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就多个农用稀土对稻、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试验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证明,农用稀土对这些作物有一定增产作用,但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多元分析法研究了11个栽培大麦品种叶片气孔密度、叶脉数和剑叶及其组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剑叶叶脉数和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穗粒重、千粒重紧密相关;第4叶气孔密度、剑叶叶脉数和气孔密度与穗粒数的三元回归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应用相关和通径分析,分析了四川54个地方品种的16种数量性状与产量(株粒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粒数、完全粒、百粒重和总荚数与产量有密切的正相关。其它性状则与产量相关不显著。16种数量性状对于产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59;通径分析表明:株粒数、百粒重于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由这一结果,讨论了这些特性于大豆育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小麦品种在缺锰土壤上的生长和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重缺锰土壤上设置田间试验观察了12个小麦品种对缺锰的反应。不同品种在缺锰症出现时间、症状轻重、幼苗生长、分蘖成穗、籽粒产量及时锰肥的反应各不相同。川麦22、绵阳11等不耐缺锰_而“951”在不施锰条件下也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了较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5.
以3个大麦组合的六个群体 P_1、P_2、F_1、F_2、BC_1和 BC_2为材料,对产量性状进行棱型性状的多效性,遗传力和世代均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性状除单株产量外,均受棱型性状的多效性影响,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最大,而单株穗数等遗传力最小。世均数分析还表明,加性—显性模型不能普遍解释供试组合的性状遗传,加性效应普遍达极显著水平,显性和上位性作用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播种期的小麦、大麦和小黑麦5个品种花后源库性状的影响。使用了逻辑斯蒂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等统计方法,从开花到成熟定期测定籽粒和营养器官干重、叶面积的发展及持续期等性状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多数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各性状对插期的敏感性随品种不同而异。提出了品种间粒重差异与灌浆持续期和速度的关系可能依材料、生态环境以及灌浆持续期的划分标准不同而各有主次,在不同条件下,两者相互调节,以保证最大可能地充实籽粒。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S.A.Eberhart等提出的“稳定性参数法”估计了1987年四川省高粱区试的6个品种(组合)的产量及产量成分的稳定性参数,并进行了产量及产量成分在稳定性反应“b”上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5-31、青壳洋高粱、矮马尾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在“S_d~2”较小时,产量稳定性主要与穗粒数的稳定性反应呈正相关,与千粒重的稳定性反应呈负相关,而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3号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肥料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本文得出的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为:盆中及盆周东南亩植3500—4000株,亩施有效氮10公斤左右.有效磷7.0公斤左右;盆周西北亩植2922—3324株,亩施有效氮6.9—8.6公斤,有效磷3.4—6.0公斤。  相似文献   

9.
小麦种子活力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同一品种,大粒种子较小粒种子活力高;粒度相同,先萌发的种子较随后萌发的种子活力高。高活力的种子表现出分蘖、抽穗、开花提早,速度快而整齐;大粒种子比小粒种子平均增产32.2%,第3天萌发的种子平均比第5天、第第7天萌发的种子分别增产26.7%和59.3%,高活力的种子苗期有较多的分蘖成穗是获得高产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T型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单株考察了91个T型杂交种的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等性状及其超标优势,并用偏相关、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上述性状及其超标优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具有较普遍的强超标优势,单株穗数、千粒重的超标优势较低,也不普遍;且各性状本身及其超标优势间均存在不同程度或性质的相关关系,但对产量或产量超标优势的贡献均以直接的正效应为主,均以也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因此,在筛选杂交组合时,应着重保持适当的穗数和充分发挥穗粒数优势强的特点,同时兼顾千粒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11.
应用Eberhart&Russel模式估算了1995年四川凉山州8个小麦新品种(系)在7个不同生态区的产量稳定性,表明:品种(系)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西辐五号为高产稳定型品种,91γ—363和88—16—2为中产稳定型品种(系)。7559和3033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同环境的关系存在非线性关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稳定性方差σ2i分析表明,7559为高产不稳定型品种(系)。阐明了回归分析模型是测定基因型对于环境响应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凉山州选择小麦生产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郫县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郫县小麦产量的施肥技术诸因素中,选择氮、磷、钾施用量和追氮时期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小麦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交互效应的分析表明:施磷量和追氮时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小麦(川育12号)在油沙田上每公顷产量高于6000kg的综合施肥技术措施,同时,剖析了郫县小麦经验施肥措施,得出高肥早追、低肥迟追的小麦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大、小麦各2个品种,采用裂区设计,在5个播期下,就大、小麦花后源库性状对日均温、日照时数的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源LADNAR和库容体积、重量等性状不仅对播期的敏感度因物种、性状不同而异,且对温光的响应也各异。源性状对温光变化较敏感,库性状则主要受日均温的影响,大、小麦皆然。源性状变异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和库的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比小麦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