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渭源县是渭河的发源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酷劣,农业基础脆弱,经济发展滞后。2010—2012年,渭源县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白马峡梯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中坚持梯田、造林、种草、田间道路合理配套,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产条件,调整了经济结构,助推了农民增收。总结了项目实施的成效与做法,提出了今后生态建设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梯田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甘肃省组织实施梯田建设工程,至2015年仅甘肃黄河流域梯田粮食播种面积就达136.4万hm2;全省依托梯田建设发展经济林果面积23.3万hm2(349万亩);依托梯田种植中药材9.2万hm2;在基础条件相对优越地区,利用梯田发展设施农业、高原夏菜、饲草基地等12.7万hm2(190万亩)。规模化的梯田建设,不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水旱灾害,而且改变了劳动生产关系,解放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和发展。主要做法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规划,规模建设;部门配合,齐抓共建;建管并重,保证质量;产业跟进,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3.
安定区坚持"水保立区"战略,把梯田建设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探索出了自然条件严酷地区一条通过梯田建设稳定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安定区在梯田建设中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水利部组织完成了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竣工抽验,标志着2010—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完成。通过3年的实施,共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483.90 km2,治理小流域195条,总投资6.08亿元,项目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总结了各地在项目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分析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渭县贷款建设机修梯田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渭是甘肃贫困农业县之一,水平梯田是当地农业生产的基本农田。近年来,面对人工梯田建设严重滑坡的局面,通渭县适时探索和发展贷款建设机修梯田,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主要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4年5月,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组织完成了对崇信县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标志着2013年崇信县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完成。通过1年的实施,共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67 hm2,总投资469万元,项目区经济效益、基础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总结了建设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具体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推行"五制",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加强管理,确保项目资金规范运行;做好"三对位",建立健全技术档案;搞好宣传,强化农村实用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后,各地水土保持条例或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等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制度的建设情况将决定新水土保持法的贯彻落实是否到位、扎实。甘肃省在认真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的同时,积极开展《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制定工作,并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而后又结合实际陆续出台了《甘肃省水土保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甘肃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为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介绍了配套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对甘肃在推进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制度建设中的做法进行了总结,主要有: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突出工作重点,分类加快推进;加大宣传力度,夯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秦州区牢牢把握被列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大目标,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进行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调整,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实现了山区耕地梯田化、农田道路网络化,初步探索出了"唱水保歌、修饭碗田、念果树经、发产业财"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9.
定西市抢抓全省启动500万亩(15亩=1 hm2)梯田建设工程的机遇,创新机制,整合项目,以梯田建设为主体,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实施综合治理;依托梯田工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结了梯田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秦安县是甘肃中东部的干旱贫困县,人多地少,山多川少,不断增长的人口环境和贫乏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近年来,该县坚持修梯田、治流域、调结构,以梯田工程为基础,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梯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临汾市坡耕地综合治理做到了与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促民增收三融合,建设过程中严把施工关、验收关,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赢,未来还将打造规模更大、标准更高、效益更优的坡耕地综合治理精品园区。  相似文献   

12.
秦州区依托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等项目,大力开展梯田建设,目前全区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农田面积累计达到3.18万hm2,人均0.09hm2。秦州区梯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建立机修梯田长效机制,实现梯田建设机械化;注重建设规模,创建精品工程;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善管理运行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强化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提高工程质量。提出了该区梯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一核心要求,在2009年做出了启动实施500万亩(33.33万hm2)梯田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通过3年多的实施,全省梯田面积达222万hm2。工程建设中,建立了水保搭台、项目支撑、行政推动、整合资金、产业开发、目标考核等有效机制,探索出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建设、人机结合、机修为主"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路子,推进了梯田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了旱作农业区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秦州区梯田建设的成效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州区坚持以水利水保项目为依托,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带动、创新机制、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介绍了秦州区梯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水土流失严重,尤其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30%以上,坡耕地已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制约着山丘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安排商城、陕县等7个坡耕地面积较大的县启动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河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主要特点和实施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配备水源工程、培育特色产业、规模开发、集约经营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宁夏隆德县梯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隆德县委、县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建设基本农田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介绍了隆德县梯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包括围绕一个中心、狠抓两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注重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成效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自2011年实施以来,辽宁省主要从加强领导、规范管理、示范推动、科技先导、强化管护等5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形成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条件下辽宁省水土保持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从工程前期规划审批、施工进度控制、竣工检查验收、效益监测评价等环节远程宏观管理梯田工程,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联合陕西省通软软件科技公司、北京共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甘肃省梯田建设管理系统。介绍了梯田建设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阐述了其基本功能,展示了应用成效。该系统的开发应用解决了当前甘肃省梯田工程建设管理参与部门多、建设任务重、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困难,推进了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数据化、系统化、网络化进程,提升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静宁县是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县之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政府密切配合,采取政府主导,主体下移;强化宣传,全民动员;整合项目,综合治理;后续开发,产业跟进做法,创造了立足县情实际,凝聚建设合力;严把关键环节,狠抓工程质量;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工作方式,完善体制机制的成功经验。通过项目工程建设,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会宁县大规模的机修梯田开始于1997年10月。通过统一组织施工、规范建设标准、完善建设程序、制订优惠政策、强化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措施,6年兴修梯田31000hm^2,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