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钾(K2O)水平(0、76.8、84、91.2 mg/kg土)对剑麻幼苗生物学性状、生物量、养分含量和钾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处理剑麻株高和叶片长度显著提高,平均提高64.2%和59.7%。高钾处理K3地上部鲜重、干重显著提高23.2%、11.4%。根冠比随着钾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钾处理剑麻地上部、根系全钾含量显著提高,平均提高60.2%和158.7%。剑麻地上部和根系钾素吸收效率均随着钾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和磷素吸收效率则随着钾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钾素利用效率则随着钾水平的增加而减小,施钾处理植株钾素利用效率平均下降31.0%。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高产春玉米品种钾素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系统聚类分析我国北方高产春玉米高产40个品种,分钾高效型(I)、钾中效型(II)及钾低效型(III),II型品种最多(57.5%),III型品种次之(25%),I型品种最少(17.5%).3个类型品种子粒的钾素含量以钾低效型品种最高,钾高效型品种最低;子粒的钾素积累分配以钾高效型品种最高,钾低效型品种最低.根茎叶的钾含量及钾素积累量在开花期和成熟期无显著差异;成熟期茎秆的钾素分配比例以钾高效型品种最高(p<0.05),钾中效型和钾低效型品种无显著差异.钾高效型品种的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钾偏生产力、钾收获指数、钾转移量和钾转移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类型品种.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粒重与钾素子粒生产效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施钾量及钾肥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盆栽试验,共计9个处理,每个处理16盆,3次重复,设置施钾量3个水平,钾肥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3个水平。结果表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和根分叉数在40∶60处理间明显增加,较00∶100处理分别增加了16.58%、20.33%、16.35%、4.24%、18.18%、17.11%。在施钾量处理间,随着钾肥用量的减少,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干物重也随之下降;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40∶60处理极显著高于00∶100处理,分别增加了12.52%、9.69%、6.55%。减钾30%处理可以有效地增加穗数和结实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产量在40∶60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高于00∶100,提高了26.06%。因此,常规施钾下产量高于减钾处理,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以B3(40∶60)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一年两熟条件下水稻、黑麦草、菊苣、红薯4种前茬作物对烟株生长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茬作物为水稻的烟株田间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烟叶化学成分也比其他处理更为协调。前茬作物为菊苣和红薯的烟株田间长势差别不明显,前作为红薯的烟株烟叶钾含量比其他处理低。前茬作物为黑麦草的烟株田间长势最差,且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不如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重点揭示橡胶树的部分生理特性、叶绿体超微结构等指标对钾、镁缺乏的响应机制。以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花药苗(简称花药苗)为试验材料,设置缺钾镁(-K-Mg)、缺钾(-K)、缺镁(-Mg)、正常(CK)4个处理,测定花药苗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钾镁含量、可溶性糖组分、叶绿体超微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CK相比,-K-Mg处理显著降低花药苗株高和茎粗,降幅分别为12.2%和15.7%,叶片出现衰亡、凋落现象;-K-Mg、-K和-Mg处理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2)钾、镁胁迫均显著降低花药苗各器官钾、镁含量,钾供应极显著提高各器官镁含量,而镁供应对各器官钾含量无显著影响。(3)与CK相比,-K-Mg、-K、-Mg处理的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含量均显著升高,钾、镁交互作用对果糖含量影响显著。(4)与CK相比,-K-Mg、-K及-Mg处理显著降低花药苗叶绿体长度,降幅分别为26.9%、38.1%和19.6%;嗜饿体数目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11.8%、767.7%和138.2%;缺镁条件下叶绿体中淀粉粒数目增加。综上所述,钾、镁胁迫对橡胶树花药苗生长、叶绿体发育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钾、镁供应对2种元素吸收方面存在明显的钾对镁的单方面拮抗。生产上重视钾、镁的合理施用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改善橡胶树的生长状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炭基复混肥氮钾缓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生物质炭及其用量对肥料养分的缓释效果,利用实验室圆盘造粒机制备了生物质炭用量为10%、20%、30%的炭基复混肥,采用土柱模拟淋溶法研究了炭基复混肥在土壤中氮、钾淋出率。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能够减少肥料氮、钾淋出量,且随着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炭基复混肥氮、钾素累积淋出率逐渐减小。当第10次淋溶时,生物质炭用量为10%、20%、30%炭基复混肥的氮素累积淋出率分别较不添加处理减少了6.03%、12.49%、33.72%,钾素累积淋出率较不添加处理分别减少了5.15%、5.29%、13.58%,且添加30%生物质炭处理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用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方程对各处理养分释放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可用于表征氮、钾素累积淋出率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河南小麦/玉米生产中钾肥的合理施用,于2010-2012年在高、中和低三种土壤供钾水平的试验点,研究了施钾量及施钾技术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上施用钾肥,玉米分别增产4.76%~12.49%、7.56%~16.08%和7.01%~22.61%;小麦分别增产6.87%~13.87%、11.19%~18.57%和18.71%~27.49%。在不同供钾水平土壤上小麦钾肥利用效率均高于玉米,钾肥偏生产力表现为高钾点>中钾点>低钾点,高钾点钾肥当季利用率较高,低钾点的农学效率较高;当施钾量为90、135 kg·hm-2时,小麦和玉米均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施钾量为45 kg·hm-2时,玉米以底施较好,小麦以追施较好。低钾和中钾点在施钾量大于45 kg·hm-2时,基本就能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高钾点则在施钾量大于90 kg·hm-2时土壤钾素才有盈余。综合来看,高、中和低钾点适宜的钾肥用量分别在45、90、135 kg·hm-2左右,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低钾胁迫下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试管苗在全价、60%钾素、30%钾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第20、40 d时测定生理指标。结果表明,60%的低钾培养环境对马铃薯试管苗新叶发生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且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重增加,植株生长健壮。30%的低钾培养环境依然能够促进新叶的发生,但抑制根系的伸长,胁迫至40 d时,生物量显著降低,试管苗的细胞膜透性相对值、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明显降低,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60%低钾处理下,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对照基本相同,无差异显著性,表明含60%钾元素的MS培养基适宜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菠萝(Ananas comosus)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方案。以‘台农17号’菠萝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常规施肥(NPK)、减量施肥(INF)、有机无机肥配施(INF+M)和有机无机缓控释肥配施(INF+M+S)5组处理,每组3次重复,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菠萝叶片数、干物质量、产量品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快速生长期后,NPK处理叶片数高于其他处理,约为84片。INF+M和INF+M+S处理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20.28%和23.16%,而INF与NP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INF+M+S处理氮、磷积累量分别较NPK处理提高8.33%、2.77%,钾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而INF和INF+M处理对氮积累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磷、钾积累量。此外,INF+M+S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转运量,增幅依次为62.32%、189.83%和30.79%,INF+M处理氮、磷、钾转运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而INF处理则降低了磷、钾转运量。相较于CK处理,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冠芽养分分配率,3种减量施肥处理较NPK均提高了收获期菠萝果实养分分配率,减少了叶片等营养器官养分分配率,其中INF+M+S处理果实氮、磷、钾分配率分别较NPK处理提高131.43%、66.60%和147.33%。INF、INF+M和INF+M+S处理产量较NPK处理分别提高1.64%、19.35%和37.09%,且INF+M+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肥处理较CK显著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但施肥处理间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INF+M+S处理下菠萝产量最高,且能提高养分积累量、养分转运量和果实养分分配率,为菠萝最优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给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在砂质潮土上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钾量与钾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基肥一次施用情况下,钾肥不同用量的增产、增收效应以施钾(K2O)150 kg·ha-1时最佳;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直/支比呈降低的趋势;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植株钾素积累量均升高,要保持土壤速效钾平衡,钾肥用量应达150 kg·ha-1以上.在相同施钾水平下,分次施钾的增产、增收效应、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一次基施肥处理;分次施钾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直/支比低于钾肥一次基施的处理,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则相反,但两处理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从钾肥的增产、增收效应,以及冬小麦对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以施钾量150 kg·ha-1分次施用(5∶5)时效果最好,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 225.23 kg·ha-1,每公斤K2O增产8.17 kg,增收930.24 元·ha-1,钾肥利用率为53.4%,并能够实现土壤速效钾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戊唑醇的室内毒力、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菌丝干重、菌丝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菌核致病力和菌丝体细胞膜电导率。结果表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EC50和EC90值分别为1.3μg/mL和11.2μg/mL;用戊唑醇处理后,菌丝体干重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率和致病力均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戊唑醇对菌丝体电导率无影响,但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戊唑醇通过抑制菌丝干重、菌核萌发率、蛋白质含量和致病力而控制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宝佳高科技有机液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强水稻的光合效率,抑制病虫害,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阿里亚娜、阿高斯、汉姆斯、范妮4个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高产稳产性试验,选出阿里亚娜为大面积推广品种,阿高斯为搭配品种,汉姆斯和范妮为继续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15.
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EGCG促氧化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细胞实验中EGCG的促氧化作用进行综述。EGCG在细胞培养基中发生自动氧化可以形成细胞外氧化应激环境,这种自动氧化受到培养基种类、EGCG浓度与处理时间、血清含量及p H值等因素影响。在细胞内,EGCG直接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和线粒体ROS,或者通过Fenton反应间接产生OH-。EGCG可以影响细胞内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与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传递,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6.
嗪草酮及其混剂对马铃薯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嗪草酮(metribuzine)是近年来开发的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它能有效的防除大豆田及马铃薯田的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阔叶杂草[1]。嗪草酮的用量和土壤条件决定其除草效果,同时影响它对作物安全性。嗪草酮对大豆个别品种敏感,而且往往在低洼地多雨潮湿条件药害加重[2,3]。在我省低温、冷凉条件下,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阿里亚娜、阿高斯、汉姆斯、范妮4个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高产稳产性试验,选出阿里亚娜为大面积推广品种,阿高斯为搭配品种,汉姆斯和范妮为继续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18.
模拟降雨对茶树上几种化学农药残留性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5种不同水溶解度的农药(敌敌畏、喹硫磷、乐果、马拉硫磷、氯氰菊酯),采用模拟降雨的方法进行雨水淋失实验,结果表明,雨水对茶树叶片上的农药淋失率与该农药的水溶解度有明显的相关性(r=O.885),水溶解度愈高的农药,雨水淋失率也愈高。此外,遇雨距喷药期的间隔时间愈长,雨水淋失作用愈小,而降雨量大小的影响相对较小。具内吸作用的农药(如乐果)除施药初期遇雨有一定影响外,其后的影响逐渐减小;非内吸性农药在施药后24小时内遇15毫米降雨时,其水溶解度每上升1ppm,雨水淋失率增加0.28%。文中还讨论了根  相似文献   

19.
Influence of chitosan on the effects of proteases on wool fib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xtile processes generally produce a large amount of wastewater and cause a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use of proteases in wool finishing could be an appropriate alternative to classical finishing methods. However, the enzymatic treatment could cause excessive fiber damage. The application of biopolymer chitosan on wool fabrics prior to proteases treatment in attempt to overcome the damage promoted by the enzymes has been studied. The treatments based on chitosan application followed by enzymatic treatment reduce felting shrinkage, enhance whiteness degree, and improve dyeability of wool. Moreo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inimizing the wool fiber damage.  相似文献   

20.
以晚优特优175为试验材料,5种不同施肥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施用BB肥的处理,比其它施肥处理,水稻早生快发,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均最高,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0粒、1.3%、0.4g,产量增加71.33kg/666.7m^2,增幅16.55%,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