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党参水煎液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嘧啶,SASP;0.3 g/kg)和党参水煎液组(18 g/kg),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灌肠建立大鼠UC模型,连续给药21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生化法检测结肠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党参水煎液能显著降低UC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P0.01);改善结肠黏膜形态;升高结肠组织中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抑制结肠组织中IL-6、TNF-αmRNA水平,促进IL-10 mRNA表达(P0.01);同时降低结肠中NF-κB的蛋白表达(P0.01)。提示党参水煎液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抑制NF-κB的表达而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复方蒲蠊提取物(PL1、PL2)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联合醋酸建立UC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肠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肠给予康复新液,PL1低、中、高剂量组和PL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肠给予不同浓度的PL1和PL2。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病理组织学评分(HS)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来评估康复新液、PL1和PL2对UC的治疗作用;收集结肠粪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粪便样本中主要菌种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予康复新液、PL1和PL2能够降低大鼠的DAI(P<0.01)、CMDI(P>0.05)、结肠指数(P<0.05或P<0.01)和HS总评分(P<0.05或P<0.01),显著增加结肠长度(P<0.05或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极显著减少(P<0.01),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极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马齿苋水提液对试验性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利用硫酸葡聚糖钠(DSS)饮水饲喂建立大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每天给予不同浓度马齿苋水提液灌胃7 d后,测定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长/重比、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炎性因子(TNF-α和IL-1)的浓度。试验证明马齿苋水提液对DSS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DPP-4抑制剂Alogliptin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的MPO值,血清IL-8、TNF-α和GLP-2水平的影响,并探讨Alogliptin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48只,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治疗组(520 mg/kg),Alogliptin高、中、低剂量组(1、0.3、0.1mg/kg).模型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对BALB/c小鼠进行灌肠,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经灌胃给予药物治疗后,观察DPP-4酶抑制剂Alogliptin对肠炎小鼠腹泻,组织形态损伤,结肠组织MPO酶活力,血清IL-8、TNF-α和GLP-2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Alogliptin高、中剂量组能够改善肠炎小鼠临床症状,减轻结肠黏膜损伤,显著降低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DAI评分(P<0.01),并且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MPO酶活性、血清IL-8和TNF-α的浓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而Alogliptin治疗组小鼠血清GLP-2的含量较模型组和正常组都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 DPP-4酶抑制剂Alogliptin能够有效抑制小鼠肠道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肠黏膜的病理性损伤,对TNBS诱导的肠炎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机制,采用DS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连续给药2周,检测TLR4、TNF-α、MD2、IL-13、IL-8、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高剂量能明显降低TLR4、TNF-α、MD2、IL-8水平,提升IL-13、IL-10水平(P0.05),改善大鼠溃疡性结肠模型结肠病理改变。说明迷迭香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博落回叶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 leaf extract, MCL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为博落回叶的资源利用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CON)组、DSS模型组、美沙拉嗪(MES)阳性对照组(200 mg/kg)及MCLE高(MCLE-H,450 mg/kg)、中(MCLE-M,150 mg/kg)、低(MCLE-L,50 mg/kg)剂量组,试验期14 d。通过小鼠的一般症状、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脾脏指数、结肠长度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评价MCLE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效果。使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MCLE对肠...  相似文献   

7.
探讨葛根芩连汤(GQD)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自由饮用4%DSS 6d,灌胃美沙拉嗪(Mes)及不同剂量GQD治疗14 d,通过比较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结肠长度及HE染色观察GQD对UC小鼠病变程度影响,免疫组化检测结肠咬合蛋白(occludin)和闭合蛋白(claudin 1)分布及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F-κB)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评价炎症。结果表明:GQD干预后小鼠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加,对结肠损伤有保护作用。免疫组化结果表明GQD升高了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 1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QD降低促炎因子IL-6、TNF-α和NFκB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综上,GQD可有效保护UC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其可能作用机制是调节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及炎症因子的水平,维持紧密连接(TJ)完整性及肠道稳...  相似文献   

8.
以秦皮为主药,瞿麦为辅药,探讨纯中药制剂抗炎作用机制。选用Wistsar种清洁级雄性大白鼠60只,体质量(216±2.8)g,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用10%乙酸造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了正常、造模及治疗后1、3、7d大白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Prostandin,PGE2)、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的变化,探讨抗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大鼠患UC时,血清中PGE2、IL-1和TNF-α明显升高,黏膜组织中cAMP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该方治疗后,大鼠UC模型血清中PGE2、IL-1和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cAMP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结果表明,该方剂抑制结肠黏膜组织促炎因子的释放和提高cAMP含量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人工栽培桑黄后的废弃物菌袋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控,研究桑黄菌袋提取物(SHM)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组的小鼠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极显著变短(P<0.01),结肠组织增厚水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泛素结合酶13(Ubc13)、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3(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基因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与DSS组相比,给予375 mg/(kg·d) SHM的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血浆中IL-1β和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结肠组织形态得到恢复,但给予125 mg/(kg·d) SHM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与DSS组相比,给予375 mg/(kg·d) SHM的小鼠结肠中IL-1β、IL-6和NLRP3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SHM在一定剂量下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TLR-4通路下游蛋白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以及调控NLRP3的表达以降低IL-1β蛋白的活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参苓白术散(SLBZS)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32只6周龄、体质量18~20 g 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采用3.5%DSS水溶液自由饮水7 d建立UC模型,参苓白术散治疗组(SLBZS)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SASP)灌胃治疗,通过观察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结直肠长度、结肠黏膜损伤眼观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SLBZS对小鼠UC的治疗效果,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探究SLBZS对U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odel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结肠黏膜损伤严重,眼观评分明显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评分差异显著(P<0.01);与Model组相比,SLBZS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升高,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肠长度明显增...  相似文献   

11.
旨在获得Balb/c小鼠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MTERF3)基因cDNA的序列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应用RT-PCR技术克隆Balb/c小鼠MTERF3基因cDNA编码区序列(CDS),采用MEGA6.0软件构建小鼠MTERF3基因系统进化树,并采用Northern blot、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该基因在小鼠大脑、心、脾、肺、肾、肝、骨骼肌和睾丸等8种不同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规律。结果显示,Balb/c小鼠MTERF3基因cDNA的CDS序列大小为1239bp,编码412个氨基酸。小鼠MTERF3基因与大鼠MTERF3基因同源性高达91.1%。MTERF3基因mRNA和蛋白质在Balb/c小鼠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Balb/c小鼠MTERF3基因cDNA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并揭示了该基因在各组织器官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MTERF3基因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美洲大蠊(俗称蟑螂)提取物CⅡ-3纳米粒对免疫力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制备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纳米粒,并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2mL/10g),辅料组(灌胃空白纳米粒,40mg/kg,0.2mL/10g),阳性对照组(灌胃左旋咪唑,40mg/kg,0.2mL/10g),CⅡ-3组(灌胃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40mg/kg,0.2mL/10g),CⅡ-3纳米粒5个剂量组(灌胃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纳米粒10、20、40、80、160mg/kg,0.2mL/10g),各组连续给药15d后,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脏器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CⅡ-3纳米粒各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白细胞数量(P<0.05);能显著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肝脏、脾脏和胸腺指数(P<0.01);可显著提高其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5)和免疫力低下小鼠血清中IgG、IgM的含量(P<0.01),说明CⅡ-3纳米粒有改善免疫力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石夹泉热泉的55℃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纤维素酶的高产菌株,对其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的一株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Cel-55。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高温性较好,菌株在55℃仍能生长,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7℃。所产纤维素酶最适酶活温度为75℃,最适反应pH为7.0。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75℃下,保温120min仍能保持80%的活性。Zn^2+、Mn^2+、Ca^2+、K^+、Mg^2+、Fe^2+、Cu^2+均对酶活力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g2+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选用30份玉米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AFB1)进行测定比较,得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其中,使用HPLC-MS外标法定量时,设计两组标准曲线,分别是玉米基质液加标组曲线和纯标组曲线,得到的结果再与ELISA比较。结果显示:用ELISA筛选出的阳性样品,用HPLC-MS法确证亦为阳性,判定结果一致,但具体检出量存在差异。当样品中AFB1含量为2~6μg/kg时,测定结果 HPLC-MS(纯标组)相似文献   

15.
实验采集饲用玉米样品共30份,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法对玉米赤霉烯酮(ZEA)和T-2毒素(T-2)2种霉菌毒素进行检测,旨在比较两种方法对饲用玉米中霉菌毒素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对饲用玉米中的ZEA均100%检出。检测T-2时ELISA法的检出率为83.33%,HPLC-MS法则未检出。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霉菌毒素含量均都表现出ELISA法的检出值普遍高于HPLC-MS法。ELISA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速度较快且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但因干扰因素较多易出现假阳性。HPLC-MS法前处理复杂、成本昂贵、操作要求高,但检测结果较为稳定和准确。说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结合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用ELISA法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后,再用HPLC-MS法进行精确定量,这样既能实现检测目的又能节省检测费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肝龙胶囊联合水飞蓟宾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效果,探讨肝龙胶囊是否对水飞蓟宾胶囊抗肝纤维化具有增效的作用。用猪血清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水飞蓟宾胶囊临床给药剂量单用及联合不同剂量肝龙胶囊处理肝纤维化大鼠,通过试剂盒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素(laminin,LN)、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ⅢN-termi,PCⅢ)、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的含量,以及肝脏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Cereal third transaminase,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中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肝龙胶囊与水飞蓟素联合用药与单用水飞蓟宾组相比,可使大鼠血清内HA和TGF-β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大鼠肝脏组织中除PCⅢ外,其余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含量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肝组织中的γ-GT和ALT高剂量联合给药组显著降低,AST无显著差异,MDA中剂量联合给药组显著升高。说明肝龙胶囊可增强水飞蓟宾胶囊对猪血清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云南松松塔乙醇提取物(PEA)和碱水提取醇沉物(PED)对H22实体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建立H22实体瘤小鼠模型,随机分组,灌胃给药,1次/d,给药10d。末次给药24h后,取血检测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剥离肿瘤组织并称重,计算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匀浆中环氧化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PEA和PED各剂量组小鼠平均肿瘤重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小;最大抑瘤率分别达46.11%和58.05%。PEA和PED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中IFN-γ和IL-2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IL-4和IL-10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EA和PED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OX-2和PGE2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给药组正常肿瘤组织减少,有出血和坏死,脂肪组织增多。结果表明,PEA和PED可抑制H22实体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其机制与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和抑制COX-2与PGE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肉鸡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分布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的消化道中寄居着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并参与机体的养分代谢和稳态调节。现代微生物分析技术的成功应用使人们对家禽消化道菌群的类别、数量、分布及功能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文总结了微生物在肉鸡消化道的分布情况和定植规律,并重点阐述了遗传、日龄、饲养环境和饲粮等关键因素对肉鸡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作用效果,以期为开展肉鸡肠道健康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6种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花生秧、大豆秸秆、甘蔗渣、甘蔗梢)在肉牛瘤胃中的降解规律,为其在肉牛生产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4头30月龄、体重[(415±20) kg]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利鲁牛阉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技术评定其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1)花生秧的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花生秧的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甘蔗渣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甘蔗渣的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2) DM有效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花生秧>大豆秸秆>甘蔗梢>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甘蔗渣,除玉米秸秆和甘蔗梢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粗饲料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花生秧的OM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甘蔗渣的OM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不同粗饲料的CP有效降解率均差异显著(P<0.05),大小顺序依次为花生秧>玉米秸秆>大豆秸秆>甘蔗梢>水稻秸秆>甘蔗渣。大豆秸秆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0.05),甘蔗渣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花生秧和大豆秸秆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P <0.05),甘蔗渣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粗饲料(P<0.05)。由此可见,6种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营养成分含量和瘤胃降解规律各异,其中,花生秧的可利用价值最高,甘蔗梢也是一种优质的粗饲料资源,甘蔗渣可利用价值很低,不适合单独饲喂肉牛。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评定发酵白酒糟营养价值及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利用胃蛋白酶-胰酶二步法体外消化测定发酵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再进行育肥猪的饲养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体重52.57 kg左右的育肥猪28头,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对照组、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育肥猪,试验期为27 d。后三组用6%的发酵白酒糟代替部分玉米、麸皮、豆粕等日粮原料。结果表明:发酵白酒糟在40℃恒温体外消化装置下持续消化6 h至消化完全,此时干物质消化率为42.12%,蛋白质消化率为64.29%,粗纤维消化率为20.86%。用6%的发酵白酒糟代替以纤维类为主的饲料原料可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增加经济效益。本试验通过评定发酵白酒糟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白酒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