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江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正在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把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并提出了解决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环境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占农村总人口的36%,其中因水质不安全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地区,主要原因是饮用水源受到污染。针对四川省的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对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地区特殊的生态系统与多样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叠加,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面临复杂困难和挑战。作为喀斯特地区的典型省份,贵州省坚持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满足本土需要、适合本地发展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践探索,其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调研座谈走访,整理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深入讨论喀斯特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理论问题和特殊困境,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宁夏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亚萍 《农业工程》2012,2(11):20-22
总结了宁夏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情况,对宁夏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及评价指标的选择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适合宁夏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为今后宁夏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农村水电站失事后果严重程度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生命损失、装机容量与经济损失作为衡量农村水电站失事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然后采用引入参照模型的方法,建立了失事后果的预测模型,并通过模型的计算值来进行严重程度的等级划分。同时选取了4座具有代表性的农村水电站,采用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预测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因子分析模型,把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诸多因素合成少数几个主要综合因子,通过对主因子命名,归纳出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及其基本特征,并为制定适合各地区的农村发展政策提出理论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升.研究表明:在各影响因素中,经济条件因素始终成为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首要因素,排在其后的分别是教育资源分配因素、积累收益因素和卫生保健因素.从人力资本积累状况的区域分布分析中看出,综合得分较高的地区分别为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安徽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而在各影响因素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与BP神经网络的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江苏农村水利特点,构建了江苏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价模型各个层次的指标权重,并对全省13个省辖市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以AHP评价结果为基础,设计了江苏省农村水利现代化神经网络模型,利用AHP评价结果进行了网络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基于AHP和BP神经网络的江苏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方法可行、误差可控,在农村水利现代化综合评价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洁 《湖南农机》2012,39(3):134-135
文章结合当前农村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农村电力市场营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得出抓住机遇,深化电力营销改革,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质进行评价,能够反映水质的综合状况。清原县农村饮用水汛期污染较为严重,针对汛期农村饮用水水质污染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4个采样点进行监测分析,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标准,筛选出污染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水质(污染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清原县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大孤家镇采样点水质最差,其次是土口子,北三家采样点水质最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主成分分析法以较少的综合指标反映了实际情况,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是培训到位。旺苍县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通过以会代训、技术讲座、法律宣传等方式开展培训10余场2560余人次,使一批农村经纪人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1.
曹红玲 《湖南农机》2011,38(9):200-201,204
“十二五”期间,为全面建设“富裕、生态、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巩义市将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农村环境整合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好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巩义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提出了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农村污染监测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深入开展“三创”活动,推动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谢汀  何杰  丁伍林 《湖南农机》2015,(2):129-130
文章以四川省彭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为例,在发动村民群众躬亲躬力、投工投劳自主治理的基础上,构建群众自主治理的框架体系,完善群众"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新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发展产业是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础。脱贫攻坚期,产业扶贫通过开发利用贫困地区的产业资源,组织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从而促进脱贫。为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脱贫模式的效果,选取海南省临高县脱贫攻坚期的产业脱贫模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生态和技术五个层面综合评价其效果。研究发现,三种产业脱贫模式效果总分值分别为6.217、6.439、6.506,该区域脱贫产业模式效果差距不大,但每个模式中各项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脱贫模式效果最好的是企业+银行+贫困户模式。建议采取探索脱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脱贫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拓宽融资和销售渠道等措施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农村饮水安全系统崩溃的脆性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饮水安全系统与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密切相关,是典型的复杂系统,系统中某子系统(要素)不符合饮水安全要求,从而导致整个复杂系统的崩溃。根据系统脆性理论,分析农村饮水安全系统的脆性,辨析出饮水系统崩溃的脆性源。以河北省为例,建立农村饮水系统脆性层次结构,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主要因素的权重,得到河北省饮水安全系统崩溃的脆性源为氟超标、水量不足、苦咸水超标和地下水污染。研究表明从系统脆性角度评析区域农村饮水安全是可行的,研究成果为保障农村饮水系统安全提供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以来,我国农村电力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农村电力网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与考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一定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早日实现农村的供电安全和用电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北京市密云水库及其上下游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不同河段、不同批次水样品的分析测定和生态环境调查,对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上游及库区水质符合Ⅰ类、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满足饮用水源地要求,但个别观测点水质指标受环境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密云水库下游,水质基本处于Ⅲ~Ⅴ类,水质指标更多受河道环境治理因素的影响.密云水库下游地区一些点位的指标,如溶解氧、氨氮和总磷较好,可见经过处理的中水作为景观用水用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从污染治理、环境监管措施等方面为密云水库水源地保护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水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农机供应链服务水平,针对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农机供应链,从组织形态模型、服务业务、价值增值和其他方面四个角度建立农机供应链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指标数据的可拓物元模型,通过可拓层次分析法,定性定量的表达出农机供应链服务质量的等级及其在该等级范围中的水平,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农机供应链的服务质量为优等级,关联度达到0.0727,与供应链实际运作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8.
洪水风险管理有效性是研究洪水风险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在实现防洪减灾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从抗灾能力的建设、预防与减灾体系的构建、损失分担机制的完善、巨灾应急管理方法的完善和社会认同感的增强5个方面构建了洪水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洪水风险管理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广东省洪水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引入隶属度这一概念,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中,权重计算通常使用利用实测值除以所有等级水质标准值的平均值得到,为了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引入层次分析法对权重进行计算,并对两个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根据白城市2010年地下水水质资料,对白城市下辖5区县的TDS,总硬度,氨氮等7个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白城市总体水质较好,而潜水含水层的水质比承压水好。  相似文献   

20.
2022年1月,新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代要求,也为西南民族地区在乡村振兴上闯新路、开新局指明方向。改革创新,需立法先行。通过考察发现,目前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法治建设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乡村居民参与生态治理意愿不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供给不足、司法保障机制运行不畅、执法监督质效较难保障等。因此,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振兴法治保障应立足于西南民族地区社情乡情与资源优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思想为引领,以人才振兴和科技振兴为支撑,通过健全乡村绿色生态立法体系、完善乡村绿色生态司法保障机制、强化乡村绿色生态执法监管职能等路径寻求破局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