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年来,在弗吉尼亚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不同杀菌剂处理研究不同白粉病成株期抗性在保护小麦籽粒产量方面的效果。于小麦的3—4个生长期,对白粉病发生严重度进行了评估,根据资料计算平均白粉病严重度(MMS)和白粉病扩展曲线的面积。感病品种Saluda的平均MMS为5.3%,两年内该品种的MMS和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与全生长季进行防治的小区相比,Saluda未处理小区的产量损失平均为13.4%。生长季早期和晚期进行白粉病防治对保护Saluda品种的籽粒产量是极其重要的。Knox62的平均MMS为2.1%,该品种的病害扩展大于其它成株期抗性品种。两年内,Knox62不用杀菌剂的处理同全生长季进行杀菌剂防治的处理相比,其产量相等。两年内,成株期抗病品种Massey、Redcoat及Houser的不一处理小区,其MMS值都低于1%。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品种的遗传抗性都是相当高的。因此,可以不考虑杀菌剂防治囱粉病对这些品种所带来的益处。在利于白粉病流行的条件下,成株期抗性也是有效的。将成株期抗性转入具有高产潜力的半矮化小麦中,可能会出现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
一些抗白粉病广谱性有效抗源已在小麦中确定出来,但在许多品种中抗性基因的特性还未知.从1982年国际冬小麦白粉病与锈病圃筛选的10个冬小麦品系作为试材,研究了作用基因的数量与抗白粉病的遗传模式.每个品系都同敏感性品种Chancellor杂交,在温室内用127号B.graminis小种接种亲本、F_1、F_2、BC_1(Chancellor×F_1)及F_3代群体幼苗,评价了白粉病反应.除过ST1-25外,所有亲本都表现抗性。遗传分析表明,C39和SI5中的抗性受3个显性基因控制,A55-2、R107、GO4779、OK75R3645及BulkPV63-6中的抗性由简单的部分显性基因控制.Armada与Chancellor间杂交产生的F_2、F_3及BC_1群体抗性表现不一致,但至少表明Armada有1个抗性基因,很可能是以前指出的Pm4b.VPM1和ST1-25中抗性各由1个隐性基因控制.10个亲本中表现出3至11个不同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3.
张薇  曹连莆 《麦类作物》1997,17(2):18-20
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Wr/Vr和配合力分析表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符加性-显性模型,抗白粉病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0.433,属部分显性,新春4号具有最多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且一般配合力强,是较好的抗白粉病亲本,其次是87-5。  相似文献   

4.
1986年叶锈病在加拿大和美国广泛流行,有些品种比原来的抗性减弱。为了给硬粒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信息开展了叶锈抗性遗传的研究。就6个硬粒小麦品种的成株期对15个叶锈小种的抗性遗传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的硬粒小麦品种(TriticumturgidumL.)有Lloyd,Medora,Pelissier,Quilafen,Stewart63和Wakooma,这些品种已被证明携带有苗期抗性基因。把每一个品种都与一个易感品系(RL6089)进行杂交和反杂,并于田间圃用15个生理小种鉴定4个F2群体和6个反杂交所产生的29或30个F2家系。鉴定结果与温室条件下苗期所鉴定同样材料的结果相比较。合并数据表明,具苗期抗性的每一个基因在田间条件下成株期也是有效的。BC1F2代的分离表明Lloyd携带1个显性基因,Pelissier具有1个隐性基因,它们仅仅在成株期有效。因此,所有的苗期抗性基因对硬粒小麦育种者来说都具有潜在价值。Lloyd和Pelisser所携带的额外成株抗性也应具有用的。  相似文献   

5.
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Wr/Vr和配合力分析表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抗白粉病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0.433,属部分显性,新春4号具有最多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且一般配合力强,是较好的抗白粉病亲本,其次是87-5。  相似文献   

6.
以前报道过10个冬小麦品系抗白粉病的基因数量与遗传模式,但这些基因的同位关系及其定位还没有确定.10个抗白粉病小麦品系中,有8个相互杂交并与13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不同寄主品系杂交。各杂交组合中,取F_2300—800个幼苗在温室内评定了对白粉病127号小种的反应,以确定这种同位关系以及8个小麦品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各个特性.在C39、A55—2、R107、Armada和SI5中鉴定出Pm4b这个常见基因。根据这些品系与相应寄主不同品系杂交后代感病性的缺失,确定出C39和SI5中3个抗病基因分别为Pm2、Pm4b和Pm6。OK75R3645中抗性基因很可能是Pm3位点上的1个等位基因或与其紧密连锁基因。由于GO4779与Axminster/8CC(Pm1)杂交后代未观察到感病性的分离,GO4779中的抗病基因可能为Pm1。ST1—25中的抗病基因为简单隐性基因Pm8。  相似文献   

7.
大豆对SMV3号株系成株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栾晓燕 《大豆科学》1997,16(3):223-226
通过四个对东北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的感×抗杂组合的F1,F2和回交BC1群体的成株抗性分析,明确了四个创新抗源的遗传特点及其应用价值。哈91R3-182,哈91R3-188,其抗性是由两对互补隐性基因控制的,F2抗感分离比例为7:9.哈91R3-301,哈91R3-310其成株抗性是由两对互补显性基因控制的F,代抗感分离比例为9:7,这中份种质可作为东北地区抗SMV育种的理想抗源。  相似文献   

8.
大豆抗食叶性害虫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祖东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9,18(4):300-305
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综合抗性的遗传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式,抗性表现为显性。F2群体与F2:3家系抗虫性分离相当明显,根据F2·3家系估计的主基因遗传率比根据F2群体估计的主基因遗传率要高,分别是65.38%和48.19%。对F2个体和F2·3家系的主要基因基因型分类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9.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想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用高抗白粉病品种A552与遗传背景不同的3个感病品种杂交,用4个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15、311、315、373分别对亲本、F1和F2进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F2分别呈9:7、3:1、55:9、1:3、7:9和13:3分离,从而可认为A552抗性基因复杂,在不同遗传背景下能将1 ̄3对不等的抗性基因遗传给后代有效控制其抗性表现,是不可多得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两年来,在弗吉尼亚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不同杀菌剂处理研究不同白粉病成株期抗性在保护小麦籽粒产量方面的效果,于小麦的3-4个生长期,对白粉病发生严重度进行了评估,根据资料计算平均白粉病严重度和白粉病扩展曲线的面积,感病品种Saluda的平均MMSO为5.3%,两年内该品种的MMS和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与全生长季进行防治的小区相比,Saluda未处理小区的产量损失平均为13.4%。生长季早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组合大豆杂交后代灰斑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实验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条件下,利用五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的F_1、F_2、F_3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双亲抗感差异大的组合较双亲抗感差异小的组合的F_2代变异系数高32.4%,但到了F_3、F_4代变异系数之比仅为1.08:0.96。双亲抗感差异大的(抗×感)、(感×抗)组合的抗性随世代的升高而下降;双亲抗感差异小的(感×感)、(抗×抗)组合的抗性随世代的升高而提高。本文讨论了这两种杂交后代抗性遗传规律的原因,以及在抗性育种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麦区101个小麦品种(系)的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当前我国小麦品种(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组成,利用基因推导法对来自我国主要麦区的101个小麦生产品种、区试品系和高代品系进行了抗白粉病基因推导。结果表明,近一半的供试生产品种对所有供试菌株表现感病;供试的大多数区试品系具有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近1/3的高代品系含有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供试小麦生产品种和区试品系及高代品系中具有已知的抗白粉病基因主要有Pm4b、Pm8、Pm2+Mld、Pm4a、Pm2、Pm2+6、Pm30 等。  相似文献   

15.
降低小麦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是赤霉病,它主要通过Fusariumgraminearum病菌在籽粒中产生毒素降低品质。已确定出不同的抗源材料,但多数品种抗性程度还不足。虽然南美和中国抗性种质已用于世界各国的育种项目中,但还不知道这些抗源控制的抗性基因是否有差异。本文目的是确定来自巴西和中国两个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遗传方式和基因数量,据知它们拥有中等至高抗性水平。在与CN079杂交组合中,巴西抗性品种Frontoma比中国品种宁7840更具抗赤霉性。亲本中6个可能的杂交组合衍生的F2~F7随机品系在两个接种日期研究了田间抗性表现。用3种方法对病害进行了比较评价。两个抗性亲本表现出各拥有2个一致的主效基因,而4个抗性基因都有差异。其抗性基因结合可产生更高的抗性水平。2个接种日期提供了相同的基因假设。根据方法间和基因假设相似性的基因型相关计算,3种病害评价方法必然地测定了病害在穗中传播的相同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6.
花生新品种中花4号的性状表现及其抗性遗传背景分析唐桂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王玉莹,廖伯寿…JJ中国油料.-1995,17(2).-19~22中花4号是从复式杂交组合(鄂花4号×台山三粒肉)F2×(鄂花3号×协抗青)F2中通过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了8个北美的条锈菌小种。在北美小麦不同条锈病鉴别寄主之间以及它们与已知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并对亲本,F1,F2和一些回交子代的幼苗抗条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中国166,HeinesⅦ,Fielder,Lee,Riebese147/51和Moro分别含有Yr1,Yr2,Yr6,Yr7,Yr9和Yr10抗性基因;Lemhi,Tyee中的一个基因。HeinesⅦ,Moro,Druchamp,  相似文献   

18.
长武89(1)—3—4是以小黑麦代换系“代96”作锈病抗源,经复合杂交后选育而成,其系谱为:[(长武131×代96)F1×F长武131]F4×(京花三号×NS2671)F1。该品种集中了各亲本材料的主要优点,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状:①抗病──对目前存在的各种条锈生理小种免疫,对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抗;②抗逆──耐旱、抗冻、抗倒;③高产──在丰雨年或半水地种植,产量达7500kg/hm2;④稳产──在特大干旱年份,仍能保持3000—5000kg/hm2的产量;⑤优质──蛋白质含量15.2%,赖氨酸0.38%,湿面筋43.2%,沉降值48ml。该品种突出的抗锈性是转入了小黑麦代换系(代96)的抗锈基因之结果。它的育成为小麦抗锈育种找到了新抗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源自苏联的波斯小麦Cypa35-3对陕西关中地区白粉菌优势小种表现为成株期高抗白粉病。为明确Cypa35-3抗白粉病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及其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Cypa35-3与高感白粉病的加拿大二粒小麦Flavescens进行杂交,在成株期自然发病条件下对亲本及其杂交F1、F2、F2∶3群体进行白粉病抗性评价与遗传分析;选用分布于A、B染色体组14对染色体上共计601对SSR标记,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Cypa35-3的F2群体进行多态性标记筛选。结果表明,Cypa35-3的成株期白粉病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ypa35-3。通过群体筛选,获得4对位于1B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分别为Xbarc81、Xcfd48、Xbarc61、Xbarc302,其中Xbarc81、Xcfd48位于PmCypa35-3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25.2 cM、8.6 cM。由此将成株期抗白粉病基因PmCypa35-3初步定位于1B染色体。通过与1B染色体上及波斯小麦中正式命名的抗白粉病基因...  相似文献   

20.
1991~1993年在Martonvasar的苗圃进行人工侵染试验,研究腥黑穗病对本地繁育的小麦品种和含有已知抗性基因的单基因品系(分别含Bt1~Bt10)的侵染,并于1993年用健康小麦幼苗和感染了腥黑穗病的幼苗在Martonvasar的人工气候室进行冻害试验。在试验期间,当地的病原种群对Bt9和Bt10基因无致病力,而对Bt7则致病力很强。含有抗病基因Bt4、Bt5、Bt6和Bt8的单基因品系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含Bt1、Bt2和Bt3的单基因品系只有中度的抗性。在本地的小麦品种中,只有三个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抗性(即“Martonvasari17”、“Martonvasari23”和“Fatima2”),其余的表现感病或严重感病。侵染腥黑穗病的植株比健康植株抗寒性严重降低,超过了品种的平均数。品种被腥黑穗病侵染的程度与冻害致死率成显著正相关(r=0.890),而含有不同抗性基因(Bt)的单基因品系在这方面则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