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9,(5):22-27
为了建立高频的苦瓜离体再生体系,为苦瓜遗传转化提供技术基础,筛选了最适消毒方法和外植体类型。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筛选最适于苦瓜不定芽诱导、伸长和生根的培养基。最佳的消毒方法为:用水浸泡去壳的种子15 min,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酒精浸泡30 s后再用4%NaClO浸泡6 min,用无菌水冲洗4~5遍,污染率为0,发芽率为98%;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5 mg·L~(-1)6-BA+0.01 mg·L~(-1)IBA,愈伤组织密度为0.79 g·cm~(-3),不定芽的分化率为39%,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12 d),诱导率为41%;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005 mg·L~(-1)IBA;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1)IBA,移栽存活率为74%。初步建立了苦瓜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交直观分析法和新复极差法优化苦瓜SRAP反应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瓜为试材,采用正交直观分析法和新复极差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苦瓜SRAP反应体系的5种因素(dNTP浓度、模板DNA、引物浓度、Mg2+浓度及Taq DNA聚合酶)4个水平进行优化筛选,以期优化苦瓜SRAP的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苦瓜SRAP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为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 buffer,250μmol/L dNTP,50ng模板DNA,1.2μmol/L引物,1.5mmol/L Mg2+,1.5UTaq 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3.
以苦瓜高抗、高感白粉病的父母本及其F2代为试材,根据双本测序比对获得的SNP突变位点来设计四引物ARMS PCR分子标记引物。采用正交设计L16(44)方法对模板DNA、dNTPs、Mg2+、Taq DNA聚合酶4个因素和内外引物的浓度比进行体系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对引物进行筛选。研究了适用于苦瓜的四引物ARMS PCR分子标记开发及引物筛选体系,以期为苦瓜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对优化后的四引物ARMS PCR体系验证,能正确地在父母本及其F2代中分型,优化后的体系适用于苦瓜抗白粉病的四引物ARMS PCR分子标记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以“圣香”苦瓜、“玉华”苦瓜的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2个苦瓜品种的子叶在不同的培养基上都较易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都达到80%以上.培养基MS+TDZ 0.05 mg/L+-NAA 0.02 mg/L适合“圣香”苦瓜子叶不定芽分化,分化率为68.4%;培养基MS+-TDZ 0.03 mg/L+-NAA 0.02 mg/L适合“玉华”苦瓜子叶不定芽分化,分化率为67.8%.“圣香”苦瓜在培养基上MS+ZT 0.3 mg/L+NAA 0.01 mg/L上丛生芽诱导效果好,增殖率达6.5;“玉华”苦瓜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02 mg/L+NAA0.01 mg/L,增殖率达6.6.生根诱导以1/2MS+NAA 0.05 mg/L培养基诱导率最高,“圣香”苦瓜生根率为90.7%,“玉华”苦瓜生根率达91.9%.  相似文献   

5.
以田间优株健壮苦瓜枝条茎段为外植体,分别对比了不同消毒方法,不同材料部位,不同季节取材,不同激素处理以及丝瓜伤流液对苦瓜茎段不定芽启动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6~8 min为最佳消毒时间,外植体取材时间最好在6~7月,其次为5月,以枝条中部材料为宜;高浓度的6-BA有利于苦瓜再生芽的诱导;附加丝瓜伤流液,可以显著提高芽体的启动时间及萌发率,以10%最佳.  相似文献   

6.
甜瓜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6):9-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题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作物品种改良,把育种技术从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水平,为品种改良提供了一条全新途径。在甜瓜品种改良过程中,建立高效的甜瓜再生体系是甜瓜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中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对甜瓜进行遗传转化研究首先要建立一套甜瓜的离体再生体系。文章综述了甜瓜再生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外植体基因型、部位、生理年龄、培养基组成、激素种类和浓度等主要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分析了目前甜瓜再生体系在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再生体系技术的应用前景,旨在为甜瓜再生体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苦瓜     
苦瓜又称锦荔枝、癞葡萄、凉瓜等,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果实中含有一种糖甙,具有特殊苦味,故名。是夏季清暑的一种佳菜。苦瓜肉质柔脆,味甘带苦,果实中脂肪、胡萝卜素和磷的含量较少,但维生素C含量多,比番茄中的含量还多,故作为菜用。 苦瓜的药用价值在于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和清凉解暑。1特征特性 苦瓜根系比较发达,喜温,不耐渍。茎较细,分枝力强。叶为掌状浅裂叶,绿色,光滑无毛。花单生,侧蔓1~2节就生雌花,以后每隔3~7节再生雌花,果实为纺锤形,果面有许多瘤状突起。绿色或白色,老熟后呈橙红色,易开裂。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苦瓜强雌系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湖北黄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开展了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选育,利用不同类型的强雌系育成了翠秀苦瓜、银玉苦瓜等多个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且优势明显。该所已摸索出一套利用苦瓜强雌系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梅州苦瓜概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藤蔓草本植物,是药食同源蔬菜。随着人们对苦瓜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重新认识,我国苦瓜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瓜类蔬菜。世界客都——梅州,作为广东省苦瓜的主产区之一,也是广东省的苦瓜消费大市。梅州苦瓜又以白宫苦瓜为典型,成为当地“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通过简述苦瓜由来、梅州苦瓜历史、梅州典型——白宫苦瓜3个方面介绍梅州苦瓜的基本情况,为梅州苦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苦瓜与丝瓜嫁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又名凉瓜、癞葡萄等,是葫芦科苦瓜属的1 a 生蔓性草本植物,以食用嫩瓜为主,果实富含维生素C,有消暑、明目、益气、解毒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由于受气候及土壤等条件的影响,枯萎病、根结线虫等病害较为严重,导致苦瓜产量、质量下降,影响了苦瓜栽培的经济效益.用丝瓜作砧木与苦瓜嫁接可以增加苦瓜对土壤温度的耐受性,延缓苦瓜植株过早衰老、死亡,延长采收期,减轻了根结线虫的危害,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影响苦瓜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生长环境、预处理、培养基、碳源、激素、添加物等进行综述,讨论了目前苦瓜花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以后苦瓜花药培养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适合湘西北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加工型苦瓜栽培模式,2008-2009连续2a对引进筛选的江西大麻子苦瓜进行催芽方法、嫁接砧木、定植密度、追肥种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夏秋栽培中,种子以55℃温汤浸种60min处理效果最好;用黑籽南瓜作砧木既防病、高产,又可以降低果实苦味;稀植产量高于密植产量;追肥以667m2施大量元素复合肥15kg为宜。壮苗、嫁接、稀植、肥足是江西大麻子苦瓜在常德地区栽培应实施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苦瓜营养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8个绿苦瓜自交系配制成8个苦瓜杂种,对苦瓜果实VC、有机酸、水分和还原糖含量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果实VC含量一般介于双亲之间,各有4个组合表现为正向和负向的超中亲优势。苦瓜果实有机酸含量仅有3个组合介于双亲之间,最高杂种优势达55.70%。苦瓜果实水分含量有6个组合介于双亲之间或略高于中亲值,8个组合中有6个和2个表现为正向和负向的超中亲优势。苦瓜果实还原糖含量8个组合都不介于2个亲本之间,最高杂种优势和最低杂种优势分别为73.72%和-72.92%。  相似文献   

14.
以早秀F1苦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滴灌周期对大棚苦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肥总量均相同条件下,1 d 1次、2 d 1次和3 d 1次的水肥滴灌周期对苦瓜的生长影响不大,其中,1 d 1次水肥滴灌周期下的苦瓜产量最高,比3 d 1次、2 d 1次分别增产12.19%、23.68%。从经济效益考虑,可以选择1 d 1次的水肥滴灌周期进行苦瓜生产。  相似文献   

15.
南海大顶苦瓜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挥广东省佛山市的传统特色蔬菜——大顶苦瓜的产品优势,提高农户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水平,在改良南海大顶苦瓜品种的基础上,制定出配套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内容包括品种特性、产地环境要求、育苗、田间管理措施和采收,旨在进一步提高南海大顶苦瓜的生产效益,大力推广这一传统特色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16.
陈玉梅 《蔬菜》2021,(10):79-81
为了解决漳平市苦瓜常年复种栽培,苦瓜疫病普遍发生并呈日趋严重之势,常给当地苦瓜生产带来毁灭性损害的问题,2019年漳平市西园镇钟秀村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苦瓜新品种"超群春宝"嫁接苗进行大棚春提早试种,通过科学安排茬口、药剂+温汤浸种、苗期乙烯利去雄、全面闷棚消毒、前期轻施肥水、结果期改善光照、精准人工授粉、适当提前采收等措施的应用,试种取得较大成功,每667 m~2产量为4 000~6 000 kg,最高产量在6 500 kg以上,基地苦瓜产值2 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7.
吡唑醚菌酯防治草莓、苦瓜及黄瓜炭疽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炭疽病新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进行新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药后的7 d和14 d,吡唑醚菌酯对苦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与之相比,在草莓和黄瓜上的防效也达到80%以上。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防治炭疽病效果良好、持效期长,是防治草莓、苦瓜、黄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生产上建议的使用剂量为337.5~450 ml/hm2。  相似文献   

18.
福建西瓜、苦瓜嫁接栽培的发展过程及苦瓜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福建省西瓜、苦瓜嫁接栽培的发展过程,并对福建省各地苦瓜嫁接栽培技术经验进行了介绍,旨在普及瓜类枯萎病防治新技术和适宜的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淹水胁迫对丝瓜和苦瓜幼苗形态及不定根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荆州本地丝瓜和香帅5号为试材,研究淹水胁迫对丝瓜和苦瓜幼苗形态、不定根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瓜幼苗淹水胁迫12 d内株高、叶片数及鲜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淹水胁迫16 d后才显著低于对照,而苦瓜幼苗淹水胁迫4 d后株高、叶片数及鲜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丝瓜幼苗淹水胁迫8 d后淹水部位茎粗(子叶以下1 cm处)显著大于对照,但苦瓜幼苗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淹水胁迫16 d后,丝瓜幼苗不定根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而苦瓜没有形成;淹水后丝瓜幼苗不定根幼嫩部位(距根尖20 mm处)出现具明显凯氏带且栓质化的内皮层,而苦瓜幼苗不定根在距根尖40 mm处才出现。说明淹水后丝瓜幼苗不定根内发达的通气组织以及20~40 mm处的屏障结构是丝瓜比苦瓜耐淹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