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鹅都以放牧饲养。目前也是多雨季节,放牧地低洼积水,如不做好绦虫病的防治,中鹅易患绦虫病。本地常见的虫有冠状膜壳绦虫,矛形剑带绦虫,缩短膜壳绦虫,巨头膜壳绦虫等。中鹅感染此虫后,日渐消瘦,体重仅是同龄鹅的一半,不仅发育受阻,而且饲料耗量增加,给养鹅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笔者近日在我市现场调查中发现某一养鹅户,购进雏鹅50 0多只,饲养在水库周边,到60日龄时中鹅体重只有1 .5kg左右。发病鹅占饲养总数的60 % ,死亡占饲养总数的35%。1 病鹅症状 精神不振,羽毛蓬乱无光泽,食欲减少或不食,头颈缩回,走路无力,摇头。腹肿,排出具有…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鹅都以放牧饲养。目前也是多雨季节,放牧地低洼积水,如不做好绦虫病的防制,使中鹅易患绦虫病。鹅的绦虫种类很多,本地常见有冠状膜壳绦虫,矛形剑带绦虫,缩短膜壳绦虫,巨头膜壳绦虫等。中鹅感染此虫后,日渐消瘦,体重仅是同龄鹅的一半,不仅发育受阻,而且饲料耗量增加,给养鹅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笔者近日在我市现场调查中发现某一养鹅户,购进雏鹅500多只,饲养在水库周边,到60日龄时中鹅体重只有 1.5kg左右。发病鹅占饲养总数的60%,死亡占饲养总数的35%。1病鹅症状精神不振,羽毛蓬乱无光泽,食欲减少…  相似文献   

3.
我镇地处里下河地区,水网面积大,水禽养殖条件得天独厚,鹅的养殖占有很大比例。笔者在工作中了解到鹅寄生虫病对夏季放牧的鹅群有很大影响,如不采取科学防制措施则会使养鹅户蒙受很大经济损失。本地区的鹅主要感染有冠状膜壳绦虫、矛形剑带绦虫、缩短膜壳绦虫、巨头膜壳绦虫。今年6-8月笔者接诊数十家养鹅户,绝大多数鹅群感染这些寄生虫发病。  相似文献   

4.
周艳琴 《兽医导刊》2016,(23):60-61
正鹅膜壳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和冠状膜壳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鹅的寄生虫病,多发生在大雨洪涝之后,是严重影响养鹅业的重要疾病。(一)病原引起鹅绦虫病的病原最常见的是矛形剑带绦虫,属于膜壳科剑带属。矛形剑带绦虫是一种扁平带状分节的白色蠕虫,新鲜虫体为灰黄白色。虫体形似矛  相似文献   

5.
讷河县首次发现鹅矛形剑状带绦虫病及鸭的小膜壳绦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讷河县团结乡黑龙村和长发乡平原村1985年7月发生了鹅的矛形剑状带绦虫病及鸭的小膜壳绦虫病,造成鹅、鸭雏的严重死亡。黑龙村地处平原盐碱地带,大小池溏、泡沼星罗棋布,水中滋生各种水蚤,成了该两种绦虫发育的中间宿主。7月25日,经过对团结乡黑龙村9个农户的调查,共养育成鹅274只,发病死亡175只,死亡数占饲养数63.9%;育成鸭208只,发病死亡102只,死亡数占饲养数49%。长发乡福合屯王井春等三户合养育成鹅1,000只,由于用水坑污水拌饲喂,先后共发生绦虫病死亡510只,死亡数占  相似文献   

6.
鹅绦虫病多发生在大雨洪涝之后,是一种严重的鹅的寄生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和冠状膜壳绦虫感染所致,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了解它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1 鹅的绦虫病 据资料记载,寄生于鹅、鸭的绦虫主要是剑带绦虫(膜壳科Hymenolepididae剑带属Drepanidotaenia的矛形剑带绦虫D.lanceololata)和膜壳绦虫(Hymenolepis),这2种绦虫的中间宿主是剑水蚤。 鹅、鸭可以有多种绦虫同时寄生,如片形皱缘绦  相似文献   

8.
砜苯咪唑(Oxqendazole)为我国最近研制合成的新型、低毒、广谱、高效的驱虫药。按每公斤体重20、40、60毫克的剂量投服,对鹅裂口线虫、矛形剑带绦虫和卷棘口吸虫的驱虫率达100%。对鸭膜壳绦虫、缩短膜壳绦虫和角杯尾吸虫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鹅绦虫病是危害养鹅业的一种常见的小肠内寄生虫病,幼龄、中龄鹅多发,散养鹅多见,一般多发于夏秋季节。危害鹅的绦虫主要是剑带绦虫和膜壳绦虫,常寄生于鹅的小肠肠道内,阻塞肠腔,破坏和影响鹅的消化吸收,并能吸收营养,分泌毒素,导致鹅生长发育受阻和产蛋性能下降,严重者引起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20年8至9月份,济南章丘区两养鹅户散养的幼龄鹅和中龄鹅,先后发生以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逐渐消瘦、不断死亡为特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经现场检查、临床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剑带绦虫病。通过及时用药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鹅绦虫病是一种小肠内寄生虫病,主要是小鹅和中龄容易发生,可由多种绦虫导致,其中主要病原是膜壳科剑带属的冠状膜壳绦虫和矛形剑带绦虫。该病一般在大雨洪涝之后发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病鹅机体快速消瘦,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对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防治。1病原特征鹅主要是由于感染矛形剑带绦虫、冠状膜壳绦虫以及片形皱褶绦虫等发生绦虫病。这些绦虫主要在鹅以及其他水禽的小肠内寄生,随着虫体的不断长大,会在小肠内大量积聚,  相似文献   

11.
正鹅膜壳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和冠状膜壳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鹅的寄生虫病,多发生在大雨洪涝之后,是严重影响养鹅业的重要疾病。1病原引起鹅绦虫病的病原最常见的是矛形剑带绦虫,属于膜壳科剑带属。矛形剑带绦虫是一种扁平带状分节的白色蠕虫,新鲜虫体为灰黄白色。虫体形似矛头,体长115~230mm,最大体宽为11.5~14mm,由一个头节和20~40个体节(节片)构成,前面节片较小,后面节片宽大。虫卵无  相似文献   

12.
大鹅绦虫病是由膜壳科绦虫寄生在大鹅肠道内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雏鹅绦虫病在我省比较少见。黑龙江依兰县德裕镇在大雨洪涝之后于 2 0 0 0年 9月 19日大批雏鹅发病死亡。经东北农学院寄生虫教研室周源昌、郑建咸教授鉴定为膜壳科 (Hy menolepididae)剑带属 (Drepanidotaenia)的矛形剑带绦虫(Drepanidotaenialanceolata)和冠状膜壳绦虫 (Hymenolepiscoronu la)以及皱褶绦虫 (Fimbriariafasciolaris)共同感染所致。发病情况 :7个养鹅专业户 ,2至 3月龄雏鹅共发病 4 5 5只 ,占全部鹅存栏 75 0只的 6 0 % ,…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以来,养鹅业是通榆县一些乡镇的主要养殖业之一,发展迅速.在一些泡藻较多的乡镇,我们发现鹅绦虫病一直困扰着养鹅业的发展.经临床对什花道、四井子两乡镇鹅的绦虫病的调查,统计十户养鹅户,7 000多只鹅,剖检病死鹅85只,检出绦虫虫体900多条,感染率100%,最多的一只鹅检绦虫虫体91条.2006年6~7月,我县四井子乡本病发病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肥鹅养殖已成为新疆塔城地区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额敏县农民基本靠养鹅发家致富。2012年5月,额敏某村一养鹅户,购进雏鹅2300多只,饲养在额敏河周边,73日龄应出栏时,60%的中鹅感染鹅球虫病,体重只有1.8-2.3kg左右,发病率57%,死亡率38%。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养鹅业发展较快,各地区对小鹅瘟、禽霍乱等病已引起重视,但对鹅的寄生虫病往往忽视。特别是对中鹅绦虫病的危害,重视不够。笔者对本地10个养鹅户统计,养鹅为2521只,日龄在40—60天,因患绦虫病死亡342只,占13.7%。严重危害鹅业发展,为了防止鹅绦虫病的危害,应用硫双二氯酚驱除鹅绦虫,现将驱除绦虫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鹅绦虫病的防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7~8月,我场附近的四户养鹅户饲养的1,058只鹅发生了绦虫病的恶性感染,发病率占95%,死亡率为30%以上,前后陆续死亡300多只。这样的大片暴发,在我地区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主要临床症状病鹅外观消瘦,羽毛蓬乱,精神沉郁,两脚麻痹,站立困难,行动迟缓,食欲明显减退,可视粘膜黄染、苍白,排白浆样混有血丝的稀便,并  相似文献   

18.
鹅的绦虫病主要是由膜壳科的矛形剑带绦虫、斯氏双睾绦虫、片形皱褶绦虫、长囊膜钩绦虫、纤细幼钩绦虫、弱幼钩绦虫等寄生于鹅的小肠内而引起,且尤以前两种分布广泛,危害最为严重。在黑龙江省鹅的剑带绦虫的感染率为10.56%,发病时常常造成大批雏鹅死亡,对养鹅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对鹅的绦虫病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1诊断用水洗沉淀法检查粪便,如无节片,再将粪渣过滤,涂片镜检,发现含有六钩蚴的绦虫卵即可确诊。也可采取尸体剖检法,剪开肠道,发现白色带状的虫体或散在的节片,即确诊为绦虫病。挑出有完整…  相似文献   

19.
剑带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剑带绦虫寄生于鹅小肠,引起的绦虫病。笔者于2004年7月在门诊治疗时,发现1例鹅剑带绦虫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显著。1发病情况义县瓦子峪镇一村民饲养鹅300多羽,已40多日龄。鹅群于10d前开始发病,不断出现死亡,但未见特征临床性的症状,采食基本正  相似文献   

20.
绦虫是多种禽类的内寄生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小的几毫米,大的可达几十厘米.鸡、鸭、鹅、鸽子、鹌鹑及野生鸟类多可以感染发病.危害鸡和火鸡的是赖利绦虫,寄生在小肠,剖检可见肠黏膜有小结节.因虫体破坏肠壁,引起肠黏膜出血,导致肠腔内有恶臭黏液,肠道发炎,严重影响鸡的消化机能和生长发育.危害鸭鹅的绦虫主要是剑带绦虫和膜壳绦虫,它们寄生于鸭、鹅和野鸭等的小肠内,能引起鸭、鹅消化机能障碍,甚至死亡,对雏鸭、雏鹅的危害更大.不论是哪个种类的绦虫,发现一例治疗一例,配合定期驱虫,以防散播,彻底消灭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