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冈子 《百姓》2005,(3):58-59
玛丽娜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手下有50多人听她调遣.尽管她还没到40岁,可她特别喜欢下属们当面称呼她为"我们的妈妈".她的事业很顺利,员工们都非常喜欢、爱戴她,因为她给每个人提供了丰厚的薪水和良好的工作条件.许多人甚至爱上了她.女人们羡慕她、常常背地里研究她的衣服样式;而男人们呢,当美丽、苗条、端庄、文雅的她走过时,大家都直眼了!  相似文献   

2.
方卿 《百姓》2001,(2):29
提起蒋雯丽,以前,人们更多地把她看作顾长卫的夫人;而现在,人们更多地把她和《牵手》中的夏晓雪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25年来,梅洛迪·斯科特一直是最受欢迎的电视肥皂剧<活力充沛都市男女>中的明星,她结过七次婚,经历过自己的孩子刚出生就死去的痛苦,她还挨过丈夫前妻的一枪.但所有这些,都比不上她最近面临的一个戏剧性挑战:高清电视.  相似文献   

4.
张老三 《百姓》2004,(5):31-33
四川老乡 我是在公车上遇到她的.一天坐在车里,忽然听到有人用四川话大声问路把我吸引了过去.这是一个四十开外的女人,个子不高,横坯满结实.黑而短的头发生硬地扎成两把刷子.她穿两件厚毛衣,露出带复杂花边的衬衣领子,外套真丝面料西服,双排扣大翻领,每颗扣子都紧紧扣上,把微微发胖的肚子绷得圆圆的.裤子是方格毛料大裤脚.我猜她在老家大概不会穿这种衣服,总是要出国了,一帮女友自告奋勇,带她去突击买的吧.老辈的最看重料子,纯毛真丝才是上等的东西,西装也是到外国要穿的.加拿大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穿得怪怪的中年同胞.难怪别人以为这就是我们国民的穿衣文化,哪知俺们是专为照顾你们的文化才穿出这特色的呀.  相似文献   

5.
《农村百事通》2009,(19):56-56
她发起的26℃空调节能倡议被国务院列入规范条例:她是首位获得欧洲环保最高奖"苏菲奖"的中国人;她是克林顿公民社会奖的得主;她在四川地震灾区打造了二个新时代的"桃花源"--乐和家园;无论国内国外,听过她演讲的人不计其数,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都听过她的演说.  相似文献   

6.
兰念瑛是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每当村民谈起这些年本村的巨大变化,都伸出大拇指称赞她是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将新月村打造成具有一村一品特色的畲族苗木专业村. 兰念瑛1977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1984年,她自费到浙江学习苗木培育和嫁接技术,并带回苗木试种.初次试种当年纯收入就达2400多元.第二年她又种了0.26公顷(4亩),尝试嫁接"大红袍"枇杷良种枝及栽培其它苗木.她每天起早贪黑培育16万多株苗木,使各种树苗长得郁郁葱葱,而她人却日晒雨淋累得黑黑瘦瘦.就这样,她成了全县第一个女育苗专业户,用两年赚的钱盖起了230平方米的新楼房.  相似文献   

7.
小玉是一位"80后"的创业者.三年前,记者在桂林市见到她时,她的经营还没有头绪,只是凭着兴趣去卖东西.三年后再见到她时,发现她已经较好地控制了小店的运作成本,并成功地使小店的人气旺了起来.小玉说,这都是经营"店中店"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8.
家住湖南省常德市桥南的下岗女工刘体英,瞄准市场空缺做生意,办起了一家名叫“美雅苑“的“泥吧“,生意出奇的好.   年初,刘体英就从市面上注意到了酒吧、果汁吧、陶吧、网吧……正在城市里大行其道,且生意十分火爆.她从中受到启发,当即在学校附近租下门面,经过几天的筹划,一间属于自己的“泥吧“就诞生了.不是说孩子的钱好赚吗?她一开始就把目标消费者定位在中小学生身上.她将三合板锯成大小不一的块,四周镶上木花边,再配制一种特别的颜料供孩子们制作泥塑品用.……  相似文献   

9.
宫婷 《农家参谋》2014,(7):52-52
小时候,瞿贤薇的母亲在镇上开了一间小裁缝店.因此,她从少女时代就喜欢上了各式服装.高中毕业那年,瞿贤薇没考上大学,于是,她决定外出打工,凭着小时候跟母亲学的技术,她进了广东佛山市的一家服装厂.1996年9月,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她选择了去广州服装设计学院读书.三年后,瞿贤薇毕业了,并顺利地应聘到广州一家服装企业担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0.
每年到了修剪果树的季节,都会有大量的树枝被丢弃或烧掉,而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石塘路村村民朱会萍却从中看到了商机. 2009年的一天,朱会萍发现小孩子在玩用废旧木头做的玩具,她想自己能不能也用废旧木头做点纪念品卖?回家后她花费4个小时做出了第一件木节画作品《永结同心》. 最初,她的作品没人要.但朱会萍相信这些作品的价值,决心自己去找销路.很快她发现在北京一些展会上往往能获得很多订单,就频频参展,销路也慢慢打开.  相似文献   

11.
经霜枫叶别样红. 她说:"做女人难,做女强人更难,做残疾女强人是难上加难!"而她却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奉献精神书写了一位残疾女强人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2.
湖南湘潭有一个年轻女孩别出心裁地开了一家“趣味农庄”,每个月获利上万元.“趣味农庄”里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眼球的东西,她凭什么把一个非热门生意经营得如此红火? 巧妙构想,开家“趣味农庄”催生新商机 谭妙灵是湖南韶山市天石镇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一所私立学校当英语老师.因为压力大,工资低,2006年她就辞职了.后来她开过餐馆,卖过服装,日子虽然忙碌,但还是赚了点钱.  相似文献   

13.
川哥 《百姓》2005,(1):17-19
商场外的闹剧 2004年10月29日,重庆市区某商场的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忙碌开了,他们今天将推出一个名为"你敢脱,我就送"的"特别企划"--只要参加者上台当众脱光衣服,穿着"三点式"内衣,上台展示1分钟,商场内的衣服只要她看中的不管价钱多高,她都可以带走.活动限10名女性参与.  相似文献   

14.
余玮 《百姓》2005,(8):48-49
享受平淡生活 1 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后,高敏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陪伴她10年的3米跳板.她希望能够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我不想自己干任何事、说任何话、甚至穿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在国内都成为新闻."当运动员在人们期待中拿冠军、拼搏,这种生活她很累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极度疲惫."一直在压力中生活,如同橡皮筋绷到了极点,真想找个没人知道我的地方歇一歇."她开玩笑说:"我当时真想躲在森林里呆一辈子."  相似文献   

15.
张老三 《百姓》2004,(6):28-30
穷人要一辈子穷么? 一天有素芬的电话留言.听声音心急火燎的,原来她老公生意不妙了.由于很多大公司学会了从中国进货,本地服装加工业纷纷关门,老张包活路也越来越难了.素芬担心不能按月付按揭银行会来收房子,银行可不是慈善机关耶.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汀开辟了英国朴素现实主义小说之先河,她的小说艺术地再现了18、19世纪之交英国的乡村世界。她从现实中取材,侧重于对凡人琐事,特别是女主人公们的描写,真实鲜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她象牙雕刻般地细腻、她优雅的散文笔法,她的机智风趣、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如磁铁般地吸引着读者。  相似文献   

17.
傍晚时分,驻足双丽大桥,极目远眺,两岸是万顷良田,满目绿色,远处的湖面上,水鸟成群,农田、河流、飞翔的鸟儿和田里耕作的人们,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田园诗画,置身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微风扑面,不禁思绪万千. 曾几何时,这里还是满地芦苇、杂草丛生的荒滩,河两岸的群众近在咫尺,却要绕行数十里才能相会.随着双丽大桥的拔地而起,正所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有了她,昔日的荒滩开始热闹起来,成了周围4万群众出行的要道;有了她,安徽农垦依湖而建的焦岗湖农场从此摆脱了偏远闭塞的帽子,距102省道6公里,距合阜高速毛集道口11公里,交通便利了;有了她,职工生产生活方便了,往返住宅小区的路程由30公里缩短至7公里;有了她,职工投身高效农业的积极性高了,信息更畅通了,外出务工更方便了,致富道路更宽阔了.  相似文献   

18.
学计算机专业的张小萌大学毕业后,一时没有事干,她很是郁闷,但上大学她已经花了家里的不少钱,她认为自己整天呆在家里吃闲饭,实在有些对不起父母亲,于是她决定先临时找一份工作,当家教也可以,可是,当她到当地的劳务市场转了几天后,她发现,现在和她一样大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从她自己的内心中,很快便打了退堂鼓。  相似文献   

19.
何方 《百姓》2004,(3):29-30
在北京的一些大医院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她)们本身是肾移植患者,但他们也是"药贩子",靠倒卖抗排异的药物维持生命.2月11日,一位朋友(其妻子是两次做过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带着记者找到了这样几位"倒药"的病人.  相似文献   

20.
子荷 《新农村》2016,(4):45
正林徽音是幸福的,徐志摩爱了她一生,梁思成伴了她一生,金岳霖等了她一辈子。林徽因,是个只能让人仰望的完美女子,她的一生,更是一个传奇。很多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浪漫的诗句,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然而,比起徐志摩那样痴热的爱,金岳霖对她的脉脉深情则更令人感动。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