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西走廊是甘肃重要的商品粮、蔬菜、果品生产基地 ,水利为河西走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是 ,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置不尽合理 ,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 ,节水措施不力 ,水的利用效率不高 ,水资源统一管理薄弱。因此 ,要加快立法 ,调整经济结构 ,优化配置水资源 ,保证生态用水适度发展经济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改革用水管理制度 ,加强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法制建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在分析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参比国外有关技术标准,初步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190 2年 8月 2日 ,清政府在辽宁海城牛庄设立水文测候所 ,以此为源辽宁水文踏上了 10 0a的历史征程。但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 ,水文事业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辽宁水文事业才焕发出青春。如今 ,基本建成了覆盖全省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 ,全省水文系统分为四级建制垂直管理。近年来 ,引进了多种先进的水文观测仪器 ,水文桥测技术得到了应用和发展。连续 10 0a的水文观测 ,积累了约 2 0亿个水文基础数据。 2 0 0 0年辽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工作。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现代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 ,为水文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制定“水情是核心 ,测验是基础 ,水质、水资源是依托 ,通信是保障 ,信息化、数字化是发展方向 ,人才是根本”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实施计划(2020—2022年)》(简称《实施计划》)正式印发,以指导各地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任务,明确职责分工,推动气象为农服务转型发展,形成专项建设规模效益。《实施计划》明确,到2022年,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基本实现观测自动化,农业气象试验站设备完善,具备开展试验的基本条件;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体系科学适用;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6月5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06号)精神,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运行和管理,农业部提出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农质发[2014]11号)。《意见》从以下9个方面作了明确阐述:(1)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2)明确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3)把握功能定位;(4)规范项目管理;(5)落实人员经费;(6)严格考核管理;(7)强化能力建设;(8)推进资源整合;(9)加强组织领导。《意见》指出,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管理,必须坚持公益性服务、依法推进、建管并重、科学公正的原则。力争到2016年,规划建设的所有项目均按期建成并发挥作用,到2020年,省、地(市)两级农产品质检机构100%通过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70%的县级农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资源水利的内涵和内在关系,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实现资源水利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2011年开春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政策象气温一样步步升高。1月29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库区水资源安全关系到库区的生态安全,对库区水资源安全利用进行评价,找出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明确其限制因子,从而为库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安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结合2000—2014年三峡库区水资源安全数据,选取BP神经网络构建水资源安全利用评价模型,结合ARIMA模型进行指标预测,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资源安全利用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重庆段2014年水资源安全利用总体分布在较不安全到较安全之间,渝中区和大渡口区为较不安全等级,沙坪坝区等7个区县为基本安全,其他区县为较安全等级;在子系统的评价中,主城区的社会安全与供需安全等级均为最低,为极不安全和较不安全等级。(2)2000—2014年水资源安全利用等级主要受生态安全因子制约,供需安全因子次之;2015—2020年水资源安全利用等级主要受供需安全因子限制,生态安全因子次之。2000—2020年水资源安全利用等级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模型及其在济南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状况。通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WRCC多目标模型,对现状年2005年、水平年2010年和水平年2020年共计6个计算方案的济南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得出济南市现有水资源可利用量在不同方案下能够支撑的最大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结果表明:保泉与否牵扯到大量优质地下水能否开发利用,对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很大;黄河水、长江水等客水资源以及今后城市中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也可起到很大作用。济南市今后的发展既需要保泉,又需要充分利用黄河水和长江水,积极利用中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并需要充分考虑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统一规划城市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系统与区域经济息息相关,利用经济数值反映水资源系统风险所致损失将更加直观。该文为了通过经济数值定量评价水资源失衡导致的风险,首先构建水资源失衡导致的经济损失风险模型,应用数据包络分析(epsilon-based measure,EBM)模型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并结合黑龙江省水价及人均工资确定水资源失衡导致的经济损失值;然后,在EBM的基础上添加二阶段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水资源失衡风险经济损失原因。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黑龙江省由水资源投入不足导致的最小经济损失值为75.2亿元(2008年)、最大值为425.1亿元(2013年);水资源最小产出经济损失值为1 119亿元(2000年)、最大值为11 068亿元(2012年)。2000—2015年黑龙江省水资源风险经济损失逐年上升,水资源产出经济损失均占水资源风险经济损失的90%以上,预计2020年水资源风险经济损失为8 138.7亿元。在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水资源风险经济损失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黑龙江省水资源系统受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等驱动因素影响,需加大第二产业投入和水利基础建设投资,从而降低水资源风险经济损失,为后续水资源系统风险规避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榆林市地处于我国生态脆弱带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带,属重度缺水地区,其能源化工产业的迸发式增长造成用水需求和水污染的巨大压力。水资源已经成为决定其人口和产业发展规模的刚性约束条件。针对这类资源性缺水的能源型地区,开展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评价已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研究工作。通过对1956—2010年的水文资料与1980年以来的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未来人口和需水量进行预测,基于城市人口适度发展规模模型,结合GIS技术,利用超载度的指标衡量并预测了榆林市2020年人口规模及承载状态。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的人口规模现处于轻度超载状态,超载人口8.14万人,超载度为1.02,超载度随时间逐渐加重,超载人口数量成倍数增长;到2015年,水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适度规模与预测结果相比,超载人口达15.99万人,超载度达到1.04;到2020年,超载人口约30.93万人,超载度增加为1.08;超载人口主要以城镇人口超载为主,2015年、2020年的超载度分别为1.89和1.73,农村人口处于可承载状态,并呈现递减趋势。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人口集聚模式下,城镇人口的增长势必加重人水矛盾,城镇化与水资源相互制约的作用会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12.
大同市人均水资源量仅316.6 m~3,低于全省人均水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安全恶化等问题突出。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状况,为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严格实行"红线"管理、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加大水资源管理投入力度、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中部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已经成为吉林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在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选取预测平衡法对吉林中部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预测。认为研究区已处于水资源承载力临界状态;在保持现有供水能力的条件下,通过用水结构的调整可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预测期内,研究区的水资源利用总量将基本保持稳定,但利用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总量将超过农业用水;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用水增加将主要通过建设农业节水体系获得平衡。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在综合调控流域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从总体来看,我国水旱灾害呈现出发生频率逐渐增大、灾情愈渐加重的趋势。水土流失是导致水旱灾害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水土保持是水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的重要措施,是解决水问题,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调控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水土保持措施,还有必要系统地开展理论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LMDI-SD耦合模型的绿色发展灌区水资源承载力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艳  闫亚廷  杨斌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9):150-160
针对灌区大量引水导致的河道断流、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开展绿色发展模式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模拟研究。以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区,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Kaya恒等式以及系统动力学理论,提出对数平均迪氏分解与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从需水机理出发识别灌区用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运用情景分析法,考虑生态需水、高效节水、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调水等情景设置5种模拟方案,对2017-2030年灌区需水量进行动态模拟;引入水资源承载指数探讨规划年2025年和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灌区各部门用水定额对用水量变化起主要驱动作用;按方案1(现状发展模式),2025年水资源基本可承载灌区社会经济发展,但2030年出现轻度超载;方案5(绿色发展模式)通过对用水变化主要驱动因子的调控,到2030年,水资源承载指数均小于1,属于可承载状态。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调控措施可有效地缓解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本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灌区绿色发展模式下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福建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为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水资源生态足迹作为理论基础,叠加水资源生态足迹三维模型,并以福建省2010—2019年数据为主,分析福建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以及水资源空间格局。[结果] 福建省2010—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0.696~0.928 hm2/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降水影响,年际变幅较大,变化范围为2.602~10.944 hm2/人,为水资源生态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福建省西部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明显好于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足迹深度为1,水资源足迹广度波动范围在1以下,并呈下降趋势。[结论] 福建省水资源比较丰富。目前条件下,该省水资源承载力能够满足当地经济发展。但福建省水资源承载力年际变化较大,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还是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7.
浅谈有关节水农业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简要介绍了我国农业面临的水形势,阐述了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分析了节水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农业水资源的基本状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节水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个良好循环的农业水资源环境,提出实现农业水资源良性循环的思路: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实施农业水资源管理一体化,是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促进农业水资源良性循环的关键,实现农业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是节水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宁南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所做出的“全区封山禁牧”、“三年完成退耕还林草任务,并实现宁南山区由以农为主到以牧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县域经济”,“少生快富工程”等决定的重大战略举措,分析和提出了宁南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指出水资源的相对不足而又严重流失,是宁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宁南山区长期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宁南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课题。过去的"民办公助"原则,"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已不适应土地集约化经营条件下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应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用水合作组织。将企业化管理引入民营水利,调整政府的职能,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吕梁市绝大部分属丘陵山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障碍。水是一种宝贵的生产生活资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全面分析水的重要性和发展情况,对于指导水利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顺应形势,努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水价改革,创新水利投资机制,以适应水利事业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因地制宜地整体推进饮水、供水、节水、保水、蓄水等“五水”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饮水保障需求、防洪安全需求、农业生产需求、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