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处理生活污水后的陶粒废料处置问题,探索农业资源化处置途径,研究了陶粒废料农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先对陶粒废料进行重金属毒性浸出试验,结果显示,Cd、Cu、Pb、Zn、Ni、Cr等重金属浸出浓度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证明其农用无环境风险.然后将土壤和陶粒废料按体积比3:1混合,对2种玉米进行盆栽试验(T1、T2处理),与未施加陶粒废料的对照组(CK1、CK2处理)玉米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1和T2玉米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CK1和CK2,玉米株高分别提高了14.5%、23.3%,茎粗分别增长了16.2%、24.5%,叶面积分别扩大了75.9%、64.6%,且更能促进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由此可见,农用将是处理生活污水后的陶粒废料资源化处置的重要途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将聚丙烯酰胺(PAM)、凹凸棒土(NA)、腐植酸(FA)和秸秆炭(CB)按不同比例混合组成T1(PAM∶NA∶FA∶CB=4∶3∶2∶1)、T2(PAM∶NA∶FA∶CB=4∶3∶1∶2)、T3(PAM∶NA∶FA∶CB=5∶2∶2∶1)、T4(PAM∶NA∶FA∶CB=5∶2∶1∶2)共4种处理,同时以不施保水材料处理为对照(CK),研究有机无机复合保水材料对玉米苗期土壤水分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玉米生产中保水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保水材料处理的土壤水分累积蒸发率总体上均显著低于CK,具体表现为T4T3T2T1CK,且各有机无机复合保水材料处理土壤水分累积蒸发率总体上均随着有机无机复合保水材料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含水率及玉米幼苗株高、叶面积、茎粗、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均表现为T4T3T1T2CK。当有机无机复合保水材料施用量为0.013~0.053 g/kg时,施用量越高,土壤水分累积蒸发率越低,土壤含水率越高;施用量为0.053 g/kg时,对玉米幼苗长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时,玉米幼苗株高、叶面积、茎粗以及干物质积累量均为最佳。总体上,当有机无机复合保水材料施用量为0.053 g/kg时,T4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水分累积蒸发率,提高玉米苗期的土壤含水率,促进玉米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数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氮肥用量过多成效甚微的问题。为探讨减少氮肥用量且施加固氮菌剂对烤烟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设置减半氮肥(对照CK)、施全量氮肥(T2)、减半氮肥配接种固氮菌剂(T3)共3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减氮配施固氮菌对不同品种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T2、T3处理下烤烟的株高、茎粗、叶长、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为T2>T3;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在T2和T3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T3>T2,真菌数量则表现为T2>T3,其中NC102、KRK26在T3处理下细菌数量比T2分别多44.77%、22.65%;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多33.81%、31.77%;真菌数量比T2分别少19.28%、15.54%。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细菌与叶片全钾、全氮、全磷、株高、叶长、叶宽、茎生物量等均显著正相关,说明不同烤烟在不同处理下的农艺性状、生物量、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见...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高原夏季露地松花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地膜和秸秆覆盖(T1)、秸秆行间覆盖(T2)、秸秆全覆盖(T3)、露地无覆盖(CK1)和传统地膜覆盖(CK2)5种覆盖栽培方式,测定分析松花菜的产量、品质、矿物质元素含量、全生育期灌水量、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以降低松花菜全生育期灌水量,其中T1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较CK1、CK2节水29.0%、7.3%,增产68.9%、4.7%,灌水利用效率提高6.12、1.22百分点。T1处理花球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硝酸盐含量最低;各处理间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与CK1、CK2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以提高花球矿物质元素含量,以T3处理效果最为显著。T1处理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较CK1高29.6%、108.4%,全氮、全钾、土壤钙、镁和锰元素含量与CK1无显著差异;T1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锰元素含量较CK2高14.7%、80.0%、52.0%和105.3%,全钾、土壤钙、镁元素含量与CK2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地膜+秸秆处理具有保墒增产、提高松花菜品质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效果,有效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避免了当地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以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高原夏季露地松花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地膜和秸秆覆盖(T1)、秸秆行间覆盖(T2)、秸秆全覆盖(T3)、露地无覆盖(CK1)和传统地膜覆盖(CK2)5种覆盖栽培方式,测定分析松花菜的产量、品质、矿物质元素含量、全生育期灌水量、灌水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以降低松花菜全生育期灌水量,其中T1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较CK1、CK2节水29.0%、7.3%,增产68.9%、4.7%,灌水利用效率提高6.12、1.22百分点。T1处理花球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硝酸盐含量最低;各处理间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与CK1、CK2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以提高花球矿物质元素含量,以T3处理效果最为显著。T1处理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较CK1高29.6%、108.4%,全氮、全钾、土壤钙、镁和锰元素含量与CK1无显著差异;T1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锰元素含量较CK2高14.7%、80%、52.0%和105.3%,全钾、土壤钙、镁元素含量与CK2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地膜+秸秆处理具有保墒增产、提高松花菜品质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效果,有效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避免了当地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以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秋翻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空肥区(CK)、常规栽培(T1)、秋翻+秸秆还田(T2)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随着深度增加以及生育期的推进,T2处理较T 1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效果更显著;T2处理的玉米茎粗较T 1处理显著提高了8.02%,对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收获期T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T1提高了4586.77 kg/hm2,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较T1处理分别提高了21.12%、35.24%、27.96%;T2处理能够提高玉米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对氮素、磷素的生产效率,但T 1、T2处理对钾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处于同一水平;T2处理的玉米产量较T 1处理增加11.78%,差异达显著水平.综上所述,秋翻与秸秆还田结合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养分利用效率、养分生产效率以及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
李瑞 《河北农业》2023,(10):74-75
为了更好地保障玉米的生长发育,本文以内蒙古大田玉米干旱实验为基础,设置试验对照组,以(CK)和干旱(T1、T2)进行3个处理,每个处理会进行3次重复,通过试验可以明确:不同生育期干旱对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均有抑制作用,整体来看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的大小均为CK>T1>T2。由此可见,在营养生长期遭受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大于生殖生长期。  相似文献   

8.
探究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推广和盐碱地治理提供依据。试验设菌糠-凹凸盐碱地调理剂(T1)、石膏(T2)、不施调理剂(CK)3个处理,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玉米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土壤pH值和容重影响差异不大;T1可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玉米收获时,T1电导率较CK降低了45.56%;在玉米生育前期,T1能降低土壤碱化度,提高阳离子交换量;T1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收获时较CK增加17.96 g/kg; T1的玉米出苗率最高,为96.16%,较CK的出苗率增加了43.47百分点;T1小区产量最高,达56.31 kg/48 m2,较CK增产106.49%。本研究结果显示,菌糠-凹凸盐碱地复合调理剂能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玉米生长前期可降低土壤碱化度(ESP),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提高玉米出苗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查燕  赵博  赵琳  陈淇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3):582-587
以美玉(加甜糯)7号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处理(CK,不添加竹炭;T1,1%竹炭;T2,2%竹炭;T3,5%竹炭),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玉米生长、品质、体内镉积累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竹炭显著提高了玉米生长(株高、穗长、穗粗、穗位高、单穗质量)和品质(籽粒含水率、蔗糖、可溶性糖、维生素C),其中T2处理的最为显著,生长指标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14.31%、33.03%、54.07%、38.18%和43.81%,品质指标分别较CK提高了10.71%、45.16%、26.40%和57.74%。在整个生育期内,添加竹炭可以显著降低玉米体内镉含量及提高土壤酶活性,T3处理的成熟期籽粒镉含量显著降低了53.97%,以T2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提升效果最为明显。研究表明,添加竹炭在显著降低玉米籽粒中镉含量,提高品质及改良土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量施用化肥和西北地区种养废弃物产生量大的问题,以羊粪、尾菜、牛粪、菇渣、玉米秸秆等种养废弃物为原料,设计8个配方进行好氧堆肥,以不施肥(CK1)和当地商品有机肥(CK2)为对照,除CK1外,其余处理按6 000 kg·hm-2的施用量作基肥施入,研究不同堆肥对日光温室西葫芦养分利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2相比,羊粪、尾菜、秸秆按6∶3∶1的质量比混合堆肥的处理(T4),羊粪、尾菜、菇渣、秸秆按6∶2∶1∶1的质量比混合堆肥的处理(T7),其西葫芦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14.69%、9.97%,产量分别显著提高23.12%、18.01%。氮、磷、钾肥利用率以T4处理最高,分别较CK2处理显著提高了8.19、12.24、14.38百分点。T4处理显著提升了果实中的氮、磷、钾含量,T7处理显著提升了根中的氮、磷、钾含量。此外,T4和T7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亦较CK2显著增加。综上,T4处理的效果最佳,有利于西葫芦最大限度地吸收利用养分和促进营养物质向果实的分配转移,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  相似文献   

11.
5种解磷溶磷菌肥在冀西山区旱地玉米上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冀西山区石灰性土壤施用磷肥后易形成难溶性磷的特点,以不施用菌肥为CK,以5种不同的解磷溶磷菌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施用不同菌肥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植株全磷含量、籽粒全磷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菌肥对玉米苗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大,对大喇叭口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变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收获期所有施用菌肥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均〉CK,其中处理Ⅳ与CK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本研究条件下,施用不同菌肥对植株和籽粒的全磷含量影响不显著。参试菌肥均能够提高玉米产量,除处理Ⅴ外,其他菌肥处理的产量均〉9000 kg/hm2,增产幅度(15.6%~24.2%)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有机-矿物缓释材料对土壤速效磷及玉米吸收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91-16292,16295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矿物缓释材料一次性基施对土壤速效磷及玉米吸磷量的影响,为提高磷的有效性及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以等NKP无机养分为对照,研究4种有机-矿物缓释材料组合(N1:污泥+膨润土+NPK,N2:污泥+沸石+NPK,F1:腐植酸+膨润土+NPK,F2:腐植酸+沸石+NPK)土壤速效磷的变化和玉米吸收磷的状况。[结果]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中,4种有机-矿物缓释材料组合土壤中的速效磷有增加的趋势,而CK有下降的趋势;有机-矿物缓释材料对玉米的吸磷量及在不同器官的磷素营养转化率均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玉米对磷的吸收,且F2〉F1〉N1〉N2〉CK;籽粒中磷营养转化率比为N1〉N2〉F2〉F1〉CK,而根系磷营养转化率比CK有所下降。[结论]各种有机-矿物缓释材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中磷的有效性,作为磷素的缓释载体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麦玉米秸秆长期还田对砂姜黑土磷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管理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土壤磷素,本研究依托皖北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F)、常规施肥+小麦秸秆单季还田(FWS)、常规施肥+玉米秸秆单季还田(FMS)、常规施肥+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FWMS)5个处理,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法及Bowman-Cole法分别测定了砂姜黑土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含量,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了土壤不同磷组分与有效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砂姜黑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及土壤磷活化系数。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砂姜黑土无机磷组分中磷酸二钙(Ca2-P)、磷酸铝(Al-P)及磷酸铁(Fe-P)的含量,与F处理相比,FWS、FMS和FWMS的土壤Ca2-P含量分别增加32.3%、28.4%和43.8%,Al-P含量分别增加15.3%、10.7%和13.4%。土壤有机磷组分中活性有机磷(LOP)、中活性有机磷(MLOP)和中稳性有机磷(MROP)含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均明显增加。秸秆还田下砂姜黑土闭蓄态磷(O-P)含量无显著变化,FMS和FWMS处理的磷酸八钙(Ca8-P)含量显著增加,磷灰石(Ca10-P)和高稳性有机磷(HROP)含量下降。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砂姜黑土中Ca2-P所占比例,降低O-P、Ca10-P和HROP的占比。砂姜黑土中Al-P、Fe-P、Ca2-P及MLOP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Al-P、Ca2-P和MLOP对有效磷的正向直接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制中秸秆单季或双季还田均可促进砂姜黑土中无效态磷向有效态磷和缓效态磷转化,从而提升土壤磷素有效性,秸秆单季和双季还田处理在砂姜黑土磷素活化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讨酸雨与土壤磷素流失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研究模拟酸雨对茶园土壤磷素溶出动力学特征和形态变化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T1,pH值为3.5的模拟酸雨;T2,pH值为4.5的模拟酸雨;T3,pH值为5.5的模拟酸雨;CK,pH值为6.5的蒸馏水。结果表明,T1、T2、T3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总磷(TDP)累积溶出量均显著(P<0.05)大于CK处理,增幅分别为17.3%、38.8%、20.4%。T1和T2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磷(DOP)累积溶出量显著(P<0.05)大于CK处理。回归分析表明,淋出液中总磷(TP)、可溶性无机磷(DIP)的累积溶出量与淋洗液体积的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99)。与CK相比,T1、T2、T3处理的DIP最大溶出量分别增加了16.0%、49.9%、16.0%,T2处理的TP最大溶出量增加了13.35%。模拟酸雨淋洗结束后,土壤中NaHCO3提取的无机磷、NaHCO3提取的有效磷的质量分数较CK显著(P<0.05)增加,NH4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耕作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含量,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将通过菌剂发酵后的秸秆与膨润土、聚丙烯酰胺(PAM)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改土材料,并筛选出FS[秸秆(粉碎)∶膨润土∶PAM=800∶200∶50]、FQ[秸秆(粉碎球磨)∶膨润土∶PAM=800∶200∶50]2种较优的混合改土材料,进行施用量比较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FS_(1125)[下标数字表示施用量(kg/hm)~2,下同]、FS_(1875)、FQ_(1125)、FQ_(1875)、CK(不施用秸秆混合改土材料),初步探究了该混合改土材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K,FS_(1875)处理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该处理下土壤容重为1.20 g/cm~3,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27.72、61.12、177.60 mg/kg,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6 g/kg。其中土壤容重较CK降低了0.19 g/cm~3,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38.15%、38.24%、37.45%、34.96%。且该处理下玉米产量较高,达到6 947.8 kg/hm~2,较CK增产8.5%。综合来看,FS_(1875)处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且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以往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会加速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本研究通过对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产量的研究,明确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佳还田深度,以期为合理利用秸秆、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微区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还田深度,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整个玉米生长季不同还田深度下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试验共设5个处理,还田深度分别为0—10 cm(T1)、10—20 cm(T2)、20—30 cm(T3)和30—40 cm(T4),同时以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CK)。【结果】(1)在整个玉米生长季CO2和N2O均表现为排放,CH4表现为吸收。CO2累积排放量为T3处理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28.6%,T4处理增加最少,较CK显著增加了17.1%(P<0.05),但T1与T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N2O的累积排放量T2处理为最高,与CK相比,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111.3%,T4处理增加最少,与CK相比显著增加了12.8%(P<0.05);CH4则表现为吸收,且秸秆还田后降低了农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吸收量表现为CK处理>T4处理>T3处理>T1处理>T2处理,且各还田处理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2)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增产在5.6%—20.8%(P<0.05),但各处理之间的穗长、穗粗和行粒数差异不显著。当秸秆还至30—40 cm时,产量最高,较CK增加了20.8%,表明秸秆还田对提升土壤肥力及作物增产有重要作用。(3)从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来看,在100年尺度上,GWP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T4处理>CK处理,而GHGI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CK处理>T4处理,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玉米季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而T4处理则降低了玉米季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说明秸秆深还至30—40 cm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增温潜势。【结论】秸秆还田会显著增加CO2和N2O排放,降低对CH4的吸收能力;秸秆深还至30—40 cm可相对降低综合增温潜势,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同时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因此,为实现较高的玉米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秸秆深还至30—40 cm是较为合理的土壤改良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鸡粪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以施用无机复合肥为对照,比较施用3种不同来源鸡粪有机肥(自制有机肥T1、进口有机肥T2、国产有机肥T3)对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中西瓜和青贮玉米的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施用该3种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西瓜叶片SPAD值,其中以T2对其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佳,可显著提高西瓜的主蔓长及分枝数;2)T1及T3显著提高了西瓜感官品质,T2提高了西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施用该3种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T2显著降低了土壤pH;4)施用该3种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青贮玉米株高、绿叶数及鲜草产量,提高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相对饲喂价值,降低其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T1和T3可提高经济效益,其中T1提升幅度最大,达21.42%。综上,自制有机肥较其他2种商品肥更有优势可作为当地的推广用肥。  相似文献   

18.
高碳基肥配施菌剂对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烟区,设置5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T1(常规+高碳基肥料)、T2(常规+高碳基肥料+枯草芽孢杆菌)、T3(常规+高碳基肥料+哈茨木霉)、T4(常规+高碳基肥料+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测定植烟土壤全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使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究高碳基肥料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2、T3、T4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20%、28%、28%,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施高碳基肥料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48.70%、49.90%、89.18%、111.72%,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2)与CK相比,各处理细菌OTU数量分别降低8.17%、10.03%、17.40%、14.04%,其中T3、T4与CK间存在显著差异,T2和T3间细菌Chao1、ACE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T1和T2间真菌Shannon、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3)与CK相比,T1对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的影响不显著,T2、T3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提高79.86%、41.88%,T3的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降低29.31%;T2的壶菌门相对丰度提高107.31%,T4的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提高86.86%,均与CK差异显著,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稳定,对细菌、真菌的影响效果不相同;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相关,说明高碳基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影响了土壤优势菌群的丰度。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东北旱地秸秆还田量对磷素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玉米栽培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添加秸秆,设置秸秆用量分别为0.25、0.50、0.75、1.00、1.25和1.50 kg·m-2。分别测定不同处理0—90 cm土层土壤中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和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含量、淋溶液的累积淋失量和玉米产量。结果表明,土壤TP和AP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少。与CK相比,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磷素向下迁移降低,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剖面磷素向下迁移影响显著;淋溶液中P含量显著减少,其中TP降低12.93%~59.85%,AP降低11.22%~46.28%。秸秆还田显著影响玉米产量,秸秆还田量为0.75 kg·m-2时产量最高,较CK增产14.61%。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可以增加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减少土壤磷素淋失,大幅提高玉米产量,为东北旱地秸秆还田减少磷素淋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减氮施肥对水稻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显著性提高。20%氮肥减施(T2)后有机质、pH、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所上升,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显著性升高,各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苗期,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数量明显提升。在水稻分蘖期,100%氮肥施肥(T1)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性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水稻生长期间可培养木霉菌数量差异都不显著。说明在稻菜轮作土壤中实施合理减氮施肥是减少养分累积、保持土壤养分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