5.5,此时,麦草腐熟释氮与氮肥运筹产生互作效应最佳,稻谷产量较高,可在750 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稻草还田腐熟技术对土壤培肥,增产节肥效果,2012~2014年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开展稻草全量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还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9g/kg、全氮含量增加0.15 g/kg、有效磷含量增加4.2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33 mg/kg,土壤容重降低0.0 5 g/cm3,连续3年稻草全量还田处理比稻草不还田处理分别增产6.77%、7.08%、7.54%.因此稻草全量还田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增产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麦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后茬水稻生产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遴选了嘉定区沟干泥、潮沟干、青黄土3种土壤类型田块,研究分析了麦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秆全量还田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土种间容重降幅最明显的是沟干泥,其次为潮沟干和青黄土;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变化有一定促进作用;麦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总苗数有一定影响,前期全量还田、半量还田苗数增长缓慢,且苗数低于不还田,中后期全量还田、半量还田总苗数则略高于不还田;麦秸秆还田对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麦秸秆还田对提高水稻产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连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共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配施腐熟剂。利用秸秆失重率法研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分别增加6.5、5.1 g/kg,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6、31.2和2.1、26.6 mg/kg;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高出550、333 kg/hm2,增产6.37%、3.86%。[结论]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能加速秸秆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沿江区域再生稻收获后,适宜发展绿肥种植。并通过调控实现绿肥-稻草协同全量还田,实现后茬主作物化肥全量替代,可用于生产化肥零投入的绿色农产品。选择生育期在130~135 d早中熟中籼优质品种,3月25日左右播种,采取水稻机械平衡丰产栽培技术,绿肥稻草协同还田下的氮肥前移施肥技术及好气灌溉技术。两季实现13 500 kg/hm2以上产量。  相似文献   

19.
紫云英还田对水稻氮肥用量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紫云英还田对水稻氮肥用量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绿肥紫云英还田种植水稻,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水稻产量。能够充分利用冬闲田,对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该文探讨了油菜秸秆粉碎全量还田与速腐剂应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后茬单季水稻产量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适合芜湖地区应用的秸秆腐熟剂最佳用量,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芜湖市粮食生产水平作出贡献。结果表明,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可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每hm2以施30kg腐熟剂为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