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木材消费对进口木材的依存度日趋升高,进口木材资源的种类也在不断变化,但国内企业对进口木材的性质及加工特性了解有限。作者对进口木材的规模、性质及加工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介绍桃花心木和辐射松进口木材加工利用技术最新研究概况,为进口木材的高效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木材进口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木材需求迅速增长。在国内木材供给有限的条件下,木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木材进口风险不断上升。在HHI和S-W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木材进口风险指数。该指数涉及到中国木材进口来源国的风险状况、来源国的差异程度和资源可持续风险。对木材进口风险指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尽管2006年后中国木材来源国的集中度不断降低,但木材进口的总体风险却不断增加。以此结果为依据,就降低我国木材进口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原木进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原木在我国木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随着我国木材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木消耗大幅上升,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木进口量持续多年保持增长.文中介绍了我国原木进口的基本情况:进口总量、进口材种结构和进口来源;通过逐步回归方法,以1995-2010年原木进口数据为样本,分析影响我国原木进口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原木进口受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木材产量、木家具和胶合板出口量的显著影响.为此,文中认为创新木材加工技术、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拓宽木材进口渠道是保证我国木材供给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用材林建设呼唤企业造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巨大的木材缺口使我国木材工业企业不得不依赖于木材的进口。2003年,我国木材及木材制品(含纸制品,但不包括家具)进口相当原木量近1亿万立方米。1991年木材进口占木材消耗总量的9%,到2001年升至32%。仅就原木而言,2002年进口2433万立方米,比2001年增加44.3%,其中阔叶材占35.1%;进口金额为214万美元,其中阔叶材占53.4%;进口锯材540万立方米,比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海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统计数据。对中国木材进口的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木材进口品种结构变化较大并逐渐趋于优化;中国木材(原木和锯材)进口市场主要是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欧洲木材市场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中国木材进口应区别世界不同地区资源、价格等情况开拓原木与锯材市场,将木材资源丰富且出口贸易潜力大的国家作为重点进行开拓,扩大木材进口品种,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福建省的木材进口现状及其携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对2012—2016年福建省木材进口数量及进口木材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木材进口量呈逐步增长趋势;进口的木材以针叶木占绝对优势;进口来源地比较集中,主要来自北美洲和大洋洲;进口木材携带有害生物的风险较高,检出率在近2 a明显提升;锯材中的有害生物检出率显著高于原木;截获的有害生物以昆虫为主,还有少量的杂草、线虫、真菌、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来自亚洲的木材携带有害生物的风险最高;集装箱传带仓储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风险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木材进口数量与日俱增,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木材进口国,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木材进口,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建筑业以及以木材为原材料的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改善人们居住条件和家庭设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木材进口直接冲击我国木材市场,造成木材供需矛盾扭曲,给我国林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怎样正确对待我国木材进口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我国(不含台湾,下同)木材进口情况、原因及利弊几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一年,广东木质家具、人造板和木质地板等产品出口量大幅度增长,从而带动了木材和人造板进口量的增长,但是,由于房地产的影响,针叶材和高档红木价格下降,进口受到一些冲击,有些木材进口商日子难过,有些针叶材进口国的进口数量下降。木材、人造板及木质家具进口部分一、木材进口大幅度增长2014年广东木材进口原木材积总量达到1 060.31万m~3,比上年增长20.92%,比全国进口增幅高出9.7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秦月 《国际木业》2013,(3):24-29
一.2012年我国木材进口的基本情况1.2012年我国木材市场总体格局和运行态势,出现了与2011年明显不同的特征。2.2012年我国木材进口总量同比出现下降。3.2012年我国木材进口总量出现下降,主要是针叶原木进口量出现大幅下降。4.从针叶原木主要进口来源国看,  相似文献   

10.
目前越南政府推出新的政策,旨在充分挖掘木材工业的潜能。国内的木材进口、加工和出口产业日益扩大,大多数工厂所利用的木材靠进口。与上年同比,2004年进口木材价格上涨了15%~20%。木材涨价是因森林火灾、环境破坏、运输成本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木材市场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中国木材市场供需和进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建议发展木结构房屋和铁路杨木枕木等以人工林为主要原料的木材制品,改变消费观念,促进人造板工业发展,调整人造板消费结构,扩大在建筑方面的应用,以木材工业的发展促进林业的发展。提出扩大非公有制人工林发展,大力进口俄罗斯木材和新西兰木材,以弥补国产木材不足。并建议适当减少热带阔叶木材进口,以保护全球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底我国将取消木材、胶合板进口许可证1994年底我国将取消木材、胶合板进口许可证。我国逐步取消部分商品进口限制,今年12月31日取消木浆、木材、胶合板等商品的进口许可证。1994年底我国将取消木材、胶合板进口许可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逐步实施,我国木材产量将逐年调减,而国内市场对木材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供求缺口将由进口木材填补。日前,记者就我国木材进口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国家木材交易市场副总裁张世维。记者:请问去年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是多少?当前国内进口材的经营...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我国木质家具和实木复合地板出口较困难.但是,由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大幅度增长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等,为木材进口和木材加工产品出口提供了商机. 一、木材进口大幅度增长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和木质家具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从而加大了木材及有关制品消费量的增加,为我国木材及有关制品进口大幅度增长提供了市场,今年前8个月原木、锯材和刨花板进口数量增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一个木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木材年需求量的80%依靠进口;同时,日本又是热带木材的主要进口国之一。因此,日本对木材的非法采伐和非法贸易问题非常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已经成为木材进口和木制品制造大国,全国木材与木制品需求年均4亿立方米(全部折合木材材积)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2010年中国木材加工业增加值比2009年同期增长22.2%。2010年中国木制品行业细分行业发展木材进口。近几年,我国木材与木制品折合木材材积总进口量大约在1.5-2亿立方米,进口价格年均递增15%~20%。2010年我国进口原木均价比去年上涨21.  相似文献   

17.
日本木材为什么不能大规模进入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日本是森林资源大国家,森林覆盖率高达69%,森林蓄积量超过40亿立方米。同时,日本也是木材进口大国,其国内木材消费量近80%依靠进口。长期以来,日本扮演着森林资源大国和木材进口  相似文献   

18.
随着纸及纸板生产与消费数量的不断提高,我国造纸工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对木材原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我国木材市场数据显示,以原木、锯材等为代表的木材原料,以木浆、木片为代表的造纸原料进口均呈平稳增长趋势,木材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造纸工业竞争的核心是木材原料的争夺,而我国木材市场自有木材供给的严重不足性和进口总量的绝对依赖性特征决定了造纸工业木材原料未来仍将依靠进口。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对进口木材、锯材实行了“零关税”。这项工程的实施调减了木材产量,使不少木材业内或业外人士预测木材市场将会出现资源偏紧,价格上扬,从而产生大进、快进木材的主动性;“零关税”的实施则促使其将主动心态转化为积极行动。另外,国家放开了木材进口权,于是业内业外纷纷上马,加入了经营进口木材的队伍。今年以来,进口木材的数量、品种月月增加。一季度末统计,我国进口原木总量已近200万m3,为去年全年进口原木总量的1/2。进口锯材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0%。从进口品种看,既有传统北美花旗松…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日本木材进口量上下波动,自给率下降。加工品进口增加和木质板替代实木产品,进口与流通渠道的多样化,进口国的分散化,进口关税的下降,都逐步改变着日本的木材进口结构和供需结构。国际木材贸易与日本国内宏观经济背景、木材市场、林产工业、林业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产生这些结构性变化的原因。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加强日本对进口木材的依赖,促进日本国内林产工业的衰退,日本对国际木材市场特别是高附加值加工产品市场的影响力也会因此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