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雷竹笋用林最佳的首次覆盖林龄、每年开始覆盖的时间及覆盖物清除时间。结果显示:6年生林分在连续5 d最高气温降至低于20℃、地温降至低于10℃时开始覆盖、惊蛰前清除覆盖物,林分年度竹笋产量和持续产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雷竹笋产量试验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雷竹与不同保留尾梢长度、密度、地表覆盖物的长笋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钩削去适量的尾梢、密度适当、地表有覆盖的笋产量较多,其中以保留竹尾梢长度1/3、密度9000株·hm-2、客土覆盖的笋产量为多,其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3.
4.
雷竹笋产量形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竹笋的产量由立竹株数、平均每株母竹发笋数和平均单株笋重三个因子构成。立竹株数在800~1000株/亩;平均每株母竹发笋8.33~12.52株;平均单株笋重138.5~173.9g;雷竹笋产量就可达1338.0~1590.6kg/亩。  相似文献   

5.
通过雷竹笋产量与立竹密度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雷竹林立竹密度在 1.2~ 1.5万株 /hm2 ,平均单株笋重、雷竹笋产量随立竹密度增加而增加 ;平均每株母竹发笋数随立竹密度增加而下降 ;立竹密度超过 1.5万株 /hm2 时 ,以上 3项指标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7.
雷竹林地覆盖对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的双层覆盖法(下层用新杂草为发热层,上层采用发热增温性能好的新鲜砻糠为覆盖物作为保温层),探讨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对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处理间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差异极显著,林地覆盖处理比没有覆盖处理出笋时间早、出笋数多、鲜笋产量高。以12月中旬林地覆盖厚度25 cm效果最好,雷竹的笋产量达6.75 t·hm-2,产值10.80万元·hm-2·a-1。  相似文献   

8.
9.
以砻糠为覆盖材料,试验研究了雷竹林不同覆盖次数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措施减少了林地土壤的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减少幅度随着覆盖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土壤速效钾含量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覆盖次数越多土壤钾素积累越多;覆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保肥性增强;覆盖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减小,保水、通气性增强;多次覆盖使土壤的酸性减弱,pH值增大,表层土壤酸性强度减弱,pH值增高趋势因施肥和覆盖年限而异。因此,建议改变林地经营模式或者采用间隔带状覆盖的形式降低土壤劣变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桃江发展雷竹笋用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雷竹原产浙江的西北部,是通过人们长期栽培而筛选出来的笋用竹优良品种。在浙江得到了大面积发展,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桃江盛产毛竹,产地条件适宜竹类生长,但缺少优质笋用竹种。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引种优良笋用竹种很有必要。桃江县林业局经过几年的雷竹引种试验研究,初步获得了成功。雷竹笋品质好,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据测定,每1009鲜笋中,含水分89.959,蛋白质2.749,脂肪0.529,』总糖3.549,可溶性糖1.689,粗纤维0.559,灰分0.869。另外含磷53mg,铁1.omg,钙4.Zing。营养成分比一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分析林地覆盖雷竹笋外观色泽变化程度及色泽与品质间的关系,为竹笋品质评价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色差计测定覆盖雷竹笋笋箨和笋肉上、中、下不同部位的L、a、b色泽参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竹笋色泽参数和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表明:笋箨中部、上部等部位的L、a、b色度为覆盖雷竹笋外观主要呈色部位及色泽因子;采用L × a × b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竹笋分为深、中、浅3种外观色泽类型,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一致率为95.6%,回判验证准确率为93.3%,分类效果较好。不同色泽类型竹笋在笋箨、笋肉色泽,笋体、笋箨形态及可食率等方面差异显著,且竹笋内外品相间存在关联性。浅色竹笋外观通体黄白匀称,笋肉白亮,笋箨小而薄,笋蔸质量轻,可食率相比色深者提高11%以上。 结论 覆盖雷竹笋在色泽与形态等外观性状上变化丰富,浅色竹笋更具外观品质优势。  相似文献   

12.
雷竹笋期早、笋味鲜甜,是我国重要的笋用竹种。雷竹原产于浙江,近年来,江西省大面积引种成功,得到了林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2016年的7年间,江西雷竹种植面积从不足1 333 hm2飙升至1万hm2,平均产值超3万元/667 m2,经济效益凸显。文章在阐述江西雷竹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雷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覆盖栽培能够促进雷竹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试验研究了新型覆盖材料麦灰和砻糠的覆盖厚度和施用方法对雷竹林地温及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覆盖厚度以23.0~23.5 cm为宜,即下层施用2.5~3.0 cm的麦灰作为增温层,上层以20.0~21.0 cm的砻糠作为保温层,竹林土壤可保持较高的温度,竹笋产量较高;在覆盖材料的施用方法上,以麦灰2次施入为好,第2次施入麦灰后覆盖上砻糠,可延长出笋期,而且有利于地表温度的平稳变化和提高雷竹笋产量。  相似文献   

14.
雷竹是早竹的变种,是我国传统的优良笋用竹种,作为食物资源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栽培中,产生了若干变异类型。文章对雷竹10个不同栽培类型/种源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雷竹其母竹存活率、发笋率及发笋数均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优良笋用类型雷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雷竹笋产业是浙江临安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多年来,临安区冰雪灾害、寒潮霜冻等极端天气频发,造成雷竹笋用林竹株倒伏、折断、冻枯、母竹难以留养等问题,雷竹林经营存在较大风险。为了解雷竹林政策性保险实施的可行性,文章对雷竹林经营农户参加保险的意愿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户对雷竹笋用林实施政策性保险的意识较强,投保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家庭收入以雷竹为主的种植大户。调查结果可为临安实施雷竹林政策性保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节竹为集观赏、生态防护、笋用、材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竹种,市场前景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拥有丰富的高节竹资源,开发利用高节竹,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对于富阳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区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富阳高节竹资源、目前的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富阳开发利用高节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建瓯市雷竹发展较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雷竹笋市场集散中心。但雷竹发展中也存在着引种盲目、种植技术缺乏、销售市场了解不清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瓯市发展雷竹产业要科学规划、科学培育、科学组织销售、科学发展加工业的建议,为发展雷竹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雷竹笋产业是浙江临安区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临安区雷竹林出现因经营规模小、成本上升而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适度增加竹林经营规模势在必行。为确定农户经营雷竹林的合适规模,对临安区85个雷竹农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竹林经营面积、投入的劳动力、产出效益等。结果表明,农户经营的竹林面积在1.33 hm2时,通过轮流覆盖栽培,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稳定农户的种竹积极性。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竹林流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近年来竹林经营效益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指导毛竹笋材生产,收集了自2001年以来龙游县毛竹笋材价格以及砍竹工资、挖笋工资以及最低小时工资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是竹林经营收益的转折点,此后笋材价格尽管有起伏,但始终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在一个毛竹大年生产季节中,在元宵节之后2周内竹笋价格呈现断崖式下降。因此,可以将元宵节作为竹笋生产的分界点,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