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大乔木,又名海拉尔松,其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变种。自然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及呼伦贝尔沙地上,小兴安岭北麓亦有零星分布。目前,樟子松已成为我国三北风沙地、山地、丘陵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是治沙造林中应用最多的针叶树。现将其当年苗培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木材解剖学对长白松、樟子松、赤松木材进行了全面解剖研究。发现三种木材的射线管胞内壁具有深锯齿,其平均高度达5.70μm,交叉场纹孔均为窗格状和松型;筛选出彼此不同的15个解剖特征采用数量分类学系统分类法进行运算,得出长白松同樟子松相近即与欧洲赤松(paals syvestris linn)相近,故确认其当归属于欧洲赤松种群范畴。  相似文献   

3.
<正>樟子松是欧洲赤松的变种,又名蒙古赤松、海拉尔松,为松科大乔木,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喜酸性土壤,适应性强,也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其幼苗娇嫩,抗性差,病害严重,且苗期生长缓慢,管理要求细致。  相似文献   

4.
<正>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Litv.)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大乔木,产于黑龙江的大兴安岭、海拉尔以西和以南沙丘地带。辽宁的章古台流动沙丘,山西雁北地区,陕西榆林地区均引种成功。生长习性:极喜光,适应严寒干旱的气候,能耐-40℃的低温和严重干旱地区,为我国松属中最耐寒的树种。喜酸性土壤,在干燥瘠薄、岩石裸露、沙地、陡坡均可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彰武松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var.zhangwuensis Zhang,Li et Yuan var.nov.)是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于1990年10月,在彰武县章古台区域内的一片樟子松人工林中首次发现的又一优良造林树种。为了提高辽西北及我国"三北"地区造林质量,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快扩繁辽宁省优良针叶树种彰武松,以达到丰富三北地区造林树种,逐步提高林地生产力的目标。2011年4月在彰武县四合城乡  相似文献   

6.
长白松是长白山特有的稀有珍贵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树形美观,被誉为“美人松”。为了探索长白松的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长白松林的发生、发展及演替规律;为解决长白松育苗、造林、引种栽培技术,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宝贵的材料和成果。本文拟系统介绍有关长白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40-141
章古台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气候和立地条件较为特殊。本文介绍了章古台地区的自然概况,并从造林规划、树种选择、立地类型、造林方式以及管护方面总结了该地区的造林技术,以期为造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英 《甘肃农业》2013,(20):74-76
通过欧洲赤松30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欧洲赤松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优势,在生长、抗落叶病性状上优于乡土树种油松。麦积植物园30年生欧洲赤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13.60米和22.8厘米,生长量与乡土树种油松相当,已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过程,欧洲赤松在甘肃小陇山引种获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别名海拉尔松(日)、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蒙古赤松(日),为松科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多生长在海拔高300米~900米的向阳陡坡或阳坡。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低温,旱生,适应能力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良好生长。樟子松抗逆性强。对松梢螟危害与油松相比亦有较强的抵抗力;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年龄达150~200年,有的多达250年。樟子松品性优良,是造林绿化的强优树种,因此樟子松培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Litv.)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大乔木,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喜酸性土壤。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一、樟子松育苗技术1、育苗地的选择: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圃地。如有条件,最好选择前茬是  相似文献   

11.
章古台沙地针叶树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班克松(Pinus banksiana)、澌上干松(Pinus contorta)、黑云杉(Picea mariana)、白云杉(Picea glauca)、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pai)、辽东冷杉(Abies holophylla Maxim)、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8种针叶树引种到章古台沙地8a后的试验结果、重点对各树种的树高、地径、保存率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班克松在生长量(树高、地径)、保存率方面表现最佳、其高生长超过对照(樟子松)74%;在抗虫性方面,以云、冷杉表现最佳,到目前没有发现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2.
木文通过对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立木相对干形的初步分析,认为长白松的相对干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起源不同并未引起干形变异,同一林分内不同立木的相对干形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计算得出长白松立木各相对高度处直径经验公式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樟子松种源,提高林地生产力。[方法]从1991年开始选取7个樟子松不同种源进行种源对比试验,造林后分别于1992、2010、2011年对樟子松不同种源子代林生长因子进行调查。[结果]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及付家林场母树林种源非常适合付家地区生长,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种源不适合在该地区生长。[结论]在今后的造林育种过程中应选择长春净月潭樟子松种源和当地母树林种源。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地区樟子松引种及其对赤松毛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章古台沙地3种针叶树生长规律。[方法]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rnus tabulaeformis)、赤松(Prnus densiflora)3种针叶树的解析木进行分析,比较3种针叶树的生长特点。[结果]8~16 a 3种针叶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较快,16 a以后生长逐渐变缓。24 a以后赤松的树高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32 a以后胸径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樟子松和油松8~24 a时材积连年生长量增长较快,赤松在33~40 a时材积生长明显加快,最高可达0.014 2m3/a。[结论]该研究可为掌握针叶树种在沙地上的生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辽宁省章古台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对樟子松林地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龄对樟子松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密度先降低后增加;有机质以及N、P、K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全Ca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交换性Ca质量分数逐渐减少。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美人松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以美人松二年生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美人松株高、茎粗及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时对美人松的株高生长无显著影响,其它水分胁迫均明显抑制美人松幼苗株高生长,且水淹胁迫抑制程度大于干旱胁迫。水淹胁迫对美人松茎粗生长影响不显著,其抑制程度小于干旱胁迫。水分胁迫对美人松根冠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辽西樟子松树干液流运动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入研究辽西防风固沙林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的耗水特性,应用热脉冲技术,于2007年8月份观测与分析了辽西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在不同天气、不同方位和不同木质部深度的树干液流的变化,结果表明:樟子松树干液流日进程随天气而变化,晴天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两次高峰出现在10:00和14:00左右,液流速率分别为19.550、18.118cm·h-1,日累计液流量为41.08L,晴-多云天气次之,雨天最小;樟子松不同方位上液流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各时段、各方向液流量占该时段液流总量的比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樟子松木质部不同部位输水能力差异较大,液流速率最大的位点位于15mm处,10mm次之,20mm及5mm处依次降低,且外层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班克松(Pinus banksiana)和小干松(Pinus contorta)从1990年引种到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沙地15年,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一定的速生性,长势良好。为此,1999年在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开展了种源试验,通过对班克松13个种源、小干松5个种源6年的对比试验,选择出班克松最佳种源为43号、47号、49号、52号,小干松37号和38号种源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